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2020-12-05 邃瞳科學雲

本公號文獻全部由作者自解讀,歡迎投稿!

DOI:10.1021/acscatal.0c03480

全文速覽

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是有機合成中一種高效、清潔的原子經濟和低能耗策略。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

背景介紹

發展綠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是有機合成的終極目標,利用可再生太陽能在無毒條件下實現高效、清潔和低能耗的光催化有機合成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均相光催化劑在催化反應中具有出色的活性、高選擇性和明確的活性中心,但昂貴且難以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來,再循環效率低。因此,非常需要設計和構建具有高活性和選擇性的、廉價且環保的非均相光催化劑。近年來,共軛有機聚合物光催化劑因其具有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等特點而備受關注。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高性能的CP基光催化劑應運而生。目前代表性的共軛有機聚合物材料可分為三類:石墨相氮化碳(g-C3N4或g-CN)、共軛微孔聚合物(CMP)和共價有機框架(COF)。

g-CN是一種由共軛庚嗪環單元組成的二維半導體,具有類似於石墨的層狀結構,由於碳和氮原子之間的強共價鍵而具有優異的光化學穩定性。此外,除了上述共軛結構以外,碳氮化物還具有離子結構(如K-PHI)。CMP是一種具有擴展的π共軛體系的無定形微孔骨架材料,該體系由多個相互連接的碳-碳鍵或芳環形成。CMP由於其多種合成方法而具有多種物理和電子特性,例如可調光吸收、大比表面積、精確控制的納米級孔道和易於功能化修飾。由輕元素(如C、H、O、N和B等)共價鍵構成的COF是具有通過熱力學控制的可逆縮聚反應形成的有序多孔結構的晶體材料。COF具有獨特的優勢,例如構建塊的周期排列、均一的孔徑和可精確調整的結構。

圖文解析

1.設計高效的CP基光催化劑應圍繞以下要點:(i)強而寬的光吸收;(ii)電荷分離和遷移效率高;(iii)適當的價帶(VB)和導帶(CB)位置,以使反應性物種參與光催化過程,包括e-,h+,1O2,·O2-,·OH和H2O2。這些性質也是影響有機轉化中光催化劑效率的關鍵因素。

CP的光學和氧化還原性質取決於合成策略,並且可以通過一些能帶調控技術來進一步調節,例如構建電子給體/受體(D-A)結構。合適的比表面積和孔道結構,有利於反應底物在催化劑表面和內部的擴散,從而提高反應速率。對於g-CN光催化劑,摻雜是一種重要的修飾方法。無論是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還是分子形式的摻雜,它在調節光吸收和氧化還原電位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缺陷(或空位)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被破壞或破壞的區域,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所有材料中。缺陷調節可用於增強光吸收,促進電荷轉移/分離或改善表面反應,然後增強光催化性能。迄今為止,關於g-CN的缺陷調控已有許多工作,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結果。對於COF,不同的拓撲結構可以結合多種單體幾何形狀來設計具有不同框架和孔結構的COF。

圖1高效CP基光催化劑的設計策略

2.光催化有機氧化的主要問題是由於非選擇性過氧化而導致產物和反應物的分解。因此,為了獲得良好的選擇性,非常需要使產物和反應物的過氧化最小化,這可以通過調節給定光催化劑的導價帶電勢來控制。在CP基催化劑的光催化選擇性氧化中,根據醇、飽和C-H鍵、苯化合物、生物質衍生物、硫化物和芳基硼酸等底物將其分為6部分。我們詳細闡述了催化劑設計策略與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染料敏化、氧化還原電勢調控、D-A結構構建、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效應、異質結、生物催化劑改性和孔結構調控。

圖2 CP基催化劑光催化氧化反應機理

3.與光催化選擇性氧化不同,可將光生電子有效轉移到可還原的官能團(如硝基,烯基和滷化物)或金屬(配合物)上,以實現選擇性的還原轉化。在CP基催化劑的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中,根據底物(如硝基芳烴,烯烴和滷代酮)的不同,分為3部分。我們重點介紹了最新進展,並討論了催化劑設計策略與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氧化還原電勢調控、D-A結構構建、異質結、親水性和孔結構調控。

圖3 CP基催化劑光催化還原反應機理

4. 對於光催化選擇性偶聯反應,在非均相光催化劑中進行光生載流子分離能夠生成烷基自由基,因此可以通過共軛烷基化形成C-C和C-N鍵。在常規的C-C偶聯反應中,經常使用鈀催化劑,因此尋找無Pd替代催化劑仍然是光催化選擇性偶聯反應中降低催化劑成本的挑戰。在本節中,我們總結了基於CPs的光催化劑用於選擇性偶聯反應的最新進展。根據反應,該部分分為三部分,包括胺與亞胺的氧化偶聯,交叉脫氫偶聯和其他偶聯反應。為了深入了解基於CPs的光催化劑的設計,我們討論了催化劑的設計策略與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D-A結構的構建、受體單元中取代位置或雜原子的變化、異質結、親水性和孔隙/拓撲結構調控。

圖4 CP基催化劑選擇性光催化氧化交叉脫氫偶聯反應機理

5.環加成反應為合成存在於醫學,高密度航空燃料和晶體材料的分子結構中碳環或雜環有機化合物提供了通用而直接的方法。一步加成反應可構建多個手性中心,廣泛用於有機合成中。Diels-Alder反應是指富電子二烯和缺電子烯烴的[4 + 2]環加成反應形成環己烯的過程。目前CP基光催化劑在環加成反應中的應用方興未艾,正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總結與展望

自王心晨教授於2009年首次報導了g-C3N4光催化制氫的開創性工作以來,基於CP的材料因其固有的特性(如多樣性結構、可調光吸收和比表面積大)而一直受到關注,並提供了一個新的光催化平臺。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總結了基於CP的各種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最新進展,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反應和環加成反應。此外,本文闡述了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如何在不同的光催化有機轉化中影響光的吸收、電荷分離和質量轉移。

課題組介紹

天津大學鄒吉軍課題組隸屬於化工學院化學工藝系、先進燃料與化學推進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1)高性能航天燃料的合成與應用;(2)可再生制氫技術。團隊現有博士研究生15名、碩士研究生20名。承擔多項國家及企業合作課題。

鄒吉軍教授簡介

鄒吉軍,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2002、2005年分別獲天津大學化工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擔任化學工藝系主任、先進燃料與化學推進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RSC Advances》副編輯、《含能材料》編委,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主要從事能源化工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等項目20餘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Catal.、AIChE J.、Chem. Eng. Sci.、催化學報等期刊等發表論文130餘篇,引用8000餘次,授權美國專利5項、中國專利17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創新獎。

聯繫方式:jj_zou@tju.edu.cn。

邃瞳科學雲徵稿啦!

論文發表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歡迎大家在邃瞳科學雲平臺上分享論文解讀,為自己的學術代言。

免費為實驗室建帳號啦!

邃瞳科學雲APP實驗室板塊以文字、影像資料等方式多維展示實驗室的實力和風採。一方面宣傳推廣實驗室,一方面為實驗室提供直播工具,方便線上組會、跨組跨區域互動。同時為實驗室招生、招聘、匹配資源,實驗室、課題組間互動提供方便。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
  • 咔唑卟啉基共軛微孔聚合物的構建及在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應用
    近年來,可見光碟機動的有機物選擇性氧化憑藉其反應條件溫和、綠色環保、原子經濟性和目標產物選擇性高等優點,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注。相比均相光催化劑比如有機染料和金屬絡合物,多相光催化劑具有產物易分離、催化劑可重複使用、成本低等優勢。
  • 天津大學鄒吉軍課題組:非晶態NiO材料應用於光催化全解水
    作者設計了一種非晶態a-NiOx半導體材料,利用其帶尾態吸收捕獲長波長太陽光,同時這種無序結構提供了豐富的活性位點以加快光催化表面反應動力學。以此為基礎構造α-NiOx||C3N4異質結實現了680 nm光照驅動下的光催化全解水。能源和環境危機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兩大關鍵課題,利用太陽光碟機動化學反應、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措施。通過光催化分解水是直接利用太陽能生產氫燃料的有效策略。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關於金屬硫化物在光催化領域的研究,歷史悠久,從多相光催化興起之後便出現了。近些年來,由於材料新合成方法的出現、新機理的研究、以及新策略將金屬硫化物與金屬氧化物、金屬納米粒子或者其他新興材料結合的改進,關於金屬硫化物光催化的研究重新煥發了生機。
  • 天津大學鄒吉軍/潘倫Appl. Catal. B:超薄非晶鎳氧化物光催化全解水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有鑑於此,天津大學鄒吉軍教授、潘倫等人,設計了一種非晶態a-NiOx半導體材料,利用其帶尾態吸收捕獲長波長太陽光,同時這種無序結構提供了豐富的活性位點以加快光催化表面反應動力學。
  • Ian manners院士《Nature Reviews Mater.》重磅綜述:π-共軛聚合...
    當此類聚合物的帶隙與可見光的波長相稱時,材料可以通過電子的激發或者弛豫來吸收和發射光子。通過電子弛豫發光的材料有可能作為螢光成像劑。這種共軛聚合物的光電特性使其可以用於有機光伏(OPVs), 發光二極體(OLEDs)和場效應電晶體(OFETs)。  由於離域Π體系的存在,共軛聚合物通常具有平面結構,有利於堆積相互作用和形成晶體結構域。
  • 湖南大學李潤課題組:親水性聚合物可見光催化NADH再生
    共軛微孔聚合物光催化劑近年來,共軛微孔聚合物由於其靈活的設計策略、多樣的製備方法、可調的能帶結構和較高的比表面積等特點從而在光催化水分解中呈現了較好的催化效率。例如,通過Suzuki-Miyaura偶合製備的具有芘和苯並噻唑功能單元的非晶態共軛微孔聚合物可用於光催化水分解析氫(J. Am. Chem.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Angew.、AM等大合集
    游離水合氫離子確實能催化單獨的均相烯醇-酮異構化,但該反應在動力學上與HDO催化無關。該機理解釋了極性質子溶劑在加氫脫氧中的強大作用,強調了表面氫化物和界面質子串聯作用以完成HDO轉化的要求,以及質子溶劑和金屬表面在破壞芳香性方面的協同作用,優先穩定帶電的過渡態。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可以兼具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勢,並可實現活性位點的精準控制,從而實現ECR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的調控(圖1)。該綜述論文首先介紹了CO2電還原的相關測試裝置和評價指標,以及有機、無機及其複合納米材料在ECR中的反應路徑等(圖2)。
  • 有機催化聚合專題前言
    有機催化聚合專題前  言高分子科學自誕生至今已歷經整整一百年的歷史。目前,很多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高分子合成化學作為其中的基礎和核心,對高分子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有機金屬配合物在高分子合成化學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 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光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中的應用進展
  • ChemCatChem:共軛高分子作為光催化材料於可見光水分解產氫之最新發展
    臺灣清華大學化工系周鶴修和合作者針對通過共軛高分子作為光催化材料進行可見光水分解產氫,系統地總結了它們的合成和材料設計策略,光物理性質,提出的機理和應用
  • 《科學》:有機半導體材料遇見有機反應,滿足你對完美催化的所有想像
    ▎學術經緯/報導可見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Richard M. Kellogg教授團隊首次將Ru(bpy)3Cl2、卟啉、曙紅等金屬配合物及染料用於可見光照射下鋶鎓鹽的還原反應。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陳煜、侯陽、鄒吉軍、楊瑞枝等最新成果速覽
    儘管有以上優點,但由於其緩慢的界面反應動力學、較差的導電性,使得目前開發出的TMC材料整體催化活性遠遠不能與貴金屬催化劑相媲美,仍需進一步提高。除了合理調整形貌外,用其它過渡金屬元素(如Ni、Co、Fe和Mo)對TMC材料進行摻雜似乎是一種提高其活性的有效策略。儘管該領域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對於外源金屬在TMC材料中的摻雜作用,特別是外源金屬摻雜對TMC材料活性金屬中心的影響目前仍不清楚。
  • 華中科技大學王成亮教授團隊:微納結構生長助力共軛配位聚合物的...
    π-d共軛配位聚合物(CCPs)與π-π共軛有機高分子材料非常相似,同樣具有柔韌性、容易通過分子設計實現結構改性、循環過程中體積變化小、易人工合成等諸多優勢。
  • 【有機】廈門大學夏海平課題組碳龍化學進展:由新三鍵反應合成太陽能電池新材料
    d軌道參與π共軛的全新共軛體系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得到應用,相關成果以「Additionof alkynes and osmium carbynes towards functionalized dπ–pπ conjugated systems」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s41467-020-18498-2)。
  • 【領津環境技術】淺談光催化
    北極星大氣網訊:光催化是指在光的作用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的電磁輻射,受激產生分子激發態,繼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或變成引發熱反應的中間化學產物。光催化劑是指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變化,卻可以促進化學反應的物質。它利用光能轉化成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產生催化作用,使周圍的氧氣及水分子激發成極具氧化力的自由基或負離子。
  • 天津大學Angew:缺氫鎳鈷雙氫氧化物用於光催化全解水
    光催化水分解是一種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再生H2能源的有前途的技術,其中光催化劑在提高轉化效率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原理上,一個理想的光催化劑應具備合適的能帶結構,可以捕獲太陽光並產生電子和空穴,有足夠的電勢為氧化還原反應。此外,它應有利於電荷分離,具有長期耐久性,並應包括環保和富含地球的材料。
  • (轉)Chem年度十大熱點文章:催化、能源、有機合成、碳材料等
    Cell出版社旗下的Chem期刊公布了其2019年的十大最激動人心的化學研究,包括能源研究、有機合成、碳基材料、廢物儲存、催化等領域。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具體的研究論文。史丹福大學Yan Xia通過選擇性和定量地添加環丙烯(CPE)衍生物,將降冰片烯(NBE)的活開環易位聚合(ROMP)過程中的功能部分精確地沿著聚合物鏈放置在所需位置。為了在單次添加CPE後完全重新引發鏈端,作者降低了反應溫度並添加了不穩定的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