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2020-11-22 澎湃新聞

人物 |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2020-09-10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9月2日揭曉的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遊書力無疑是中青年科學家中的佼佼者,但不為人知的是,這樣一位學霸,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完整名單可戳→)

「陰差陽錯」學了化學

遊書力現在的身份是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但是,他小小的辦公室長沙發前,放的不是茶几,而是一張會議桌。

「因為我經常要跟團隊開會討論課題。」遊書力笑著說。走上領導崗位後,他用於科研的時間減少了,所以必須爭分奪秒。

長期從事手性催化研究的遊書力,提出「催化不對稱去芳構化」新概念,開發出多個原創手性配體,其中十餘個已實現商品化,發展系列手性催化新反應,可便捷高效地合成多種天然產物及藥物分子,其成果被多部教材和專著收錄並被國際同行廣泛應用。發表論文300餘篇,被引用17800餘次,H-index為78,主編英文專著兩部,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0餘項。

「其實,我讀的初中不算太好,中考時還差點沒考進高中。」遊書力回憶起自己在河南老家求學時的往事:讀初中時,身高才一米四,什麼都沒長開,中考時,他「擦著邊」進了高中。進高中後,喜歡打籃球,大腦隨著身高「開竅」了,很快便成了「學霸」。

說起自己的化學啟蒙,遊書力要感謝他就讀的初中。「我們農村兩三個村一所初中,條件也是比較差的,但是我們化學老師居然還給我們湊了好幾個實驗,還讓我們動手玩。」遊書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做鈉的實驗,將鈉往水裡一扔,觀察它跟水起的反應,結果砰一聲,讓遊書力對化學產生了興趣。

上高中的時候,遊書力被老師催著去參加了奧林匹克競賽。市裡的摸底考試,他考了第一名,但是因為沒有接受過實驗訓練,在省裡拿了二等獎。高考時,是哥哥幫著報志願的,學化學的哥哥,給弟弟填報的都是當時的熱門專業:南開大學國際金融、計算機專業。

但是拿到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卻發現,那是一個化學系的通知書。後來聽說因為他的英語分數不是特別高,但是檔案裡有一個化學奧林匹克二等獎,學校覺得他可能在化學方面更有天賦。於是,遊書力愉快地接受了調劑,「陰差陽錯」地學了化學。

最欣慰「子承父業」

從南開大學畢業後,遊書力被保送到中科院有機所來到了上海,師從著名有機化學家戴立信院士。戴院士總是教育他的學生:「你們要爭世界冠軍,哪怕做一個反應也行,做一個試劑也好,要做成一個世界上最好的。」

在有機所讀了5年碩博後,遊書力去了美國做博士後,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兩年半後,他進入諾華的一個研究所做製藥。在那裡工作的兩年,不光是攢了錢在上海買房子,更讓他明白了做有機化學如何跟藥物研發進行對接。

在美國工作兩年後,遊書力回到了上海,加入了有機所。跟大多數中國科學家一樣,遊書力也有強烈的家國情懷。「戴老師是個老黨員,我也在研究生期間就入了黨。」遊書力坦言,老師戴立信對自己的影響特別大,「我的人生從來就沒有留在美國的選項。」

有人問遊書力既然在美國可以賺那麼多錢,為什麼還要回來?「我回國後,我太太在美國多待了一年,當時她問我每個月工資拿多少錢,我說肯定夠用,其實我一直沒有告訴她,我開始幾個月拿的人民幣的數字還沒有我在美國拿的美金高,但我覺得這不重要,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回國後,遊書力在科研上突飛猛進。1975年出生的他,已獲得過2015年英國皇家化學會默克獎、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創新獎、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第十六屆上海市科技精英及首屆科學探索獎。目前擔任Chem. Sci.等雜誌副主編、國際均相催化會議組委會成員、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

「我們有機所一直讓年輕人一回來就知道怎麼去做科研,怎麼去帶研究生,我自己也是受了戴老師很多影響,在生活中把團隊當成家人和朋友。因為我會想,我兒子讀研的時候,也需要好老師帶教。」令遊書力欣喜的是,兒子「子承父業」也選擇了化學專業。

「兒子從小到大,我都不刻意去影響他,希望讓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他考進上海大學後,第二年才定專業,前兩天他告訴我,他決定學化學。」對此,遊書力頗有幾分欣慰,「我跟兒子說,我很歡迎,因為這也算是一種傳承,至少說明爸爸做化學在他的心目當中還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

來源:青年報

↓分享

↓點讚

原標題:《人物 |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物 | 這位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化學大咖,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
    在9月2日揭曉的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遊書力無疑是中青年科學家中的佼佼者,但不為人知的是,這樣一位學霸,當年差點沒考進高中。「其實,我讀的初中不算太好,中考時還差點沒考進高中。」遊書力回憶起自己在河南老家求學時的往事:讀初中時,身高才一米四,什麼都沒長開,中考時,他「擦著邊」進了高中。進高中後,喜歡打籃球,大腦隨著身高「開竅」了,很快便成了「學霸」。說起自己的化學啟蒙,遊書力要感謝他就讀的初中。
  • 朱恆銀獲「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9月21日,記者從省地礦局313地質隊了解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恆銀近日榮獲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此次評選是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省國防科工辦聯合發起,共有10名同志獲此殊榮。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遊書力:化學家在實驗室比造物主厲害得多
    日前,遊書力榮獲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開創了新概念,糾正了以往文獻的錯誤去芳構化,即使對化學家來說也是一個冷僻的領域,他卻樂在其中。10年前,一位學生在實驗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去芳構化的分子結構,這一結構在人們印象中比較難得到,也一直不受關注。
  •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遊書力:化學家在實驗室比造物主厲害得多
    日前,遊書力榮獲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開創了新概念,糾正了以往文獻的錯誤 去芳構化,即使對化學家來說也是一個冷僻的領域,他卻樂在其中。遊書力告訴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上大學時,他差一點與化學失之交臂,所幸兜兜轉轉後,還是做了自己最喜歡的事。 在河南漯河農村長大的遊書力,從小就個頭不高,被認為不適合幹農活。他倒是喜歡上學,從來不覺得讀書有多累。上初中時,一次化學實驗課,老師把一塊鈉往水裡一丟,立時在水裡炸開了。遊書力覺得這太神奇了,當時就在心裡萌發了一顆種子——長大後要學化學。
  • 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當選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十位人物(按姓氏筆畫為序)分別為: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王靜;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設計師、首席技術官劉代軍;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祁興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陳俊武;中國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李俊賢;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培莉
  • 河北醫大一院王學義教授獲得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
    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王學義  11月12日上午10點,《最美河北人發布廳—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在河北廣播電視臺播出。  在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科協、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科學院、河北省委軍民融合辦聯合選樹的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動中,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王學義等來自全省各行業10名科技工作者榮獲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今年科技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開幕式則以「科創羊城 20有你」為主線,褒揚「科普愛心大使」 院士大咖、科技工作者,回顧廣州科普事業20年成就,創新直播帶貨助力科技脫貧攻堅,匯聚VR遊火星、家電「讀人心」等廣州科技成果,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未來。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先後承擔多個國家「重大專項」、「863計劃」等大科學和大設備課題或子課題,突破多項國際難題,帶領團隊對已經掌握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實施產業化,產品應用於10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 解決了國外在弱光探測領域對我國「卡脖子」的問題。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在無人區燃燒青春
    陳亮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這位「80後」青年科技工作者十分謙虛。「我在工作上的貢獻距離這樣的稱號還有很大差距,這份榮譽屬於數十年紮根在戈壁無人區的整個北山團隊」,陳亮說,「對自己而言,這份榮譽更多是鼓勵和鞭策,將更加努力工作,力爭作出更大貢獻。」
  • 河北3名科技工作者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河北農業大學孫建設、華北製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張雪霞、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謝曉亮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後,國家批准設立的又一重大科技獎項,是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設立,每3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個科研團隊並授予獎牌;表彰不超過30名科技工作者並授予獎章,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表彰不超過300名科技工作者並授予獎狀。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羊城晚報·羊城派客戶端5月29日消息,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29日上午,廣東舉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進大會,鍾南山等十人獲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評比公示,評選出鍾南山等10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 蘇芒等大咖主動讓出「C位」 這位「大明星」究竟什麼來頭?
    然而,最近時尚女王等五位大咖卻主動讓出「C位」,這位「大明星」究竟什麼來頭?事實上,不僅時尚女王蘇芒,就連DMC冠軍DJ Wordy、知名設計師申江海、青年作家張皓宸、內地著名女導演李玉等數位大咖都主動讓出「C位」,甘當綠葉,這位神秘「大明星」一時風頭無二。雖然在不同領域均有著獨特的建樹,對藝術、生活、工作有著不同的執著追求,他們卻共同且唯一選擇為三星QLED TV讓出「C位」。
  • 蘇州兩名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0位,其中,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路健美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內科血液學教授吳德沛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這也是蘇州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煥文:綻放「最美」的自己
    先後榮獲了2011年「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2012年江西省唯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三次摘得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桂冠」。作為學術帶頭人,他建立了江西省唯一質譜科學與儀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和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目前正在與俄羅斯籌建「一帶一路」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江蘇個別高中不學化學?新高考"等級賦分"被誤解
    但由於再選科目中化學學科與生物或地理學科相比,存在著特殊性——學習內容多、學習難度大,因此考生們選擇化學時普遍比較謹慎。  「避開化學」的說法甚囂塵上,甚至還有網絡解讀版本:選化學的基本上都是學習高手,在新高考實行賦分制政策下,和優秀學生PK要吃虧的!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是科技,引領我們向未來探索;是科技,讓我們可以無限親近地擁抱這個世界。十八大以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著無數科技工作者。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甘為人梯、集智攻關。他們在艱難的探索中開疆拓土,在時不我待的競爭中勇往直前,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 公示 | 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來啦~有你認識的嗎?
    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正在公示中,市科技系統多名科技工作者上榜,公示期為8月26日至8月30日。詳見↓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