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Small》界面工程獲得異質結構,實現高性能催化產氫

2020-08-14 材料material

導讀:本文通過界面誘導的方法實現了高百分比的3D-1T MoS2/CoS2異質納米結構,該結構在酸性和鹼性條件下都具有較好的產氫性能。同時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異質結,進而促進高性能異質結的發展。


眾所周知,異質結構會觸發界面中的電子轉移,可以調整界面的電子狀態並優化催化活性,導致高催化性能。相對於2H相的二硫化鉬,1T相的二硫化鉬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位點,目前,如何製備1T相二硫化鉬的異制結依舊是一個挑戰。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的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的宋江選(通訊作者)通過一步法硫化鉬酸鈷氧化物獲得了高性能產氫的3D-1T MoS2/CoS2異質結構。相關論文以題為「3D1T-MoS2/CoS2 Heterostructure via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Ultrafas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發表在small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86314/


研究結果發現3D-1T MoS2/CoS2具有沿著納米棒的獨立納米片的結構,因此暴露了更多的活性位點。界面誘導使得MoS2由2H相轉變為1T相,從而具有更好的導電性和電子傳輸能力。在酸性條件下可達到26mV的過電勢(電流密度為10mA/cm2)且穩定性高達120小時,同時在鹼性條件下也達到了71mV的過電勢(電流密度為10mA/cm2)且穩定性高達72小時。


進一步通過密度泛函理論進行了分析在1T-MoS2和CoS2的異制結構的界面處,MoS2和CoS2面表現出超高的HER活性,幾乎-0.01和-0.009 eV的零ΔGH,比最新的Pt催化劑(-0.08 eV)小。這表明異質結界面是HER的活躍中心,從而實現了超快氫吸附和解吸動力學。


圖1.鉬酸鈷氧化物和1T-MoS2/CoS2異質結構的表徵。 a)為合成路線的示意圖。b)鉬酸鈷氧化物的SEM圖像,插圖為更高倍數的SEM圖像。c–h)1T-MoS2/CoS2異質結的表徵。c)SEM圖片。d)對應的EDS映射。e)不同解析度的TEM圖像。f, g)1T-MoS2/CoS2異質結構的HRTEM圖像。插圖是MoS2的層間距離和1T和2H MoS2的原子結構。


圖2:3D 1T-MoS2/CoS2異制結的結構表徵,a)為XRD表徵,b)為拉曼表徵,c)和d)分別為Mo和S的XPS表徵。


圖3:a-c)1 m KOH和d-i)0.5 m H2SO4中,催化劑對HER的電化學性能。 a,d)Pt/ C,MoS2/CoS2異質結構,MoS2納米片和CoS2納米片為催化劑的線性掃描伏安法(LSV)的曲線。 b,e)圖為相應的Tafel曲線。c, f)為在不同電流密度下MoS2/CoS2異質結構的穩定性測試圖。 g)為1000個循環前後的MoS2/CoS2異質結構的極化曲線,h)為MoS2/CoS2異質結構在100至200 mV的各種超電勢下的奈奎斯特圖。 I)為 MoS2/CoS2異質結構,MoS2納米片和CoS2納米片的CV圖。


圖4.不同位置的H值的吉布斯自由能。DFT計算中使用的理論模型以及各種採用的吸附

H在模型表面上的位置,其中綠色,黃色,紫色和紅色球形分別表示Mo,S,Co和H。 a)1T-MoS2,b)CoS2,c)MoS2,d)MoS2/CoS2上的CoS2活性位點。e)在不同活性位點計算的HER的吉布斯自由能圖。

總的來說,通過硫化鉬酸鈷氧化物得到3D-1T MoS2/CoS2異質結構,這種異制結構具有更多的催化活性位點,同時CoS2和MoS2強相互作用促使MoS2從2H相過渡到1T相,大大增加了異質結的電子傳輸。因此3D-1TMoS2/CoS2在酸鹼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文:李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在三維異質結構增強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多鐵性異質結構往往能同時展現出優異的鐵性及各鐵性之間的耦合效應。磁電異質結具有將能量在磁場和電場之間自由轉換以及磁電轉換係數大等諸多優點,因此在傳感器、多態存儲器及射頻微波器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磁電雙可調多頻帶微波器件方面既能實現寬頻段範圍內的磁場調節,也能實現小頻段範圍內的電場精確調節。
  •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和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在 Ti3C2TX MXene基材料上錨定了超薄ZnIn2S4納米片,由於形成的肖特基結和超薄2D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發的電子-空穴複合並促進光激發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產氫。
  • Nat Commun:模擬鐵氫化酶化合物光催化產氫
    尋找新的、清潔環保、可再生能源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在燃燒時生成水,不產生汙染物。氫化酶是存在於自然界微生物體內的一種氫氣還原生物酶。自然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誘導電子轉移所生成的長壽命電荷分離態將光能固定,最終實現太陽能高效大規模向化學能的轉換,其中氫化酶活性中心能夠利用所獲電子高效催化質子還原為氫氣,實現無汙染的放氫過程。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在此,開發高性能、價廉、穩定的HER電催化劑對氫能源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已成為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產氫催化劑。然而,TMPs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仍然不如鉑基催化劑,尤其是在鹼性介質中。此外,鹼性介質中還存在的額外水解離過程以及催化機理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實現TMPs催化劑的合理設計與精準合成,對提高電催化性能和理解催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NiO/Co3O4異質界面高效OER
    為了增強TMO的電催化活性,各種策略,例如控制具有較大表面積的催化劑的形態以暴露更多的活性位點,將它們與碳材料結合以提高導電性,將雜化和缺陷結合到金屬中。調節電子結構或優化氧的吸附強度。其中,低配位原子(LCA)的工程設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近來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因為它可以降低催化劑的動力學勢壘,並提高電子轉移能力,從而導致電催化劑的出色性能。
  • 東南大學三元層狀結構CdS-Cu2-xS/MoS2光催化制氫
    異質結構的光催化劑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高效光催化裂解水產氫。但是,由於在異質結構材料中通常會存在強烈的離子遷移效應,這會嚴重導致材料的穩定性降低,特別是對於典型的CdS-Cu2-xS材料而言,其高的Cu+離子遷移率會導致其穩定性極低,進而嚴重製約其光催化產氫性能。
  • 西安交大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新進展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有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寬範圍的光吸收和快速的電子空穴分離是實現高效可見光催化的關鍵。最優催化劑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產氫速率達到39.2 mmol/h/g,分別是巰基UiO66、硫銦鋅和巰基UiO66@硫銦鋅的435.1、61.2和10.2倍。該研究表明,可以通過調整貴金屬的位置來實現光生載流子的轉移通道的調控,優化光催化制氫效率。
  • 催化學報:那平研究員課題組報導2D-2D界面助推TiO2納米片/層狀WS2(TNS/WS2)異質結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活性增強
    2018年11月,《催化學報》在線發表了天津大學那平教授團隊在光催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報導了在TiO2納米片表面原位生長層狀WS2,構建了2D-2D TNS/WS2異質結,揭示2D-2D界面構建方式促進了光生載流子的分離,致使其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論文第一作者為:吳勇川,論文通訊作者為:那平。
  •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水凝膠通用粘接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將水凝膠與多種異質材料(例如金屬、陶瓷、彈性體、塑料和生物組織)結合在一起對於許多新興技術,如柔性電子、軟機器人、人機界面、藥物輸送和生物醫學等至關重要。近年來,MIT、哈佛大學等研究團隊在水凝膠軟溼界面粘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是現有的水凝膠粘接方法存在預處理複雜、方法局限性大等問題。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設計共軛配體分子實現高效穩定鈣鈦礦光伏器件
    近年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光伏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因其活性層材料具有直接帶隙、吸收帶隙可調且強吸收、載流子傳輸距離長的特點,獲得了廣泛關注。最新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矽基疊層電池效率分別已達23.7%和28%。目前,如何進一步提升器件效率和穩定性是鈣鈦礦電池面臨產業應用發展的重要問題,而解決活性層和界面的缺陷複合是突破效率瓶頸和電池長期穩定性的關鍵。
  • 從工藝到科學:二維非範德華力異質結互鎖結構高效催化水分解
    (2D CoNC@Co2N HS@CP),實現了鹼性環境下的高效催化水分解。其中,金屬氮化物作為典型非範德華力固體,具有獨特的零帶隙金屬特性,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傳輸,消除了催化劑界面肖特基勢壘的形成,是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它們是通過共價鍵連接的,無法通過傳統的剝離、化學氣相沉積或物理外延生長等方法得到相應的二維材料。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形成具有明確界面結構的納米異質結。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要兵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吳克琛組副研究員李巧紅近期通過過渡金屬異質結構界面調控,促進了對水及有機小分子電催化氧化過程。
  • 西安交大在Lewis鹼催化環丙烷開環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Lewis鹼催化是現代催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機合成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Lewis鹼催化通常採用n-π*、n-𝜎*和n-n*三種模式實現底物的活化。目前,n-𝜎*活化模式主要涉及有機矽、錫、硫、硒和滷素等雜原子底物,而對於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碳碳單鍵的活化及催化反應研究非常欠缺並存在挑戰。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唐玉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採用貧電子環丙烷作為底物,藉助其極性碳碳鍵及環張力的結構特點,發展其在Lewis鹼催化下以n-𝜎*模式實現碳碳鍵活化的有機催化反應,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在鐵電薄膜中實現超彈性和柔性並將其應用在柔性電子器件中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西安交大劉明教授團隊和丁向東教授團隊合作,對鐵電單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彈性的力學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採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為犧牲層,製備並剝離出大面積的自支撐BaTiO3 (BTO)單晶鐵電薄膜。
  • 綜述:生物大分子納米結構界面工程
    然而,有別於均相反應體系,生物傳感器本質上是一個異相界面反應過程,其性能極大地依賴於生物分子與換能器件界面的狀態,即固液兩相間的電子遷移、能量交換和信號轉導。因此,生物識別界面的設計與結構調控在開發高性能生物傳感器中十分關鍵。 圖1展示了物理吸附或化學共價偶聯的生物器件界面,其中,生物分子通常表現為取向無序、均一性差、空間位阻大,從而影響了生物探針分子的識別效率和傳感器件性能。
  • 西安交大《Nature》: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課題組基於前期工作基礎,通過預先合成小尺寸的TMPs納米顆粒,基於MOF良好的限域作用,以UiO-66-NH2為載體,實現了小尺寸、單分散TMPs穩定用於光催化產氫,其中Ni2P作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優於Pt的光催化活性。實驗中充分利用MOF合成過程中高度的可控性與可調性,減小催化劑中變量,並進一步結合詳細的熱力學、動力學分析研究了TMPs與Pt作為共催化劑的優劣。
  • 缺陷二硒化釩-石墨烯異質結構實現鋰硫電池電催化劑原位演化
    近日,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蘇州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的孫靖宇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以高性能硫宿主為目標的碳布(CC)上有缺陷二硒化釩(VSe2)-垂直石墨烯(VG)異質結構的全化學氣相沉積(all-CVD)設計。電化學作用可以誘導VSe2在Se空位處硫化為VS2,從而促進LiPS的吸附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