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制導」——鈀催化1,3-二炔的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

2020-10-05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毫無疑問,精度高、突防強、殺傷大、效益高的精確制導武器是戰爭中的利器。而化學領域的「精確制導武器」往往就是各種高反應活性、高選擇性的催化劑,特別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過渡金屬催化劑。過渡金屬催化的醯基化反應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被廣泛地運用於合成多功能醯基和延長碳鏈等。其中烯基的氨甲醯化反應已被完善地開發,如構建支鏈型醯胺、直鏈型醯胺和含芳基醯胺體系。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運用Pd催化體系,具有非常良好的化學選擇性和區域選擇性。但是通過炔基氨甲醯化反應來構建α,β-不飽和醯胺體系的研究卻相對較少。這是因為這一過程具有本質性的挑戰:強酸性的金屬氫化物和強鹼性的胺類化合物易發生酸鹼中和反應;炔基易聚合、易加氫胺化。儘管如此,化學家們通過對末端炔烴進行加成,仍然非常成功地合成直鏈α,β-不飽和醯胺(ChemCatChem., 2019, 11, 5236-5240)、支鏈α,β-不飽和醯胺(Org. Lett.,2007, 9, 2465-2468)(圖1a)。並且不對稱內炔加成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圖1b)。但低區域選擇性和劇烈的反應條件是它們普遍的不足。

圖1. 研究背景-炔基醯胺化反應。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1,3-二炔體系在合成領域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很顯然,相比較單炔而言,選擇性地對1,3-二炔進行氨甲醯化存在以下困難:1)加氫胺化變得更加容易,從而獲得烯胺和α,β-不飽和醯胺的混合產物;2)兩個無差別的炔基造成了很複雜的反應形勢——包括化學、區域和立體選擇性。此前發展的方法學(J. Org. Chem., 2018, 83, 10134-10141)也存在著催化劑用量大和反應條件劇烈等問題。因此,發展一種全新的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顯得尤為重要。


近日,德國萊布尼茨催化研究所Haijun Jiao博士和Matthias Beller教授等研究者發展了一類Pd催化的1,3-二炔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圖2),他們採用一類含吡啶環的膦配體,在酸性條件下實現羰基插入的α,β-不飽和醯胺化。該反應區域選擇性高、反應條件溫和、金屬催化劑用量低、不對稱炔基底物適用性良好,可用於多樣化的天然產物及藥物合成等。其優秀的化學選擇性(專一地發生醯胺化反應)、區域選擇性(比率大於99:1)和立體選擇性,無疑是「精確制導」的重要標誌。這一工作近期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圖2. Pd催化的加成醯胺化。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首先對反應條件進行優化。先前的研究表明,配體中的吡啶環對反應有著關鍵性的作用(J. Am. Chem. Soc., 2018, 140, 10282−10288)。因此作者首先試驗了各類含吡啶配體(圖3)。其中L1區域選擇性較高,但遺憾的是產率並不理想。L2-L5都沒有獲得相應的產物。令人驚喜的是,含聯萘結構的配體Neolephos(L6)獲得了84%的高產率和大於99:1的區域選擇性。而對其他商業化配體L7-L16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較其他配體而言,L6獨特的空間構造對反應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作者對酸進行優化,事實證明強酸對反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圖4)。

圖3. 條件優化-配體。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圖4. 條件優化-酸。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在最優條件下,作者對底物範圍進行考察。脂肪族、芳香族、含矽基團甚至酯基取代的底物都能實現良好的轉化,證明了該反應的官能團兼容性好(圖5)。同時該反應也能兼容各類芳香胺,包括富電子、缺電子、環狀芳胺等,甚至含氮雜環的芳香胺都能以較高的產率獲得預期產物(圖6)。不過脂肪胺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產物,可能是由於脂肪胺的強鹼性和強親核性導致了加氫胺化反應而不是醯胺化。該方法學同樣也可以催化對稱的1,3-二炔。作者也把底物拓寬到了各種天然產物和藥物前體,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圖7)。

圖5. 底物拓展-1,3-二炔取代基拓展。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圖6. 底物拓展-胺取代基拓展。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圖7. 天然產物和藥物合成應用。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在底物拓展部分,作者可以大致得到選擇性的順序為:TMS≤Prim、烷基 < 芳基 << CH2OAc ≈ CH2NR2,說明空間位阻或許是影響其區域選擇性的重要因素。為了探究該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反應機理,作者進行了一些對照實驗(圖8)。當底物為烴類化合物8時,區域選擇性只有70:30,而將烷基改為含有矽醚的結構9時,區域選擇性大幅提高。當然底物本身的位阻效應也會對區域選擇性產生不小影響,例如更大位阻TMS(三甲基矽基)取代的底物10就會選擇含苯基的一側進行氨甲醯化反應;底物11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圖8. 機理研究-對照實驗。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隨後作者運用DFT(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探索反應的機理(圖9),進一步解釋區域選擇性。作者選用910作為底物模板,考察中間體的能量差值。質子結合在Pd上的Pd-H絡合物與質子結合在吡啶N上的Pd-NH絡合物存在2.4 kcal/mol的能量差,如此低的能量差異可以使兩種絡合物互相轉化。後來的DFT計算證明這是至關重要的。Pd對炔基進行加成後,Pd-H絡合物的能量普遍高於相應的Pd-NH絡合物。以底物9為例,由於空間位阻效應,Pd催化劑加成在靠近苯環一側的炔基和靠近矽醚基CH2OTBS一側的炔基存在著3.7 kcal/mol的能量差;而在底物10中相應的能量差達到2.7 kcal/mol。這一結果表明位阻效應順序為TMS > Ph > CH2OTBS,這與底物拓展部分選擇性順序高度吻合。

圖9. 機理研究-DFT計算中間體能量。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接下來,作者將目光投向反應的各過渡態(圖10)。對於底物9而言,與傳統的Pd-H插入反應不同,該反應更傾向於N-H插入的過程。低位阻效應的CH2OTBS基團一側過渡態LPd-NH-9-OTBSCH2/C2PhTS比Ph一側的過渡態LPd-NH-9-Ph/C2CH2OTBS-TS能量低3.0 kcal/mol。隨後的C-Pd-H三元環過渡態也存在著2.8 kcal/mol的能量差。最後生成的中間體能量分別為-18.7kcal/mol(LPd-9-OTBSCH2-CH/C2Ph)和-16.2kcal/mol(LPd-NH-9-Ph-CH/C2CH2OTBS),這表明在低位阻基團一側的炔基進行加成是熱力學和動力學雙重優勢的結果。而對於底物10情況就有所不同。就第一個過渡態LPd-NH-10-Ph/C2TMS-TSLPd-NH-10-TMS/C2Ph-TS而言,靠近大位阻的過渡態能量較低,原因是C(sp2)的電負性高於Si,而Pd加成後的正離子中間體是缺電子的,因此Si有著更好的穩定化作用,從而導致前者的能量高於後者。前者也沒有經歷對應的Pd-C-H三元環過渡態LPd-NH-10-Ph-C-H/C2TMS,而是直接轉化為中間體LPd-NH-10-Ph-CH/C2TMS。還是由於空間效應,這個中間體的能量比另一可能的中間體LPd-10-TMSCH/C2Ph (−17.8 vs −12.5 kcal/mol) 低5.3 kcal/mol。底物10的區域選擇性則是出於中間體能量的差別,也就是熱力學控制。最後,作者測定了不同取代基因空間效應而產生的能量差,獲得圖11的結果。

圖10. 機理研究-DFT計算過渡態能量。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圖11. 不同取代基因空間效應而產生的能量差。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總結


在本文中,Matthias Beller等人發展了一種Pd催化1,3-不對稱/對稱二炔的高選擇性氨甲醯化反應,以高化學、區域、立體選擇性地將1,3-二炔轉化為α,β-不飽和醯胺,堪稱「精確制導」。在溫和條件下,Neolephos(L6)實現了這一全新的轉化,並且在天然產物和藥物合成領域有著特殊的價值。


在筆者看來,該反應研究拓展了醯胺,特別是α,β-不飽和醯胺合成的方法。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能將反應方法運用到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的有機合成中,證明了該方法學的普適性。另外,作者也對該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做出了非常詳細的解釋,具有很高的學習和研究價值。美中不足的是作者並沒有給出醯胺化後產物的進一步反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以下兩篇論文做得不錯,J. Org. Chem., 2020, 85, 6897-6909;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7397 –7402,可供大家參考。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A General and Highly 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Hydroamidation of 1,3-Diynes

Jiawang Liu, Carolin Schneider, Ji Yang, Zhihong Wei, Haijun Jiao, Robert Franke, Ralf Jackstell, Matthias Beller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10768


(本文由Ewald von S.供稿)

相關焦點

  • 合成氨產率提高近十個數量級:石墨炔基Pd原子催化劑|NSR
    在常溫、常壓下高選擇性、高產率合成氨(NH3)至今仍是難題。該領域中,原子催化劑具有諸多優點,有望成為變革性的下一代催化劑。Pd-GDY催化劑應用於電催化合成氨反應,獲得了極高的選擇性和氨產率。
  •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3:28:45 石墨二炔@Janus磁鐵礦用於光催化固氮,這一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Yuliang
  • 【有機】二級胺催化的芳基及乙烯基硼酸的甲醯化反應
    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展更加高效、原子經濟的催化甲醯化反應,反應通常需要使用貴金屬鈀、銠等作為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以及劇毒的一氧化碳作為甲醯化來源。劇烈的反應條件使很多官能團不能兼容,因而為合成更具有應用價值的多種官能化的芳香醛和烯醛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發展溫和、能兼容多種官能團的甲醯化合成方法十分必要。硼酸化合物是一類應用廣泛的有機合成原料。
  •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2:59:51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Jieping Zhu課題組近日在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
  • 「科普」多相催化氫化反應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
    ①還原範圍廣、反應活性高、選擇性好、速度快:有些反應(如碳碳不飽和鍵的加氫)應用其他方法比較複雜和困難,而應用催化氫化比較方便;②經濟適用:氫氣本身價格低廉,成本低,操作方便,對醛酮、硝基及亞硝基化合物都能起還原作用,不需其他任何還原劑和特殊溶劑;③後處理方便、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方便:反應完畢後,只需濾去催化劑,蒸發掉溶劑即可得到所需產物,產品純度、收率都比較高,且乾淨無汙染。
  • 【有機】Buchwald組JACS:CuH催化軸手性1,3-二取代連烯的不對稱合成
    在最近幾年裡,直接對1,3-烯炔進行轉化來合成手性連烯是一個實用的合成策略(Scheme 1)。其中,Hayashi課題組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2018年,Hoveyda課題組利用1,3-烯炔的氫官能團化反應構建手性連烯。隨後,Ge課題組報導了烯炔的不對稱氫芳基化來合成喹啉取代的手性連烯。
  • 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陳宜峰課題組在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中最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手性胺衍生物是有機化學中最普遍和最有價值的骨架之一,其中含兩個連續手性中心的手性胺高效構築尤其重要。近年來,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在過渡金屬(如Pt,Cu和Co等)催化下,可以高選擇性的得到烯基或者烯丙基硼試劑。雖然在當量的有機硼試劑促進下,芳基聯烯也可以發生二聚硼氫化反應得到(E,Z)-1,5-二烯烴分子(圖1B)。但是,該硼試劑價格昂貴,並且反應時間久,底物普適性較差。
  • 烯基二炔和苯乙烯發生的銅催化的[3+2]環加成反應,通過形成含銅全碳1,3-偶極子得到手性吡咯橋連[2.2.1]骨架
    這類1,3-偶極子以羰基葉立德中間體的形式存在,可以通過由過渡金屬催化的重氮化合物分解而來的羰基與金屬卡賓反應或者過渡金屬催化的乙烯基重氮化合物的分解來得到這類1,3,-偶極子。本文作者旨在找到一種具有原子經濟和不對稱的方法來合成1,3-偶極子。最近,二炔類化合物在過渡金屬催化中可以高效快速地進行環加成反應,特別是在形成N-雜環時有很好的表現。
  • 為什麼金屬催化中鈀研究的最多,它有何特性?
    到了70年代中期,科學家逐漸發現鈀比銅、鎳在催化偶聯反應方面更具有優勢,在Heck反應剛出現的時候,人們認為銅是專攻三鍵的,鈀是專攻雙鍵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鈀啥都能搞定,簡直是個妖豔賤貨,而且具有更高的選擇性,而著名的Sonogashira反應也是在這一階段發現的。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最新...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碳胺化反應成為手性胺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該策略通常適用於端烯;對於更為普遍且更為惰性的內烯而言,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非對映選擇性控制變得尤為困難(Scheme 1a)。在烯烴端預先引入含氮官能團,即烯胺衍生物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反應代表著另一類合成手性胺的策略。近期,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Trost 團隊 Nature Chem:Pd催化環化策略實現萜烯的全合成
    Table 1),篩選各種催化體系後,發現Pd2(dba)3·CHCl3 (dba,dibenzylideneacetone)和三(鄰甲基苯基)磷是最優催化劑(Table 1, entry 5)。合理的催化循環如圖3b(Fig. 3b)所示:從原位生成的Pd氫化物開始,接著是氫鈀化、碳鈀化、環化和從末端的甲基上消去氫,生成1,3,6-三烯雙環。
  • 在鈀催化芳基二氟甲基化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有機氟化學重點實驗室的張新剛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利用廉價工業原料——氯二氟甲烷(ClCF2H)對芳香化合物的二氟甲基化過程,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 2017, DOI: 10.1038/NCHEM.2746)。該工作由團隊成員馮璋、閔巧橋、付夏平共同完成。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這篇文章中,作者課題組報導了最近在鈀催化烯丙基C-H鍵氧化三氟甲氧基化上取得的重要成功。其中,通過易合成和熱穩定的CsOCF3原位緩慢生成AgOCF3對反應至關重(Scheme 1b)。在過去十年裡,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官能化已經獲得了重要進展,而且大多數反應條件溫和(室溫)。
  • ACS Catal.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
    化學加網V5套餐企業特別推廣導讀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廖建課題組與中南民族大學雷新響課題組團隊以Selectfluor作為氟源和氧化劑、三正己基矽烷作為氫源、(R)-SOP配體為手性源以及三芳基膦作為次要配體實現了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Scheme 1,iv),
  • :CuPd@ZIF-8加速炔烴選擇性加氫
    MOF殼層的存在可以穩定中心CuPd金屬催化劑並且其位阻效應可以提高反應的構型選擇性。氨硼烷的引入可以原位產生極性氫物種在提高催化效率同時還可以改善催化選擇性,基於以上組分的各項協同,CuPd@ZIF-8在催化苯乙炔選擇性加氫時,表現出高轉化率和選擇性,其中TOF高達6799 min-1。炔烴選擇性加氫製備烯烴是一類重要的工業反應。
  • 一個原子的改變如何影響金納米糰簇的電催化性能?
    而金納米糰簇擁有超小的尺寸(直徑小於3 nm)以及原子尺度的精確結構,因此在電催化領域具有極大的前景。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對金納米糰簇的尺寸,摻雜以及配體交換的精確控制。這種特性為研究電催化中催化劑結構與其催化性質的關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 小小配體,破解數十年困局:Science報導Beller團隊共軛二烯選擇性雙羰基化突破
    然而,儘管均相催化羰基化反應已經走過了80多年的歲月,但1,3-丁二烯的直接雙羰基化反應仍然是歷史難題。一旦該問題得以解決,無疑將為社會提供一個環境友好、原子經濟性的己二酸二酯的合成方法,而後者可以應用在增塑劑、香水、潤滑劑、溶劑、尼龍、醫藥中間體以及年產數百萬噸的聚醯胺和聚酯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上。
  • 鈀催化的立體選擇性高階環加成製備「5.5.0」和[4.4.1
    鈀催化的立體選擇性高階環加成製備[5.5.0]和[4.4.1]雙環化合物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中環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產物、藥物分子中,特別是並環或橋接的[5.5.0]和[4.4.1]雙環化合物,通常存在於生物活性分子中(如euglobal A(抗炎藥)、psiguadial A(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南工大:鈀催化惰性烷基自由基與非活化烯烴的極性不匹配加成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吳曉進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鈀催化惰性烷基自由基與非活化烯烴的極性不匹配加成(、機理研究以及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目前重點研究鈀催化下的新型自由基反應和惰性雙鍵的官能團化反應;同時開發綠色環保型非金屬催化的烯烴官能團化反應,並將開發的合成策略應用到醫藥中間體和精細化工品的工藝開發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