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大咖:「土博士」李亞棟院士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設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現今的化學院士或多或少有過留洋經歷,但本文的主角李亞棟院士則並沒有過類似的經歷,他的求學經歷都發生在中國,也就是人們所謂的「土博士」。他是安徽人,1986年從安徽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後,他來到了中國科技大學,師從錢逸泰院士,並於1998年在中科大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從1999年至今,他一直就職于于清華大學化學系,並在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亞棟院士李亞棟院士在1998年入選清華大學「百人計劃」,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在2001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曾先後獲得2000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他還在國內外各大期刊中承擔重要職位,包括Nano Research、《科學通報》副主編,《中國科學B輯:化學》等編委和Inorg. Chem.、Chem. Mater.顧問編委。

 

    Nano research最新封面李亞棟教授作為一位從未留洋海外的科研工作者,多多少少顯得有些「土氣」。我們甚至不能再網上找到他的課題組主頁,這在現今是不可想像的。但是,雖然有些「土」,但是他的成果卻稱得上是世界頂尖。打開他的文章列表,出現在眼前的是1篇Nature、1篇Science、數十篇美國化學會志和德國應用化學,而他的H-index更是超過了100,這都足以證明他的研究不僅僅是與世界接軌,而是正在引領著潮流。

 

    他主要從事無機納米材料的合成研究,包括單分散納米晶可控合成與組裝、一維納米材料製備與形成機理、貴金屬與其他金屬的複合物及其催化應用等。他最著名的研究當屬他於2005年發表在Nature上的工作A general strategy for nanocrystal synthesis,即《納米晶體的通用合成策略》。這篇工作乍一看名頭非常的大,也有點不可靠,畢竟納米晶的合成方法有千百種,怎麼會有一種通用的合成策略的。但李亞棟教授卻通過納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調控機制,實現了不同類型納米晶的可控制備,包括貴金屬、磁性材料、半導體等材料,都可以通過這一種方法製備得到。想來也只有如李亞棟院士一般,有些「土氣」的科研工作者,才有這樣一種不管不顧,充滿野性的精神去開發出這樣一種製備方法,大概這就是他的科研風格。

 

    《納米晶的通用合成策略》配圖

    小編有幸在前些日子的中美納米華人會議上聽到李亞棟院士的報告。現如今,他正在全力進行單原子催化劑的製備,動用自己能動用的各種資源,努力實現多種金屬原子的在載體上的單原子分散,並且他們課題組已經取得了很好的進展。想必,這樣的工作會讓他的名字又一次出現在國際頂尖的科研雜誌上。其實這樣的一種努力與嘗試同樣展現出了李亞棟教授充滿野性的科研風格。李亞棟教授曾表示,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當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勵精圖治,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祖國、無愧於人民、無愧於自己的成果,為中華民族崛起作出應有的貢獻。顯然,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他的話語。

    這樣一位從未留洋過得「土博士」,用自己的努力與勤奮一次次將中國人的名字印在國外最優秀期刊上,向世界證明中國能夠自主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參考文獻: [1] Wang X, Zhuang J, Peng Q, et al. A general strategy for nanocrystal synthesis[J]. Nature, 2005, 437(7055): 121-124.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做客「師門論壇」教師節專場
    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化學系教授李亞棟作為特邀嘉賓,邀請清華大學化學系王訓教授、彭卿教授、王定勝副教授、陳晨副教授、馮琳副教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興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張加濤教授,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汪樂餘教授、孫曉明教授及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王鵬鵬教授作為對話嘉賓出席活動。200餘名校內外教師和研究生通過線上和線下渠道參與活動。
  •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宿松籍納米專家李亞棟當選中科院院士 2011-12-29 13:44:32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會寧年輕博士李亞棟在老家結婚了,娶了平涼的研究生
    會寧年輕博士李亞棟在老家結婚了,娶了平涼的研究生常琦彪會寧是赫赫有名的西北高考狀元縣,博士之鄉,會寧人以讀書讀得好為最高境界,學業有成是令人羨慕的喜事。李發旺從來沒有介紹過他兒子的情況,在婚禮上,驚奇地發現,他兒子李亞棟是博士,用會寧話說,發旺先生是博士
  • 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取得突破進展
    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取得突破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5日電  近日,化學系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領導的課題組在甲酸電氧化領域取得突破,相關工作以「負載在氮摻雜碳上的單原子Rh:一種甲酸氧化的電催化劑」(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 清華大學李亞棟/王定勝Chem. Rev.最新綜述關於合成單原子催化劑
    在原子尺度下精準調控催化劑的活性中心可謂是化學合成催化劑的聖杯。單原子位點催化劑(Single atomic site catalysts,SASC)具有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一獨特的結構,為研究者在原子分子尺度設計催化劑的合成創造了機遇,成為未來催化劑重要的發展方向。
  • 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
    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榮獲2020年度京博科技獎 2021-01-0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天,六安一中來了位大咖級人物
    11月24日上午,六安一中迎來大咖級的客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此次,李永舫院士做客「一中講堂」,為六安一中師生帶來精彩的科普講座:化學與太陽能轉換---有機光伏材料。物理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6---1988年, 中科院化學所博士後。201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72歲高齡的李院士,現任《高分子通報》主編、《中國科學 化學》副主編、中國化學會監事。他的人生經歷,讓在場的六安一中師生感佩不已。講座的主題是科普。
  • 化學系李亞棟課題組發表覆蓋元素周期表的單原子位點催化劑合成...
    清華新聞網6月23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院士和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發表題為「一種通用的主客體合成策略製備銥碳氮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用於甲酸氧化反應」(Iridium single-atom catalyst on nitrogen-doped carbon
  • 連續七年入選化學與材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的中國學者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七年中國內地學者在材料或者化學領域連續進入高被引名單的有: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中科院化學所的萬立駿院士、李永舫院士與劉雲圻院士,中科院金屬所成會明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江雷院士,中科大的俞書宏院士,復旦大學的趙東元院士、李富友教授、施章傑教授,武漢大學譚蔚泓院士,中山大學陳小明院士,華東理工田禾院士,華南理工的高松院士、曹鏞院士,武漢理工的餘家國教授,南開大學的陳永勝教授
  • 李亞棟院士、餘濟美、鄧德會、胡喜樂、盧思宇等催化研究最新成果...
    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Nat. Nanotech.:單原子Rh/N摻雜碳電催化劑用於甲酸氧化 直接甲酸燃料電池(DFAFCs)被認為是未來可攜式電子器件最有前景的電源之一,以鈀和鉑為代表的高效甲酸氧化反應(FOR)催化劑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在肇慶舉行
    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2020首屆年會於11月25日-26日在肇慶舉行。本次活動在全球創新中心指導下和肇慶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由中美矽谷發展促進會等單位發起,科創中國-全球院士專家博士聯盟主辦。廣東聚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肇慶市計算機學會、肇慶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肇慶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廣東聚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承辦,清華大學校友總會博士後分會、廣東省戰略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廣東省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豬八戒網等聯合協辦。「科創中國」 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下, 研究制定的中國未來發展戰略品牌定位。
  • 人物|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人物 |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2020-09-10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今年科技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開幕式則以「科創羊城 20有你」為主線,褒揚「科普愛心大使」 院士大咖、科技工作者,回顧廣州科普事業20年成就,創新直播帶貨助力科技脫貧攻堅,匯聚VR遊火星、家電「讀人心」等廣州科技成果,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未來。
  • 院士大咖匯聚廣州 探討生物醫藥產資融合發展趨勢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論壇  匯集全國生物醫藥創新投融資頂尖機構代表,中科院院士等生物醫藥行業大咖學者群英薈萃    大咖齊聚一堂對生物醫藥進行探討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生物島實驗室主任徐濤,
  • 張懿院士與銀河化學共建「院士工作站」
    中化新網訊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懿院士與四川省銀河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上周在京成功籤約。作為鉻鹽行業的領軍企業,銀河化學公司依靠技術進步與不斷創新,推動了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已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重大技術創新平臺,囊括了院士、博士後、博士、碩士等強大的科研隊伍。  據了解,張懿院士是我國綠色過程工程研究領域主要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鉻鹽清潔生產工藝研究,致力於鉻鹽產業的綠色化升級。
  • 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固態化學和無機合成學術會議通知
    由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十三屆固態化學和無機合成學術會議」將於2014年8月17日至19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承辦,吉林大學協辦。  本次會議邀請錢逸泰院士、馮守華院士、高松院士、謝毅院士、王恩波教授、彭旭明教授、李玉良教授作大會報告,並設有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牆展,交流在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深入探討固態化學和無機合成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 南方科技大學三位大咖校長:曾是中科大、北大、清華校長!
    朱清時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回國的留學生,曾在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搞科研,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回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搞研究,199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七任校長,後任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
  • 李亞棟: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介孔材料的製備
    (節選)清華大學化學系李亞棟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撰寫「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組裝及其介孔材料的製備」一文,從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單分散納米晶的組裝、介孔材料的製備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並在文末對納米多功能介孔材料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文章首先介紹了單分散納米晶的合成。
  • 鍾南山等70位中外院士出席!中關村論壇最新大咖陣容來了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9月11日上午的舉行2020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中關村論壇大咖雲集包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格雷戈裡·溫特,菲爾茲獎獲得者埃菲·傑曼諾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等諾獎級科學家11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院士
  • 【大院大所·大咖live】揚中籍院士包信和:鄉情綿長 不忘反哺
    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能源高效轉化相關的表面科學和催化化學基礎研究,2017年6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荔枝新聞訊(記者/王雨琦 攝像/夏天)7月5日,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洽會於南京火熱開幕,全國頂尖院所、全球科技大咖雲集。   期間,記者採訪了江蘇揚中籍中科院院士包信和,這個長期奔波在異鄉的江蘇人,對家鄉科技發展有怎樣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