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2020-10-09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孫康;通訊作者:江海龍 教授
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論文DOI:10.1002/anie.202011614

全文速覽

本文中首次實現MOF負載小尺寸單分散磷化物用於光催化產氫,且Ni2P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比Pt更加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活性。熱力學與動力學分析顯示,Pt雖然熱力學上更適合產氫,但Ni2P在動力學上更具有優勢。綜合熱力學與動力學因素,Ni2P展現出比Pt更好的產氫活性。

背景介紹

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尋找清潔、可持續的替代能源是當前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利用其催化水分解製取氫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然而,目前光催化依然面臨著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中載流子易複合、缺少活性位點是限制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發展高效的共催化劑是促進光催化過程中載流子分離,降低光催化產氫活化能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貴金屬Pt是最常用的共催化劑之一,但Pt昂貴的價格大大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因此尋找廉價並可與Pt相媲美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是光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是一類被報導的可用於光催化產氫,並有望替代Pt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

研究出發點

雖然TMPs作為共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的工作被廣泛報導[1],但之前有關的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TMPs通過金屬鹽或氧化物衍生得到,這種方式得到的磷化物尺寸較大,不利於活性位點的充分暴露;即使部分工作中合成了小尺寸的TMPs,但由於小尺寸納米顆粒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在催化過程中很容易團聚失活;2.如何合理的比較磷化物與Pt的活性。之前的研究中,有的工作中認為TMPs比Pt性能更優,而有的則顯示Pt比磷化物更具優勢。因此如何製備小尺寸高分散的TMPs作為共催化劑穩定用於光催化,並正確評價其與Pt的活性差異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作為一種新型多孔晶態材料,在光催化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課題組基於前期工作基礎,通過預先合成小尺寸的TMPs納米顆粒,基於MOF良好的限域作用,以UiO-66-NH2為載體,實現了小尺寸、單分散TMPs穩定用於光催化產氫,其中Ni2P作為共催化劑時展現出優於Pt的光催化活性。實驗中充分利用MOF合成過程中高度的可控性與可調性,減小催化劑中變量,並進一步結合詳細的熱力學、動力學分析研究了TMPs與Pt作為共催化劑的優劣。

圖文解析

▲圖1.催化劑製備示意圖

▲ 圖2.Ni2P@UiO-66-NH2和Pt@UiO-66-NH2的TEM圖像


在實驗中首先合成尺寸均為10 nm左右的TMPs與Pt納米顆粒,然後通過原位生長的方式將其引入UiO-66-NH2中,XRD與電鏡證明引入共催化劑的MOF顆粒具有良好的結晶性與完整的形貌,TEM進一步顯示納米顆粒均勻地分散在MOF中。此外共催化劑含量,催化劑比表面積及吸光等可能會引起催化活性差異的因素均保持一致。不同催化劑間只存在共催化劑不同這一變量。

▲圖3、a) UiO-66-NH2的Mott-Schottky曲線和能帶結構,b) 不同催化劑的催化活性,c) Ni2P@UiO-66-NH2循環性能,d) 共催化劑的極化曲線。


Mott-Schottky測試表明UiO-66-NH2在熱力學上滿足產氫條件,但實驗中發現純UiO-66-NH2的產氫活性極低,這可能是由於MOF具有很高的產氫過電勢。通過引入共催化劑後MOF的產氫活性有顯著提高,說明共催化劑的引入可以有效MOF產氫的過電勢。MOF包覆共催化劑的樣品與單純物理混合的樣品相比產氫活性也有極大的改善,這是由於與物理混合相比,MOF包裹後的共催化劑可以與MOF形成更加緊密的肖特基接觸,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光催化活性顯示Ni2P@UiO-66-NH2優於Pt@UiO-66-NH2,並優於Ni12P5@UiO-66-NH2,同時催化劑在三輪循環中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顯示了MOF在有效穩定小尺寸納米顆粒,抑制反應失活方面的優勢。
進一步表徵發現,在LSV測試中Pt具有遠低於Ni2P和Ni12P5的起始過電位。說明從熱力學角度來看Pt可以更有效地降低MOF的產氫過電勢。但實驗結果卻顯示Pt並不具有最優的光催化產氫活性。可見僅從熱力學角度分析無法準確判斷共催化劑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研究TMPs與Pt作為共催化劑的活性差異,我們對催化劑的動力學行為進行了研究。結合穩態螢光、光電流以及交流阻抗譜發現,在動力學行為上Ni2P比Pt具有更好促進電子和空穴分離的能力。表觀活化能作為一個可以描述反應實際發生難易程度的因子,為此我們通過變溫螢光測試求得不同催化劑在光催化反應中的表觀活化能。


結果顯示引入共催化劑可以有效地降低UiO-66-NH2光催化反應的活化能,且Ni2P比Pt具有更好的效果。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Pt雖然在熱力學上更具備促進光催化產氫的能力,但從動力學上來看Ni2P更具優勢,因此Ni2P@UiO-66-NH2在光催化反應中具有更低的表觀活化能,在平衡熱力學與動力學因素後Ni2P展現出比Pt更加優異的性能。

▲圖4、不同催化劑的a) 穩態螢光光譜,b)光電流,c)交流阻抗譜,d) 電子順磁共振譜。


為了對Ni2P作為共催化劑促進MOF產氫的機理進行深入探究,我們進行了ESR和時間分辨瞬態吸收光譜的研究。通過ESR發現,MOF在光照條件下會產生微弱的鋯氧簇信號,這說明光照條件下MOF會發生電子從配體躍遷到簇的LCCT過程[3]。當引入共催化劑後鋯氧簇的信號產生明顯的增強,且Ni2P為共催化劑時增強幅度更大,這說明共催化劑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加速LCCT過程,促進電子空穴分離,同時Ni2P具有更好的效果。時間分辨瞬態吸收光譜發現,引入共催化劑後,MOF的受激發射信號明顯減弱,同時會產生一個明顯的激發態吸收信號,結合ESR,證明共催化劑的引入可以有效促進LCCT過程。進一步對激發態吸收進行擬合,基於定量分析發現共催化劑的引入可以明顯加速信號衰減,證明載流子分離更加有效,且Ni2P具有比Pt更好的效果。

▲圖5、a) UiO-66-NH2的時間分辨瞬態吸收譜,b) 不同催化劑在激發態吸收處動力學擬合,c) Ni2P@UiO-66-NH2的變溫螢光。

總結與展望

本項工作中基於MOF限域作用首次在MOF體系中實現了小尺寸、單分散的非貴金屬磷化物作為共催化劑促進光催化產氫,催化劑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利用MOF高度的可調節性與合成的可控性,減少催化劑製備過程中的變量,從熱力學與動力學角度對比了TMPs與Pt作為共催化劑的活性差異,並顯示了TMPs與Pt具有相似的性質,可以有效加速光催化過程中MOF的LCCT過程,促進載流子分離,有效降低光催化反應的活化能。本項工作對於尋找更加有效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並深入理解MOF光催化機理具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心得與體會

MOFs作為一種類半導體行為的催化劑,在光催化領域中展現出了重要的潛力。雖然與傳統半導體相比,MOFs的催化活性並不高,但MOFs的結構明確、易於修飾,對於我們充分理解光催化機理,探究反應過程中的構效關係具有重要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Y. Shi, B. Zhang, Chem. Soc. Rev. 2016, 45, 1529-1541.[2] J. D. Xiao, H.-L. Jiang, Acc. Chem. Res. 2019, 52, 356-366.[3] H. Liu, C. Xu, D. Li, H.-L. Jiang,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5379-5383.

課題組介紹

江海龍,1981年8月生於安徽合肥廬江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9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8年)等。2017-2019年連續入選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化學)和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03年7月於安徽師範大學獲化學學士學位;2008年7月於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獲無機化學博士學位。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日本國立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工作,分別任產綜研特別研究員和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JSPS fellow);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在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初入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現任系執行主任),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雙聘於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2017年獲得中國科大海外校友基金會青年教師事業獎,2018年獲得盧嘉錫優秀導師獎、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研究領域優秀青年獎,201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長期從事配位化學、材料化學和催化化學的交叉性研究工作,特別在基於金屬有機框架(MOFs)的晶態多孔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催化功能探索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結果。已在國際重要SCI期刊上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J. Am. Chem. Soc.(14篇),Angew. Chem.(13篇),Chem(3篇),Nat. Commun.(2篇),Adv. Mater.(6篇),Natl. Sci. Rev.(2篇),Acc. Chem. Res.(1篇),Chem. Soc. Rev.(2篇),Coord. Chem. Rev.(4篇), Mater. Today(1篇)等高水平論文。論文被引用21,000次以上(H指數:74),其中53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Highly Cited Papers, Top 1%)。在《Nanoporous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中撰寫書章一章。擔任中國化學會晶體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擔任EnergyChem(Elsevier)、Materials(MDPI)、中國化學快報、化學學報、Scientific Reports(NPG)、無機化學學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Sci(MDPI)等期刊編委和顧問委員會委員。承擔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等多項重要科研任務。


歡迎訪問課題組主頁:http://staff.ustc.edu.cn/~jianglab/index.html

相關焦點

  • 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研究發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反應可以有效地將CO2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或化工原材料,由於該反應在緩解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具備潛在的經濟效益,進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的研究中,實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CO2加氫反應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納米尺度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
  • Angew. Chem. Int.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和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在 Ti3C2TX MXene基材料上錨定了超薄ZnIn2S4納米片,由於形成的肖特基結和超薄2D結構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發的電子-空穴複合並促進光激發的電荷轉移和分離,以進行高效的光催化產氫。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此篇文章從金屬磷化物的合成方法,金屬磷化物在氫析出(HER)、氧析出(OER)以及氧還原(ORR)等催化進程中的反應機理及其性能改性策略入手,詳細論述了金屬磷化物在能源相關催化反應中的近期進展。闡明了金屬磷化物「理論-結構-性能」之間必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同時介紹了金屬磷化物在全水分解,鋅空氣電池,鋰硫電池,二氧化碳還原,有機小分子氧化等能源領域的相關應用。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木士春:釕摻雜3D花狀雙金屬磷化物在電催化全解水中的攀爬效應
    為了進一步改善全解水反應動力學並實現大規模產氫,研發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貴金屬雙功能電催化劑顯得至關重要。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作為一類間隙化合物,具有高的導電性、電催化活性及電化學穩定性,未來有望取代貴金屬Pt基催化劑。
  • 原子級分散Ni–Ru–P界面位點用於高效全pH電催化產氫
    近年來,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已成為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產氫催化劑。然而,TMPs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仍然不如鉑基催化劑,尤其是在鹼性介質中。此外,鹼性介質中還存在的額外水解離過程以及催化機理不明確等問題。因此,實現TMPs催化劑的合理設計與精準合成,對提高電催化性能和理解催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其中, 貴金屬磷化物因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全pH值適用性以及相比於Pt基催化劑的成本優勢而極具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概述, 以電解水反應機理為基礎,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並詳細討論了貴金屬磷化物在電解水方面的應用現狀.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Nat Commun:模擬鐵氫化酶化合物光催化產氫
    自然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誘導電子轉移所生成的長壽命電荷分離態將光能固定,最終實現太陽能高效大規模向化學能的轉換,其中氫化酶活性中心能夠利用所獲電子高效催化質子還原為氫氣,實現無汙染的放氫過程。為了探索利用太陽能高效催化制氫的新途徑,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課題組深入開展了多個模擬氫化酶功能體系構建和催化機理的研究。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Catal., B:新型無貴金屬二元光催化劑Na8Ta6O19/ Cd0.7Zn0.3S及其高效的可見光碟機動產氫性能多金屬氧酸鹽因其高效、廉價、可循環使用和環境友好的特性而成為了光催化產氫領域極具前景的光催化劑之一。本文中作者將多金屬氧酸鹽與金屬硫化物複合製備了無貴金屬的二元光催化劑,其在可見光下具有較高的產氫效率。
  • 中科大江海龍教授Angew:MOF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低濃度CO2電還原
    ▲第一作者:焦龍博士 ;通訊作者:江海龍教授然而,由於不同金屬物種的單原子催化劑合成方法的不同,得到的單原子催化劑除了金屬物種外,許多理化特性例如單原子金屬的負載量、孔結構等等都不盡相同。由於變量的複雜性,給對比不同單原子活性位的本徵活性帶來很大的挑戰。單原子金屬修飾N摻雜碳(M1-N-C)材料,作為重要的一類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表現出的優異的性能。
  • 單原子合金:優化電荷態、提升光催化 | NSR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海龍教授團隊設計併合成了具有優異催化性能的Pd10@Pt1/MOF複合催化材料,其中,共催化劑Pd10@Pt1處於單原子合金(SAA)態,且擁有最富電子的Pt表面電荷態如上圖所示,研究者在光敏且經典的MOF(UiO-66-NH2)材料上,原位合成了核殼結構的雙金屬Pd@Pt納米顆粒(右下小圖中的①)。
  • CCS Chemistry | 分散催化、聚攏回收, pH就能調節!這個催化劑真是...
    上海交通大學周永豐教授課題組與麥亦勇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雜化催化劑合成策略——以聚合物單分子膠束為載體負載單金屬原子。可以通過簡單調節催化體系的pH值,實現單金屬原子單分子膠束催化劑的可逆聚集與再分散,從而實現了催化活性的「開關」功能和便捷的回收再利用能力。一直以來,聚合物自組裝及其在催化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備受關注。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催化周報:Nature子刊、JACS、Angew.等大合集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報導了通過衍射、光學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獲得的無鉛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即DMASnBr3)水穩定性的明確證據。這種前所未有的水穩定性已被應用於促進水介質中的光催化作用,特別是通過設計一種新型複合材料將DMASnBr3與g-C3N4耦合,利用它們的最佳光物理性質的組合。通過兩種複合材料的協同活性,製備的複合材料具有>1700 mmol g-1 h-1的析氫效率。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郭慶 徐晨彪報導】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澳門大學潘暉教授課題組:多金屬氮化物促進電催化析氧
    背景介紹目前報導了基於非貴金屬的過渡金屬化合物作為OER催化劑,例如硫化物,(羥基)氫氧化物,氧化物,和磷化物。因為他們具有可調的電子結構和豐富的活性位點。近年來,研究者發現3d過渡金屬氮化物適合作為OER催化劑由於其高電導率和豐富的活性位點,它優於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硫化物。
  • ...柏教授/蘇大康振輝教授:碳化聚合物點助力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光催化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具有高的光吸收係數及低的表面電荷複合速率,因此,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最近,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柏教授課題組聯合蘇州大學康振輝教授課題組設計製備了一種碳化聚合物點(CPDs)/金屬滷化物鈣鈦礦(MHP)複合光催化劑,與以往所報導的光催化劑不同,首次將CPDs與MHP結合,並且CPDs能夠有效的抽取MHP的光生空穴
  • ...分析Angew. Chem:原位SERS研究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研究背景原位檢測催化劑表面活性位點和活性中間物種有助於深入理解催化反應機理,這是理性設計高性能催化劑的關鍵。在多種原位分析技術中,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具有表面選擇性強、特異性高、靈敏度高、水幹擾低等優勢,在檢測表界面化學分析中表現出巨大的潛力。近年來,隨著等離激元金屬納米結構合成與組裝技術的飛速發展,SERS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表面的催化反應。
  • 南開大學表界面化學分析Angew金屬氧化物納米粒子表面光催化氧化
    近年來,隨著等離激元金屬納米結構合成與組裝技術的飛速發展,SERS被廣泛應用於檢測金屬表面的催化反應。而金屬氧化物材料SERS活性不佳,因此使用SERS檢測其表面的化學反應鮮有報導。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由於其表面能較高,在傳統製備過程中很容易團聚且產物粒徑不均勻,很難有效地對其進行下一步定向組裝和功能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