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

2020-12-06 騰訊網

化學加網V5套餐企業特別推廣

導讀

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廖建課題組與中南民族大學雷新響課題組團隊以Selectfluor作為氟源和氧化劑、三正己基矽烷作為氫源、(R)-SOP配體為手性源以及三芳基膦作為次要配體實現了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Scheme 1,iv),該成果發表於近期ACS Catal.(DOI: 10.1021/acscatal.9b05264)。

跳轉閱讀疫情期間,化學加網企業包年套餐買一年贈多一年

向有機分子中引入氟原子是調節其理化性質、親脂性和代謝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催化不對稱氟化即構建手性C(sp3)-F鍵是合成手性含氟分子的有效策略。近年來,烯醇酯或其等價物的α-氟化、C(sp3)-H鍵的氟化、張力雜環的開環、烯丙基氟化、氟代脫矽、烯醯胺的氟化以及烯烴的氟雙重官能團化等取得了重大進展。過去十年中,廉價易得的烯烴的氫氟化已成為構建C(sp3)-F鍵的重要策略,並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常用的氫氟化策略是通過氟陰離子(F-)進攻烷基陽離子(Scheme 1,i)或氟陽離子(F+)進攻烷基自由基(Scheme 1,ii)構建C(sp3)-F鍵,但其不對稱合成仍然充滿挑戰。

最近,Gouverneur課題組報導了一種新型鈀催化的烯基芳烴的氫氟化反應,其通過Csp3-[Pd(IV)(Ln)]-F中間體的還原消除構建出C(sp3)-F鍵(Scheme 1,iii),這是首例烯烴的催化不對稱氫氟化報導。利用Pd/(R)-T-BINAP絡合物為催化劑、XeF2為氟源獲得手性產物的收率為34%(ee 36%)。與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的不對稱氫官能團化相比,烯烴的不對稱氫氟化研究相對落後,主要是缺乏與氟化試劑相容的催化劑。此外,在Pd(II/IV)催化中,手性Csp3-[Pd(IV)(Ln)]-F中間體的形成通常需要導向基團的輔助。因此,急需開發一種有效的催化體系來解決上述問題。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廖建課題組與中南民族大學雷新響課題組團隊以Selectfluor作為氟源和氧化劑、三正己基矽烷作為氫源、(R)-SOP配體為手性源以及三芳基膦作為次要配體實現了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Scheme 1,iv),該成果發表於近期ACS Catal.(DOI: 10.1021/acscatal.9b05264)。

(圖片來源:ACS Catal.)

首先,作者選擇4-乙烯基聯苯(1a)作為模型底物研究了催化不對稱氫氟化(Table 1)。在Pd(PhCN)2Cl2(10 mol%)、手性SOP(L1,12 mol%)、三苯基膦(20 mol%,次要配體)、AgNTf2(30 mol%)、三正己基矽烷(1.5 eq.)和Selectfluor(3.0 eq.)存在下,在-40℃乙腈中反應21 h可以良好的收率(80% NMR收率)得到氫氟化產物2a(90.5:9.5 e.r.)。其中,AgNTf2對反應至關重要,其將鈀絡合物從中性轉化為陽離子形式使反應順利進行;不加銀鹽時,未檢測到2a,只以11%的收率得到還原產物3a。通過對氫源的考察發現,矽烷的性質對對映選擇性和收率有影響,這可能是由於矽烷與SOP的Lewis鹼(SO)部分的配位所導致,其中三正己基矽烷效果最佳。手性亞碸-(P-二烷基)膦(如L2)不利於該轉化,而含有大位阻取代基的P-二芳基膦(L4)可以產生更好的收率和選擇性。另外,作者發現使用次要配體對該反應有利。通過對單齒配體(三芳基膦或三烷基膦)、雙齒配體和手性膦配體的篩選,發現三(4-甲氧基苯基)膦效果最佳(收率:80%,92.5:7.5 e.r.)。此外,將Selectfluor用量降至1.5 eq.後,不會影響反應結果。

(圖片來源:ACS Catal.)

在確定了最佳反應條件後,作者考察了不對稱氫氟化的底物範圍(Table 2):吸電子和電中性取代基取代的苯乙烯是合適的底物,苯環(聯苯)上可以耐受滷素(Cl、F)、甲基、甲氧基和三氟甲氧基等官能團;鄰苯基取代的苯乙烯可以41%的收率得到2k(78:22 e.r.);4-(1-萘基)苯乙烯可以73%的收率得到2l(93:7 e.r.);含鄰苯二甲醯亞胺基團的底物可以80%的收率得到2o(91:9 e.r.),經兩次重結晶後其e.r.值提高至95:5;由雌酮衍生的苯乙烯可以54%的收率得到2p(90.5:9.5 d.r.)。該催化體系還可以耐受其他含不同官能團的取代苯乙烯,包括碘、醚、酯、對甲苯磺酸酯、醯胺和酮,甚至可以耐受含敏感官能團如醛基的底物。此外,2-乙烯基萘可以46%的收率轉化為產物2x(88.5:11.5 e.r.),但生成2y2z的對映選擇性和收率均較低。富電子的4-苄氧基苯乙烯生成2aa的NMR收率不足10%。另外,當用脂肪族烯烴如N-(4-戊烯-1-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和1-溴-4-(1-苯基乙烯基)苯作為底物時,未產生氫氟化產物。

(圖片來源:ACS Catal.)

為了研究這種氫氟化的反應機理,作者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確定了[(R)-L4-PdCl2]的固態結構,發現SOP的硫和磷原子與鈀配位形成五元環(Scheme 2)。為了研究反應過程,作者嘗試在-40℃氘代乙腈中進行原位一維和二維NMR光譜分析。通過對照實驗發現:1)當[(R)-L4-PdCl2]與AgNTf2混合時,31P NMR在56.83 ppm(s)處出峰(Scheme 3a);2)當PPh3與AgNTf2混合時,形成膦-銀絡合物,31P NMR分別在11.38、11.18、8.65、8.45 ppm處出峰(Scheme 3b);由於磷原子與107Ag和109Ag之間的耦合常數(9.92 ppm,dd,J107Ag31P=615 Hz,J109Ag31P=709 Hz),四個峰成為兩個雙峰,比率為709/614=1.15,這與兩個銀同位素的磁旋比關係一致;3)當[(R)-L4-PdCl2]與PPh3、AgNTf2和三正己基矽烷混合5 min時,31P NMR出現兩個新峰:47.90 ppm(d,2JP-P=328.0 Hz)和27.93 ppm(d,2JP-P=328.0 Hz)(Scheme 3c)。同時,在-8.10 ppm(dd,J=25.3, 7.8 Hz)處觀察到Pd-H的信號峰(Scheme 4a);4 h後,31P NMR的信號峰56.84 ppm(s)和9.89 ppm(dd,J107Ag31P=615 Hz,J109Ag31P=709 Hz)移至47.90 ppm(d,2JP-P=328.0 Hz)和27.93 ppm(d,2JP-P=328.0 Hz)(Scheme 3d),並且在-8.10 ppm處的信號峰增強(Scheme 4b)。此外,在不存在PPh3時,未觀察到氫的信號峰,表明PPh3作為次要配體可以穩定Pd(II)-H。4)二維1H-31P HMBC相關譜顯示,31P NMR上47.90 ppm和27.93 ppm處的信號峰與1H NMR上-8.10 ppm處的信號峰耦合(2JP-P=328.0 Hz,2JH-P=25.3 Hz,2JH-P=7.8 Hz)。根據SOP (L4)/PdCl2絡合物的單晶X-射線衍射結構和NMR分析,推定Pd(II)-H的結構為[(R)-L4-PdH(PPh3)](P,Ptrans)(Scheme 5);5)當[(R)-L4-PdCl2]與1a、PPh3、AgNTf2、三正己基矽烷和Selectfluor混合5 min時,發現在31P NMR的47.90 ppm(d,2JP-P=328.0Hz)和27.93 ppm(d,2JP-P=328.0 Hz)處的信號消失,並56.84 ppm(s)和9.92 ppm(dd,J107Ag31P= 615 Hz,J109Ag31P= 709 Hz)處出現信號(Scheme 3e)。此外,在1H NMR上-8.10 ppm處的信號消失。結果,觀察到(R)-4-(1-氟乙基)-1,1'-聯苯(2a)的特徵峰在5.73 ppm(dq,J=47.5, 6.6 Hz)和1.64 ppm(dd,J=24.2, 6.4 Hz)。對照實驗表明,[(R)-L4-Pd(II)]2+(56.83 ppm,31P NMR)和膦-銀絡合物(9.92 ppm,31P NMR)可能是催化循環的另一狀態。此外,考慮到Pd(II)-H消耗完畢時,僅觀察到痕量產物2a。因此,在該催化循環中應該存在另一種存在狀態,但實驗未觀察到。

(圖片來源:ACS Catal.)

(圖片來源:ACS Catal.)

(圖片來源:ACS Catal.)

(圖片來源:ACS Catal.)

接下來,作者對1a與Et3SiD的氫氟化進行了評估並得到(2-2H)-2a'為主要產物(Scheme 6),表明矽烷是該催化轉化的氫源。

(圖片來源:ACS Catal.)

最後,作者提出了該轉化的催化循環(Scheme 7):[(R)-SOP-PdCl2]絡合物經AgNTf2處理得到陽離子Pd(II)(A);加入矽烷和次要配體(三芳基膦)後促進形成Pd(II)-H(B),其與C=C鍵配位,並高選擇性地在C=C鍵的Re面插入得到Pd(II)(C);氧化性Selectfluor將Pd(II)(C)轉化為Csp3-[Pd(IV)(SOP)]-F(D);最後,通過Csp3-[Pd(IV)(SOP)]-F(D)的立體定向還原消除生成預期對映選擇性的氫氟化產物E

(圖片來源:ACS Catal.)

總結:中科院生物所廖建課題組與中南民大雷新響課題組團隊開發了一種鈀催化下鏈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方法,該方法利用了手性鈀催化體系(SOPPdCl2、Ar3P、AgNTf2),並分別用矽烷和Selectfluor作為氫源和氟源。此外,作者的研究工作解決了烯烴的不對稱氫氟化方面的長期挑戰,並通過原位NMR研究揭示了其反應機理。

撰稿人:爽爽的朝陽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ACS Catal:Cu2O-希瓦氏菌-還原石墨烯光催化HER系統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 中國藥科大竇曉巍課題組ACS Catal.:利用二亞芳基丙酮和有機硼酸在...
    此外,已經開發了多種基於螺雙色滿結構的手性配體(Scheme 1a)用於較難的不對稱轉化。鑑於螺雙色滿的重要性,需要開發其新的合成方法,特別是不對稱合成和多樣性合成。丁奎嶺課題組報導了手性芳香螺縮酮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並通過銥催化的不對稱加氫/螺縮酮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手性3,3'-環烷烴稠合2,2'-螺雙色滿。
  • 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獲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陳宜峰課題組在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研究中最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手性胺衍生物是有機化學中最普遍和最有價值的骨架之一,其中含兩個連續手性中心的手性胺高效構築尤其重要。近年來,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鈀催化烯醯胺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最新...
    近年來,過渡金屬催化的烯烴不對稱碳胺化反應成為手性胺合成的重要方法之一,該策略通常適用於端烯;對於更為普遍且更為惰性的內烯而言,反應的區域選擇性和非對映選擇性控制變得尤為困難(Scheme 1a)。在烯烴端預先引入含氮官能團,即烯胺衍生物的不對稱雙官能團化反應代表著另一類合成手性胺的策略。近期,烯醯胺的不對稱氫化和氫官能團化已經成為手性胺衍生物的重要合成方法。
  • 清華羅三中課題組Angew: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的偶聯反應
    由於苯炔是高反應活性和非極性的中間體,基於苯炔中間體的不對稱催化是挑戰性難題。近日,清華大學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電化學氧化生成苯炔和環己炔中間體的方法,並成功與手性伯胺催化相結合,從而實現第一例催化不對稱烯胺-苯炔(環己炔)的偶聯反應。研究發現乙酸鈷可穩定原位生成的芳炔中間體並促進其與烯胺的偶聯。此外,該催化體系可用於構建具有季碳手性中心的α-芳基或環己烯衍生物。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Chem.大合集
    此外,作者通過滷素交換策略證明了XB催化的可調性,促進了D-核糖(D-ribals)的2-脫氧核糖化(2-deoxyribosylations)。該方法顯示了XB催化作為非共價有機催化中一種多功能的活化方式的出現,以及作為化學糖基化催化工具箱的重要補充。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該反應操作簡便,重要官能團耐受性和反應底物兼容性好,雜環也適用(傳統的過量金屬參與的反應,雜環不適用)。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第一例銅催化下芳基溴代物的二氟烷基化反應。  進一步,該課題組又提出以廉價易得的氟滷烷烴(親電試劑)為原料在過渡金屬催化下實現對芳基硼化合物(親核試劑)的二氟烷基化。
  • ACS Catal.:OER電催化反應,更準確的描述符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因此,在對OER電催化反應的理論過電勢預測中,誤差達到0.2 V。Xu, Mie Andersen*, and Karsten Reuter, Data-Driven Descriptor Engineering and Refined Scaling Relations for Predict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 Reactivity, ACS Cata. 2021, 11, 734–742DOI: 10.1021/acscatal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第一作者:韓敏和楊敏;通訊作者:曹鵬 通訊單位:四川師範大學 論文DOI:10.1021/jacs.0c01766 全文速覽本文報導了金屬銥催化烯丙基碳酸酯和乙烯基疊氮的不對稱偶聯反應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
  • 北林宋國勇ACS Catal.:Ru催化氫解木質素-鹼對酚類產物的選擇性調控
    第一作者:李赫龍;通訊作者:宋國勇;   通訊單位:北京林業大學林木生物質化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論文DOI:10.1021/acscatal.9b00556   引用信息:H. Li and G.
  • 為什麼金屬催化中鈀研究的最多,它有何特性?
    事實上,金屬催化中鈀並不是研究的最多的:雖說不太準確,但是用谷歌學術搜索的結果數還是能代表一些情況,用Google學術搜索鈀催化有73萬條記錄。鐵催化有132萬條記錄相同的搜索方式,銅催化有136萬條,金催化110萬,鎳催化109萬,鋅催化80萬,銀催化74萬,由此可見,哪怕是在過渡金屬裡面,鈀催化都排不進前五。
  • ACS Catal.:多孔有機聚合物負載的單位點Pd催化劑用於常壓下甲烷氧化為三氟乙酸甲酯
    金屬催化劑在多孔骨架內的分離防止了具有高催化活性的配位不飽和配位的金屬物種的聚集和分解,從而使活性催化劑具有在均相催化體系中無法獲得的高穩定性。同時,MOFs和POPs能夠選擇性地吸附包括氣態物質在內的有機化合物。因此MOFs/POPs負載的固體催化劑有望在溫和的條件下實現甲烷直接轉化為甲醇。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目前,手性矽烷的催化不對稱合成領域的發展較慢,僅有為數不多的報導,其種,含有(多於)兩個立體中心的手性矽烷的不對稱合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
  • 【有機】手性磷酸雙功能催化:基於α-烯基取代烯丙基硼酸酯的不對稱烯丙基化
    隨著現代手性Lewis酸和Brønsted酸的發展,目前可以通過使用催化量的手性Lewis酸或者Brønsted酸來實現非手性烯丙基硼酸酯和醛類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加成反應。合成手性高烯丙醇化合物的另一種策略是使用α-位有取代基的光學純烯丙基硼酸酯(1)和醛進行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圖1)。
  • 催化周報:Nature、Science、Nat. Catal.、JACS、Angew等大合集
    包括不活潑的長鏈烷基芳基醇在內的各種醇類都會經歷相鄰的-(C-C)n-鍵的順次連續斷裂,產生相應的酯。催化劑使用了七次而活性沒有降低。表徵和對照實驗表明,鈷納米顆粒作用於C-C鍵的連續斷裂,以獲得顯著的催化活性。
  • ACS Catal.:耐水Pt位點高效催化低溫乙烯氧化
    因此用於儲存和運輸這些新鮮產品的傳統冷鏈系統迫切需要一種驚人的技術來在低溫下可持續地去除微量乙烯。負載型Pt催化劑是學術界和工業界公認的一系列用於各種氧化還原反應的耐久多相催化劑。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在2015年在日本實現商業化的介孔矽負載鉑催化劑可作為氧化催化劑用於脫除ppm級的乙烯。
  • ACS Catal.:納米銳鈦礦型TiO2-x氧化物高活性催化丙烷脫氫
    還原性丙烷及其衍生物可與納米銳鈦礦型TiO2的表面晶格氧反應,形成氧空位和配位不飽和Ti陽離子(Ticus),從而可以催化高丙烯選擇性的PDH,同時C3H6的生成速率與表面氧空位濃度成正比。要點2. 研究發現,具有高表面能的納米TiO2的Ostwald熟化是形成氧空位的關鍵。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氫...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