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素周期表嗎?它是一個大表格,包含了許多化學元素。接下來,我們就讓它來介紹一下自己吧。
嗨,大家好!我叫元素周期表,在每一本化學教材的最後一頁,你都可以看見我的身影,我詳細有序地記錄著至今為止人類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我出生於1869年,今年已經150歲啦,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
俄國有一位化學家叫門捷列夫,他巧妙利用了63張撲克牌,把每一種化學元素的名稱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分別寫在卡片上,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排列這些卡片,可是一直沒有發現其中的規律。直到1869年的一天,門捷列夫把這些元素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拼在一起,觀察後他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已知元素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後,元素的性質出現了規律性的變化。第二天,門捷列夫完善了前一天的想法,並創造了世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我出生了!
我出生之後又經歷了好多的變化與成長,由於那時人類只發現了63種化學元素,我的父親門捷列夫便很有先見之明地為我預留了成長空間——他大膽預測了一些當時還未發現的化學元素及其性質,並為其在表格中留下了位置。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元素不斷地被發現,甚至開始人工合成新元素,我也不斷地成長,如今我已經包含118種化學元素了。同時我還有很多其他的兄弟姐妹,如圓環、螺旋形、雙紐線、金字塔、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元素周期表。而最被人熟知的我——現代長式元素周期表是由蘇黎世大學教授維爾納製成的。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基本特質。在表中每一橫行叫周期,每一縱行叫族。我一共擁有7個周期,16個族,這些周期和族揭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內在聯繫。同一周期內,除最右側的零族元素即稀有氣體外,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元素的這些變化決定著元素的性質,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性質規律做好多的事情。
現在科學家在我的幫助下,可以尋找製取半導體、催化劑、化學農藥、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另外,當前人們對化學元素的認識過程還未到盡頭,化學中關於分子結構的研究,物理學中關於核粒子的研究等都在深入開展,我還將繼續發光發熱,為大家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