化學系李亞棟課題組發表覆蓋元素周期表的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

2020-12-06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6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和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發表題為「一種通用的主客體合成策略製備銥碳氮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用於甲酸氧化反應」(Iridium single-atom catalyst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synthesized using a general host–guest strategy)的重要成果該團隊發展了一種覆蓋周期表不同族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策略,從中發現了首例具有高效甲酸氧化性能的銥基單原子催化劑,並揭示了其表現出異常高效甲酸氧化性能的原因。

金屬單原子催化劑作為一類新穎的催化材料,不僅可以最大化金屬原子利用效率,更因為其獨特的電子和空間結構,有潛力表現出與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質。這種性質差異性蘊含著發現新物質及其新性質的巨大機會。

新材料的通用合成方法是挖掘其新性質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研究者發展了一種通用的主客體化學合成策略,用於合成多種氮摻雜碳負載的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M1/ CN,M = Pt,Ir,Pd,Ru,Mo,Ga,Cu,Ni,Mn)。該方法基於主客體化學,在原位晶體生長的條件下,將金屬前驅體封裝在籠狀的金屬有機框架孔洞中,形成了金屬前驅體在金屬有機框架(ZIF)中的均勻分散的主客體結構,在隨後的高溫煅燒中,金屬前驅體分解並被固載在ZIF衍生的碳氮基底上。

主客體策略合成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示意圖和銥單原子位點結構表徵

該方法具有相當的普適性,能夠實現覆蓋元素周期表中位於3d、4p、4p、5d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各種金屬單原子位點材料的合成。在這些材料中,研究者發現單原子材料對於甲酸電催化氧化反應(FAOR)表現出了不同於體相材料的性質。傳統的Pd、Pt納米顆粒是高效的FAOR催化劑,其單原子Pd1/CN和Pt1/CN卻並不展示出可檢測的甲酸氧化電流。而體相情況下幾乎惰性的Ir顆粒,在其尺寸下降到單原子水平卻表現出了極高的甲酸電氧化性能。

主客體策略用於3d、4p、4p、5d區(Pt,Ir,Pd,Ru,Mo,Ga,Cu,Ni,Mn)單原子位點材料的合成

循環伏安測量顯示Ir1/CN的峰電流密度達到了12.9 A/mgIr,這個數值比Ir/C高了三個數量級(〜4.8×10-3A / mgIr),同時也達到16倍於商業Pd/C和19倍於商業Pt/C的水平。此外,Ir1/CN還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對CO抗中毒性。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論揭示了Ir1/CN的性質源於Ir位點的空間隔離及其獨特的電子結構。本研究發現將金屬納米粒子縮小為單個原子可以帶來傳統上不具備的優異催化性能,開發了一類全新的FAOR催化體系,並為發現其他新型單原子材料的新性質奠定了基礎。

銥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甲酸氧化性能表徵和機理研究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和王定勝副教授,第一作者是化學系博士後李治、博士生陳遠均和博士後冀淑方。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科委項目的支持。課題組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清華大學理論化學中心、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計算和技術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473-9

供稿:化學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覆蓋元素周期表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並發現新型甲酸電氧化催化劑
    近日,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和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發表題為「一種通用的主客體合成策略製備銥碳氮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用於甲酸氧化反應」(Iridiumsingle-atom catalyst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 synthesized using a general host–guest strategy)的重要成果,該團隊發展了一種覆蓋周期表不同族金屬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策略,從中發現了首例具有高效甲酸氧化性能的銥基單原子催化劑
  • 清華大學李亞棟/王定勝Chem.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在原子尺度下精準調控催化劑的活性中心可謂是化學合成催化劑的聖杯。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ingle atomic site catalysts,SASC)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一獨特的結構,為研究者在原子分子尺度設計催化劑的合成創造了機遇,成為未來催化劑重要的發展方向。
  • 結構明確金屬催化劑的演變:從納米催化到單原子位點催化
    有90%以上的化學品是通過催化工藝合成製備的,催化所創造的產值佔全球GDP的近30%。發展新的催化劑合成技術、研究催化劑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解決當前所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基於近幾年金屬催化由納米尺度向單原子位點、團簇尺度演變,催化領域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影響力和啟發性的研究成果。
  • 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取得突破進展
    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取得突破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5日電  近日,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領導的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領域取得突破,相關工作以「負載在氮摻雜碳上的單原子Rh:一種甲酸氧化的電催化劑」(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 李亞棟: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介孔材料的製備
    (節選)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撰寫「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其介孔材料的製備」一文,從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單分散納米晶的組裝、介孔材料的製備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並在文末對納米多功能介孔材料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文章首先介紹了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
  • 化學大咖:「土博士」李亞棟院士
    現今的化學院士或多或少有過留洋經歷,但本文的主角李亞棟院士則並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他的求學經歷都發生在中國,也就是人們所謂的「土博士」。他是安徽人,1986年從安徽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他來到了中國科技大學,師從錢逸泰院士,並於1998年在中科大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從1999年至今,他一直就職于于清華大學化學系,並在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單原子材料近期研究進展 這三個課題組值得關注
    清華大學李亞棟課題組與他人合作開發了一種模板輔助法來合成一系列錨定在多孔N,S摻雜碳(NSC)基質上的單個金屬原子用於高效的ORR催化劑並研究結構與其催化性能之間的相關性。Ed.單個鉑原子設計原子界面增強光催化產氫在原子尺度上優化光催化劑的結構以促進電子-空穴對的分離以提高性能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李亞棟課題組與他人合作通過在有缺陷的TiO2載體上組裝單個Pt原子來形成高效的光催化劑(Pt1 / def-TiO2)。除了是質子還原位點以外,單個Pt原子還促進相鄰的TiO2單元生成表面氧空位並形成Pt-O-Ti3+原子界面。
  •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經多年研究獨創「3S綠色硫化學」 主要空氣汙染物二氧化硫或變廢為寶「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看到這些,你有想起那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嗎?不過,無論你記得多少,一定還記得其中的硫元素,因為它的氣味實在讓人「過鼻難忘」。華東師範大學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誓要通過自己的研究為「硫」除臭,讓它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他提出綠色硫化學理論已經在國際上引起反響。最近,他本人被世界上最權威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簡稱「IUPAC」)選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硫」的代言人。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義,不信你看
    (1) 在哲學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引起元素性質發生周期性變化的事實,有力地論證了事物變化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把元素納人一個系統內,反映了元素間的內在聯繫,打破了曾經認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上學觀點。通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物質世界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
  • 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 看這位教授對化學的新理解
    原標題:他在元素周期表上為硫代言   IUPAC官方公布的姜雪峰代言硫元素的照片不過,無論你記得多少,一定還記得其中的硫元素,因為它的氣味實在讓人「過鼻難忘」。   華東師範大學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誓要通過自己的研究為「硫」除臭,讓它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他提出綠色硫化學理論已經在國際上引起反響。最近,他本人被世界上最權威的化學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簡稱「IUPAC」)選為化學元素周期表上「硫」的代言人。
  • 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做客「師門論壇」教師節專場
    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化學系教授李亞棟作為特邀嘉賓,邀請清華大學化學系王訓教授、彭卿教授、王定勝副教授、陳晨副教授、馮琳副教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興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張加濤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汪樂餘教授、孫曉明教授及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王鵬鵬教授作為對話嘉賓出席活動。200餘名校內外教師和研究生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參與活動。
  •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1-12-29 13:44:3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詩詞大會牛人輩出,化學系女神誇海口元素周期表能成詩,真不錯!
    化學作為一種自然學科,在1775年首次由拉瓦錫提出,化學是一種以實驗為中心的學科,但是想做好實驗就必須先掌握一些定律,就像那什么元素周期表、質量守恆定律、溶解定律,這個化學方程式,那個化學方程式,記憶這些東西也是讓人頭大,相必這些問題在當初學習的時候大家都遇到過這種狀況。
  • 科學網—PNAS:美發現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新視角
    不可思議的巧合
  • 以美國田納西州命名的元素,正式填滿元素周期表的七個周期!
    2010年,總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成功合成了117號新元素——在實驗室人工創造的最新的超重元素。一篇描述了這一新發現論文已經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發表。新元素於2017年以前尚未被命名,放入元素周期表的116號元素和118號元素之間的位置,這兩者都已經被發現。
  • 俄美計劃明年初合成第元素周期表上的118號元素
    新華網莫斯科2月3日電(記者魏忠傑)俄羅斯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核反應實驗室主任奧加涅相3日說,該研究所計劃與美國科學家一同在明年年初進行實驗,以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8號元素。     據俄塔社報導,奧加涅相說,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用鈣的同位素離子轟擊鉲元素靶,轟擊會導致兩種元素的原子核合併在一起。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 陳 頤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
  • 來,帶你認識元素周期表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素周期表嗎?它是一個大表格,包含了許多化學元素。接下來,我們就讓它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嗨,大家好!我叫元素周期表,在每一本化學教材的最後一頁,你都可以看見我的身影,我詳細有序地記錄著至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
  • 驚奇元素鈾:除了核燃料,還能做催化劑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根據最新研究,鈾除了做核燃料之外還有新的作用:作為化學反應催化劑來生產新一代藥物和塑料。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