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PNAS:美發現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新視角

2020-12-08 科學網
不可思議的巧合
PNAS:美發現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新視角

 

將金屬鉛轉變成黃金或許永遠是個神話,不過與其相類似的「煉丹術」不僅可能,而且還相當廉價。美國賓州大學3名研究人員日前發表文章說,他們發現某些元素原子的組合所顯示的電子特徵同其他元素的電子特徵相仿。研究小組帶頭人艾伯特·卡斯爾曼教授表示,此發現有望幫助人們獲得更廉價的廣泛應用於新能源、環境治理和催化劑的材料。

 

研究人員同時還向人們展示,在完成的原子合成研究中,他們所驗證的那些原子通過簡單地查看元素周期表就能預測到。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實驗和理論對這些嶄新和意外的發現進行了量化分析。卡斯爾曼教授認為,他們開創了認識元素周期表的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站上。

 

卡斯爾曼領導的研究小組另外兩名成員分別是塞繆爾·培泊尼克和達斯薩·古納偌特恩。培泊尼克曾是賓州大學的研究生,現為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古納偌特恩仍是賓州大學的研究生。在研究中,他們利用光電子成像光譜技術,分析研究了一氧化鈦和金屬鎳、一氧化鋯和金屬鈀,以及碳化鎢和白金兩兩之間的相同點。

 

卡斯爾曼介紹說:「光電光譜儀可測量將原子或分子中電子從各種能態移出(或去除)所需的能量,與此同時用電子相機將去除電子過程的分步圖拍攝下來。如此方法允許我們了解電子的結合能,並觀測電子在被從原子中去掉前所處在的電子軌道的自然狀況。我們發現,從一氧化鈦分子中去除電子所需的能量同從鎳原子中去除電子所需的能量相同。同樣,一氧化鋯和金屬鈀以及碳化鎢和白金的情況也是這樣。這3對物質的關鍵點是它們兩兩之間具有等電子體結構,也就是說它們兩兩之間具有相同的(外層)電子排布。」他強調,等電子體在這裡主要是指原子或分子的外層電子數目。

 

在光電光譜儀拍攝的成像中,研究小組研究的3對物質兩兩之間代表著電子從原子外層被去除時所發出的釋放能量的亮點看起來相似,圖表也顯示兩兩物質之間能量峰值相近,同樣理論計算的結果表明它們的能級也相匹配。

 

卡斯爾曼解釋說,一氧化鈦、一氧化鋯和碳化鎢分別是金屬鎳、金屬鈀和白金的「超級原子」。所謂「超級原子」是一簇帶有元素原子某些特徵的原子。卡斯爾曼過去的實驗室涉及到超級原子概念的研究,其中一項實驗顯示,由13個金屬鋁原子組成的原子簇其表現如同一個碘原子,而在鋁原子構成的系統中增加一個電子,其表現則如同一種罕見的氣體原子。進一步研究發現,14個鋁原子組成的原子簇的活動性與一種鹼金屬原子的相當。

 

卡斯爾曼新的研究目標是將超級原子想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並為超級原子概念提供合理的量化基礎。他表示:「這看上去就像我們能預測哪些元素原子的組合可模仿其他的元素原子。比方說,通過查看元素周期表,你便能推測一氧化鈦是鎳的一個超級原子。簡單方法是鈦原子的外層有4個電子,而原子氧的外層有6個電子,在元素周期表中,鈦元素向右移動6個元素便是鎳。鎳原子的外層有10個電子,正好與鈦和氧組合的分子的外層電子數相同。我們曾考慮這個發現肯定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巧合,於是我們試著用其去了解其他的原子,卻發現存在著同樣的規律。」

 

卡斯爾曼表示,他不知這樣的規律是否適合於整個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或者該規律是否只適合表中部分元素。目前,他和研究小組的成員正忙於對過渡金屬元素的分析工作。未來,他們計劃研究了解超級原子是否與其對應的元素原子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

 

對於新研究的應用,卡斯爾曼說:「白金廣泛用於汽車的催化轉化器中,但是它十分昂貴。相反,與白金對應的碳化鎢卻價格低廉。如果汽車催化轉化器製造商能夠利用碳化鎢來取代白金,那麼便可以節省大筆的資金。同樣,用於某些內燃過程中的金屬鈀期望能被廉價的一氧化鋯所代替。我們的研究從科學進步和實際應用兩個角度看,都是十分令人振奮的。」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元素周期律的發現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隨著生產和科學實驗不斷發展,幾乎平均每年都有一種元素被發現。到1869年已經有63種元素被人們認識,這些元素之間沒有聯繫,而積累的大量資料令人眼花繚亂,給教學和科研帶來了許多不便,人們迫切需要從這些雜亂無章的資料中理出頭緒,找出其內在的規律。
  • 來,帶你認識元素周期表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素周期表嗎?它是一個大表格,包含了許多化學元素。接下來,我們就讓它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嗨,大家好!我叫元素周期表,在每一本化學教材的最後一頁,你都可以看見我的身影,我詳細有序地記錄著至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
  • 科學網—四元素登上周期表
    四元素登上周期表 圖片來源:Sandbh/Wikimedia Commons 本報訊 4個新的化學元素如今已經被正式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這也意味著,這張表的第七行終於完整了。 多年來,第113號、115號、117號和118號元素早已被用鉛筆寫在了元素周期表上,而來自俄羅斯、美國和日本的實驗室也曾多次宣稱發現了這些元素。然而對於這4個新元素的官方認可一直等到了2015年年底—— 一組獨立專家日前一致認為,相關證據是有效的。總部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三角研究園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於2015年12月30日宣布了該專家組的結論。
  • 科學網—元素周期表家族又添「大塊頭」
    元素周期表家族又添「大塊頭」Otto/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物理學家已經製造出了超重元素的新成員—— 一種原子核中有117個質子的原子。這個「龐然大物」位於元素周期表的外層,在這裡,腫脹的原子核傾向於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 科學網—揭秘元素周期表背後的戰爭
    揭秘元素周期表背後的戰爭4種新元素評審過程飽受爭議
  • 美日俄相繼發現新元素 元素周期表到底會多大?
    《日本經濟新聞》7月26日報導說,日本發現的新元素「Nihonium」將列入化學課本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偉大貢獻,其一即是並未完全以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同時期有很多人在思考如何排布已發現的元素,幾乎都是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當時所發現的元素,而是大膽地預測某些原子量的測算是錯誤的!認為現在的元素周期表是門捷列夫一個人的功勞是不妥的,至少有10+位化學家的貢獻。see 作者發表在《化學教育(中英文)》微信公眾號上的微課【微課賞析】探秘元素周期表+精彩PPT
  • 科學網—元素周期表有沒有盡頭?
    ■本報記者 胡珉琦 去年底,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宣布第113,115,117,118號元素存在,這將意味著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將全部填滿,元素周期表總共已經有118個元素了。 6月8日,IUPAC正式公布了4種新發現元素的名稱:113號元素Nihonium(Nh)、115號元素Moscovium(Mc)、117號元素Tennessine(Ts)和118號元素Oganesson(Og)。 其中,113號元素是首個被亞洲國家率先發現的新元素,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森田浩介團隊最終使用了日本本國發音來命名。
  •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很多學生覺得元素周期表很難背誦,想知道怎麼才能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元素周期表口訣快速記憶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的方法諧音記憶周期表的具體方法如下:一、按周期記憶第一周期:「氫氦」。諧音:「輕嗨!」
  • 一輪複習||元素周期表
    第2講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最新課程標準1.認識元素性質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係。 2.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建構元素周期律。 3.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第三周期的鈉、鎂、鋁、矽、硫、氯以及鹼金屬和滷族元素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質的逆變規律。
  • 認識元素周期表,你讀過元素周期表的小說嗎?
    (一)倘若周期表可識人心在小說《元素周期表》中,化學家普裡莫·萊維用各種化學元素的故事來比喻人事:惰性元素氬像他的父輩:(三)21個元素,21個故事佳作。把它定義為佳作並不是因為它多好看,主要是因為構思的與眾不同及其不平凡的意義。
  • 元素周期錶速記卡片:17#氯元素 (持續更新)
    :氯元素原子量:35.45元素類型:非金屬發現人:舍勒    發現年代:1774年發現過程:    1774年,瑞典的舍勒用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製得氯氣;1810年由戴維確定了氯元素的存在它的拉丁名稱chlorum和元素符號Cl由此而來。    氯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一種元素,在地殼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氯化物,一個較強的氧化劑就能夠把它從它的化合物中分離出來。因此它能夠在18世紀末,在科學家們發現氧、氮和氫等氣體的同時,製得了它的單質。但是由於一些荒謬的理論,妨礙了科學家們對它本質的認識,經過三十多年才確定它是一種元素。
  • 學好化學,從元素周期表開始!
    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元素周期表,它主要是用於我們在學習中查找某一元素在周期表格上的位置,從而判定它所帶有的某些性質。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義,不信你看
    (1) 在哲學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引起元素性質發生周期性變化的事實,有力地論證了事物變化的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把元素納人一個系統內,反映了元素間的內在聯繫,打破了曾經認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上學觀點。通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學習,可以加深對物質世界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
  • 元素周期表150歲了!你知道手機正在威脅表中元素嗎?
    到2019年,那些年折磨過我們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150歲了。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兩年前就將2019年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將用一整年時間開展各類活動,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元素周期表的來源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科技代替生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來源。元素周期表現如今,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會背元素周期表,它被許多人視為化學領域最偉大的發現。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並將已知的化學元素按照其各自的物理性質進行了排列。元素周期表給化學世界帶來了秩序,並預測了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為未來的理論研究指明了方向。1834年,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部託博爾斯克附近,家中至少有14個孩子,他是最小的。門捷列夫曾在託博爾斯克高中上學。
  • 漲姿勢: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嗎
    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 新年伊始,教科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該更新了,因為科學界在去年底宣布確認了4個新元素的發現,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七周期(也就是第七行)因此被填滿。現在教科書上的元素周期表也只有七行,那么元素周期表就此被徹底填滿了嗎?
  • 元素周期表錯了?
    元素周期表從百年前起就一直是化學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有個稀有元素他們可能從一開始就擺錯了,這意味著元素周期表得重畫。被命名為鐒的放射性元素位於化學元素周期表最底端,屬於錒類元素一欄,而這一欄專門從主表中單獨歸類出來。
  • 元素周期表發現150周年!還記得被它支配的恐懼嗎?
    元素周期表發現150周年!還記得被它支配的恐懼嗎?由此看來,2019年已有150年歷史的元素周期表竟然存在了這麼久,著實讓人感到些許意外。誠然,嚴格來講,元素周期表本身並不是一種理論,但自從它首次發布以來,它一直是一種具有巨大力量和影響力的科學原則。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提出元素周期表。他認識到,如果按照相對原子質量遞增的順序排列,似乎每八個元素之後,元素的性質就會重複出現一次。
  • 科普貼:元素周期表被填滿了嗎
    【天極網IT新聞頻道】新年伊始,教科書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該更新了,因為科學界在去年底宣布確認了4個新元素的發現,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七周期(也就是第七行)因此被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