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
成果論文在《自然》刊發

 

a 本工作所得到的透明高性能壓電單晶材料照片;b 單晶透光率實驗數據

鐵電材料是一種能夠實現電-聲信號轉換的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超聲、水聲、電子、自控、機械等諸多領域。然而,由於鐵電體存在大量的疇壁和晶界,傳統的高性能壓電材料,如:Pb(Zr,Ti)O3(PZT)陶瓷和工程疇結構的Pb(Mg1/3Nb2/3)O3-PbTiO3 (PMN-PT)單晶材料,通常在可見光波段是不透明的。這一問題長期地阻礙了人們試圖將可見光耦合到高性能壓電器件中的設想。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等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等獲得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的最新成果。

據介紹,西安交大研究團隊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交變電場來極化PMN-PT鐵電晶體,從而完全消除了對光有散射作用的鐵電疇壁,從而獲得了兼具高壓電係數(>2100 pC/N)、高電光係數(220 pm/V)和理論極限透光率的鐵電晶體材料。

據了解,這項研究工作所獲得的透明壓電晶體將有效地推動聲-光-電多功能耦合器件的設計與開發,如:透明觸覺傳感器、具有能量收集功能的透明壓電觸控螢幕、用於光聲成像的高性能透明超聲換能器等。

此外,在壓電機理研究方面,基於相場模擬和原位實驗表徵,該研究團隊還發現,在PMN-PT晶體中,減小疇壁密度或增大電疇尺寸可使晶體壓電和介電性能大幅增加,挑戰了長期以來,由於鈦酸鋇晶體研究工作而形成的高疇壁密度產生高壓電效應的傳統認識,為今後壓電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思路。

該論文第一作者包括西安交大電信學部邱超銳博士生、張楠教授和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王博博士。西安交大李飛教授和徐卓教授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參與本項工作的還包括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張樹君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Tom Shrout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田浩教授等。

此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111引智計劃、教育部聯合基金、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劃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相關信息: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0-00038-z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Nature》: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進一步優化弛豫鐵電單晶的壓電性能以及探索新型高性能壓電材料,弛豫鐵電單晶高壓電效應的產生機理一直是鐵電、壓電材料領域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普遍認為:弛豫鐵電單晶的高壓電效應與其特有的微觀結構,即極性納米微區(如圖1所示),有著重要的關係。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中,雖然各國學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極性納米微區與壓電性能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這也導致了近些年關於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的研究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 科學網—弛豫鐵電單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大李飛與中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內外科學家合作,近日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 西安科學家找到具有高壓電係數的透明鐵電晶體材料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實習生劉榛 張娟)1月17日記者獲悉,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鐵電材料是什麼呢?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助姚熹登頂鐵電陶瓷研究高峰—新聞—科學網
    姚熹
  • 西安交大研製透明晶體材料,或用於隱形機器人、自供電觸控螢幕
    西安交大研製透明晶體材料,或用於隱形機器人、自供電觸控螢幕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01-17 17:35 來源:澎湃新聞
  • 西安交通大學研究成果在《自然》刊發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上海交大郭益平教授團隊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鈣鈦礦的研究中...
    近日,國際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2018年影響因子21.95)以「Design for Highly Piezoelectric and Visible/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ive Perovskite Oxides」為題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郭益平教授研究課題組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性能電子陶瓷的設計和合成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 西安交大在柔性鐵電領域取得新進展
    微納米尺度褶皺具有浸潤性、光學透明性、摩擦和黏附等獨特的表面性能,使其在可逆潤溼、摩擦、黏附、光學等與表界面相關的智能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基於褶皺的形成機理,薄膜層應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因此目前褶皺薄膜層主要以高分子和金屬材料為主。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
  • 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發現成果—新聞—科學網
  • 西安交大引領國際陶瓷學前沿發展!
    近日,美國陶瓷學會在線頒發了2020年度國際陶瓷學領域各獎項,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徐卓教授榮獲Ross Coffin Purdy獎。時隔35年,西安交大再次問鼎國際陶瓷之巔!1985年,姚熹院士曾因其在「鈮酸鋰陶瓷的晶粒壓電共振對其介電譜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此獎,西安交通大學35年後再次問鼎國際陶瓷的殊榮,彰顯了西安交大在鐵電壓電材料研究領域的深厚積累和世代傳承。
  • :「剛柔並濟」構建氧化物鐵電褶皺結構
    基於褶皺的形成機理,薄膜層應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因此目前褶皺薄膜層主要以高分子和金屬材料為主。然而很少有功能氧化物薄膜被應用於褶皺結構中,這極大限制了微納米尺度褶皺的應用範圍。同時,藉助褶皺結構在BaTiO3單晶薄膜層中引入周期性應力,發現了在平行褶皺結構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和波谷處的壓電響應有規律的增強現象。其中,BaTiO3單晶薄膜層的波峰處面內方向壓電響應強,在波谷處面外方向壓電響應強。
  • 西安交大解決單晶葉片3D列印修復後的再結晶難題—新聞—科學網
    由於服役環境苛刻,單晶葉片容易受到局部損傷,發展可靠的葉片修復技術對航空發動機延壽、降成本至關重要。 而3D列印憑藉其「精準定位、可控增材」的特點在單晶葉片的修復/再製造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由於3D列印冷卻速度快,容易造成高殘餘應力、高位錯密度的亞穩態微觀組織結構。這種亞穩態結構在標準熱處理或服役過程中容易發生再結晶,導致材料高溫力學性能下降,造成安全隱患。
  • 西安交大發現一種全新的鐵電疇翻轉機制
    鐵電疇的翻轉關乎鐵電材料的多種性能如壓電性能、電卡性能、鐵電存儲性能等。鐵電準同型相界由於具有超高壓電性能,因而理解鐵電準同型相界處的疇翻轉機制對於進一步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普遍認為,鐵電準同型相界處疇翻轉是通過極化的逐漸旋轉來實現,然而極化旋轉理論只針對單疇,仍然不能解釋鐵電準同型相界材料的多疇狀態在外電場下如何翻轉。
  • 盤點西安交大近期6篇《科學》
    西安交大研究成果在《科學》刊發  發現單晶鐵電氧化物薄膜超彈性行為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25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劉明教授課題組和材料學院丁向東教授課題組的最新合作論文:  Super-elastic ferroelectric single-crystal membrane with continuous electric dipole rotation《具有連續電偶極旋轉的超彈性鐵電單晶薄膜》。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結構鐵性材料是一類具有介電、鐵電、壓電和磁電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在傳感、驅動、儲能、信息存儲與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然而,由於存在晶界、晶格缺陷,以及氧化物離子/共價鍵自身較差的延展性,傳統鐵性材料通常表現出硬和脆的特徵,抗彎曲應變一般小於1%,難以與柔性聚合物材料兼容。因此,如何在鐵性薄膜中實現可與柔性聚合物相媲美的超彈性和超柔性,這是其應用於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 西安交大博士生發現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新機制
    科技日報 孟祥麗 記者 史俊斌記者26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博士生楊陽和青年教師紀元超副教授在院長任曉兵教授指導下,首次發現了一種能有效增強弛豫鐵電體性能的機制,為設計高性能弛豫鐵電體材料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
  •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新聞—科學網
    鐵性智能材料是高技術、國防等重要領域所需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包括三類:對溫度、力產生響應的形狀記憶合金,對電、溫度產生響應的鐵電壓電材料,對磁產生響應的鐵磁材料。智能時代對鐵性智能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大幅提高其性能?任曉兵團隊從晶體缺陷入手,突破了這一基礎性熱點難題的研究瓶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材料科學就是缺陷的科學。」
  • 西安交大成立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8月28日,第一屆國際電介質中心全體理事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美國賓州州立大學L.Eric Cross教授及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電介質研究領域的30多知名專家學者參會,大會授牌成立了國際電介質研究中心。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作為一類關鍵基礎性功能材料,反鐵電材料具有儲能密度高、溫度穩定性好、充放電時間快和抗疲勞特性好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於位移驅動器、高功率脈衝電源、能量存儲電容器等器件,是國際上研究新型能源、智能材料與器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