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新玩法

2020-11-28 大科技雜誌社

雖然我們已經用慣了元素周期表,但表上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正確的位置上,這不是沒有爭議的。

用手指敲鋼琴的白色琴鍵,隨著你的手指向右移動,每一個音符聽起來都不同,「哆-來-咪-發-梭-拉-西」。但是,當你敲到第八個鍵時,聽起來又跟第一個「哆」一樣了,只是調子提高了一些而已。

在150年前,我們開始意識到化學元素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科學家甚至戲稱之為「八音律」。其實最早發現這一「八音律」的還不是門捷列夫,而是英國化學家約翰·紐蘭茲。1865年,紐蘭茲將當時已知的61種元素按原子量的遞增順序排列,發現每隔7種元素便出現性質相似的元素,如同音樂中的音階一樣。可惜他的這一發現未被時人重視。當他說給同行聽時,他們都譏嘲他:「你怎麼不按照元素名稱的首字母來排列呢?」

正是元素性質的這種重複,被後來的周期表漂亮地體現出來。在周期表上,性質相似的元素排在同一列。第一列除了氫元素以外,其餘皆是活潑金屬,其中一些遇水就會劇烈反應;周期表的最後一列,則是幾乎不與任何物質反應的惰性氣體元素,如氬、氖等。

但是,人們對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已排在最合適的位置,不是沒有疑問的。正如音符可以以各種方式排列產生音樂一樣,元素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判斷哪一種更好,哪一種更真實,有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對於當前周期表中某些元素排列,至今仍爭議不斷;一些化學家甚至主張用更激進的方法重新設計元素周期表。

關於當前元素周期表的爭議

門捷列夫最初發明的周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量大小來排列的。現在,我們則是根據原子核中質子的數量來排列的。因為我們後來知道,元素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是由核外電子的排布決定的,這些電子以電子層的形式圍繞原子核運動。

最輕的元素氫只有一個電子層,最多可容納兩個電子。較重的元素有更多的電子層,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子。迄今所有的元素,電子層最多可達7層,分別用1、2、3、4、5、6、7來表示。每個電子層又最多分為4個電子亞層(在同一電子層中電子能量還有微小的差異,電子運動的軌道也略有不同,根據這些差別把一個電子層分為一個或幾個電子亞層),分別用s、p、d、f來標記。一個元素的電子排布,就是標出它有哪些電子層和電子亞層,並在亞層符號右上角用數字標出各亞層上的電子數。如鈉原子的電子排布1s2 2s2 2p6 3s1 ,其含義是:鈉原子有3個電子層,第一電子層只有s亞層,且只有1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有s、p兩個亞層,s亞層有2個電子,p亞層有6個電子;第三電子層只有s亞層,只有1個電子。

根據最後一個電子所處亞層是s、p、d、f中的哪一個,周期表又分成4個區,分別為s區、p區、d區、f區。大多數周期表將組成f區的元素單獨分離出來,組成鑭系和錒系,放在總表的下方。

儘管這種做法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但關於f區元素該包含哪些元素仍存在爭議。目前的周期表中,鑭元素和錒元素位於獨立出來的f區(即鑭系和錒系)的最左端,後面的鑥(Lu)元素和鐒(Lr)元素則在總表上,不在鑭系、錒系之列。這樣做的根據是,鑭和錒原子最後一個電子落在f亞層,而鑥和鐒原子最後一個電子落在s亞層。

但是一些人指出,根據元素原子半徑和熔點等化學性質,鑥和鐒似乎也跟鑭系和錒系元素十分相近,所以應該把它們也包含進來。這個建議已經被部分近年來出版的周期表採用。2016年,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來解決這一爭論,但至今還沒有做出決定。

重新設計元素周期表

這些爭論儘管瑣碎,但已經讓一些化學家相信,我們需要重新繪製元素周期表,而且這方面迄今也不缺乏點子。目前已有數百個版本的元素周期表。

為了更好地體現當前周期表元素的連續性,加拿大化學家費爾南多·杜福爾開發了一個三維周期表系統。它看起來像一棵聖誕樹,元素從樹幹出發,形成一個個圓圈,圈越大,越接近底部。德國化學家西奧多·本菲開發的螺旋形周期表,則像一隻手套,允許f區元素像指頭一樣向外凸出。美國加州大學恩裡克·斯克利則將當前獨立出來的鑭系和錒系元素都放進總表中,這樣一來,總表就不只是有18列,而是有32列了,這樣可以保證原子序數不間斷。

在很多人看來,重新設計周期表似乎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就算當前的周期表存在缺陷,也還不至於需要推倒重來的地步。不過,隨著發現的元素越來越多,這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緊迫的任務。

超重元素可能不符合元素周期律

過去數十年,經過各國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已經將周期表拓展到了第118號。從第93號元素錼開始,都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它們極不穩定,存在時間不到1秒,它們雖然被填在周期表上,但其實我們對它們的化學性質一無所知。

但是原子核理論預言,質子數為114、中子數為184的原子核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我們雖已製造出114號元素,但可惜製造的原子核中子數還不是184,所以依然極不穩定),圍繞它可能存在著「穩定島」,「島」上的原子核也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使我們有可能檢驗其化學性質。這些原子核被稱為超重核。原子核為超重核的元素稱為超重元素。

有跡象表明,超重元素的化學性質可能不符合元素的周期律。這樣一來,你就不得不懷疑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對它們是否還有效了。

計算表明,我們已製造的某些超重元素,很可能表現得像惰性氣體元素,儘管它們在周期表上與惰性氣體元素不在同一列。這些計算基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一個推論是,物體運動速度越快,質量越大。對於較輕的元素,這個效應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超重元素,這個效應就顯得很重要了,因為它們的原子核擁有更多的正電荷,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更強,這意味著電子繞核轉得更快,因此質量也變得更大了。反過來,電子的質量變大了,意味著它們的軌道比我們預期(不考慮相對論效應)的要更靠近原子核,從而改變了原子的化學性質。

所以,如果發現了超重元素,在周期表中該放在哪裡,周期表怎樣設計才能更好地體現它的屬性,對於不同版本的元素周期表,將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口訣 如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很多學生覺得元素周期表很難背誦,想知道怎麼才能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元素周期表口訣快速記憶法。快速記憶元素周期表的方法諧音記憶周期表的具體方法如下:一、按周期記憶第一周期:「氫氦」。諧音:「輕嗨!」
  • 元素周期表錯了?
    元素周期表從百年前起就一直是化學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有個稀有元素他們可能從一開始就擺錯了,這意味著元素周期表得重畫。被命名為鐒的放射性元素位於化學元素周期表最底端,屬於錒類元素一欄,而這一欄專門從主表中單獨歸類出來。
  • 元素周期表
    認為門捷列夫完全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元素周期表是不妥的。
  • 元素周期表的來源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科技代替生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來源。元素周期表現如今,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會背元素周期表,它被許多人視為化學領域最偉大的發現。似乎隨著原子質量的增加,元素屬性會發生周期性的變化。例如,表中最左邊的一列中包含鈉(Na)、鉀(Li)和鋰(K)三種元素,它們在室溫條件下都是固態,都很活潑,熔點低,暴露在空氣中會失去光澤。相形之下,最右列的元素在室溫下都是氣態,並且無色、無味,極其不活潑。表中的列稱為族,行稱為周期。1869年,門捷列夫發表了自己的元素周期表。
  • 《我的世界》4種不同尋常的玩法 學霸:來造個元素周期表吧!
    《我的世界》不僅僅是一款生存遊戲,冒險家們在遊戲中創造出了許多種不同的玩法,但是這些玩法到了學霸們手中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元素周期表 對於學霸來說,只需要扔出倆個末影之眼
  • 美媒:科學家編制新「元素周期表」
    從電視機到雷射器再到對身體無害的醫療應用,研究人員正在迅速探索量子點的各種新用途。報導稱,與碳納米管、石墨烯薄膜和經典的巴克敏斯特富勒烯一樣,量子點被認為是一種納米材料,但由於它們捕捉電子的方式,它們也能導電。這也是它們適合擁有自己的「元素周期表」的原因所在。科學家可以把它們按與自然界中「真實」元素的原子極其類似的結構進行排列。
  • 科學家確認117號元素 元素周期表添新成員(圖)
    科學家確認117號元素 元素周期表添新成員(圖)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2日說,他們利用新實驗成功證實了117號元素的存在,這一成果使得該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邁進了一步。  117號元素是以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研究所為首的一個國際團隊於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的。但此後,只有2012年曾成功重複這一實驗。  最新實驗在德國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進行,歐洲、美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多國研究人員參與。
  •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啥
    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抖音真的是可以了,終於還是向元素周期表下手了!在網上經常能看到有關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的梗,那麼大家知道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梗元素周期表51號元素是什麼?有點文化的應該是知道的吧!
  • 一輪複習||元素周期表
    2.結合有關數據和實驗事實認識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建構元素周期律。 3.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第三周期的鈉、鎂、鋁、矽、硫、氯以及鹼金屬和滷族元素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質的逆變規律。
  • 元素周期表新成員命名那些事
    在原子核的所謂超重質量區,核內大量質子的超大庫倫斥力使原子核極不穩定,乃至不可能存在,不僅未在地球自然界觀察到,從實驗上合成和鑑別這些超重原子核,也面臨極大挑戰,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第7行右端出現長期空缺。
  • 化學界的寶圖-元素周期表
    化學周期表就是化學元素的『坐次表」,每個元素該坐在哪一行,哪一列,表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在化學和物理學教科書裡,各種手冊裡,甚至連常用的小字典裡都印著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一門捷列夫。在1869年2月19日,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 化學元素周期表口訣 怎樣記憶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周期表口訣 怎樣記憶元素周期表化學元素周期表是學好化學的基本內容,想要學好化學一定要對化學元素著重記憶,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記憶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化學元素周期表內容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 元素周期表正在被人工智慧重塑,新材料指日可待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程序,並利用該程序重塑了元素周期表。他們希望藉此發現和設計新材料。該程序通過自我學習,重塑了元素周期表。這對於新材料的發現與設計或有重要意義。科學家們花費了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進行反覆試驗,才將化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元素周期表整理成現在的形式。而Atom2Vec在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同樣的壯舉。Atom2Vec通過分析在線資料庫中的化合物名稱,成功學會了區分不同原子。
  • 元素如何在元素周期表中分組
    當時只有大約60個元素已知,但門捷列夫意識到,當元素按權重組織時,某些類型的元素以規則的間隔或周期發生。該表以最簡單的原子氫開始,然後用原子序數組織其餘元素,原子序數是每個元素包含的質子數。除少數例外情況外,元素的順序與每個原子的質量增加相對應。該表有七行18列。每行代表一個時期; 元素的周期數表示其能量水平中有多少容納電子。例如,鈉位於第三個時期,這意味著鈉原子通常在前三個能級中具有電子。向下移動,周期更長,因為它需要更多的電子來填充更大和更複雜的外層。
  • 高三化學教案:《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化學教案: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實質。  1.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四.能綜合應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元素性質的關係。  1.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主族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價電子數=元素最高正價數=8-?最低負價?。
  • 【化學】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
  • 元素周期表及原子團
    一、專題檢測1、默寫元素周期表前20號元素(見知識梳理)2、默寫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見知識梳理)15、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是Cl16、其單質是最易液化的氣體的元素是Cl17、其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 O18、常溫下其單質有顏色氣體的元素是F、Cl【知識點2】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
  • 設計感爆棚的元素周期表
    單調而又普通的周期表淡然沒有什麼意思,那如果遇到那些又好看又有趣的元素周期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吧~1.美國Life雜誌在1949年5月發布的一張螺旋形狀的元素周期表 2. 迪斯尼製作的元素周期表 5. 聖塔克拉拉大學Sheehan教授製作的顯示各元素豐度的周期表(面積越大代表該元素在地球的含量越高)
  • 元素周期表到底會多長?……………………
    「Nihonium」 的原子序數為113號,與美國和俄羅斯發現的115號「Moscovium」、117號「Tennesine」和118號「Oganesson」,共4個元素一起被正式列入元素周期表後,終於將第7周期全部填滿了。研究人員還在努力發現更多的新元素,元素周期表到底會排到多少號呢?
  • 科學家們提出了全新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創建,去年為誕生的150周年,得到廣泛的應用。在18世紀後期,化學家清楚了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區別:元素在化學上是不可分割的,而化合物則是由兩種或更多種元素組合而成,其性質與組成元素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