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2020-11-26 騰訊網

研究背景

利用光催化技術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使大部分有機汙染物降解為小分子無機物,亦可利用光催化技術分解水製備H2,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能源,因而光催化技術在近年來被廣泛關注。光催化劑則是光催化技術的核心部分之一。有效的光催化劑不僅需要具有高活性,還需要具有寬的太陽光響應範圍。

有機半導體類石墨氮化碳(g-C3N4)具有原材料成本低、易於合成、獨特的電子能帶結構等優點,最重要的是其具有可見光活性,因而作為一種可見光光催化劑在光催化領域被廣泛研究。碳和氮原子均為sp2雜化,構成類似石墨烯的π共軛結構,然後堆疊形成三維晶體結構。

然而g-C3N4由於電子空穴複合率高,導致其活性不高,且其光響應範圍僅為450~460 nm,不能滿足有效利用太陽能的要求。為解決這些問題,各國科研工作者在多個方面對g-C3N4進行改進和優化。

本論文將圍繞g-C3N4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和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構建等方面對g-C3N4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簡要概述。

一 摘 要

類石墨氮化碳(g-C3N4)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和電子能帶結構獨特等優點,且有可見光活性。以g-C3N4為催化劑的光催化技術在解決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等問題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g-C3N4也存在光催化活性低和光響應範圍小等問題。闡述了數種針對g-C3N4的改性和優化方法,包括通過非金屬、金屬摻雜和共摻雜改性g-C3N4光催化劑,設計零維、一維、二維、納米球及其他結構g-C3N4,對其進行分子結構優化,以g-C3N4為基礎構建Ⅰ型、Ⅱ型、Ⅲ型、肖特基結和Z型異質結結構複合光催化劑,從而增大比表面積、提高電子空穴分離效率、擴展光響應範圍等,以提高光催化性能,並討論了相應的改性方法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最後指出了g-C3N4光催化技術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二 摻雜改性

1.非金屬元素摻雜

利用金屬和非金屬元素摻雜對半導體材料的能帶結構進行優化是常用的手段。可通過引入碳、氧、硫、磷、硼和碘等對g-C3N4進行非金屬摻雜提高其活性。Guo等通過光芬頓反應對多孔g-C3N4進行端O摻雜,摻雜後樣品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384 m2/g)和較窄的帶隙(2.43 eV),在太陽光照射下,有較高的產氫活性和羅丹明B降解活性。Feng等在N2氛圍下直接熱聚合三聚氰胺-三聚硫氰酸超分子共晶體得到納米多孔S摻雜g-C3N4微米杆,增加了導帶態密度和載流子移動性,其可見光制氫活性比利用三聚氰胺作為前驅體製得的樣品高出9.3倍。亦有同時引入幾種非金屬元素共摻改性g-C3N4的報導。Ma等採用水熱合成製得大比表面積的P和O共摻雜g-C3N4,引入P和O限制了晶粒的生長,降低了帶隙(從2.68 eV變為2.51 eV),增加了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效率,可見光下光催化降解羅丹明B的活性提高了27倍,認為O摻雜不僅提高了對反應物的吸附能力,而且可捕獲光生電子產生氧化降解羅丹明B的空穴。

2.金屬元素摻雜

除了非金屬摻雜,還有對g-C3N4進行金屬摻雜的研究,如通過Fe、V和Zn等過渡金屬元素摻雜對g-C3N4進行光和電性能的優化。金屬摻雜可減小帶隙和擴展光吸收範圍,增加載流子移動性和壽命等,從而提高光催化活性。Gao等將甲醯胺和檸檬酸前驅體有機化形成超分子結構,聚合成均勻的Fe摻雜氮化碳有機聚合物催化劑,具有較高的可見光產氫速率(16.2 mmol/(g·h))和量子效率(0.8%),認為金屬Fe和氮化碳之間有強電子耦合,形成獨特的電子結構,增加了電子的移動性,有利於電子在光催化系統中的遷移,提高了產氫速率。Yue等採用軟化學法製備Zn摻雜g-C3N4,具有較為優異的可見光輻射下光催化制氫活性和穩定性,產氫速率比未改性樣品高10倍。亦有利用K和Na等鹼土金屬摻雜優化g-C3N4的研究。Hu等通過控制K的濃度調節g-C3N4的導帶和價帶勢能(從-1.09 eV和1.56 eV到-0.31 eV和2.21 eV),同時K的引入可抑制晶粒生長,增大比表面積和光生電子空穴分離效率,使可見光下光催化礦化羅丹明B的速率提高。Xiong等的研究表明,K插入g-C3N4的層間,可擴展π共軛系統,使價帶向更正的方向偏移,令帶隙變窄,增加可見光吸收,能有效地分離電子空穴對。也有利用金屬和非金屬共摻雜優化g-C3N4的電子結構和光化學反應性能的研究。如Hu等使用雙氰胺、硝酸鐵和磷酸氫二銨製備了Fe和P共摻雜g-C3N4,引入P形成P—N鍵,Fe則與間隙N配位,可抑制晶粒生長,增大比表面積,降低帶隙能,限制光生電子空穴的重組,相比單摻雜和未摻雜g-C3N4樣品,表現出較高的羅丹明B降解速率和產氫速率。Zhang等以雙氰胺、葡萄糖和FeCl3為前驅體,通過熱聚合法獲得C+Fe共摻雜的g-C3N4,使價帶向更正的方向偏移和帶隙變窄,擴展光吸收範圍,氧化能力增加,可見光照射下對羅丹明B的降解效率增加了14倍。

三 形貌結構調控

圖1 g-C3N4納米片的典型SEM和TEM圖

4.納米球結構

中空球狀結構有內部外部之分,內外均有較大比表面積,可增加光電效應,通過載流子或活性物種的有效穿梭提高表面反應,可利用矽膠作為模板獲得中空球狀氮化碳以提高活性。Sun等利用矽膠納米顆粒作為模板合成了中空g-C3N4納米球,相比塊體g-C3N4,其吸收邊發生藍移,比表面積增加,合適的殼厚度有利於載流子遷移,其產氫速率是塊體g-C3N4的25倍(圖3a)。亦可不使用模板,利用超分子聚合獲得中空球狀結構氮化碳。如Jun等利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作為前驅體獲得中空球狀氮化碳,相比採用雙聚氰胺獲得的粉末氮化碳,雖然由於量子限制效應導致帶隙變寬,但其具有較強的光吸收能力,可提高載流子壽命,使其降解羅丹明B的活性提高10倍以上(圖3b)。

圖3 中空球狀結構

5.其他結構

除上述結構外,還有構造手性螺旋型結構以提高g-C3N4的研究。Zhang等利用手性介孔矽膠為模板,獲得了具有手性螺旋型石墨相氮化碳納米棒(圖4),由於載流子的有效分離和比表面積的提高,其制氫活性比體塊g-C3N4提高了6倍以上。也有研究者通過直接構造多孔結構提高g-C3N4的比表面積。比如,Shi等利用過硫酸銨作為氣泡模板劑或者鹽酸胍同時作為前驅體和氣泡模板劑製得介孔結構的g-C3N4,其比表面積分別可提高到55.00,65.08 m2/g,對羅丹明B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降解活性均有了較大提高(圖5)。

圖4 手性螺旋型石墨相氮化碳納米棒的形貌結構

圖5 以過硫酸銨和鹽酸胍為氣泡模板劑獲得的 介孔g-C3N4的形貌結構

四 分子結構優化

作為有機半導體,g-C3N4的主體結構是類似石墨烯的π共軛結構,優化其分子共軛結構可以改善電子能帶結構,提高光催化活性。Zhang等通過苯脲和尿素共聚合獲得g-C3N4,採用苯脲將苯基引入氮化碳的結構中,擴展了氮化碳的離域π共軛體系,產生了表面二元結構,有利於載流子的遷移和分離,光催化制氫活性提高了9倍。同樣,為了抵消低維氮化碳中的量子限制效應,Zhang等採用巴比妥酸、2-氨基苄腈、2-氨基噻吩-3-甲腈和二氨基馬來腈等作為共聚單體,將苯環引入共軛氮化碳納米片中,使光吸收邊紅移,提高載流子分離效率,採用噻吩作為共聚單體得到的g-C3N4活性最好,H2產生速率提高了8倍。也可以在相對低的溫度下H2處理引入雜質局域態擴展非本徵的可見光吸收範圍。如Tay等將前驅體在H2、N2和空氣氛圍下550 ℃熱處理前驅體4 h得到g-C3N4樣品,H2氛圍可使催化劑形成氮空位或者氫替換氮空位形成雜質局域態,導致其可見光吸收邊紅移到700 nm,且比表面積獲得提高,其H2產生速率是空氣氛圍下得到的g-C3N4樣品的4.8倍。也有研究者通過非晶化處理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Kang等通過後熱處理,將半結晶型g-C3N4在氬氣或者N2氣氛中620 ℃下保持2 h獲得長程無序短程有序的不定型態氮化碳,其光吸收範圍由460 nm擴展到682 nm (帶隙為1.9 eV),具有較為優異的可見光吸收能力,且是本徵吸收,此種方法所製得的g-C3N4雖然是非晶化材料,但其光催化制氫活性卻提高了10倍以上。

五 異質結構建

1.Ⅱ型異質結

對於Ⅱ型異質結,兩個半導體的帶邊位置交錯排列,導致高導帶半導體的導帶電子向低導帶半導體的導帶遷移,而高價帶半導體的價帶電子向低價帶半導體的價帶遷移,使光生電子和空穴分別在低導帶和低價帶積累,抑制其重組。Liu等採用水熱法合成了ZnIn2S4-g-C3N4納米層狀複合物,ZnIn2S4 (2.34~2.48 eV) 與g-C3N4的能帶結構能夠匹配成Ⅱ型異質結,且二者之間界面親密接觸,有效地遷移和分離光生載流子(圖6)。亦可以利用同類底物作為基礎,構建同類g-C3N4 Ⅱ型異質結。如Dong等利用雙氰胺和尿素作為前驅體,通過熱處理得到同類底物構成g-C3N4/g-C3N4無金屬Ⅱ型異質結,可見光照射下,CN-D(以雙氰胺為前驅體製得的氮化碳)的導帶電子遷移到CN-U (以尿素為前驅體製得的氮化碳) 的導帶,而後者的價帶空穴遷移到前者的的價帶上(圖7),實現了電子空穴的有效分離,提高了對ppb級NO的去除率。

圖6 ZnIn2S4-g-C3N4複合物光催化活性增強機理

圖7 g-C3N4/g-C3N4 Ⅱ型異質結可見光照射下 光生電子空穴流向示意

2.Ⅰ型和Ⅲ型異質結

對於Ⅰ型異質結,半導體1的導帶和價帶位置分別比半導體2的更負和更正,如圖8a所示,光照時產生的電子和空穴通過遷移積累在帶隙較窄半導體的導帶和價帶上。這種情況也不會使電子空穴對有效分離,反而會使光催化活性降低。

圖8 Ⅰ型和Ⅲ型異質結在光照下光生電子空穴流向示意

對於Ⅲ型異質結,半導體1的導帶邊和價帶邊完全高於半導體2的導帶邊(圖8b),2個半導體的導帶和價帶邊完全錯列開,因為並不能有效地分離電子空穴對,不能提高其活性,所以以g-C3N4為基礎的Ⅰ型和Ⅲ型異質結研究較少。

3.肖特基結

類似於TiO2/Pt制氫體系,一般採用Pt、Au和Pd等貴金屬作為助催化劑與g-C3N4構成肖特基結,貴金屬具有較高的功函數,可作為電子阱捕獲並儲存光生電子,實現與光生空穴的空間有效分離,提高其制氫活性。亦有採用過渡金屬作為助催化劑與g-C3N4構成肖特基結提高其活性的研究。Bi等採用溶劑熱法以三聚氰胺和乙醯丙酮鎳作為前驅體,將Ni負載在g-C3N4上構成肖特基結,觀測到能帶彎曲現象,可有效分離光生載流子,將H2產生速率由極小(無Ni時,H2產生量可忽略)提高到8.41 μmol/h。除了金屬,有機碳材料、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由於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可以作為助催化劑接受g-C3N4光生電子。Xu等採用水熱法製備了非金屬CNT/C3N4複合物,研究表明CNT的存在導致了光生電子空穴的有效分離,制氫活性提高了2.7倍。Ong等通過靜電自組裝製備了2D/2D rGO/pCN異質結催化劑,在二者之間形成了親密接觸,使載流子在異質結界面有效分離,可阻止電子空穴對的重組,有效提高光催化還原CO2的性能。

4.Z型異質結

Z型異質結在能帶結構上與Ⅱ型異質結類似,但是電子空穴流向不同,因而其氧化還原性能不同。低導帶半導體的導帶電子與低價帶半導體的價帶空穴結合湮滅,使前者的價帶空穴和後者的導帶電子有效分離,並發揮氧化還原作用。因此,此種異質結不僅具有寬的光譜吸收範圍,也具有高的氧化還原能力,有效解決了Ⅱ型異質結中由於載流子遷移造成的氧化還原性降低問題。最典型的是WO3與g-C3N4構成的Z型異質結。WO3的帶隙為2.7~2.8 eV,與g-C3N4帶隙接近,且導帶邊和價帶邊比g-C3N4更正,可以形成錯列的帶邊勢能,滿足Z型異質結的結構。Chen等的研究表明:g-C3N4是主體部分時與WO3構成Z型異質結,g-C3N4的價帶空穴與WO3的導帶電子迅速複合,導致g-C3N4的光生電子和WO3的光生空穴獲得積累,其降解BF的光催化活性相比g-C3N4和WO3均提高了1倍以上(圖9)。

圖9 WO3/g-C3N4異質結光生電子空穴分離機理

當2個半導體之間有導體作為電子傳遞者或電子媒介體時,可進一步提高電子空穴分離效率。當電子媒介體的費米能級在Z型異質結2個半導體的能級之間,界面能帶彎曲有利於Z型異質結界面電子傳遞(圖10)。Li等[55]對Cu作為電子媒介體的Z型異質結做了研究,結果表明,WO3/Cu/g-C3N4光催化降解壬基酚比WO3/g-C3N4的活性提高了11.6倍。

圖10 WO3/Cu/g-C3N4異質結及其能帶彎曲示意

六 結論和建議

g-C3N4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存在比表面積小、可見光吸收範圍小、電子空穴複合率高等問題,導致其光催化活性低。眾多研究者根據其結構和性質特點進行了改性和優化,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為有效利用太陽能光催化降解汙染物和光解水制氫提供了理論基礎。

今後,g-C3N4光催化體系的研究仍然面臨以下幾個問題:1)其可見光光催化活性仍然不夠高,不能滿足工業應用的要求;2)反應機理,比如CO2光催化還原,尚不十分清晰;3)載流子遷移動力學和路徑還需要更詳細的研究,比如採用高解析度瞬時波譜分析追蹤載流子的遷移路徑;4)g-C3N4光催化體系的實際應用研究目前還較少。

相關焦點

  • 杭州師範:g-C3N4/NiO複合催化劑製備及其光催化還原二惡英機制
    新材料科訊 舉報   日前,杭州師範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張杭君教授團隊通過製備高性能g-C3N4
  • 湖南大學湯琳課題組:硫摻雜對g-C3N4的二次改性
    背景介紹摻雜改性及形貌調控是兩種優化g-C3N4現有大量關於g-C3N4形貌控制的研究,開發出了各種具有獨特形貌結構及特殊性能的g-C3N4。而常用的摻雜改性法需在g-C3N4聚合前對其前驅體進行組分調控,這一手段無法應用於已有的各種形貌g-C3N4的再改性。因此開發出一種能直接對成品g-C3N4進行摻雜改性,且不會破壞其原有形貌結構的方法是必要的。
  • 湖南大學湯琳課題組硫摻雜對g-C3N4的二次改性
    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改性後的硫摻雜g-C3N4具有更高的光吸收率及電荷分離效率,在可見光照下表現出明顯提升的產氫及產雙氧水能力。本文亮點1. 本研究通過硫輔助退火法成功地對石墨相氮化碳(g-C3N4)納米片進行硫摻雜二次改性,並保持材料原形貌結構基本不變。2.
  • 葉脈狀g-C3N4的合成及其選擇性光催化產H2O2
    g-C3N4和本工作所製備g-C3N4的形貌結構,發現本工作所製備的g-C3N4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葉脈狀結構,且存在豐富的孔道結構。,發現優化後的g-C3N4不僅吸收邊發生了紅移,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吸收帶。
  • :多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
    多元硫化物光催化劑的優化策略銅基多元硫化物低的電導率和高的光生載流子複合速率而不利於光催化應用。儘管負載貴金屬和構築異質結構可以增強銅基多元硫化物的光催化性能,而負載貴金屬又會帶來成本增加且異質界面的形成會引入缺陷。
  • Angew:g-C3N4光催化新進展
    對於低濃度NO,光催化氧化是一種綠色環保的去除措施。半導體催化劑,例如石墨相氮化碳(g-C3N4)、Bi基材料和金屬氧化物,由於其合適的帶隙而被廣泛用於光催化領域。但是,半導體內部的光激發電荷容易複合,導致低的催化活性。
  • 利用仿生聚多巴胺作為電子傳遞介體構建Z-型異質結光催化劑
    目前廣泛報導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往往受制於光生電子-空穴的複合和響應光譜範圍窄以及效率低等不利因素,而構築異質結是提高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與傳統型異質結光催化劑相比,Z-型異質結光催化劑在促進光生載流子有效分離的同時也增強了氧化-還原能力。因此近年來綠色、經濟、高效的Z-型異質結可見光催化材料的開發已成為光催化相關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 高效三元異質結複合材料及其可見光催化還原CO2
    ZnCdS/Au@g-CN異質結複合光催化劑,並詳細分析了Au納米顆粒(Au NPs)作為電子介質在光催化CO還原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研究發現,在可見光照射下,固態ZnCdS/Au@g-CN(ZCS/Au@CN)異質結催化劑具有極佳的CO光催化還原性能,相對於純ZCS和CN催化劑,分別提高了43.6倍和32.7倍。背景介紹全球化和工業化導致了化石燃料的過度開發,從而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這對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威脅[1]。
  • 異質結分子摻雜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機理闡明
    記者2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材料及界面課題組提出了分子摻雜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層優化模型,揭示了摻雜劑在其中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一種可控的高效摻雜器件製備工藝。其相關研究成果以《異質結分子摻雜高效激子解離及長載流子壽命提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為題,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源類旗艦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生電荷過程包括光子吸收、激子解離、電荷傳輸與電荷收集四個基本步驟。目前針對這一光電轉化過程仍然缺少有效、直接的電學性能優化手段。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的拓撲結構的研究對納米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人們發現磁性氧化物(如SrRuO3)外延薄膜/異質結由於其自旋、電荷、軌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間的關聯作用也會導致斯格明子或者類似於斯格明子的磁性拓撲態的出現。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實驗上直接觀察斯格明子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此主要通過拓撲霍爾效應來探測斯格明子的存在。同時,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的拓撲霍爾效應可通過外場(如電場等)來調控。
  • 盧紅斌課題組在構建交替排列的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取得重要進展
    ,但目前的合成策略仍面臨著多層異質結構構建和大規模生產的挑戰。伸長的分子鏈構象使製備得到的手風琴狀石墨烯框架(AGOF)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周期性和超大的層間空間。受到網狀化學的啟發,一個定義良好的周期性結構通常是由構建母體(LGO)和連接物(聚合物)兩個單位,因此本項工作通過聚醚胺分子對石墨烯層間距的交聯,提出了一個準確調控AGOF層間距的方法,典型的AGOF合成過程如圖1所示。由於線性聚醚胺(PEA)的氨基端基可以通過開環加成反應與LGO的環氧基團發生反應,因此可作為交聯劑,並使LGO中的氧化石墨烯片層被牢牢固定,形成結構穩定的AGOF框架材料。
  • 復旦盧紅斌團隊在構建交替排列石墨烯基二維異質結構獲重要進展
    伸長的分子鏈構象使製備得到的手風琴狀石墨烯框架(AGOF)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周期性和超大的層間空間。由於開放的、排列良好的二維通道與客體材料金屬離子前驅體的高度親和性,AGOF可以限域合成各種高質量的二維石墨烯基異質結構。此外,在去除石墨烯骨架後,還可以獲得各種剝離的超薄氧化物納米片。此項工作中提出的靈活可調的層間化學,為合成一系列高質量的石墨烯-無機/有機二維異質結構提出了工業可行的新思路。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針對這一問題,設計的催化劑一方面需具備適中的氧結合能,平衡活性中間體的吸附和脫附過程,降低OER催化勢壘(熱力學);另一方面,催化劑與集流體基底之間需具備增強的接觸強度和快速的電子傳輸,調控活性位點和電化學穩定性在集流體基底上構築化學鍵合的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構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隨後,作者總結和評述了鐵電氧化物薄膜和異質結中獨特的極性拓撲結構(如疇壁, 通量全閉合疇, 極性渦旋疇, 鐵電泡疇, 極性斯格明子等)和與其相關的奇異物理特性(如負電容,電導,微波調諧等)。最後,作者對鐵性薄膜和異質結的拓撲結構的發展前景提出了建設性的觀點和展望,以促進該領域的快速發展。
  • 北航:異質結結構對鈉離子電池負極的巨大提升作用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金屬硫化物/硒化物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電極在鈉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對於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界面上的協同效應進行了分析證明。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負極材料異質結結構的研究設計提供了借鑑和指導。
  • 西安交大《Small》界面工程獲得異質結構,實現高性能催化產氫
    導讀:本文通過界面誘導的方法實現了高百分比的3D-1T MoS2/CoS2異質納米結構,該結構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都具有較好的產氫性能。同時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異質結,進而促進高性能異質結的發展。
  • 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具有堆疊結構和大比表面積的偶聯PDDA-NPCN/Ti3C2異質結材料可以確保Ti3C2和NPCNs之間的緊密接觸,有效地利用兩種組分和更易接近的活性位點。該異質結材料提供了更大的層間距和獨特的3D互連導電網絡,可加快離子/電子傳輸速率,同時,能夠緩衝快速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因此,該異質結材料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
  • :MOF電子結構調控及其增強電催化OER性能
    【引言】   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優點,金屬有機框架(MOF)已成為最有潛力的功能材料之一,在氣體儲存和分離、生物傳感器和催化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最近,2D MOF、類氫氧化物MOF、複合MOF和三金屬MOF均已有報導可作為有效的OER電催化劑。
  • 壓力工程對強耦合範德華異質結層間激子的高效調控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南京工業大學閆家旭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申澤驤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可見光低含量犧牲試劑下Au/TiO2-g-C3N4 光催化制氫性能...
    研究人員已提出部分策略以期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如與其他半導體形成進行異質結,即以g-C3N4對其進行敏化獲得可見光吸收或提升載流子分離性能。此外,在g-C3N4上負載各種金屬也是可行策略之一,可誘發積極的肖特基勢壘效應,有效地捕獲光生電子,從而提高載流子分離。光催化制氫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犧牲試劑捕獲空穴,以提升載流子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