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模擬鐵氫化酶化合物光催化產氫

2021-01-07 生物谷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化石能源迅速消耗著地球億萬年積存的寶貴資源,同時引起氣候變化、生態破壞等嚴重的環境問題。尋找新的、清潔環保、可再生能源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在燃燒時生成水,不產生汙染物。氫化酶是存在於自然界微生物體內的一種氫氣還原生物酶。自然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誘導電子轉移所生成的長壽命電荷分離態將光能固定,最終實現太陽能高效大規模向化學能的轉換,其中氫化酶活性中心能夠利用所獲電子高效催化質子還原為氫氣,實現無汙染的放氫過程。

為了探索利用太陽能高效催化制氫的新途徑,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課題組深入開展了多個模擬氫化酶功能體系構建和催化機理的研究。在溫和的條件下,高效、高產率地合成了一系列結構多樣的新型氫化酶模擬化合物;構築了第一個人工模擬鐵氫化酶光致產氫的分子催化劑;利用自組裝將光敏劑與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引入水相,模擬還原了自然界氫化酶的產氫環境;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穩定性差、催化效率低的瓶頸,實現了太陽光碟機動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的水相高效產氫,構築了高效、穩定、廉價的模擬酶光催化產氫新體系,獲得了目前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光催化體系的最高產氫效率,從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模擬鐵氫化酶體系的光催化產氫機理。例如:通過界面組裝的方法將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組裝到水溶性CdSe量子點的表面,成功製備的水溶性模擬鐵氫化酶光催化劑在光照80小時產生氫氣的催化轉化數(TON)和催化速率(TOF)高達8781和596h-1;通過共價鍵的方式將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掛接在水溶性高分子(PAA)骨架上,以CdSe量子點和PAA聚合物催化劑構築的光催化體系光照8小時TON達到27135,初始產氫速率TOF達3.6s-1,是目前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光催化產氫的最高效率;通過分子自組裝將鐵氫化酶模擬化合物和CdTe量子點包裹在殼聚糖中,模擬鐵氫化酶催化活性中心所處的蛋白環境對催化產氫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殼聚糖光催化產氫體系的穩定性顯著提高,與相同條件沒有殼聚糖存在的體系相比,催化產氫活性提高了4000多倍,TON高達52800。

相關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和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及太陽能行動計劃的大力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3695

Chitosan confinement enhances hydrogen photogeneration from a mimic of the diiron subsite of [FeFe]-hydrogenase

Jing-Xin Jian,1, 3 Qiang Liu,1, 2, 3 Zhi-Jun Li,1 Feng Wang,1 Xu-Bing Li,1 Cheng-Bo Li,1 Bin Liu,1 Qing-Yuan Meng,1 Bin Chen,1 Ke Feng,1 Chen-Ho Tung1 & Li-Zhu Wu1

Nature has created [FeFe]-hydrogenase enzyme as a hydrogen-forming catalyst with a high turnover rate. However, it does not meet the demands of economically usable catalytic agents because of its limited stability and the cost of its 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Synthetic chemistry has allowed the preparation of remarkably close mimics of [FeFe]-hydrogenase but so far failed to reproduce its catalytic activity. Most models of the active site represent mimics of the inorganic cofactor only, and the enzyme-like reaction that proceeds within restricted environments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Here we report that chitosan, a natural polysaccharid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durability of a typical mimic of the diiron subsite of [FeFe]-hydrogenase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The turnover number of the self-assembling system increases ~4,000-fold compared with the same system in the absence of chitosan. Suc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artificial [FeFe]-hydrogenase-like systems have, to our knowledge, not been reported to date.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華中科技大學王鋒《JMCA》:向大自然學習——仿生光合組裝體實現可見光催化產氫性能提升
    APA將光合作用體系中的關鍵功能組分集成在組裝體內,成功實現了在水溶液中的可見光催化產氫,其光催化產氫效率和pH響應性較非組裝體系有大幅提升(圖1)。PEI-Co是一種在樹枝狀聚乙烯亞胺(PEI)上修飾了金屬鈷分子催化中心的聚合物催化劑,其骨架高分子PEI因含有豐富氨基而具有親水性和易化學修飾的特點(圖2)。PEI-Co中的PEI骨架和金屬鈷活性中心分別用於模擬生物體中的蛋白環境和酶催化中心,PEI骨架上殘留的氨基在催化過程中可以起到質子擺渡臂的作用——這一功能在自然界鐵氫化酶的結構中已得到證實。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且Ni2P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比Pt更加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活性。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利用其催化水分解製取氫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光催化依然面臨著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中載流子易複合、缺少活性位點是限制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發展高效的共催化劑是促進光催化過程中載流子分離,降低光催化產氫活化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和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在 Ti3C2TX MXene基材料上錨定了超薄ZnIn2S4納米片,由於形成的肖特基結和超薄2D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發的電子-空穴複合並促進光激發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產氫。
  • 研究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該成果在線發表於《應用催化B》。
  • 科學網—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通訊員易娜、葉立群)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
  • 湖南大學李潤課題組:親水性聚合物可見光催化NADH再生
    NADH再生活性(轉化率為84%),並以此構建了光生物催化體系進行甲醛的選擇性還原形成甲醇.通過小分子類似物模擬實驗發現NADH再生過程中先進行光生電子的轉移後進行空穴的轉移.聚合物與電子調節劑Rh化合物之間強的配位作用對於提升再生轉化率和選擇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NatCommun光催化的芳烴C(sp2)-H直接烷基化反應
    最近,韓國科學技術學院的Soon Hyeok Hong課題組報導了苯與易得的烷基溴化物在光催化下完成了令人高興的是,由於鈀/光催化體系的溫和性,即使是游離羥基(3k)和羧酸(利用這種單一的鈀源,分別由可見光和熱能驅動的鈀催化反應可以提供一個操作簡單的策略來連續構築兩個C-C鍵。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郭慶 徐晨彪報導】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ZnSe納米棒——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再創新高
    氫能是太陽能轉化利用中的首選,目前已研發出很多可實現光催化分解水產氫的催化劑。在眾多催化活性材料中,同屬於硫族化合物的CdS與CdSe納米晶催化效果上佳。儘管催化活性與穩定性都極為顯著,但是這類材料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毒性以及Cd致癌性的限制。因此其替代物如氮化碳、碳量子點以及共軛有機聚合物等碳基材料由於環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廣泛研究。
  • 開發新型半導體光催化材料
    黑龍江日報10月30日訊 今年35歲的何冬青2012年從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畢業後,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繼續深造兩年,隨後帶著對家鄉的眷戀來到了黑龍江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院功能複合材料工程中心,從事光催化產氫的研發及光催化機理的研究。
  • 俞書宏院士團隊Nature Commun.:多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
    多元硫化物光催化劑光催化一直是能源轉換與存儲領域的研究熱點。自1972年Fujishima和Honda發現半導體光催化效應以來,設計和構築半導體光催化劑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為解決當前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提供了一種理想途徑。在光催化反應中,半導體對可見光的吸收性能是決定光催化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光催化產氫的低效率,一直制約著其實際應用。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自從1972年日本學者Fujishima和Honda在TiO2單晶電極上實現光催化產氫以來,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一直都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電解水制氫、水煤氣法制氫以及裂解化石能源制氫相比,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可利用豐富的太陽能和水製取氫氣,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技術所帶來的能耗高、汙染大等缺點,因而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氫能開發途徑。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理化所可控合成氮缺陷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種新型的非金屬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光吸收,同時還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產氫、水氧化、有機物降解、光合成以及二氧化碳還原等。
  • 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研究獲進展
    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效率,但是甲醇本身與二氧化鈦的相互作用並不清楚。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新的高效催化劑提供線索。 楊學明研究員領導的反應動力學團隊用自行發展的實時雙光子光電子能譜方法(TD-2PPE),研究了單分子層(ML)甲醇覆蓋的TiO2(110)在紫外光照射過程中的雙光子光電子能譜的變化,結合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HR-STM)實驗,得到了吸附在5配位鈦原子上(5c Ti4+)的甲醇的光催化解離的直接證據,消除了多年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