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最終實現增強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Small

  氨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產品之一,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到目前為止,最成熟的人工固氮合成氨(NH3)工藝是哈伯-博施(Haber-Bosch)法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利用鐵基催化劑將高純度的氮氣和氫氣轉化為氨氣),然而由於工作條件非常苛刻200-300 atm350-550並產生巨大的能耗,因此,發展高能源利用效率、低CO2排放和直接利用空氣中N2在常溫常壓下合成NH3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近年來,光催化氮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可持續合成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非金屬聚合物半導體光催化劑,因其具有元素來源豐富、可見光響應高、光/化學穩定性強、製備方法廉價等優勢,在合成氨光催化反應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g-C3N4基光催化劑用於合成氨反應還存在一些關鍵性問題,包括:(1g-C3N4表面暴露的活性N原子(例如邊緣N和氨基N)是否會在光催化過程中發生加氫反應從而合成了NH3分子?(2)如果暴露的活性N原子在光催化NRR過程中確實參與了合成NH3,是否能開發出穩定這些活性N原子有效的方法,同時構建新的N2吸附、活化和加氫的活性位點?(3)純塊體g-C3N4的比表面積非常低,不利於N2的吸附、活化,並且光生載流子的複合率高,導致光催化效率相對較低。

  基於上述問題,課題組通過引入硼(B)原子摻雜製備出B原子摻雜g-C3N4納米片光催化劑(BCN)應用於固氮合成氨反應,並結合理論計算方法(分子動力學模擬)對相關結果進行了理論預測和展望。一系列實驗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證明:B摻雜構建的B-N-C鍵不僅能夠穩定地錨定C3N4表面暴露的活性N原子,同時通過形成納米級別的p-n結可以有效抑制g-C3N4的光生載流子複合。N2化學吸附測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證明:B原子位點的引入成為了N2分子吸附和活化的活性位點,有利於光催化合成氨反應的進行。因此,製備的BCN光催化劑的產氨效率達到了313.9 μmol g–1 h–1,約為純g-C3N4納米片(CN)光催化效率的10倍。此工作通過非金屬原子摻雜策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及光/電化學性質,顯著提升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活性,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開發新的合成氨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該項目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創新研究團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aBCN樣品的TEM圖片;bCNBCN樣品的漫反射光譜對比cCN和BCN樣品的螢光光譜對比;(dCNBCN樣品的光電流響應對比;eCNBCN樣品的N2化學吸附測試對比;(fBCN催化劑在水分子、氮氣分子及犧牲劑環境中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模型。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鍵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最終實現增強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相關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Small上。
  氨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產品之一,在全球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到目前為止,最成熟的人工固氮合成氨(NH3)工藝是哈伯-博施(Haber-Bosch)法(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利用鐵基催化劑將高純度的氮氣和氫氣轉化為氨氣),然而由於其工作條件非常苛刻(200-300 atm、350-550℃),並產生巨大的能耗,因此,發展高能源利用效率、低CO2排放和直接利用空氣中N2在常溫常壓下合成NH3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近年來,光催化氮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可持續合成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為一種典型的二維非金屬聚合物半導體光催化劑,因其具有元素來源豐富、可見光響應高、光/化學穩定性強、製備方法廉價等優勢,在合成氨光催化反應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g-C3N4基光催化劑用於合成氨反應還存在一些關鍵性問題,包括:(1)g-C3N4表面暴露的活性N原子(例如邊緣N和氨基N)是否會在光催化過程中發生加氫反應從而合成了NH3分子?(2)如果暴露的活性N原子在光催化NRR過程中確實參與了合成NH3,是否能開發出穩定這些活性N原子有效的方法,同時構建新的N2吸附、活化和加氫的活性位點?(3)純塊體g-C3N4的比表面積非常低,不利於N2的吸附、活化,並且光生載流子的複合率高,導致光催化效率相對較低。
  基於上述問題,課題組通過引入硼(B)原子摻雜製備出B原子摻雜g-C3N4納米片光催化劑(BCN)應用於固氮合成氨反應,並結合理論計算方法(分子動力學模擬)對相關結果進行了理論預測和展望。一系列實驗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證明:B摻雜構建的B-N-C鍵不僅能夠穩定地錨定C3N4表面暴露的活性N原子,同時通過形成納米級別的p-n結可以有效抑制g-C3N4的光生載流子複合。N2化學吸附測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證明:B原子位點的引入成為了N2分子吸附和活化的活性位點,有利於光催化合成氨反應的進行。因此,製備的BCN光催化劑的產氨效率達到了313.9 μmol g–1 h–1,約為純g-C3N4納米片(CN)光催化效率的10倍。此工作通過非金屬原子摻雜策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及光/電化學性質,顯著提升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活性,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開發新的合成氨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該項目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創新研究團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文章連結
  (a)BCN樣品的TEM圖片;(b)CN和BCN樣品的漫反射光譜對比;c)CN和BCN樣品的螢光光譜對比;(d)CN和BCN樣品的光電流響應對比;(e)CN和BCN樣品的N2化學吸附測試對比;(f)BCN催化劑在水分子、氮氣分子及犧牲劑環境中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模型。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
    合肥研究院在構築富含磷空位缺陷的磷化亞銅催化劑及其電催化固氮研究中獲進展 2020-03-1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開闢人工固氮新途徑
    用碳化硼(B4C)納米片充當非金屬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就能進行高性能電化學反應,實現較高的產氨率。這種新發現的固氮「神器」可不簡單,它是目前水相環境性能最佳的氮還原反應(NRR)電催化劑。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新型納米氮化碳光催化劑
    氮化碳是一種基於碳和氮的納米材料,能夠吸收可見光,並利用光子中存在的能量來催化工業上的化學反應。氮化碳是一種光催化劑,使用可廣泛獲得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前驅體很容易大規模生產。這種異質材料穩定、堅固,並可輕易回收利用。更重要的是,氮化碳可以用來替代昂貴且有潛在毒性的金屬基催化劑。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因此開發高效、低能耗、清潔的合成氨技術有重要意義。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微納米反應器與反應工程學研究組研究員劉健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梁驥團隊、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教授孫成華團隊合作,通過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開發Fe-Cu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用於電催化N2還原反應,實現NH3高效率合成,為電催化固氮提供新思路。
  • 深圳先進院發明化學刻蝕法製備多晶黑磷固氮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團隊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具有多邊界特徵的多晶黑磷納米片,展現出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尋求高效、低耗、清潔的固氮合成氨方法來替代能耗巨大的哈柏法一直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較大的比表面積(g-C3N4)納米結構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此外,納米結構不僅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轉移,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光生載流子相互結合。 在輔助催化劑改性的同時,許多文獻表明,在犧牲劑和輔助催化劑的補充下,光催化制氫可以提高效率。原因是輔助催化劑可以作為制氫的活性點,光生電子會被注入到輔助催化劑中,從而重新分配光生載流子,從而使更多的活性載體參與光催化反應,提高光催化活性。
  • 製備黑磷納米材料有了高效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尋求高效、低耗、清潔的固氮合成氨方法來替代能耗巨大的哈柏法一直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 由於太陽能成本低廉,將太陽能轉換為產物化學能的光催化合成氨技術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式,而實現高效的光催化固氮的材料基礎是半導體光催化劑。黑磷是一種新型非金屬層狀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覆蓋從可見到中紅外的可調帶隙等獨特性質。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所製備催化劑展示出顯著提升的光吸收能力和電荷傳遞效率,在420 nm處,CN4產H2O2的表觀量子產率達到27.8%,遠高於其他許多現有光催化劑。背景介紹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重要的清潔化工資源,其副產品僅以水的形式排放,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廢水處理、紙漿漂白、消毒等領域。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研究背景 合成氨反應是催化科學領域的聖杯,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三次獲得諾貝爾獎。氨的工業化合成解決了當今世界數十億人口的糧食難題,同時氨也是一種能量密度達到4.32 kW h/L 的無碳儲氫材料。目前大規模的工業合成氨依然依靠Haber-Bosch 法,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合成反應不僅消耗了全世界總耗能的2%,同時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隨著電化學技術的發展,利用電化學的手段實現常溫常壓條件下氮氣電解合成氨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
  • 倫敦大學學院唐軍旺教授|分子催化劑助力氮化碳光催化高效產氫
    分子催化劑與氮化碳通過共價鍵結合,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氫氣製備。2. 瞬態吸收光譜顯示,共價結合實現了亞微秒級的快速電子傳輸,光生電子的半衰期因分子催化劑的引入提高了1000倍以上。成果簡介自2009年氮化碳被首次製備並用於光催化產氫以來,它憑藉簡單的製備方法、優異的穩定性成為了明星光催化劑。然而,為提高產氫效率,一般需要在其表面沉積貴金屬納米顆粒,因此大大提高了其製備成本。
  • 北京大學利用MOF納米陣列模板構建高效全電解水催化劑獲進展
    最近,過渡金屬基催化劑,尤其是易於合成且組成和結構易於調節的過渡金屬氧化物(TMOs),已被廣泛研究應用於高效的水分解,旨在替代昂貴的Pt基HER和Ir基OER催化劑。然而,開發高性能的TMOs基雙功能全電解水電催化劑,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針對上述問題,王奇和韓敏課題組開展了合作研究,利用可控熱轉換油胺包裹的SnS2-SnS混相納米盤前驅物的策略,巧妙地將有機分子的碳化、摻雜、相轉換和自組裝等重要的物理化學過程集成於一體,首次成功實現了硫摻雜石墨烯(S-G)和SnS雜化納米片的原位合成與組裝,得到了新穎的3D多孔SnS/S-G 雜化納米建築(HNAs,如圖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