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2021-03-01 CBG資訊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

詳情點擊「閱讀原文」


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掃描或長按圖中二維碼,識別後直達防疫專區頁面)

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在氮摻雜碳類CO2RR催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展了顯著提高其性能的新策略。氮摻雜碳基納米材料作為廉價非金屬CO2RR催化劑備受關注,但因其結構複雜,難以精確控制,導致對其催化活性位點的認識仍存在較大爭議,催化性能也亟待大幅提升。利用結構明確的小分子作為模型催化劑是明晰其催化機制的有效手段,但小分子自身的催化活性低,實驗誤差大,難以給出可信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將含氮小分子模型催化劑(酞菁(Pc)和四苯基卟啉(TPP),圖a)與超小鈷納米晶(圖b,c)結合,可以顯著提升其催化CO2RR的選擇性(法拉第效率,圖d)和活性(電流密度,圖e)(-0.9V下分別提升18和47倍)。這种放大效應使利用模型小分子揭示氮摻雜碳類材料的催化機製成為可能。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表明CO2RR優先發生在吡啶氮而不是吡咯氮上(圖f-h);而且金屬態鈷可以顯著降低吡啶氮上CO2RR決速步驟的能壘,從而提升其催化性能(圖i)。電化學實驗進一步證實含吡啶氮的酞菁分子催化CO2RR的活性和選擇性都比只含吡咯氮的卟啉分子在相同氮含量下高出數倍(圖j)。這些結果揭示了氮摻雜碳類催化劑中吡啶型氮碳位點電催化還原CO2性能明顯高於吡咯氮摻雜碳位點,並且通過調控吡啶型氮碳位點電子結構可以顯著提升其催化活性與選擇性。


(來源:Angew. Chem. Int. Ed.)

 

該研究工作為合理設計高效、低成本CO2RR碳基電催化劑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相關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1916520),並被選為VIP論文。論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何超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免責聲明:部分資料來源網絡,轉載目的在於傳遞信息及分享,並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郵箱:editor@chembeango.com

安全復工 安心生活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每滿1000減30 每滿2000減80

購買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2019年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和工業化前的相比較已經達到147%,並仍在加速增長。這大規模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力是氣候變化,這種氣候的變化甚至會引起很多物種的滅絕。因此,為了維持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各種脫碳技術,碳封存技術,以及發展碳循環利用等一系列的已經開發出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他非溫室氣體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電化學還原CO2以提供具有價值的產品和實現碳中性能量循環,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理想技術,因為它不僅可以減輕過量排放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而且可以提供一種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策略。但是,低效率仍然是進一步發展CO2還原反應(CO2RR)的主要障礙。設計由地球上豐量元素所組成的具有高選擇性和高活性的新型電催化劑對於實現CO2電還原至關重要。過去的幾年中,各種催化劑包括金屬,合金,金屬氧化物,金屬滷化物和碳基材料已經被廣泛用於電催化CO2還原。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電催化CO2還原(ECR)製備碳基化學原料是同時實現碳循環和電能到化學能的存儲和轉化的有效途徑
  •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8-06-20 08:00
  • 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包信和院士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我國科學家實現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國雄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實現非銅基催化劑上串聯催化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甲烷,為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制碳氫化合物提供新策略。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揭示二氧化碳電還原催化劑變化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春忠團隊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徵技術,系統揭示了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催化劑的結構演變和真實催化活性相。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將二氧化碳還原為有價值的化學品或燃料被認為是一種合理利用碳資源,實現碳循環並緩解溫室氣體問題的有效方法,因而,二氧化碳電還原被認為是利用可再生電力的一種有前景的途徑,設計合理高效的催化劑成為其中的關鍵。
  • 中國科大研製出高效二氧化碳還原催化劑
    中新網合肥4月15日電 (記者 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5日消息: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納米尺度「富集效應」的催化劑,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和《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並被《德國應用化學》選為「卷首插畫」論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
  • Matter:首次揭示鉭基納米簇在鋰硫電池中對多硫化物催化轉化機理
    此外,材料的催化活性和暴露的活性位點及其具有的電子結構和化學配位環境有著緊密關聯。缺陷工程和結晶度調節能夠有效地調控材料的電子環境,使其具備更利於LPS吸附和催化的性質。因此,設計高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結合合理的孔結構和界面結構設計,對硫物種進行高效快速的轉化,是提高鋰硫電池性能的關鍵途徑。
  • 中科大研製出二氧化碳還原高效催化劑
    記者4月1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高敏銳教授課題組和俞書宏院士團隊設計了系列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成功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近期《德國應用化學》和《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並被《德國應用化學》選為「卷首插畫」論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
  • 中國科大在碳基催化劑電催化析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電解水制氫受到廣泛關注,尋找能替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成為當下研究熱點。石墨烯由於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易於化學修飾等優點,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人們致力於將其發展成為高活性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 張鐵銳課題組Nat Commun:浸潤性可控的三相電催化CO2還原
    研究出發點本文從CO2分子的界面擴散傳質這一基本科學問題出發,系統研究了三相界面浸潤性以及催化界面結構對於CO2分子在界面處的質量轉移速率及界面分壓的影響,進而揭示大電流密度下電催化CO2還原過程的速控反應機制。
  •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 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的穩定機制   課題組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劉嶽峰副研究員團隊和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愛琴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背景介紹金納米顆粒(直徑3-100 nm)由於其較弱的*CO(中間體)結合強度,被廣泛應用於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其主要產物為一氧化碳以及競爭反應(HER)產生的氫氣。先前關於金納米顆粒電催化的研究已探索了一系列與催化性能相關的因素,例如尺寸,形貌以及摻雜。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實驗室毛蘭群課題組研究人員較早即致力於漆酶的電化學和基於此的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活體分析化學實驗室毛蘭群課題組研究人員較早即致力於漆酶的電化學和基於此的生物燃料電池的研究。他們率先發現漆酶可以在碳納米管電極上實現其與電極間的直接電子轉移(Electroanalysis 2006, 18, 587-594)。進一步,他們利用此性質,成功地研製了基於漆酶直接電催化的生物燃料電池(Adv.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開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減排領域的研究。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過程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儲存,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的製備是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工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開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減排領域的研究。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過程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合物,一方面可以實現電能的高效儲存,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二氧化碳的減排,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高活性、低成本催化劑的製備是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工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挑戰。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