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金屬磷化物用於高性能氣相光熱催化轉化CO2

2020-10-22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近年來,研究發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反應可以有效地將CO2溫室氣體轉變為燃料或化工原材料,由於該反應在緩解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具備潛在的經濟效益,進而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目前的研究中,實現光碟機動氣相催化CO2加氫反應的催化劑材料主要為納米尺度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近日,來自多倫多大學中山大學的團隊,率先報導了過渡金屬磷化物也可以作為一類高效、穩定的催化劑材料,通過光熱效應驅動氣相逆水煤氣轉換反應 (CO2+H2 → CO+H2O)。


該工作中,作者首先以磷化鎳為原型進行研究,通過氫氣氣氛下的程序升溫還原法,將氧化磷酸鎳前驅體轉換為磷化鎳 (Ni12P5)。吸收光譜測試表明所合成的Ni12P5材料在紫外至近紅外波段都有很好的吸收效率,為其高效利用太陽光譜提供可能。光電子能譜(XPS)結果顯示Ni12P5中Ni元素的存在狀態更加接近其金屬零價態,儘管帶部分正電。這一現象在Ni k-edge XANES測試中得到進一步確認,同時EXAFS測試表明Ni12P5中的Ni-Ni鍵鍵長相比於金屬鎳中的有所增加,並伴隨著Ni原子的配位數也明顯降低。


隨後, 作者對Ni12P5及浸漬法合成的SiO2擔載的Ni12P5 (Ni12P5/SiO2) 進行催化性能表徵。結果顯示,在間歇式反應器中,約1.2個大氣壓和2.3 W cm-2 Xe燈光照下,Ni12P5材料可以高效地將CO2以接近100%的選擇性轉換為CO,其最高平均CO生成速率可以達到960 mmol/g•h。作者通過調節光強和光譜範圍,發現CO生成速率與光強呈指數型關係,進而推斷該催化反應主要由光熱效應主導。通過平衡轉化率數據進行理論模擬,可以推導出光照下的催化劑表面溫度可達381 °C – 401 °C。此外,在連續式反應器中的測試結果表明,持續測試100小時後Ni12P5可以很好地保持其物相、顆粒尺寸和催化活性的穩定。相比於Ni金屬納米顆粒催化劑,Ni12P5顯示出了優異的長期穩定性。

圖1. (a) Ni12P5和不同擔載量Ni12P5/SiO2在間歇式反應器中的催化性能。(b)不同中性密度和光譜截止濾光片下,反應速率-光強曲線。(c) 連續式反應器中,100 小時持續光照下的催化劑穩定性測試。


作者進一步通過DRIFT測試探究了表面反應中間體和機理。結果表明,在不同顆粒尺寸大小的Ni12P5材料中,線性連接的Ni-CO為主要反應中間體,而多位點橋式連接的Ni-CO信號則幾乎消失。作者認為,Ni-Ni鍵長的增加和P元素的集團效應(ensemble effect)導致的Ni原子高度被分散,是導致Ni-CO橋式連接困難而Ni-CO線性連接佔主導的原因。


含有Ni元素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催化劑在CO2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被普遍認為受到反應原料中初始CO2/H2比例、材料尺寸、反應溫度等條件影響。有趣的是,在關於Ni12P5的催化測試中,作者發現上述反應條件的改變並不會造成反應選擇性的改變,即CO產物的選擇性仍接近100%。結合前述的表徵和結論,作者認為這一高反應選擇性,主要可歸結為Ni12P5獨特的晶體結構:由於P元素的存在,將Ni原子晶格高度分散為2-4個原子組成的原子簇,並拉長了Ni-Ni鍵,最終導致無論材料尺寸變化和反應條件變化,其表面仍然以線性Ni-CO中間體在反應中為主導。

圖2. (a)不同擔載量Ni12P5/SiO2的DRIFT曲線。(b) 不同CO2/H2起始濃度下的反應選擇性變化曲線。(c) 不同溫度下,反應選擇性變化曲線。


作者進一步將磷化鎳材料延伸至磷化鈷(Co2P)材料,並有相似的發現。這一工作拓寬了過渡金屬磷化物的應用領域。憑藉寬光譜光吸收性能,出色的催化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作者預期過渡金屬磷化物在未來可以成為優秀和成本低廉的CO2加氫反應催化劑,應用於CO2的單組分轉化或者串聯轉換反應中。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多倫多大學化學系博士後徐楊帆,通訊作者為Geoffrey A. Ozin教授和匡代彬教授。


High-performance light-driven heterogeneous CO2 catalysis with near-unity selectivity on metal phosphides

Yang-Fan Xu, Paul N. Duchesne, Lu Wang, Alexandra Tavasoli, Abdinoor A. Jelle, Meikun Xia, Jin-Feng Liao, Dai-Bin Kuang*, Geoffrey A. Ozin*

Nat. Commun., 2020, 11, 5149, DOI: 10.1038/s41467-020-18943-2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日益加劇的環境和能源問題給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探索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以實現高效能源轉化迫在眉睫。過渡金屬磷化物由於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可調的組分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木士春:釕摻雜3D花狀雙金屬磷化物在電催化全解水中的攀爬效應
    為了進一步改善全解水反應動力學並實現大規模產氫,研發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非貴金屬雙功能電催化劑顯得至關重要。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作為一類間隙化合物,具有高的導電性、電催化活性及電化學穩定性,未來有望取代貴金屬Pt基催化劑。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目前,貴金屬Pt是最常用的共催化劑之一,但Pt昂貴的價格大大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因此尋找廉價並可與Pt相媲美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是光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是一類被報導的可用於光催化產氫,並有望替代Pt的非貴金屬共催化劑。
  • 貴金屬磷化物的合成及電催化分解水的研究進展
    其中, 貴金屬磷化物因其突出的催化活性、全pH值適用性以及相比於Pt基催化劑的成本優勢而極具發展前景.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概述, 以電解水反應機理為基礎, 總結了貴金屬磷化物的主要合成方法, 並詳細討論了貴金屬磷化物在電解水方面的應用現狀.
  • ZIF-67/GO薄膜協同光催化-光熱體系去除水中金屬離子
    (以Ag+為例)的光催化-光熱協同體系。在ZIF-67/GO薄膜中,Ag+主要在ZIF-67晶體表面發生吸附和光還原過程,使得Ag納米粒子在薄膜表面均勻沉積,從而有效促進了可見光的捕獲,抑制了電子-空穴對的複合並提升了光熱轉化效率。同時,GO薄膜的光熱轉化效應有效促進了水的蒸發以濃縮Ag+以提高光還原速率,並進一步抑制了光生載流子的複合。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基於後過渡金屬(Rh、Ir、Pd、Pt等)設計的催化方法目前佔主要地位,這些配合物之所以能夠高效地促進成鍵和斷鍵,是因為位於元素周期表d區的金屬能夠在n和n+2的氧化態靈活地循環變化(圖1,M = Metal),同時伴隨著第一配位區的膨脹與收縮 [1]。過渡金屬所展現的可逆配位與氧化還原活性來源於其d軌道價電子的能量與空間的分布特性。
  • 單個過渡金屬位點用於水氧化:從單核分子催化到單原子催化
    本文從均相單核分子催化到異相單原子催化總結了單個過渡金屬位點應用於不同催化水氧化反應體系中的研究進展。,有機金屬配合物)和單原子催化劑(SACs),可最大限度地暴露金屬位點,來進行高效催化水氧化。4.SACs強調每個活性位點都具有一個金屬原子,這些單分散、孤立的金屬原子通過與相鄰原子的共價或離子相互作用穩定在一個固體框架上。5.以單個過渡金屬(TM)原子位點為活性中心,SMMCs和SACs的活性通常與TM物種(Mn、Fe、Co、Ni)、配位環境(C、N、O、S、P等雜原子)、幾何構型和基底材料的性能有關。
  • 城市環境所在鈷基尖晶石催化劑用於VOCs光熱催化降解方面取得進展
    而傳統的光催化氧化VOCs方式,受限於光催化材料自身的能帶限制,只能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和部分可見光,而浪費了太陽光中的紅外光能(佔太陽光能量48%),導致了太陽能量子效率低和偏低的VOCs降解效率。鑑於紅外光的強加熱作用,利用太陽光中的紅外光能來驅動催化反應,有望代替傳統的光、熱催化技術,實現光照下的高效率VOCs降解。
  • 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簡介
    傳統的過渡態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可以非常高效可靠的形成Csp2-Csp2鍵,比如Suzuki,Negishi,Stille,Kumada,Heck反應等。但是傳統的過渡金屬催化的交叉偶聯反應的缺點非常明顯,比如過渡金屬催化劑不可獲得性,價格比較昂貴;反應的副產物金屬鹽對環境的不利;需要轉金屬這一步驟將芳烴連接到金屬上等等。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Cu@Na-Beta催化CO2加氫生成乙醇
    ,用於催化CO2加氫制乙醇反應,取得良好效果。Cu基催化劑被廣泛用於CO/CO2加氫反應中,它的活性和對產物的選擇性與催化劑載體關係巨大。本文依據一種新的催化劑設計理念,運用金屬銅與沸石分子篩兩種組分構造成金屬銅納米糰簇被貝塔分子篩骨架從四周較為緊密限制的複合催化劑,用於催化CO2加氫制乙醇反應,取得良好效果。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一維 TMNs納米線/棒/管的合成策略,主要有化學氣相沉積、拓撲化學轉化、模板法等。 在過去的幾年中,研究者們探索出了不同的具有金屬特性和新穎性能的過渡金屬氮化物,其作為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化應用的電極材料具有較大的潛力。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際學界在全水解電極催化劑的設計製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尋找能在中性水電解質中同時展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仍是一大挑戰。
  • 澳門大學潘暉教授課題組:多金屬氮化物促進電催化析氧
    背景介紹目前報導了基於非貴金屬的過渡金屬化合物作為OER催化劑,例如硫化物,(羥基)氫氧化物,氧化物,和磷化物。因為他們具有可調的電子結構和豐富的活性位點。近年來,研究者發現3d過渡金屬氮化物適合作為OER催化劑由於其高電導率和豐富的活性位點,它優於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硫化物。
  • AM:超高光熱轉化效率的光熱試劑用於癌症光熱治療
    因此,具有高選擇性和低副作用的新型腫瘤治療手段—光熱療法(PTT),正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PTT是一種典型的光子觸發治療方式,它通過光熱試劑(PTA)在可見或近紅外(NIR)光激發下產生的局部高溫殺死腫瘤細胞。在現有的PTA中,近紅外吸收的有機材料被認為是最有應用前景,其具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潛在的生物降解性和較高的重現性。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要兵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吳克琛組副研究員李巧紅近期通過過渡金屬異質結構界面調控,促進了對水及有機小分子電催化氧化過程。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氫能作為一種二次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碳與過渡金屬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
  •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通過過渡金屬電催化駕馭自由基化學 2021-01-13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