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st 團隊 Nature Chem:Pd催化環化策略實現萜烯的全合成

2020-08-27 化解chem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

歡迎訂閱

簡介

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大自然合成的分子結構也得到了發展,而且常常被證明是最複雜的。模仿自然的路徑是有機合成化學家構建複雜分子的一種直接可行的途徑。然而,缺乏操縱自然酶的能力往往會阻止我們複製同樣的路徑。改造自然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種更簡單的合成方法來接近結構複雜的目標分子。

近期,Trost團隊報導了一種簡化萜烯合成的策略,通過顛倒自然的兩相生物合成路線的順序,應用是鈀催化的聚烯環異構化關鍵反應,實現萜烯的合成。

該成果發表在Nature Chemistry(DOI: 10.1038/s41557-020-0439-y)。


萜類化合物幾乎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如香料、香料、激素、藥物等等。目前,從自然中分離得到的萜類化合物超過5500種。

雖然萜類化合物結構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自然都是從C5異戊烯構建塊出發經過鏈增長、環化、氧化過程完成(Fig. 1a)。

最早和研究最多的仿生合成,是通過陽離子多烯環化來模擬自然的環化酶階段(Fig. 1b)。

大部分成功的例子僅限於烯頭對尾環化,反應特徵經歷椅式過渡態,可以製備含十氫化萘結構的類固醇和非甾體三萜(Fig. 1c)。相對的,尾對頭環化可以構建不同對萜烯骨架,單往往由於碳正離子經歷E1消除反應或SN1反應,而提前終止環化過程。

作為萜烯合成中最成功的研究目之一,Baran團隊採用了自然的兩相合成策略,並在後期模擬氧化酶相在最小功能化碳環上構建C-O鍵(Fig. 1d)。

然而,在沒有官能團的情況下構建碳-碳鍵很困難,並且目前還沒有碳-氫氧化的一般方法。


合成策略


Trost提出了一個互補策略:他認為倒轉自然的環合和氧化的順序,將使有機化學家在合成萜烯的兩個階段都變得容易。首先,在線性碳鏈上構建氧,比後期在碳環上進行C-H官能團化更容易。其次,在環化方面,早期引入官能團有助於C-C鍵的組裝,建立絕對立體化學,控制相對立體化學。通過這種方式,所需要的天然產物中的所有氧都通過等差構造引入,因此氧化還原經濟性可以大大提高,並且在更複雜的系統中無需在後期進行氧化還原調整,除非存在其他具有不同氧化態結構。

為了驗證互補策略:他們選擇選擇具有不同環化和氧化的倍半萜顫慄烷16-20作為靶標,通過這些靶標可以很好地展示他們的方法(Fig. 2a)。

作者設想從已知的簡單對稱二炔21開始,方便地構建包含環化所需的15個碳和5個氧的線性底物22。隨後,在環化的第一階段,聚烯炔的環異構化可以快速生成共聚物,這是一種從未合成過的具有獨立五元環的震顫烷類。在接下來的階段,對於具有融合環的更多環化家族成員,一個C5-C6鍵的形成會產生一個多的七元環,這在生物合成斷裂中也被提出過(Fig. 2b)。


Pd催化環化嘗試


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炔環異構化已被確定為一種構建萜類結構的重要工具。直接由多醯化的線性前體合成萜類化合物的研究尚未見報導。前段時間,本課題組報導了一種Pd催化的聚炔環異構化,可以順利形成多達6個新的C-C鍵和7個碳環,具有很好的官能團耐受性(Fig. 3a)。與分子內Heck反應(點擊月的詳情)相比,該反應的原子經濟性更高,並且使用更容易獲得的炔前體來構建多環。

應用這環化方法策略,作者評估了具有挑戰性的級聯烯炔環異構化,反應涉及一個七元環和含各種氧官能團的五元碳環的形成(Table 1),篩選各種催化體系後,發現Pd2(dba)3·CHCl3 (dba,dibenzylideneacetone)和三(鄰甲基苯基)磷是最優催化劑(Table 1, entry 5)。

合理的催化循環如圖3b(Fig. 3b)所示:從原位生成的Pd氫化物開始,接著是氫鈀化、碳鈀化、環化和從末端的甲基上消去氫,生成1,3,6-三烯雙環。


二萜23、24和25的合成


從現成的廉價的丙炔醇($0.024 g−1)很容易合成對稱的二炔 21,百克級規模反應,通過蒸餾分離。

用n-BuLi和氯甲酸甲酯處理21得到單甲氧基羰基化產物33

末端炔烴33與大位阻的脂肪族醛34通過鋅-(S,S)-ProPhenol催化在大於6 g的規模製備線性前體22。反應後,94%的市售(S,S)-ProPhenol配體可以被回收和再利用,並且在反應性或對映體選擇性方面無明顯的降低。

線性前體22包含所有的碳和氧,在上述優化條件下,進行聚烯環化,反應在8g的規模下進行,隨後經催化量的TsOH處理,以65%的收率和8:1的d.r.值製備35

配體控制butenolide 35克級非對應選擇性共軛還原,以大於20:1的d.r.值製備得到中間體36。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外消旋配體只有約 2:1的d.r.值。隨後,酸處理直接得到第一個目標倍半萜內酯(+)-康烯烴內酯C 23,從丙炔醇在克級規模製備僅需5步。接著,選擇性地進行乙醯化,生成倍半萜(+)-10-乙醯化-康諾烯醇 24

為了進一步得到氧化和環化程度更高的目標(+)-康菲烯醇E,從支化中間物35開始。將原位生成的矽基二烯醇醚和叔丁基(二甲基)矽基(TBS)保護進行羥基化處理,以收率為51%得到38的非對映體混合物。隨後,經過同樣的非對映選擇性共軛還原,再進行酸處理直接生成C-O環化產物(+)-康菲烯醇E 25,收率為81%。


26與27的合成


從前體36開始,通過水解、TBS保護羥基,羧酸苯硒化,兩步收率66%製備關環前體39。Et3B/空氣為自由基引發劑,TMS3SiH為供氫體,生成單一非對映體的七元環產物40。最後,經過酸化處理,即可製備得到(+)-10,11,12-trihydroxytremulenone 26

從前體23出發,經過類似與製備26的反應步驟,順利地製備得到八元環產物27


評述

作者首先將簡單的分子結合成一個聚功能化的線性聚烯炔,並將所需的碳和氧構建在目標位置。在所有官能團存在的情況下,經過鈀催化的聚苯乙烯環異構化,得到聚醯化萜烯。開發的鈀催化反應,不僅能容忍所有氧官能團的存在,而且還能被氧官能團促進。

相關焦點

  • Stoltz 團隊JACS: (–)-Scabrolide A的全合成
    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歡迎訂閱簡介今天,介紹加州理工學院化學教授Brian M. Stoltz團隊的一篇全合成:The Total Synthesis of (–)-Scabrolide A。該文章報導了第一次全合成的去甲二萜類scabrolide A。
  • 港中大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課題組Angew:Cryptotrione的全合成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黃乃正院士團隊彭小水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天然產物Cryptotrione(1)的全合成,主要策略是通過鉑催化的烯炔環化異構化實現雙環[3.1.0]己烷骨架的非對映選擇性構建,通過Lewis酸催化多烯環化構建松香烷(Abietane)型三環二萜骨架,通過非對映共軛加成完成側鏈叔碳中心的控制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實現罕見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該研究還實現了化學上的兩個首次:首次利用銠催化的不對稱[4+2]環加成反應於天然產物合成中;首次通過獨特的benzilic acid-type重排反應,舉重若輕地實現高張力反式[5-5]並環的簡便合成。在論文致謝中作者寫道,此科研成果獻給南科大建校十周年。
  • 突破:史上首次合成氟化聚乙炔!|史丹福大學夏巖團隊最新《Nature...
    2020, 12, 302),對機械力誘導的共軛高分子製備的合成條件、反應機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闡釋。  簡要來說,在機械力(例如超聲)的作用下,聚梯烯骨架中的高張力的四元環可以通過逆向[2+2]反應逐級打開(圖1c),形成全反式的聚乙炔片段,並且這一構型特定的開環過程是其他化學試劑或反應條件無法觸發的。
  • 青島能源所提出利用微生物合成萜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代謝...
    萜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是兩種種類非常豐富的天然產物,廣泛應用於材料、能源、醫藥和食品等領域。以可再生糖為原料,通過代謝工程策略,以微生物細胞工廠合成這兩種化合物,產品附加值高,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轉)Chem年度十大熱點文章:催化、能源、有機合成、碳材料等
    理論計算發現,相比於早期從碳納米環合成碳納米帶的失敗嘗試,這裡報導的帶形成步驟伴隨著應變能的微小提升或降低。然而,常規策略遭受低活性和犧牲試劑費用的困擾。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和李旭兵介紹了首例通過太陽能將CO2還原與氧化有機合成相結合。在可見光照射下,CdSe/CdS量子點(QDs)能夠在三乙胺存在下以412.8 mmol g -1 h -1的激發速率 和> 96%的高選擇性將CO2光催化轉化為CO 。
  • 科研人員合成萜烯的成功秘訣
    每種化合物的合成,每個過程少於10個步驟,是一種混合過程,將目前的有機合成方法與酶介導的合成相結合,這種合成過程是從一種名為甜菊糖的廉價化合物開始的,該化合物是人造甜味劑甜葉菊的主要成分。當前的有機合成方法對於此類轉化具有有限的武器庫。但是,自然界已經產生了許多酶,可以實現這些轉化,每種酶都能夠以人為方法無法比擬的控制程度執行其功能。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小組,科研人員充分意識到了當前有機合成方法的局限性,也意識到了酶可以克服這些局限性的許多獨特方法,而且他們有深刻的見解將傳統的合成化學與酶促方法結合在一起。
  • 從雙環到多環——複雜虎皮楠生物鹼的多樣性全合成
    :從雙環到多環——複雜虎皮楠生物鹼的多樣性全合成如果說萬物皆星塵,那麼浩瀚宇宙中的無數粒子究竟在億萬年中經歷了多少分合與變遷才能最終誕生一個天然產物?天然產物又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什麼機遇和挑戰?天然產物全合成的最大魅力之一就在於人類可以在實驗室裡,在相對微不足道的時間內來實現大自然億萬年的造化,這也是人類終極夢想——控制自身命運的漫長徵程中的小小一步。
  • 大連化物所提出電催化一氧化氮還原合成氨新策略
    近日,大連化物所肖建平研究員團隊和鄧德會研究員團隊合作提出將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中排放的一氧化氮電催化還原合成氨氣的新策略,為脫硝和電催化合成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氧化氮是一種有害的大氣汙染物,通常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火電廠鍋爐煙氣、汽車尾氣等,一氧化氮的去除在工業煙氣處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只因這個[3+2]脫氧環化有點...
    不同於經典得aldol反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從洋課題組使用錳催化體系實現了基於惰性芳基C-H鍵活化的酮醛[3+2]脫氧環化反應,開啟了酮醛反應的新模式。酮和醛作為常見的羰基化合物在有機合成轉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二者之間的反應通常發生在酮羰基或者羰基α位(圖1a),例如經典的pinacol偶聯或者aldol縮合反應。
  • 湖北大學李愛濤團隊實現尼龍單體高效綠色生物合成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理性設計大腸桿菌微生物組用於尼龍單體高效綠色生物合成應對上述挑戰,李愛濤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人工生物合成體系可以催化環己烷到尼龍66單體己二酸的合成(圖2b)。
  • Nature:打破常規!苯胺合成的光化學脫氫策略
    但要將胺基選擇性引入到官能化芳香化合物上的特定位置時,目前最可靠方法是利用金屬鈀或銅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如Buchwald-Hartwig偶聯、Ullmann偶聯以及Chan-Lam偶聯),但是這些反應往往需要使用預先官能團化的底物(如芳基滷化物或者芳基硼酸等)。而在製備這些芳基滷化物或芳基硼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見許多問題,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當屬位置選擇性問題。
  • CCS Chemistry | 環糊精修飾CdS量子點實現光催化醇的100%原子經濟...
    天津理工大學魯統部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巰基環糊精修飾的硫化鎘量子點(CdS-CD),在可見光照射下,通過綠色化學途徑及100%的原子利用率,實現了在水溶液中高選擇性地將高濃度醇氧化偶聯生成二醇及氫氣,同時將低濃度醇氧化脫氫生成醛及氫氣。醇類化合物的選擇性氧化是精細化工和製藥領域非常關鍵的合成步驟。
  • 複雜二萜的發散性全合成,酶「被迫營業」是關鍵
    對於B環的選擇性氧化而言,兩種雙加氧酶(Fe/aKGs)PtmO3和PtmO6均能催化C7位羥基化,但是PtmO6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後能更好地過量生產,並且能以較高的總催化轉化數實現9(TTN = 1200)和13(TTN = 390)的C7位羥基化。
  • Chem :董廣彬課題組烯基Catellani反應實現全碳四取代烯烴的合成
    全碳四取代烯烴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當中,然而其合成手段仍十分有限。芝加哥大學的董廣彬老師課題組一直從事Pd/降冰片烯協同催化的研究,近日發展了一種Pd/NBE催化烯基滷代物或OTf合成全取代烯烴的新方法,該反應底物兼容性好,各類環狀和非環狀烯基滷代物(或OTf)都能以中等到優秀收率得到目標產物。
  • NPR 綜述專輯 | 化學合成中的酶學應用
    生產這些結構複雜的分子的工業策略包括化學合成,生物催化和從自然資源中提取等。目前對工程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的研究得益於用於途徑發現的遺傳工具的出現。由於遺傳方法,分析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酶工程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來自生物工程化的生物合成酶已在工業上用於生產各種分子。這些生物催化過程包括單個酶促步驟,多酶級聯反應以及工程改造的天然和異源微生物菌株。
  • 通過矽的交叉偶聯實現擴環反應合成多元苯甲矽環(六-八環)
    矽環的合成在有機合成、藥物化學以及材料化學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由於缺乏通用的合成方法,從而導致合成含矽的四氫化萘以及苯並環庚矽烷的研究相對較少。近日,南開大學趙東兵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基於Pd-催化矽的交叉偶聯反應,實現了一種高效且通用的擴環方法,可以製備多種含矽的四氫化萘以及苯並環庚矽烷衍生物。
  • CCS Chemistry | 聚集誘導首次實現可見光催化芳基端烯[2+2]環加成
    中科院理化所吳驪珠課題組首次證實分子聚集降低芳基端烯三重態能量,實現可見光催化分子間的[2+2]環加成反應,解決了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和高三重激發態能量的端烯分子活化問題,為可見光催化轉化提供了新的反應機制和設計思路。環丁烷骨架是眾多活性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的基本構築單元。烯烴的[2+2]光環加成反應是構築四元環丁烷的有效方法。
  • Nature Catalysis:CuH級聯催化炔烴選擇性雙官能團化
    富含對映體的α-氨基硼酸在藥物化學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他們不僅是蛋白酶體抑制劑中的優先藥效團,也是有機合成中合成有用的手性結構單元的關鍵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