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合成H2O2選擇性如何測定?

2020-08-19 讀懂科學

過氧化氫(H2O2)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礎化學品之一,廣泛應用於化學合成、漂白、廢水處理、消毒等領域。目前,全球超過95%的H2O2生產來自於成熟的蒽醌工藝,該工藝是由Riedl和Pfleiderer在1939年開發的,後來於1953年在化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產。然而,這種合成過程存在大量的碳排放以及有機廢物。此外,集中式H2O2生產需要運輸和儲存不穩定和危險的散裝H2O2溶液。利用可再生電力的能量輸入,通過氧還原或水氧化的電化學合成H2O2,為H2O2的合成提供了綠色和可持續的路線。然而,這方面的挑戰是開發高選擇性的催化劑,以將反應路徑引導至所需產物。

有鑑於此,美國萊斯大學汪淏田教授等人,報告了H2O2的電化學合成的兩種不同類型的H2O2選擇性:摩爾分數選擇性和法拉第選擇性。重新審視了它們的定義,並討論報告了H2O2選擇性的最佳方法,這可以避免在這個領域中產生誤解或不公平的性能比較。

本文要點

要點1. 1887年,Traube報導了第一個用於ORR選擇性生成H2O2的催化劑,該催化劑使用的是一種Hg-Au催化劑。近年來發現了更多種類的材料,包括金屬合金、碳、單原子催化劑等,顯示出非凡的H2O2選擇性。隨著H2O2催化劑的報導呈指數級增長,一種標準規範的H2O2選擇性評價方法將有助於研究者對不同催化劑進行公平的比較,極大地促進該領域的健康發展。

要點2. 然而,研究人員報到的H2O2選擇性存在不同類型,這可能會引起研究者的混淆,特別是對於那些來自不同研究背景的研究者。一種H2O2選擇性為摩爾分數,廣泛應用於旋轉圓盤電極(RRDE)的測量,另一種是法拉第效率,通常來自滴定法或光譜定量方法。儘管這兩種選擇性具有完全不同的定義和不同的數據集,但令人擔憂的是,有時它們可以互換使用,尤其是在最近的出版物中。因此,目前是重新審視H2O2選擇性定義並討論最合理的報告方法的適當時機,該方法可以作為公平比較的標準,並有助於避免在以後的電化學合成H2O2報告中出現任何混淆或錯誤。

要點3. 該工作將有助於研究人員規範催化性能的表徵,同時限制假陽性結果的可能性。這一做法最終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新的H2O2電催化劑的內在催化性能。在未來的研究中,更實用的H2O2生成電化學系統將成為2e--ORR催化劑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然而,由於RRDE測試已經並且將仍然是評價2e--ORR催化性能的主要方法,所以將RRDE和其他電化學方法中的ORR選擇性統一起來是很重要的。

Xia, C., Kim, J.Y.(. & Wang, H. Recommended practice to report selectivity i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H2O2. Nat Catal 3, 605–607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486-1

參考催化計!

相關焦點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用以選擇性的光催化二電子產雙氧水。因此,提高雙電子光催化氧化還原過程的選擇性是提高光催化H2O2生產效率的關鍵。石墨碳氮化物(g-C3N4)作為一種穩定、低成本的無金屬聚合物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還原、固氮、降解有機汙染物等性能,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最近的研究發現,g-C3N4在光催化生產H2O2方面也顯示出突出的潛力。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同時,合成氨在工業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工過程,氨氣是化工生產中一種基礎的化學物質,可以用來製備化肥、硝酸、炸藥等,還可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傳統的合成氨方法主要是哈伯法,但此過程在高溫高壓下才能進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可以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但是由於氮氣分子非常穩定,氮—氮三鍵難以斷裂,面臨著低活性和低選擇性的難題,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 科學家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 北大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中化新網訊 北京大學3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張亞文/嚴純華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目前,工業上廣泛採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過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來促使高純氫氣和氮氣在鐵基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生成氨,其能量和氫氣都來自於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現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點。
  • 反應中結構重塑所誘發之電催化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還原成甲烷
    ▲第一作者: 國立臺灣大學Chia-Jui Chang與Sheng-Chih Lin ;通訊作者:陳浩銘 通訊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論文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0c01859全文速覽如何提高銅系電催化劑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反應的產物選擇性並抑制與之競爭的析氫反應是當前該領域的熱門議題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背景介紹金納米顆粒(直徑3-100 nm)由於其較弱的*CO(中間體)結合強度,被廣泛應用於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其主要產物為一氧化碳以及競爭反應(HER)產生的氫氣。先前關於金納米顆粒電催化的研究已探索了一系列與催化性能相關的因素,例如尺寸,形貌以及摻雜。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多年來,在高溫高壓下由費-託合成(FTS)製備C2-C4烯烴引起了很多關注。然而,除了苛刻的反應條件和消耗氫資源外,FTS工藝的產物還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所限,導致C2碳氫化合物(乙烯和乙烷)的選擇性最多只能達到30%,而且產物需要進一步分離才能得到高純度的乙烯。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然而,電還原CO2過程的一個瓶頸是如何將高穩定性的CO2活化,這往往需要非常高的過電位;而過電位的存在不僅浪費大量的能源,還往往導致還原產物選擇性的降低。該工作有助於讓研究者重新思考如何獲得高效和穩定的CO2電還原催化劑,也對推動電催化還原CO2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ACS Catal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其中,800 ºC焙燒得到碳納米管在苯甲醇氧化反應中的效果最好,在50 ºC條件下經過3小時反應,苯甲醛選擇性達到80%。其催化效果超過了等量的市售Pt@Al2O3催化劑和氧化鐵催化劑。碘量法測定CNT表面親電氧物種本文通過碘量滴定法定量測定了不同催化劑表面的親電氧物種的含量。結果表明焙燒後的CNT表面的親電氧含量明顯增加,其中800度焙燒產生的親電氧含量最高,為8.7×10−4 mol/g cat.。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背景介紹苯甲醇的選擇性氧化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反應之一。氧化劑的選擇對於反應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重鉻酸鹽和高錳酸鹽常被用作氧化劑,但是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氧氣是理想的廉價綠色氧化劑,然而由於氧氣不容易被活化,反應往往需要在較高的反應溫度下進行,或者需要加入助催化劑以得到較高的反應速率。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 研究者致力於開發各種性能優良的電催化劑. 其中, 貴金屬磷化物因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全pH值適用性以及相比於Pt基催化劑的成本優勢而極具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概述, 以電解水反應機理為基礎,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並詳細討論了貴金屬磷化物在電解水方面的應用現狀.
  • 首例催化Alder-ene反應的酶及其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
    他們根據晶體信息和計算指導,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並深入討論了兩種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在有機合成中通常利用周環反應構建C-C鍵或C-雜原子鍵以形成高度立體選擇性產物。
  • 科學家揭示催化烯反應酶及其周環選擇性分子機制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表徵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應(烯反應)的酶及其催化氧雜Diels-Alder(DA)反應的同源蛋白,解析了這兩類酶及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闡明了兩類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電催化CO2還原是一種將CO2轉換為燃料和化學品最有希望的技術之一,儘管直接電合成多碳產物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要求具有較低的過電勢,但單碳產物(例如CO和甲酸鹽)的高催化效率和產率則更有希望用於目前實際生產。
  • 「精確制導」——鈀催化1,3-二炔的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
    而化學領域的「精確制導武器」往往就是各種高反應活性、高選擇性的催化劑,特別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過渡金屬催化劑。過渡金屬催化的醯基化反應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被廣泛地運用於合成多功能醯基和延長碳鏈等。其中烯基的氨甲醯化反應已被完善地開發,如構建支鏈型醯胺、直鏈型醯胺和含芳基醯胺體系。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運用Pd催化體系,具有非常良好的化學選擇性和區域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