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穴來風,風馳電掣:空位工程調控的固氮電催化劑

2020-12-05 騰訊網

自1910年科學家弗裡茨·哈伯利用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下催化生成氨氣以來, 哈伯法合成氨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應用。但是, 哈伯法高溫高壓的苛刻條件導致其能耗巨大且汙染嚴重,因此尋求低耗清潔合成氨方法迫在眉睫。

近些年來, 利用電化學手段在常溫常壓下將氮氣電催化還原為氨氣的固氮方式, 憑藉其能耗低、綠色環保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設計和開發高效的催化劑為氮氣的吸附和活化提供活性位點對電化學固氮意義重大, 但是目前電化學固氮性能的改善不盡人意。

近日,蘇州大學黃小青課題組Science Bulletin發表了一篇關於電化學固氮的文章: 「Core@shell structured Au@SnO2nanoparticles with improved N2adsorption/activation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or efficient N2fixation」。他們開發了一種提升電化學固氮手段, 通過調控Au@SnO2核/殼納米顆粒表面的氧空位實現了將氮氣電催化高效還原為氨氣

他們通過化學液相合成的方法分別製備了表面具有不同氧空位的Au@SnO2核/殼納米顆粒, 並對其形貌、結構及表面化學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表徵(圖1, 2)。結果顯示, 相較於晶化SnO2殼層包裹的Au納米顆粒(Au@C-SnO2NPs), 薄層無定形SnO2殼層包裹的Au納米顆粒(Au@A-SnO2NPs)表面具有更多的氧空位。

圖1 Au@SnO2核/殼納米顆粒的形貌及結構表徵

圖2 Au@SnO2核/殼納米顆粒的表面化學環境表徵

電催化氮還原反應測試發現, Au@A-SnO2NPs催化劑展現出更好的電化學固氮性能, 其氨氣產率和法拉第效率在-0.2 VRHE下分別可達21.9 μg h-1mg-1cat和15.2%, 優於Au@C-SnO2NPs以及目前已報導的金基電化學固氮催化劑(圖3)。

圖3 Au@SnO2核/殼納米顆粒的電化學固氮性能

氮氣吸脫附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 Au@A-SnO2NPs催化劑中Au核優異的導電性加速了電催化過程中電子的傳遞, 同時SnO2殼中的氧空位增強了氮氣吸附與活化, 在兩者的協同作用下最終提升了電化學固氮性能(圖4, 5)。

圖4 Au@SnO2核/殼納米顆粒的氮氣吸脫附分析

圖5 電化學固氮的理論模擬計算及過程示意圖

該研究工作所提出的表面空缺調控策略, 為開發設計性能更好的電化學固氮催化劑或其它電化學反應催化劑提供了思路。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在電催化固氮的性能與機理探究方面取得進展。  增強催化劑活性與選擇性的關鍵是如何在催化劑表面合理設計與構築針對特定催化反應的活性位點,其中通過缺陷工程改變催化劑的物理化學性質,調節催化劑對反應物或反應中間體的吸附與活化過程,是光/電催化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空位缺陷就是其中一種比較常用的手段,空位缺陷可作為催化反應的活性中心進一步增強催化劑的內在性能。
  • 調控BaTiO3納米帶氧空位優化機械力驅動的壓電催化性能
    考慮到缺陷工程是調整材料電子結構和性能的通用策略,具有豐富局域電子的氧空位被證實可以作為反應位點去調控其周圍電荷密度的分布,從而通過增強O2的吸附和活化來降低O2還原為活性氧物種的能壘。因此,尋找理想的結構模型並系統地調變其氧缺陷,從而深入理解氧缺陷與壓電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對於開發高活性的壓電催化劑和進一步探究壓電催化過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與塊狀催化劑相比,2D催化劑通常具有較短的載流子擴散路徑,較高的比表面積和電導率,較多的空位型缺陷和裸露的邊緣位置,這有利於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N2分子的吸附和活化。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 北京大學潘鋒團隊發現新型光催化材料,常溫常壓下可同時催化形成兩種固氮產物
    而在常溫常壓下,使用太陽能、水和催化劑進行氮的固定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當前,有很多關於光催化固氮的報導,但是產物是多是NH4+或NO3-,而同時形成NH4+和NO3-卻鮮有報導。通過採用不同單色光進行光催化固氮實驗,發現W18O49納米線的表面缺陷在光催化固氮過程中對光波長依賴的機制。研究發現W18O49納米線的氧空位不僅可以促進N2的活化,還可以提高光吸收性能,光生載流子的分離能力。在模擬太陽光照下可以在純水中氧化還原N2而同時產生NH4+和NO3-,甚至在波長730 nm仍可以產生固氮效果,而在365 nm時最大量子效率達到9%。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硼路易斯酸位點調控提升非金屬硼碳氮材料電催化固氮活性
    通過調整B路易斯酸位點實現了BCN材料電催化固氮活性的提升。BCN上硼活性位點的氮吸附自發性和較低的反應決速步能壘,實現了氮還原活性的提升。背景介紹氮,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可被轉化為氨和其他衍生物。氨,不僅是化肥、藥品等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還是潛在的能源載體和綠色燃料。
  • 開闢人工固氮新途徑
    用碳化硼(B4C)納米片充當非金屬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就能進行高性能電化學反應,實現較高的產氨率。這種新發現的固氮「神器」可不簡單,它是目前水相環境性能最佳的氮還原反應(NRR)電催化劑。
  • AEnM:原位氧空位——助力氮氣光固定
    目前,地球上超過一半的N2固定都是通過傳統的Haber-B sch過程,使用鐵基催化劑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將N2和氫氣(H2)轉化為氨(NH3)。該過程的能耗極高,應用於Haber-B sch過程的能耗佔全球人類生產生活總能耗的約1.4%。在室溫常壓下通過光催化實現氮氣到氨的轉化是固氮的新路徑,受到了眾多課題組的廣泛關注。氧空位由於具有局域電子,是吸附和活化小分子的優異活性中心。
  • 表面氧缺陷和氟共修飾TiO2-x納米晶促進光催化固氮活性
    通過NaBH4處理將氧空位引入到TiO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分別證實氧空位有利於N2的化學吸附和電子從催化劑到N傳統的光催化普遍存在光吸收窄、電荷分離差、表面反應速率不足等問題,同時,光催化固氮反應發生在固相液三相界面(固體催化劑、液態水和氮氣),由於氮氣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所以提高光催化固氮反應中氮氣的供應量是一個關鍵問題。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此工作通過非金屬原子摻雜策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及光/電化學性質,顯著提升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活性,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開發新的合成氨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 如何調控MoS2電化學析氫性能,電子結構調控威力無窮
    總結了提升MoS2的HER活性的電子結構調控方法,展望了其未來的發展前景,為設計高性能HER電催化劑提供指導。研究背景Pt基電催化劑是目前最佳的電化學析氫(HER)催化劑,但是其極度的稀缺性和昂貴的價格嚴重阻礙了其進一步的工業化應用,因此,為了開發低價高效的HER催化劑,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過渡金屬滷化物(2D-TME)的MoS2由於自然豐度高,價格低廉,可調節的電子結構以及優異的化學穩定性,而被認為是有望代替Pt基材料的最佳候選催化劑。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西工大: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用於微波吸收
    本文要點: 通過席夫鹼反應對剛性有機聚合物氣凝膠進行直接熱解,從而合成空位工程和雜原子調控的N摻雜多孔碳氣凝膠​成果簡介 碳材料有望成為輕質吸收體的候選材料,但是,結構設計和成分控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為調控局域電子構型並提高OER的催化活性,作者採用陽離子取代和陰離子空位的雙調控策略,通過氰基交聯和溼化學還原法,合成了一種具有高穩定性、優異OER催化活性的富氧空位的Fe-Co-O超薄納米片。該催化劑的過電勢和塔菲爾斜率分別是260mA cm-2和53 mV dec-1,是已報導的氧化物粉末催化劑的最高水平之一。
  • 中南大學雷永鵬團隊:連發多篇金屬電催化材料領域成果!
    為調控局域電子構型並提高OER的催化活性,作者採用陽離子取代和陰離子空位的雙調控策略,通過氰基交聯和溼化學還原法,合成了一種具有高穩定性、優異OER催化活性的富氧空位的Fe-Co-O超薄納米片。該催化劑的過電勢和塔菲爾斜率分別是260mA cm-2和53 mV dec-1,是已報導的氧化物粉末催化劑的最高水平之一。
  • 南科大學者通過分子工程調控實現高選擇性二氧化碳電還原轉化
    電催化CO2還原為碳基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潛在途徑。然而,目前CO2還原電催化劑性能不足和系統成本過高制約了該技術的應用。將CO2還原為一氧化碳(CO,重要的工業原料)是相對較成熟的技術,反應選擇性與能量轉換效率較高。單原子電催化劑有著較優的催化性能,尤其是Ni基單原子具有較高的CO選擇性。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迄今為止,已經報導了多種碳負載貴金屬和過渡金屬單原子電催化劑。
  • CCS Chemistry | 硫空位促進硝基芳烴電催化轉移氫化,脆弱基團芳胺...
    天津大學張兵課題組以水為氫源,利用硫空位優先選擇性地吸附硝基的氧原子,降低硝基還原成胺的過電位,同時促進水的吸附與還原,產生吸附態氫原子。在低電位下實現了硝基芳烴的選擇性電催化轉移氫化,為脆弱基團功能化的芳胺的選擇性合成提供了一條綠色、安全、高效、可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