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最大的質量催化活性和可調的配位電子結構,已被廣泛應用於熱催化、光催化和電催化。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取決於單原子的性質、載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將單原子固定在載體上的配位鍵形式。迄今為止,已經報導了多種碳負載貴金屬和過渡金屬單原子電催化劑。然而,這些單原子催化劑幾乎都是通過金屬-氮(或碳)配位鍵將單原子錨定在碳載體上,因此探索其他形式的配位構型來製備單原子催化劑有利於豐富單原子催化劑家族的種類和拓展其新的催化功能和應用領域。

  近年來,常溫、常壓電催化氮氣還原反應合成氨已經引起研究者廣泛關注,可能成為替代能源密集型哈珀-波施工業法的理想合成氨工藝。迄今為止報導的電催化合成氨單原子催化劑包括在含載體通過金屬-錨定AuRuMoCuFeCo單原子催化劑,以及在石墨炔上通過金屬-定在碳載體上的Mo單原子催化劑此外,對於所有報導的單原子催化劑,碳載體幾乎是由金屬-有機骨架(MOFs)或有機分子的碳轉化而製備,導致其大規模生產成本增加。而生物基前驅體由於廉價資源豐富且容易獲得,作為碳載體用於大規模合成單原子催化劑是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生物質前(例如甲殼素、殼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表面富含氮、氧官能團,便於調節金屬離子的吸附活性,進而通過氮、氧配位鍵將單原子可控地錨定在碳載體上,形成新型催化活性配位構型。

  基於此,課題組創新性地利用富氧官能團且不含元素的木質纖維素作為Fe3+吸附的前驅體,在碳熱還原過程中,通過Fe-O配位結構(Fe-(O-C2)4)鐵單原子錨定到碳載體上(Fe-SAs/LCC)不含木質纖維素的應用也使研究人員能夠在不受其它配位結構(尤其是Fe-Nx配位結構)幹擾的情況下研究Fe-O配位結構的催化性能。結果表明,負載在碳布電極上的Fe-SAs/LCC(Fe質量分數為0.60wt.%)0.1 M KOH電解液中,可以獲得氨產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別為32.1 μg h-1 mg-1 (5350 μg h-1 mgFe-1)29.3%為了驗證氮氣擴散傳質對電催化氮氣還原反應的影響,研究者Fe-SAs/LCC負載在玻碳電極上,可獲得307.7 μg h-1 mg-1 (51283 μg h-1 mgFe-1)超高氨產率和接近記錄的法拉第效率(51.0%)。該研究工作為設計和開發高性能單原子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創新研究團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a) 木質纖維素的SEMFe-SAs/LCC (b) TEM圖和 (c) 球差校正的HADDF-STEM(d) 石墨碳上優化的Fe-(O-C2)4結構(e) Fe-(O-C2)4end-onside-on種方式吸附氮氣的結構Fe-(O-C2)4end-onside-on兩種方式吸附氮氣的差分電荷密度圖(黃色和青色分別代表得到和失去電子褐色球、紅色球和黃色球分別代表COFe原子)Fe-SAs/LCCFe2O3Fe foil樣品 (f) Fe KXANES光譜和 (g) Fe K邊的R空間EXAFS(h) Fe-SAs/LCC負載於玻碳電極上在各個反應電位對應的產氨速率和法拉第效率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最大的質量催化活性和可調節的配位電子結構,已被廣泛應用於熱催化、光催化和電催化。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取決於單原子的性質、載體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將單原子固定在載體上的配位鍵形式。迄今為止,已經報導了多種碳負載貴金屬和過渡金屬單原子電催化劑。然而,這些單原子催化劑幾乎都是通過金屬-氮(或碳)配位鍵將單原子錨定在碳載體上,因此探索其他形式的配位構型來製備單原子催化劑將有利於豐富單原子催化劑家族的種類和拓展其新的催化功能和應用領域。
  近年來,常溫、常壓電催化氮氣還原反應合成氨已經引起研究者廣泛關注,可能成為替代能源密集型哈珀-波施工業法的理想合成氨工藝。迄今為止報導的電催化合成氨單原子催化劑包括在含氮碳載體上通過金屬-氮錨定的Au、Ru、Mo、Cu、Fe和Co單原子催化劑,以及在石墨炔上通過金屬-碳鍵錨定在碳載體上的Mo單原子催化劑。此外,對於所有報導的單原子催化劑,碳載體幾乎是由金屬-有機骨架(MOFs)或有機分子的碳轉化而製備,導致其大規模生產成本增加。而生物質基前驅體由於廉價、資源豐富且容易獲得,作為碳載體用於大規模合成單原子催化劑是非常有利的。更重要的是,生物質前驅體(例如甲殼素、殼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表面富含氮、氧官能團,便於調節金屬離子的吸附活性,進而通過氮、氧配位鍵將單原子可控地錨定在碳載體上,形成新型催化活性配位構型。
  基於此,課題組創新性地利用富氧官能團且不含氮元素的木質纖維素作為Fe3+吸附的前驅體,在碳熱還原過程中,通過Fe-O配位結構(Fe-(O-C2)4)將鐵單原子錨定到碳載體上(Fe-SAs/LCC)。不含氮的木質纖維素的應用也使研究人員能夠在不受其它配位結構(尤其是Fe-Nx配位結構)幹擾的情況下研究Fe-O配位結構的催化性能。結果表明,負載在碳布電極上的Fe-SAs/LCC(Fe的質量分數為0.60wt.%),在0.1 M KOH電解液中,可以獲得氨產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別為32.1 μg h-1 mg-1 (5350 μg h-1 mgFe-1)和29.3%。為了驗證氮氣擴散傳質對電催化氮氣還原反應的影響,研究者將Fe-SAs/LCC負載在玻碳電極上,可獲得307.7 μg h-1 mg-1 (51283 μg h-1 mgFe-1)的超高氨產率和接近記錄的法拉第效率(51.0%)。該研究工作為設計和開發高性能單原子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創新研究團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圖:(a) 木質纖維素的SEM圖;Fe-SAs/LCC的 (b) TEM圖和 (c) 球差校正的HADDF-STEM圖;(d) 石墨碳上優化的Fe-(O-C2)4結構;(e) Fe-(O-C2)4以end-on和side-on兩種方式吸附氮氣的結構,Fe-(O-C2)4以end-on和side-on兩種方式吸附氮氣的差分電荷密度圖(黃色和青色分別代表得到和失去電子;褐色球、紅色球和黃色球分別代表C、O和Fe原子);Fe-SAs/LCC、Fe2O3和Fe foil樣品的 (f) Fe K邊XANES光譜和 (g) Fe K邊的R空間EXAFS;(h) Fe-SAs/LCC負載於玻碳電極上在各個反應電位對應的產氨速率和法拉第效率。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最終實現增強光催化固氮合成氨。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研究中獲進展 2020-03-1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此研究工作利用電解質和催化劑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電催化產氨效率,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電催化合成氨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Chem:Ru單原子電催化還原氮氣合成氨
    將N2電化學還原為NH3是一種潛在的合成途徑,可以通過太陽能或風能提供動力,實現可持續的能源經濟。然而,電化學氮還原存在兩個主要問題:(1)過電位高(2)法拉第效率(FE)低(由於副反應氫析出反應(HER)的發生,尤其在水溶液中)。目前用於N2還原製備NH3所報導的催化劑(Au、Pt/C、Ru、Mo、Ag/Au、Bi4V2O/CeO2、Rh和Fe/CNT)種類有限。
  • 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技術,開發了鐵—銅(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氮氣(N2)還原反應,實現了氨(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了新方法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 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ACS AMI:合成氨電催化劑新進展
    電催化N2還原反應(NRR)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工業固氮方法,可以在環境條件下實現高效、可持續、環保的氨生產。
  • 空穴來風,風馳電掣:空位工程調控的固氮電催化劑
    自1910年科學家弗裡茨·哈伯利用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下催化生成氨氣以來, 哈伯法合成氨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應用。但是, 哈伯法高溫高壓的苛刻條件導致其能耗巨大且汙染嚴重,因此尋求低耗清潔合成氨方法迫在眉睫。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這篇文章涵蓋了從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合成,表徵到電催化機理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工具書。該文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陳少偉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等人聯合發表。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北大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中化新網訊 北京大學3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張亞文/嚴純華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目前,工業上廣泛採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過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來促使高純氫氣和氮氣在鐵基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生成氨,其能量和氫氣都來自於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現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點。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發現新型光催化材料,常溫常壓下可同時催化形成兩種固氮產物
    而在常溫常壓下,使用太陽能、水和催化劑進行氮的固定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卻鮮有報導。03、未來展望使用水熱法合成具有氧空位和扭曲的表面結構的W18O49納米線作為催化劑,不僅可以實現氮有效活化,還可以實現寬光譜範圍內光的吸收,實現光激發載流子有效分離與利用,為設計並優化實用的光催化劑提供了一種合理的策略。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其中包括使用鹼土和鹼土金屬氧化物作為促進劑,通過過渡金屬將促進劑的電子轉移到N2的反鍵鍵上,從而提高傳統鐵和釕基催化劑的性能。電支撐的低功函數和高電子密度增強了電子向過渡金屬的轉移,進一步降低了激活勢壘。這一策略促進了氮氣離解合成氨,並使催化操作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然而,它需要使用昂貴的釕。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含有表面氮空位的氮化物可以激活N2。
  • 東京工業大學最新《Nature》新型鎳基催化劑,助力高效合成氨!
    其中包括使用鹼土和鹼土金屬氧化物作為促進劑,通過過渡金屬將促進劑的電子轉移到N2的反鍵鍵上,從而提高傳統鐵和釕基催化劑的性能。電支撐的低功函數和高電子密度增強了電子向過渡金屬的轉移,進一步降低了激活勢壘。這一策略促進了氮氣離解合成氨,並使催化操作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然而,它需要使用昂貴的釕。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含有表面氮空位的氮化物可以激活N2。
  • 開闢人工固氮新途徑
    該研究不僅為合成氨提供了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非金屬電催化劑材料,為電催化固氮技術的工業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而且為基於碳化硼的納米催化劑的合理設計開闢了一條應用於人工固氮的新途徑。合成氨是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化工產品,廣泛應用於化肥、藥劑、染料等的生產。同時,也因其強大的氫含量以及高的能量密度,它作為替代能源載體也受到廣泛關注,以期促進低碳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