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2020-12-04 邃瞳科學雲

第一作者:李嘉權(科廷大學)

通訊作者:王少彬教授(阿德萊德大學),敖志敏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劉少敏教授 (科廷大學)

通訊單位:科廷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廣東工業大學

DOI: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9b05273

全文速覽

改性的碳納米管(CNT)能夠有效地活化過硫酸鹽,所生成的高活性羥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可以選擇性的將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醛(選擇性高於80%)。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碳納米管表面的親核型羰基氧和親電子型的過氧/超氧官能團為過硫酸鹽活化的主要活性位點。

本文亮點

1. 本研究成功的將碳材料-PMS活化體系應用於苯甲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得到超過80%的苯甲醛選擇性,證明了活化的PMS在選擇性氧化有機醇類反應中的可行性。

2. 碳納米管表面的C=O氧官能團為活化PMS的活性位之一。同時,實驗和理論計算首次證實碳納米管表面的親電型氧物種(過氧和超氧型官能團)為另一種活性中心。

3. 對CNT-PMS-苯甲醇反應體系的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

背景介紹

苯甲醇的選擇性氧化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反應之一。氧化劑的選擇對於反應的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重鉻酸鹽和高錳酸鹽常被用作氧化劑,但是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氧氣是理想的廉價綠色氧化劑,然而由於氧氣不容易被活化,反應往往需要在較高的反應溫度下進行,或者需要加入助催化劑以得到較高的反應速率。此外,一些液態過氧化物如過氧化氫和叔丁基過氧化氫也可用於醇的氧化中,但是均不穩定且有爆炸危險。目前在催化劑的選擇上,無金屬的碳材料催化劑作為傳統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從而解決了金屬材料成本高和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等問題。通過對碳材料豐富的官能團進行調控,可以優化其催化性能,同時提供更深入的機理認識。近年來,過硫酸鹽(HSO5-/PMS)作為穩定且廉價的固體氧化物受到了廣泛關注。研究表明,PMS可以被多種碳材料(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納米金剛石等)活化,用於高級氧化反應來降解有機物。然而,該催化活化的機理研究還不夠完善。此外,該體系在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還有待探索。

圖文解析

不同溫度處理的碳納米管的拉曼光譜圖

本文將碳納米管進行酸氧化和不同溫度焙燒(400-1000 C)處理,發現焙燒溫度越高,CNT表面缺陷化程度越高。其中,800 C焙燒得到碳納米管在苯甲醇氧化反應中的效果最好,在50 C條件下經過3小時反應,苯甲醛選擇性達到80%。其催化效果超過了等量的市售Pt@Al2O3催化劑和氧化鐵催化劑。

Figure1.Raman spectra of pristine MWCNT, O-CNT and various annealed O-CNTs.

EPR測試和自由基淬滅實驗

EPR測試和自由基淬滅實驗表明,該氧化反應過程主要靠PMS活化生成的自由基完成,其中硫酸根自由基相比於羥基自由基具有更高的氧化還原電位和半衰期,因此在苯甲醛的選擇性氧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相比於O-CNT,焙燒後的CNT在相同的時間能產生更多的活性自由基。PMS活化產生自由基的過程主要通過PMS與催化材料之間的電子傳遞實現,因此親核型的C=O和親電的過氧/超氧基團均可以引發PMS與CNT之間的電子轉移。

Figure 2.EPR spectra of O-CNT and OCNT-800 catalyzed PMS 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DMPO (DMPO-OH-●, DMPO-SO4-◆) and b) TMP c) and d) Quenching effects o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Reaction conditions: 10 mg OCNT-800, 0.2 mmol BzOH, 0.22 mmol PMS, 10 mL acetonitrile/water (1:1, volume ratio), 50 C, 5 h.

碘量法測定CNT表面親電氧物種

本文通過碘量滴定法定量測定了不同催化劑表面的親電氧物種的含量。結果表明焙燒後的CNT表面的親電氧含量明顯增加,其中800度焙燒產生的親電氧含量最高,為8.7×104 mol/g cat.。經過滴定後的催化劑表面的親電氧官能團被還原,並由此導致了不同的催化劑催化性能均大幅度降低,從而證明了CNT表面的親電型氧官能團為反應的活性位。

Figure 3.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on CNTs cataly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surface electrophilic oxygen species by KI. Reaction conditions: 10 mg catalyst, 0.2 mmol BzOH, 0.22 mmol PMS, 10 mL acetonitrile/water (1:1, volume ratio), 50 C, 5 h.

反應機理示意圖

此外,對於碳表面的其他氧官能團如C=O,C-OH和COOH的作用也分別利用化學滴定失活以及小分子化合物模擬的方法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C=O同樣是一種重要的PMS活化及苯甲醇氧化活性中心。COOH對該反應有輕微的促進作用,而C-OH對於反應則沒有正面影響。由此推測,在CNT催化的PMS活化及苯甲醇氧化反應中,親核的C=O及親電氧官能團分別作為電子供體和電子受體與PMS分子進行電子交換,生成相應的活性自由基,可以選擇性的氧化苯甲醇為苯甲醛。

Scheme 1.Proposed mechanism of PMS activation on OCNT-800 and th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into benzaldehyde.

PMS活化反應路徑的理論計算

進一步的理論計算(DFT)也取得了與實驗相符的結果。其中當PMS與親電的過氧和超氧基團吸附時會降低PMS分子中O-H鍵的斷裂,從而生成SO5自由基。而C=O則會促進PMS分子中的O-O鍵斷裂生成SO4自由基。C-OH和COOH的計算結果表明,二者對PMS的活化沒有明顯的作用。最後對實驗反應條件的優化測試表明,反應體系中的溶劑種類和組成,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和PMS投放量均對反應速率和產物選擇性有較大影響。

Figure 4.The reaction pathway of the activation of PMS on pristine CNT and CNT with different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 where IS, TS, MS and FS represent init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structure, intermediate product structure and fin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

總結與展望

本文探討了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體系應用於有機選擇性氧化反應中的可行性,驗證了CNT活化PMS從而引發的自由基反應過程能夠選擇性的將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醛,並證明了CNT表面的C=O和過氧基團為催化反應的雙活性位,從而深化了對PMS催化活化的機制認識,並對PMS活化氧化的應用領域進行了拓展。同時該體系有望應用於其他有機氧化合成反應之中。

課題組介紹

阿德萊德大學王少彬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納米材料研製及在環境和能源轉化上的應用,包括廢水和廢氣的光催化處理、含硫氧化物催化降解、氮氧化合物降解、工業固廢的轉化利用、溫室氣體存儲和轉化利用、能源清潔轉化和環境汙染治理。在Matter (Cell Press), Acc. Chem. Res., Adv. Mater., 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0餘篇,被引40000餘次。2016-2019連續四年入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環境與化工領域全球高被引學者.

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教授課題組主要結合理論計算和實驗從事降解汙染物環境催化劑開發及相應的催化機理研究。在Adv. Funct. Mater., Matter,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 Water Res., ACS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 J. Mater. Chem. A等國際期刊上已發表SCI論文近130餘篇,論文引用超4600次, H = 31。

科廷大學劉少敏教授課題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無機膜的開發、膜反應器、光催化反應、水處理及新型納米殺菌材料的合成和應用。在包括Chem. Soc. Reviews,Energy & Environ. Sci.,ACS Catalysis, Small, ChemSusChem, J. Membr. Sci., AICHEJ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被引用超過12000次。

相關焦點

  • ACS Catal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CNT)能夠有效地活化過硫酸鹽,所生成的高活性羥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可以選擇性的將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醛(選擇性高於80%)。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碳納米管表面的親核型羰基氧和親電子型的過氧/超氧官能團為過硫酸鹽活化的主要活性位點。
  • 我校在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哈工大報訊(鍾奎/文 市政/圖)近日,市政學院馬軍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苯醌活化過一硫酸鹽:一種新型非自由基氧化過程》作為亮點文章在環境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影響因子5.330)上刊出。我校為該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
  • 納米金剛石催化過硫酸鹽除汙染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具有氧化能力強高效異相催化體系的構建是過硫酸鹽氧化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其核心在於高性能異相催化劑的設計。圍繞這一核心,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獲得了以鈷基為代表的系列高效金屬基催化劑。然而,這些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金屬離子的溢出,導致水體二次汙染,對水生態環境、飲用水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威脅。因此,研發安全、高效、經濟的非金屬碳基催化劑是構建綠色環保過硫酸鹽氧化體系的關鍵環節。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硼催化劑顯現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烯烴選擇性, 產物中幾乎沒有完全氧化產物CO2生成, 這為選擇性斷裂C H鍵開闢了新路徑. 大量的譜學以及動力學研究表明催化劑表面BOx物種為催化劑的活性位點. 這種打破傳統認知的非金屬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在國際上已經形成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 過硫酸鹽高級氧化降解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研究進展
    過硫酸鹽高級氧化降解水體中有機汙染物研究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基於硫酸根自由基(sulfate radical,SO4-∙)氧化原理的活化過硫酸鹽(persulfate,PS)氧化法是近年來高級氧化工藝(advanced oxidation
  • 《化工進展》2021年第1期綜述與專論——雜原子摻雜碳材料活化過硫酸鹽技術的研究進展
    雜原子摻雜碳材料用於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氮摻雜碳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廣泛的雜原子摻雜碳材料,共摻雜策略已被證明可以進一步提升活化過硫酸鹽的性能,但相關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雜原子摻雜方法及合成條件能夠調控碳材料表面活性位點種類與含量,是提升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未來雜原子摻雜碳材料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研究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入研究。
  • CCS Chemistry | 環糊精修飾CdS量子點實現光催化醇的100%原子經濟...
    天津理工大學魯統部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巰基環糊精修飾的硫化鎘量子點(CdS-CD),在可見光照射下,通過綠色化學途徑及100%的原子利用率,實現了在水溶液中高選擇性地將高濃度醇氧化偶聯生成二醇及氫氣,同時將低濃度醇氧化脫氫生成醛及氫氣。醇類化合物的選擇性氧化是精細化工和製藥領域非常關鍵的合成步驟。
  • ...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同時實現太陽能光解水和選擇性苯甲醇氧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26:44 黑龍江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付宏剛研究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獲得了一種具有可調能帶結構的超細多孔氮化碳束
  • 畢錫和課題組Chem: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
    近日,他們在銀催化簡單烷烴的區域選擇性官能化方向取得了重要進展,解決了donor型金屬卡賓難以與烷烴發生分子間反應的問題。磺醯腙是操作安全的donor型重氮化合物前體,但是目前尚未用於分子間烷烴C−H官能化,僅有零星的分子內的反應報導且局限於雜原子活化的C(sp3)−H鍵(Che, C. M. et al. Angew. Chem. Int.
  • 金屬所揭示雜原子調控的碳催化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
    3D):磷首先抑制表面缺陷和邊緣對分子氧的活化,導致碳納米管抗氧化溫度的迅速升高,在異戊烷氧化脫氫反應中:分子氧和烷烴消耗速率迅速下降,過度氧化減少且烯烴選擇性提升2倍,超過金屬催化劑V-Mg-O;磷含量持續增加,碳表面氧官能團與磷形成磷酸酯結構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丙烷選擇性羥化的人工過加氧酶系統
    小分子烷烴碳-氫鍵的選擇性羥化是長期以來面臨的科學挑戰,主要瓶頸在於烷烴分子碳-氫鍵的鍵解離能比相應醇產物更高,導致傳統的化學氧化容易產生過度氧化產物等。雖然自然界中存在可以直接選擇氧化小分子烷烴的天然酶(如甲烷單加氧酶MMO、丁烷單加氧酶BMO、真菌過加氧酶AaeUPO),但無論催化效率還是種類數量都還不能滿足工業應用的需求。
  • 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羰基轉化新進展—催化劑控制的多樣性合成
    important}近日,西北大學魏顥課題組在碳—金屬鍵反應選擇性調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藉助不同金屬特有的反應活性,成功實現了多種酮類化合物高原子經濟性的多樣性轉化,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旗艦期刊CCS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這些反應區別在於OCF3陰離子易分解和三氟甲氧基試劑種類有限導致極難進行催化三氟甲氧基化反應。最近,作者課題組首次報導了在-20℃溫度下,通過Pd(II / IV)循環,催化氧化烯烴的三氟甲氧基化(Scheme 1a)。然而,與在溫和條件下發生的烯烴的雙官能化反應不同,大多數C-H鍵官能化反應條件比較苛刻,這明顯阻礙了性質不穩定的OCF3試劑用於新的催化體系設計。
  • 低碳烷烴活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孫予罕課題組聯合培養研究生鄧宇超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在線發表了新的科研成果,在可見光催化低碳鏈烷烴C(sp3)–H鍵活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第一作者為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Gabriele Laudadio,Timothy Noel為通訊作者。
  • 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技術
    近些年,活化過硫酸鹽的化學氧化被廣泛地應用於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機汙染修復,開發高效、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的過硫酸鹽活化劑一直是研究熱點。基於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東美團隊在973課題「微/納米材料對POPs重度汙染土壤修復的原理及其示範(2013CB934303)」的支持下,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合作,開發了微納米零價鐵粉高效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技術,並實現了微納米鐵粉的噸級量產,微納米鐵粉價格僅為50元/公斤,遠低於納米鐵粉的市場價(~1500元/公斤)。
  • 環鑽環保活化過硫酸鈉高級氧化環境修復技術
    過硫酸鹽用於環境汙染治理,其實是近年來剛發展起來的新領域。特別是活化過硫酸鈉從傳統上用於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到逐步成為中低濃度有機汙染場地修復的主流技術之一,應用較為廣泛,但相關理論研究仍顯不足。本文在相關應用實例的基礎上,分析了活化過硫酸鈉的修復機理和相對於其他氧化藥劑的比較優勢,梳理了其在汙染場地修復中應用的兩種主要形式及多種活化方式,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研究展望。
  • 活化過硫酸鹽氧化法修復有機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過硫酸鹽有過一硫酸鹽(HSO5– )和過二硫酸 鹽(S2O82–),雖然過一硫酸鹽由於其自身結構不對 稱,更容易激發產生 SO4–·,但相對於過二硫酸鹽, 過一硫酸鹽產生單位氧化能力的成本更高。1 活化過硫酸鹽的氧化降解機理過硫酸鹽在水溶液中可發生電離作用產生具 有較強氧化性的過硫酸根離子(S2O82–,氧化還原 電位 E0 =2.01V),但在常溫條件下過硫酸鹽較穩定, 反應速率慢,因此對有機物的降解效果一般。
  • 催化周報:JACS、Angew.、AM、Chem、Joule等大合集!
    結果,WN-Ni(OH)2具有降低的HER活化能和增強的活性。同時,對於析氧反應(OER),在339 mV的超電勢下,電流密度可以達到100 mA cm-2。對於水分解反應,過電勢達到510 mV。這種界面合作提供了有前景的雙功能電催化劑。
  • 立體選擇性獲得兩種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化合物
    近日,江蘇師範大學石楓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構建軸手性苯乙烯骨架的新方法,即通過催化動力學拆分的策略高立體選擇性地同時獲得兩種基於氧化新型的基於氧化吲哚的軸手性苯乙烯骨架的發現為了實現此目標,動力學拆分這一策略引起了石楓課題組的注意,這是由於對外消旋化合物的催化動力學拆分是獲得光學純化合物的一種強有力的策略,尤其是當其他策略不能有效地控制對映選擇性的時候,該策略更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催化的動力學拆分已成為獲得軸手性聯芳環化合物的一種重要策略。
  • 謝勁課題組在基於錳催化的轉金屬化基元反應取得系列進展
    由於非螯合的多羰基芳基錳化合物活性非常高,容易發生分子內的遷移重排反應;而高價錳催化劑容易與芳基硼酸發生單電子氧化形成相應的芳基自由基。為此,錳催化的芳基硼酸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仍然是錳催化領域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