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2020-09-05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馮程洋;通訊作者:湯琳
通訊單位: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論文DOI:10.1002/adfm.202001922

全文速覽

近日,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湯琳教授課題組開發一種具有葉脈狀形貌結構和能帶及電荷傳遞能力可調的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用以選擇性的光催化二電子產雙氧水。所製備催化劑展示出顯著提升的光吸收能力和電荷傳遞效率,在420 nm處,CN4產H2O2的表觀量子產率達到27.8%,遠高於其他許多現有光催化劑。

背景介紹

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重要的清潔化工資源,其副產品僅以水的形式排放,廣泛應用於有機合成、廢水處理、紙漿漂白、消毒等領域。近年來,過氧化氫作為氫在單室電池中的電能替代品也備受關注對H2O2的巨大需求引起了人們對H2O2製備技術的關注,同時,應用最廣泛的蒽醌法也面臨著不足,由於高能耗和大量有毒副產物的存在,開發清潔的過氧化氫製備技術迫在眉睫。半導體催化劑光催化製備H2O2由於其清潔、低能的光碟機動雙電子O2還原過程(O2 + 2H+ + 2e- → H2O2)備受關注。雙電子氧還原過程是以超氧自由基(·O2-)為中間產物(O2 + e- → ·O2-+ 2H+ + e-→ H2O2)的兩步單電子還原過程,這可能受到從·O2-到H2O2的第二步的限制。由於·O2-轉化為H2O2的效率較低,會導致大量光激發電子只參與單電子氧還原過程(O2 + e-→ ·O2-),大大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因此,提高雙電子光催化氧化還原過程的選擇性是提高光催化H2O2生產效率的關鍵。石墨碳氮化物(g-C3N4)作為一種穩定、低成本的無金屬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還原、固氮、降解有機汙染物等性能,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最近的研究發現,g-C3N4在光催化生產H2O2方面也顯示出突出的潛力。

本文亮點

通過硼氫化鉀輔助的熱縮聚法,在氮化碳聚合過程中製造高溫還原性氣氛,在引入缺陷和硼摻雜位點的同時生成獨特的葉脈結構表面和豐富的孔道結構,極大的提升了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活性位點暴露量。所得催化劑通過多種表徵手段確定缺陷和硼摻雜的方式,結合DFT理論模擬深入分析了光吸收能力及電荷傳遞能力提升的機理。
圖文解析

▲圖1.普通塊狀g-C3N4(左)和葉脈狀g-C3N4(右)的SEM圖
作者通過掃描電鏡對比觀察了普通塊狀g-C3N4和本工作所製備g-C3N4的形貌結構,發現本工作所製備的g-C3N4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葉脈狀結構,且存在豐富的孔道結構。這種獨特的結構能夠顯著提升g-C3N4的比表面積,暴露出更多的反應活性位點。

▲圖2.所製備材料的(a)XRD,(b)紅外及(c-e)XPS表徵


作者接著通過XRD、FTIR及XPS等表徵手段確定了缺陷的存在形式(氰基)及硼摻雜位點(二號氮),作為後續理論計算的建模依據。

▲圖3.所製備材料的吸光能力及能帶結構


通過紫外可見漫反射圖片研究了所製備材料的光吸收能力,發現優化後的g-C3N4不僅吸收邊發生了紅移,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吸收帶。該吸收帶源自於氮缺陷位點的孤對電子的躍遷。結合漫反射光譜的換算和XPS價帶譜,作者確認了所製備材料的能帶結構,發現優化後的g-C3N4導帶位置呈下移趨勢,而價帶位置基本保持不變。

▲圖4.(a)普通g-C3N4,(b)缺陷g-C3N4及(c)硼摻雜和缺陷共修飾g-C3N4的DFT模擬DOS圖。


作者通過對不同結構模型的g-C3N4進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發現缺陷位點和硼摻雜都能引起g-C3N4禁帶寬的降低從而增加其吸光能力。

▲圖5. 所製備材料的電荷分離及傳輸能力表徵


光致發光光譜表明修飾後的g-C3N4擁有更高的電荷分離效率,而電化學阻抗及光電流測試則表明修飾後的g-C3N4表現出更為出色的電荷轉移能力,這將極大的提升光生電荷的利用率。

▲圖6.不同模型g-C3N4的差分電荷密度計算


作者根據已得到的結構數據,分別構建了普通g-C3N4,缺陷g-C3N4及缺陷和硼摻雜共修飾g-C3N4的雙層結構模型。通過DFT差分電荷密度模擬,發現缺陷位點和硼摻雜位點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可形成局部電荷轉移通道,極大的促進了層間的電荷轉移。而g-C3N4的石墨狀片層堆垛結構是其電荷分離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本工作提出的修飾方法對g-C3N4電荷分離效率的提升極為顯著。

▲圖7.可見光所製備材料的(a)雙氧水產量、(b)量子效率、(c)穩定性及(d)和其它光催化劑的雙氧水產量對比。(e)中間產物測試,(f)旋轉圓盤電極測試,(g)雙氧水生成路徑。


最後作者測試了所製備催化劑在可見光下的產H2O2效率,最優化CN4的H2O2產率為普通g-C3N4的3.3倍,在420 nm處,CN4產H2O2的表觀量子產率達到27.8%,遠高於其他許多現有光催化劑。而ESR測試表明反應過程中有大量的超氧根自由基存在,旋轉圓盤電極測試表明反應過程為量電子過程,因此推斷H2O2生成過程為兩步雙電子反應(O2 + e- → ·O2-+ 2H+ + e-→ H2O2)。

總結與展望

本工作通過硼氫化鈉輔助的熱縮聚法,在石墨相氮化碳合成過程中可控的引入了缺陷和硼摻雜位點,可調控修飾後催化劑的能帶結構及電荷轉移能力。且所製備的氮化碳催化劑展示出獨特的葉脈結構表面和豐富的孔道結構,其光催化產雙氧水效率提升顯著。結合DFT理論模擬,揭示了催化劑性能的提升及選擇性雙電子路徑產雙氧水的機理。我們希望本工作能為高性能光催化劑的製備及雙氧水選擇性合成提供思路。

作者介紹

第一作者:

馮程洋,2016年6月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現為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指導老師為湯琳教授,目前主要從事新型光催化材料的設計製備及對水體有機汙染物的降解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發表論文一篇,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四篇,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一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三項。


通訊作者:

湯琳,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職於湖南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河流湖泊汙染溼地和水環境修復、環境汙染物動態監測、固體廢物資源化等領域研究,包括(1)環境生物傳感與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動態監測技術;(2)基於環境功能材料的河湖水體和溼地修復機制;(3)改性生物炭材料用於重金屬汙染河湖底泥修復;(4)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先後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高水平刊物(如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in Materials Scienc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Water Research,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發表SCI論文120餘篇,H指數57,主編相關著作1部。http://ee.hnu.edu.cn/info/1007/26639.htm

相關焦點

  • 非晶態Ni-P合金助劑增強g-C3N4光催化產氫活性
    開發高效、穩定且低成本的新型助催化劑對於光催化制氫反應至關重要。
  • Angew:g-C3N4光催化新進展
    通過選擇性催化還原(SCR)還原NO要求高溫環境和還原劑NH3,這是複雜且耗時的。對於低濃度NO,光催化氧化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去除措施。半導體催化劑,例如石墨相氮化碳(g-C3N4)、Bi基材料和金屬氧化物,由於其合適的帶隙而被廣泛用於光催化領域。但是,半導體內部的光激發電荷容易複合,導致低的催化活性。
  • 電催化合成H2O2選擇性如何測定?
    然而,這種合成過程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以及有機廢物。此外,集中式H2O2生產需要運輸和儲存不穩定和危險的散裝H2O2溶液。利用可再生電力的能量輸入,通過氧還原或水氧化的電化學合成H2O2,為H2O2的合成提供了綠色和可持續的路線。然而,這方面的挑戰是開發高選擇性的催化劑,以將反應路徑引導至所需產物。
  • 無鉛鈣鈦礦Z-型體系和II-型體系調控光催化CO2產物選擇性
    針對光催化CO2還原中反應活性不高和產物選擇性調控較難的問題,本文發展了新型無鉛鈣鈦礦Cs2AgBiBr6@g-C3N4Z-型體系和II-型體系光催化劑,通過調控異質結結構和調控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點實現了從高選擇性產CO到高選擇性產CH4。
  • P摻雜g-C3N4納米片的功能自組裝及其高效穩定可見光催化制氫
    太陽光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由於其可持續和環境友好的特點,成為最具前景的未來制氫技術之一。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發展的主要挑戰是探索能夠被太陽光激發產生電子空穴且電子空穴能夠快速分離遷移至表面反應位點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高效、穩定和低成本的光催化劑。g-C3N4作為一種典型的類石墨烯二維材料,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領域被廣泛研究和應用。
  • 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有機半導體類石墨氮化碳(g-C3N4)具有原材料成本低、易於合成、獨特的電子能帶結構等優點,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可見光活性,因而作為一種可見光光催化劑在光催化領域被廣泛研究。碳和氮原子均為sp2雜化,構成類似石墨烯的π共軛結構,然後堆疊形成三維晶體結構。
  • 【圖書推薦】納米材料及其光催化物理化學
    ,由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納米材料規定熱力學和表面熱力學性質的測定,納米材料光催化過程的原位熱力學、動力學、機理研究三部分組成。重點介紹了納米材料的精準製備及其原位生長過程的規律及機理;納米材料的整體熱力學性質和表面熱力學性質;半導體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光催化物理化學及其原位表徵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同步獲取光碟機動過程的熱力學、動力學以及關於物質變化的光譜信息的聯用技術,為研究光催化、光生物等的熱力學、動力學及機理提供多維信息。
  • 杭州師範:g-C3N4/NiO複合催化劑製備及其光催化還原二惡英機制
    新材料科訊 舉報   日前,杭州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杭君教授團隊通過製備高性能g-C3N4
  • 咔唑卟啉基共軛微孔聚合物的構建及在光催化選擇性氧化的應用
    近年來,可見光碟機動的有機物選擇性氧化憑藉其反應條件溫和、綠色環保、原子經濟性和目標產物選擇性高等優點,已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注。相比均相光催化劑比如有機染料和金屬絡合物,多相光催化劑具有產物易分離、催化劑可重複使用、成本低等優勢。
  • 福建物構所王瑞虎團隊:金屬卟啉COF光催化CO2的選擇性還原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瑞虎課題組構築了一類電子供體-受體組成的卟啉-四苯乙烯共價有機框架,將其應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的CO2還原反應,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揭示了金屬卟啉單元在選擇性吸附、活化和轉化CO2以及分離載流子和電子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靈活調節光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金屬有機層狀催化劑的晶面調控提高其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活性
    在研究單金屬催化劑光催化還原CO2的過程中,人們發現甲酸中間體[O=C-OH]中C-O鍵斷裂是還原CO2為CO的決速步。為進一步提高催化效率,我們提出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的思想,並控制合成了系列雙核金屬配合物分子催化劑,研究發現它們光催化CO2還原為CO的活性和選擇性均要遠高於相應的單核配合物,從分子水平上理解了雙核金屬協同催化CO2還原反應的機理(Angew. Chem.
  • 【科技日報】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目前的合成氨工業還是依賴於高能耗和密集排放型的哈伯—博施法。近年來,為了尋求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低排放的人工合成氨新技術,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光催化固氮合成氨技術由於其能夠利用太陽能,條件溫和並且低排放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氰基修飾氮化碳作為一類典型的二維非金屬半導體光催化劑,具有成本低、物理化學性質穩定、元素來源豐富、易於大量合成等優勢已成為固氮光催化劑領域的研究熱點。
  • 高效氮化碳催化劑 實現光催化循環固氮產氨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獲悉,該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科研人員合成了鉀離子和氰基修飾的氮化碳納米帶作為模型催化劑,發現氰基在固氮反應中參與了還原反應並能夠再生,形成了固氮產氨循環。
  • 福州大學吳稜 JMCA:光催化有機合成
    前 言2020年8月,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雜誌在線發表了福州大學吳稜教授團隊在光催化有機合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來,光催化因其環境友好,可持續,條件溫和等優勢為選擇性還原硝基苯合成苯胺反應提供了一種新的更為安全、綠色、節能的途徑。目前,許多傳統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已經被用於還原硝基苯合成苯胺,如TiO2, CdS, Bi2MO6等。但是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快速複合及催化劑表面功能位點的貧乏仍然限制了光催化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 光催化合成氨的最新進展與未來
    目前溫和條件下的光催化合成氨的產量較低,難以滿足工業化應用的需要,所以開發高效的合成氨光催化劑和反應體系至關重要。同時,嚴謹地執行光催化合成氨實驗以及合理地評價催化劑合成氨性能對於本領域的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催化周報:Science、Nat. Catal.等大合集
    所得到的複合結構顯示出對可見光碟機動的光催化水裂解反應的極大增強,在高溫下從純水中以化學計量比2:1的比例生成氫和氧。激子壽命的延長提高了光催化性能, 2977  μmol g−1 h−1的超高析氫活性與令人印象深刻的QEs在極性二氧化鈰載體上通過釕摻雜MoS2納米片獲得,這是迄今為止同類催化系統報告的最好的結果之一。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科學家揭示催化烯反應酶及其周環選擇性分子機制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表徵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應(烯反應)的酶及其催化氧雜Diels-Alder(DA)反應的同源蛋白,解析了這兩類酶及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闡明了兩類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異質結構的光催化劑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高效光催化裂解水產氫。但是,由於在異質結構材料中通常會存在強烈的離子遷移效應,這會嚴重導致材料的穩定性降低,特別是對於典型的CdS-Cu2-xS材料而言,其高的Cu+離子遷移率會導致其穩定性極低,進而嚴重製約其光催化產氫性能。
  • 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光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中的應用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