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2020-07-24 研之成理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引言

通過太陽光光解水制氫是一種環保的可再生能源的製備技術,石墨碳氮化(g-C3N4)儘管有明顯的催化作用,仍然不能滿足產生氫氣的需要。較大的比表面積(g-C3N4)納米結構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中心。此外,納米結構不僅加速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和轉移,而且有效地防止了光生載流子相互結合。 在輔助催化劑改性的同時,許多文獻表明,在犧牲劑和輔助催化劑的補充下,光催化制氫可以提高效率。原因是輔助催化劑可以作為制氫的活性點,光生電子會被注入到輔助催化劑中,從而重新分配光生載流子,從而使更多的活性載體參與光催化反應,提高光催化活性。目前,磷摻雜是控制(g-C3N4)電子結構的一種理想策略。早期報導發現磷源對摻雜位點的影響,光催化效率也因磷源的種類而不同。選擇三聚氰胺和有機磷酸作為反應物,通過無模板共聚製備介孔磷摻雜的石墨氮化碳納米結構花,發現在 (g-C3N4)中摻雜低濃度磷不會改變其骨架結構,而會引起材料電子性能的顯著變化。此外,這種方法導致了吸收邊的紅移,提高了材料的導電性,使其表現出優異的性能。

成果簡介

因此,在本研究中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本科生林恰純(一作)、李澤勝副教授(通訊)、餘長林教授(通訊)等人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氮化碳改性方法,即將已經製備好的氮化碳與次磷酸鈉混合在惰性氣氛下進行煅燒,從而得到合成磷摻雜的石墨氮化碳。種固-氣反應具有許多優點:(i)合適批量化的反應溫度,(ii)可接受的原料價格,(iii)氣態PH3直接參與反應而沒有二次汙染等。然後研究了催化劑的光催化活性以生產氫氣。


在本次研究中,加入磷元素是為了調節g-C3N4的性能,同時還提供了犧牲劑和Pt助催化劑以幫助有效地光催化制氫。結果表明,以不同的碳磷比製備的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是不同的。P摻雜的g-C3N4的最高產生H2的速率為318μmol h-1g-1,,是未摻雜時的2.98倍。本研究為高效修飾g-C3N4開闢了一條簡單、環保、可持續的新途徑。相關成果以「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P-doped g-C3N4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為題目發表於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JCE, 國產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2.627)。

圖文導讀

為了驗證磷摻雜方法的有效性,確定所得到材料的化學成分,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對樣品進行了評估。最終結果如圖1所示。PCN-S樣品,只有C、N、O和P元素被檢測到,這表明有高純度的材料。通過觀察圖1A和1B後,可以發現CN和PCN-S幾乎相同的C1s和N1s光譜,表明P摻雜後的化學結構仍然保留。對於C1s譜,可以看到兩個主峰分別位於284.66eV和288.14eV。C=C-C鍵可能導致在284.66 eV出現峰值。而主峰在288.14eV,相關文獻表明其可歸因於N-C=N。
N1s譜(圖1C)清楚地證明了氮原子存在於三種化學環境。第一個主要峰出現在398.46 eV,這是C-N=C中SP2 N原子的特徵。第二個強度較低,處於較高的結合能,可能是N-(C)3,,而在400.70eV時,應該是H–N-C中SP2 N雜化N原子的特徵。C和N的鍵價形式是石墨相氮化碳的特徵結構,這與之前的報導一致。正如所預料,在CN譜中的P 2p,沒有出現P 2p峰,因為這個樣品沒有摻雜磷(圖1D)。然而,P-N貢獻了PCN譜中出現的133.56峰。因此,可以提出在P摻雜過程中,用磷元素取代C-N鍵中的C。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圖1:樣品的XPS光譜:C1s(B)、N1s(C)、P2p(D)的測量和高解析度


我們對催化劑中的元素進行了XPS定量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有。表中每個PCN-S 的碳百分比低於 CN,這證實了 P 原子取代 C-N 鍵中的 C 原子的猜想。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發現每個樣品的 C/N 分別為 0.7397、0.7361、0.71880 和 0.7398。 其中 PCN-S-2 的比例遠低於其他三種催化劑,因此我們猜測 PCN-S-2 中存在碳缺陷。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圖2 製備的g-C3N4樣品的XPS定量分析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到N-C = N與每個樣品中的C-C/C = C幾乎相同,而N1s表明PCN-S-2 的C = N-C比例遠低於其他樣品,而N-(C)3則略有增加。因此,基於上述現象,我們推測在磷摻雜過程中,C = NC的NC鍵可能會斷裂,從而導致碳缺陷。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通過增加次磷酸鈉的用量,PCN-S-2中的p百分比會變小。根據這種現象,我們推測在摻雜過程中可能發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副反應,並且摻雜反應在化學計量上不是平衡的。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圖3:樣品的低倍掃描電鏡圖像:(A1)CN、(B1)PCN-S-1、(C1)PCN-S-2、(D1)PCN-S-3 和 (A2)CN、(B2)PCN-S-1、(C2)PCN-S-2、(D2)PCN-S-3 的高倍圖像


用高精度掃描電鏡對每個樣品的形貌進行了表徵。SEM圖像圖3A)顯示製備的CN由許多不規則的納米片組成,其厚度約為50nm。PCN-S-1的圖圖3B)表明,在摻雜少量磷之後,片狀結構仍然存在。而PCN-S-2 圖3C)與上述四面SEM圖像相比,我們發現PCN-S-2的片狀結構不明顯,P摻雜後氮化碳的表面變得相對粗糙。此外,還有一些孔和皺紋出現。這些特性將使催化反應具有更多的反應位點,並可以通過光催化反應過程中的範德華力有效地抑制納米片的複合。此外, 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首先,孔的形成可能是由於在反應過程中形成氣體PH3導致C / N比的變化。我們認為孔的外觀可能是碳缺陷。先前的論文表明,碳缺陷不僅有利於分離石墨相碳氮化物結構中共軛π電子,而且還能抑制激發的電子和空穴的複合,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光催化制氫反應。與第二個樣本相似,PCN-S-3 圖2D1)相對粗糙且部分捲曲。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圖4: H2析出g-C3N4 和P摻雜g-C3N4樣品的速率


CN,PCN-S-1,PCN-S-2,PCN-S-3 的H2催化性能已在圖4中進行了比較。由於其局限性,例如表面積小和電荷傳輸能力差,CN受到限制。只能捕獲很少的太陽能,而氫氣的制氫率僅為107μmol h -1 g -1。PCN-S-1的H 2 生成活性為128μmol h -1 g -1,與CN相比略有增加,XPS顯示該樣品的磷含量約為0.19%。因此,我們假設磷摻雜可以拓寬g-C3N4帶隙,進一步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除上述兩種樣品外,還發現磷摻雜後,PCN-S-2的光催化產氫速率明顯提高到152 μmol h -1 g -1。值得注意的是,PCN-S-2的磷百分比僅為0.17%,略低於上一個百分比。為這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提供了兩種可能的解釋。首先,我們認為不僅磷摻雜,而且碳缺陷都有利於提高產氫率。當磷摻雜和碳缺陷同時存在時,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第二,PCN-S-1和PCN-S-2的碳/磷非常相似(見表1),因此我們推測制氫速率可能與碳/磷有關。當實驗中使用磷含量為0.34%的催化劑時,預期PCN-S-3表現出比其他三種催化劑高得多的光催化制氫活性,為CN的2.98倍。


對於可能的光催化機理(圖4),我們假設在大於420nm的光照射下,價帶上產生的電子會過渡到導帶並留下光生空穴。此時,TEOA作為犧牲劑,捕捉價帶上的光生空穴生成TEOA+,進一步阻止光生電子-空穴對的複合,延長光生電子的壽命。而沉積在催化劑表面的共催化劑Pt則提供光生電荷的捕獲位點,促進H+在Pt表面的還原生成H2。P摻雜後,PCN-S-3的導帶約為-1.66ev,比其他三種更負,意味著具有更好的還原產氫能力。PCN-S-2的導帶比CN的導帶強。這種現象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許多早期的研究表明,碳缺陷有利於石墨相氮化碳結構中共軛π電子的分離,也促進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進一步促進了光催化制氫反應。因此,我們將PCN-S-2產氫活性的提高歸因於摻磷和碳缺陷的積極作用。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P 摻雜 g-C3N4 納米片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圖4: 電荷分離和H2生成的機理

小結

本次實驗提出了一種改性氮化碳的新策略:選擇次磷酸鈉作為磷源,通過熱處理成功製備了含磷g-C3N4納米片。在這項實驗中,證明了P原子代替C原子並納入C原子,PCN-S-2的C=N-C中的N-C鍵可能在摻磷過程中斷裂。犧牲劑和助催化劑也被提供以幫助有效的光催化制氫。PCN-S-3釋放H2的速率是CN的2.98倍。特別有趣的是,PCN-S-2不僅成功摻雜了磷,而且還存在碳缺陷。當磷摻雜和碳缺陷同時存在時會產生積極影響,大大提高了水生氫的光解速率。

文獻連結:Controlled preparation of P-doped g-C3N4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ttps://doi.org/10.1016/j.cjche.2020.06.037

相關焦點

  • P摻雜g-C3N4納米片的功能自組裝及其高效穩定可見光催化制氫
    論文DOI: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01全文速覽本文利用自組裝法將n-型金屬氧化物均勻組裝至P摻雜石墨相氮化碳(g-C3N4)納米片表面,解決了複合材料在光催化過程中由於材料團聚和界面接觸差導致的載流子複合和傳輸阻力大的問題。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鍵用於穩定氮化碳光催化劑表面暴露的活性氮原子並且促進氮氣分子吸附和活化
  • :可見光低含量犧牲試劑下Au/TiO2-g-C3N4 光催化制氫性能...
    【引言】   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於其廉價、易得的優點,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領域,但由於其光生載流子易於複合,限制了其光催化活性進一步提升。研究人員已提出部分策略以期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如與其他半導體形成進行異質結,即以g-C3N4對其進行敏化獲得可見光吸收或提升載流子分離性能。此外,在g-C3N4上負載各種金屬也是可行策略之一,可誘發積極的肖特基勢壘效應,有效地捕獲光生電子,從而提高載流子分離。光催化制氫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犧牲試劑捕獲空穴,以提升載流子分離。
  • 碳點用於光催化分解水制氫!中國石油大學最新研究進展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獲取氫能的理想方式,開發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氫能領域研究的熱點。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心設計了一種新型光催化材料Au@UiOS@ZIS(金@巰基UiO66@硫銦鋅),其中Au納米點被錨定在巰基修飾的UiO66(縮寫為UiOS)金屬有機骨架的孔中,而硫銦鋅(ZnIn2S4,縮寫為ZIS)納米片被包裹在
  • 浙理工團隊用O2替代Pt,實現可見光高效催化分解水制氫
    本文基於氧氣協同的PCET(質子耦合電子轉移)效應,利用無Pt助催化劑的g-C3N4材料實現了可見光催化甲醇和甲醛水溶液高效制氫的目標。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無需對光催化劑本身進行物理或化學改性,只需簡單地調控反應體系的氧分壓就能大幅增強光催化產氫速率,從而為高效可見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二硫化鉬層化硫化鎘硫化銅核殼納米棒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的學術論文。異質結構的光催化劑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高效光催化裂解水產氫。但是,由於在異質結構材料中通常會存在強烈的離子遷移效應,這會嚴重導致材料的穩定性降低,特別是對於典型的CdS-Cu2-xS材料而言,其高的Cu+離子遷移率會導致其穩定性極低,進而嚴重製約其光催化產氫性能。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本文要點: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上部結構,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成果簡介 合理的結構設計本文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黃少銘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採用氯化鈉(NaCl)輔助熱解法製備具有高B,N摻雜水平的超薄碳納米片超結構(BN / C)。研發的BN / C催化劑在半波電位(E 1/2)的鹼性介質中對ORR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0.8 V電壓,與商用Pt / C相當。BN / C催化劑還顯示出更好的長期穩定性和令人滿意的甲醇耐受性。
  • ChemCatChem:有序介孔碳膜內超小鈷摻雜二硫化鐵納米顆粒用於催化電解水制氫
    電解水製取氫氣是目前最重要的制氫方法之一。鉑基材料被認為是析氫反應的最先進催化劑,但高成本和稀缺性嚴重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因此,以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等地球上含量豐富的過渡金屬為基礎的電催化劑備受關注。硫化鐵由於與氫化酶活性中心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作為電解水產氫催化劑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興趣。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目前,工業制氫主要依靠煤、天然氣重整,這個過程加劇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環境汙染。太陽能作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約4×1020 J / h),通過光催化過程,將其轉化為清潔高效的氫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理想途徑,近幾十年來該領域的研究備受關注。
  • 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材料設計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何榮幸教授課題組在催化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pplied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應用催化B:環境》,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明確提出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低成本高活性長壽命催化劑製備技術是未來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在氫能源技術中,電解水制氫是大規模、綠色、高效制氫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由於較高的析氫反應(HER)過電位導致的過高能耗,其工業化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 構建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複合電極材料用於催化新型陽極增值反應
    //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339 全文速覽近日,深圳大學材料學院駱靜利院士、符顯珠教授課題組的鄧曉輝研究員等人通過對鎳鈷雙金屬MOF陣列進行簡易的電化學活化,成功實現了基於鎳鈷氫氧化物的納米陣列支撐納米片新型結構電極材料的製備。
  • 樓雄文教授課題組:金屬原子摻雜的Co3O4多層納米片用於電催化產氧
    電催化基於多層結構和雜原子摻雜的非貴金屬氧化材料對於高效低成本電化學分解水系統具有重要影響。基於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課題組研究報導了13種不同金屬原子摻雜的超薄Co3O4納米片合成的空心納米片。這個合成材料包含共腐蝕-配位-重組的方法源於咪唑框架67(ZIF-67)納米片,通過路易斯酸蝕刻和金屬物質配位形成獨特交叉通道。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自從1972年日本學者Fujishima和Honda在TiO2單晶電極上實現光催化產氫以來,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一直都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電解水制氫、水煤氣法制氫以及裂解化石能源制氫相比,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可利用豐富的太陽能和水製取氫氣,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技術所帶來的能耗高、汙染大等缺點,因而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氫能開發途徑。
  •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和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在 Ti3C2TX MXene基材料上錨定了超薄ZnIn2S4納米片,由於形成的肖特基結和超薄2D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發的電子-空穴複合並促進光激發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產氫。
  • 「AFM」中國礦大劉滋武團隊:磷摻雜納米石墨片具高電催化活性
    ,該方法獲取的氫氣極為純淨,可直接用於燃料電池汽車。在水電解催化前沿,近年出現一些雜原子摻雜新型氫氧析出碳催化劑,其中磷摻雜納米碳催化劑的氫氧析出本徵活性及其中活性結構一直沒有被探索和揭示。該論文首先通過調控溫度製備一系列磷摻雜納米石墨片,並在酸鹼條件下分別考察其氫氧析出活性,結果表明鹼性條件下其氧析出活性尤為突出,有的甚至超過目前最好的貴金屬氧化銥氧析出電催化劑,同時酸性條件下的氫析出活性也超越大部分的多元共摻雜碳催化劑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背景介紹發展綠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是有機合成的終極目標,利用可再生太陽能在無毒條件下實現高效、清潔和低能耗的光催化有機合成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