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Commun光催化的芳烴C(sp2)-H直接烷基化反應

2020-12-09 CBG資訊


烷基芳烴是多種重要大宗商品化學品中的基本骨架,包括表面活性劑、清潔劑以及一些生物活性分子。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應是合成烷基芳烴的教科書式反應。然而,這種傳統的方法有許多缺點,包括需要強酸催化劑、苛刻的反應條件以及會生成不需要的Wagner-Meerwein重排產物(Figure 1a)。因此,開發一種高效、高選擇性的烷基芳烴合成方法是催化領域的一項長期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未活化芳烴的C-H直接烷基化反應是製備烷基芳烴的理想合成方法,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最近,韓國科學技術學院的Soon Hyeok Hong課題組報導了苯與易得的烷基溴化物在光催化下完成了C(sp2)-H烷基化反應(Figure 1b),該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DOI: 10.1038/s41467-020-19038-8)。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首先,作者選擇苯(1a)作為芳香族底物,其在Pd(PPh3)4和甲酸鉀(KHCO2)存在下與溴環己烷(2a)進行反應,在40 W藍色發光二極體照射下,以76%的產率得到苯基環己烷(3a)(Table 1)。其他鈀源,如Pd(PPh3)2Cl2和Pd(OAc)2 /PPh3分別獲得74%和71%的產率。作者發現雙膦配體系統表現出明顯的低效率,使用其他鹼沒有提高產率。此外,在室溫下進行反應時,可觀察到產率降低。因此,溫和的鹼和適合的溫度對獲得高轉化率和產率至關重要。作者發現烷基溴比烷基氯化物和烷基碘化物活性更高(RBr>>RCl>RI)。將鈀催化劑負載量減半可使產率略微提高至80%,而進一步降低鈀催化劑的量會導致2a的不完全轉化。使用少量的苯或另一種含有10當量苯的溶劑時,會發生不希望的脫溴反應和烷基溴的消除反應。對照實驗表明,完成烷基化反應所必須的條件有光照、鈀催化劑和鹼。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在優化條件下,作者探索了烷基溴化物的反應範圍(Table 2)。未官能化伯烷基溴化物進行了有效的烷基化反應(3b-3d)。苯與一系列含醚、氟、酯、氰基和三氟甲基官能團(3e-3j)的伯溴代烷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令人高興的是,由於鈀/光催化體系的溫和性,即使是游離羥基(3k)和羧酸(3l)官能團也能很好地耐受。在烷基和芳基硼酸酯(3m3n)或氯化物(3o3p)的存在下,作者還觀察到烷基溴化物的化學選擇性官能化,從而為進一步的合成利用開闢了道路。烷基溴附近存在官能團(3q3r)以及空間位阻因素(3s-3u)均對反應沒有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帶有α-手性中心的烷基片段能夠保留在所得到的產物中(3v)。


六元和五元環烷基溴化物反應平穩,以良好到優異的產率生成所需的烷基化產物。該轉化對雜環溴化物也有效,如四氫吡喃(3w)和有官能團保護的哌啶(3x3y),這兩種都是藥物化學中常見的骨架結構。該反應也易於放大規模,在40 mmol規模(1.1 g 2x)時,以58%的產率生成產物3x。其他具有不同骨架結構的二級和三級溴化物也能很順利地通過此反應引入到苯上(3ab-3ag)。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接下來,作者利用該C-H烷基化方案對多種生物相關分子進行了後期苯基化反應(Table 3)。特別是,各種藥物衍生物如醋氯芬酸(3ah)、丙磺舒(3ai)、吲哚美辛(3aj)和非布索坦(3ak)的苯基化反應均得到了中等以上的產率。苯與衍生自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烷基溴化物的反應也順利進行,並最終獲得所需產物(3a-3ao)。這些結果說明了在生物相關官能團(如苯胺、磺胺類、富電子噻唑類、吲哚類、脲類和甾體)存在下,複雜分子後期苯基化反應的實用性。令人高興的是,2m進行光誘導苯基化反應之後,再經過一個連續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聯,順利地以55%的產率獲得相應的芳基化產物3mʹ。利用這種單一的鈀源,分別由可見光和熱能驅動的鈀催化反應可以提供一個操作簡單的策略來連續構築兩個C-C鍵。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隨後,在優化條件下使用2x為溴代烷烴底物,作者探索了芳烴偶聯劑的範圍(Table 4)。採用電子多樣性的芳烴有效地提供了所需的產物。具體地說,2x與苯甲醚和滷代苯順利反應生成了目標化合物(4b-4d),產率在64-88%。受誘導效應影響,反應主要產物為鄰位產物。苯甲腈也表現出良好的反應性,由於氰基存在共振效應,反應有利於生成鄰位和對位異構體(4e)。此外,當1,1,1-三氟甲苯作為偶聯劑時,對位異構體佔主導地位(4f)。由於電子密度增加,1,3-苯並二惡唑(4g)的反應性較低。當甲苯或苯胺作為芳烴底物時,苄基C-H和N-H鍵的存在導致反應性較差,因而生成大量的芳烴脫溴副產物。在雙取代芳烴底物中,2x與最缺電子位置的偶聯作用佔主導地位。例如,當使用4-氟苯甲醚進行反應時,觀察到氟烷原子鄰位偶聯產物為主要異構體(4h);而對於1,3-二氟硝基苯,主要進行的是電子上最有利的2位烷基化(4i)。然而,令人驚訝的是,1,3,5-三氟硝基苯(4k)和1,3,4,5-四氟硝基苯(4l)表現出較低的反應活性,而五氟硝基苯(1m)則沒有反應。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


最後,作者對該反應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討論。在溫和的條件下,單電子介導的鈀催化控制了由烷基溴化物生成的烷基自由基的反應性。在芳烴上引入各種烷基而不發生烷基重排。通過實驗和計算研究,作者構建了一個完整的Pd(0)/Pd(I)催化循環並闡明了一個反常的滷代烷烴反應起始順序。


總結:作者通過光誘導鈀催化來實現未活化芳烴的C(sp2)-H烷基化反應。這一反應操作簡單且反應效率高,具有優良的官能團耐受性。能夠完成複雜分子的後期官能化和「一鍋」式鈀催化的C-C鍵形成反應。本研究所開發的方法將簡化烷基苯的合成過程。

相關焦點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常規過渡金屬催化的N-芳基化反應(如Ullmann、Buchwald-Hartwig和Chan-Lam-Evans偶聯反應)已成為構建C-N鍵必要的手段(Figure 1B)。但是,該方案常需對芳烴底物進行預官能化處理,同時容易產生自偶聯等副產物。據文獻報導,可使用高價碘、過渡金屬、光催化和電催化等方案,實現芳烴氧化胺化反應,即可克服這些缺點(Figure 1C)。
  • JACS:雙重催化策略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β-鍵斷裂)
    Soc.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雙重催化策略,實現脂族醇衍生物與芳基(烷基)滷化物偶聯反應,從而構建sp2-sp3和sp3-sp3骨架,涉及β-鍵斷裂的過程。此外,在後期功能化過程中,該反應同樣具有廣泛的底物範圍以及良好的適用性。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電催化烷基硼酸對喹喔啉酮的直接烷基化
    前沿科研成果:電催化烷基硼酸對喹喔啉酮的直接烷基化由於烷基硼酸和烷基硼酸酯的電位較高,在光催化中需要用Lewis鹼活化以降低其氧化電位。有機電氧化使用電子作為氧化劑,具有綠色、可控、高效的特點。2018年廈門大學徐海超教授報導了光電協同催化下烷基硼酸鉀的氧化反應,有效避免了氧化劑的使用(Angew.
  • 廈大徐海超課題組Angew: 脂肪族C-H與雜芳烴的光電化學交叉偶聯
    廈門大學徐海超教授課題組致力於利用有機電化學發展可持續的有機氧化還原反應。近年來,該課題組又將電化學與光化學結合完成了光電化學催化下雜環芳烴與有機三氟硼酸鹽和羧酸的烷基化反應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4592.;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2002900)。
  • 精準調控Brønsted酸位促進CO2加氫定向合成輕質芳烴
    除了分子篩拓撲結構,分子篩酸性位的強度、密度和本質(Brønsted酸和Lewis酸)對芳烴合成也有顯著影響。分子篩骨架鋁產生的B酸位被普遍認為是芳構化反應的主要活性位,但B酸位在芳烴合成中扮演的角色非常複雜,其作用機理也隨著反應物和催化體系的變化而不同。目前,有關B酸位在CO2加氫合成芳烴中的研究很少,利用CO2加氫精準合成高附加值的輕質(C6–8)芳烴極具挑戰。
  • 【有機】ACS Catalysis:三價銠催化非活化的sp3/sp2碳氫鍵的醯基化
    經典的傅-克醯基化反應僅對富電子芳烴適用,並且需要使用當量的腐蝕性的路易斯酸做添加劑,限制了其在合成上的廣泛應用。相比之下,過渡金屬催化碳氫鍵直接醯基化在合成中更為綠色和原子經濟。目前,通常使用的醯基化試劑主要為醛、甲苯、醯氯等。這些反應體系主要局限在sp2碳氫鍵醯基化,而且反應條件苛刻,反應過程需要添加當量的金屬或者易爆的過氧化物作為氧化劑。
  • Nat. Catal.:光/鎳雙催化體系失活,怎麼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在合成化學中,鈀催化的C(sp2)-N鍵偶聯反應(Buchwald-Hartwig反應)是應用最廣泛的有機反應之一。和鈀催化劑相比,鎳由於儲量豐富、價格便宜吸引了化學家的興趣。但是鎳催化的反應往往需要對空氣敏感的零價鎳、複雜的配體、強還原劑和強鹼,這些苛刻的條件限制了鎳催化相關反應的應用。
  • JACS:Ni催化醇、滷代烴電催化C-C偶聯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有鑑於此,清華大學李超等報導了通過陽極氧化三苯基膦離子、陰極上進行Ni催化還原交叉偶聯,實現了一種有效構建C(sp2)-C(sp3)化學鍵的方法學,該方法中,醇、芳基溴能作為偶聯試劑,這種Ni催化成對電催化反應方法學展示了廣泛底物兼容性,對廣泛的官能團有兼容性,能夠對天然產物、藥物活性分子實現後期芳基化修飾。
  • 鈀催化氧化烯丙基C-H鍵的三氟甲氧基化
    含氟有機化合物在藥物,農藥和材料科學中非常重要,將C-H鍵直接通過氧化氟化,三氟甲基化,和三氟甲硫醇化等轉化為相應的含氟化合物引起很多科學家關注。這些反應區別在於OCF3陰離子易分解和三氟甲氧基試劑種類有限導致極難進行催化三氟甲氧基化反應。最近,作者課題組首次報導了在-20℃溫度下,通過Pd(II / IV)循環,催化氧化烯烴的三氟甲氧基化(Scheme 1a)。
  •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等生物催化交叉偶聯-光碟機動滷代芳烴羥化脫滷酶研究獲進展 2021-01-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催化周報:Nature、Nat. Catal.、Nat. Energy等大合集!
    :簡單的自上而下策略直接金屬原子化和配位以實現高周轉率的二氧化碳光還原開發獨特的單原子作為活性位點對提高光催化因此,橫向BiOCl@Bi2O3異質結構顯示出優越的CO2光還原性能,在可見光照射下CO產率約為30 mol g−1 h−1。本研究中製備橫向外延異質結構的策略,可望為製備其他用於光電器件、能量轉換和存儲領域的二維橫向異質結構提供啟發。
  • 《科學》:有機半導體材料遇見有機反應,滿足你對完美催化的所有想像
    ▎學術經緯/報導可見光引發的光氧化還原催化反應可追溯至上世紀70年代,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Richard M. Kellogg教授團隊首次將Ru(bpy)3Cl2、卟啉、曙紅等金屬配合物及染料用於可見光照射下鋶鎓鹽的還原反應。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Mater.、Nat. Energy、JACS大合集
    由於雙金屬納米系統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性能取決於其組成、結構和尺寸的高度可調,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此,我們報導了被限制在sp2碳框架內的雙金屬鎳銅(NiCu)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該納米顆粒對析氫(HER)、還原氧(ORR)和析氧(OER)反應具有三功能催化性能。從實驗和理論上看,鎳鈷合金的電催化作用與納米顆粒表面雙金屬晶格的局部結構畸變有關。
  • 浙江工業大學李瑛課題組--用於乙炔氫氯化的缺陷碳催化劑廣義反應描述:sp2:sp3配比
    乙炔氫氯化碳催化劑的黃金分割點、納米金剛石和石墨導向碳的表面sp2:sp3比率,與乙炔氫氯化反應的催化性能呈火山關係,最優化比在32-35%左右
  • 催化周報:Science、Nat. Catal.等大合集
    近幾十年來,不同的材料在溫和的條件下被篩選,二維(2D)層狀材料被認為是光催化水裂解反應的良好候選材料。二維單層MoS2在各種催化體系中顯示出其潛力,近年來也被應用於光催化的水裂解反應中。然而,目前的研究表明,MoS2單分子層的內在活性較低,阻礙了其實際應用。這是由於在室溫下光激發載流子的快速複合,導致量子效率(QE)較差。
  • Ed.】光催化α-C(sp3)-H鍵的自由基移位芳基化
    C-H鍵官能化在近代有機合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其中,導向促進的官能化反應即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策略。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DOI:10.1021/acscatal.0c03480全文速覽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是有機合成中一種高效、清潔的原子經濟和低能耗策略。圖文解析1.設計高效的CP基光催化劑應圍繞以下要點:(i)強而寬的光吸收;(ii)電荷分離和遷移效率高;(iii)適當的價帶(VB)和導帶(CB)位置,以使反應性物種參與光催化過程,包括e-,h+,1O2,·O2-,·OH和H2O2。這些性質也是影響有機轉化中光催化劑效率的關鍵因素。
  • 環境學院尚靜課題組揭示煙炱顆粒光催化自氧化增強健康損傷
    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具有這種sp2域以及表面缺陷結構的rG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https://doi.org/10.1021/acsami.9b18899)。因此,「類rGO」的本徵結構特性使得煙炱在可見光照下具有光催化能力,可以通過電子轉移途徑產生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基自由基等活性氧物種(ROS)。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向有機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團越來越受到關注,並發展成為國際與化學相關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 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在CP基催化劑的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中,根據底物(如硝基芳烴,烯烴和滷代酮)的不同,分為3部分。我們重點介紹了最新進展,並討論了催化劑設計策略與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氧化還原電勢調控、D-A結構構建、異質結、親水性和孔結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