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03-0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該工作不僅為後續設計寬禁帶鐵電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而且進一步拓展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在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的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最近以通訊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
福建物構所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超高儲能密度新型無鉛弛豫反鐵電...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左如忠教授科研團隊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張樹君教授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正交Pnma對稱性、納米電疇形貌的鈮酸鈉(NaNbO3,NN)基無鉛弛豫反鐵電固溶體陶瓷材料,其放電儲能密度值到達W~12.2 J/cm3,是迄今塊體陶瓷材料儲能密度文獻報導的最高值,實現了介質陶瓷放電儲能性能的新突破。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偏振光探測的光鐵電體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偏振光探測的光鐵電體研究獲進展 2020-11-17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鐵電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固有的體光伏效應及其高偏振特性,在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中展現出潛力,但是傳統的無機鐵電體因其半導體性能差,難以實現有效的光電探測。近年來興起的金屬滷素雜化鈣鈦礦鐵電材料,因其耦合鐵電自發極化和優良的半導體光電性能,為實現高效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
福建物構所新型螢光可調陰離子銅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新型螢光可調陰離子銅研究取得進展 2017-10-1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除了螢光顏色可調以外,該系列聚合物的螢光還具有發射峰寬、亮度高的特性,特別是以四甲基碘化銨誘導得到的黃光化合物1-TEA,其量子產率高達79.9%,並且對溫度、酸鹼、溶劑和機械力有非常高的穩定性。將其作為黃色螢光粉,研究人員製作了一系列高顯色指數(CRI)的白光LEDs,顯示出其在高顯色指數白光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反鐵電陶瓷研究獲進展
脈衝功率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兆瓦級功率的電能量,在很多特殊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作為脈衝功率電源的關鍵部件,高性能電容器對減小設備的重量和體積,滿足小型化、高功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反鐵電陶瓷具有儲能密度高、放電電流大和放電速度快等優點,是新一代高性能脈衝電容器的重要候選材料。深刻理解反鐵電陶瓷的物理本質和構效關係對研發高性能反鐵電陶瓷電容器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國聰和徐剛領導的攻關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製備了2例結構非常罕見的具有三維無機開放骨架結構的滷化鉛雜化化合物。這2例化合物在空氣中較為穩定,且粉末壓片導電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其中一個化合物導電率比文獻中碘化鉛鈣鈦礦單晶導電率還要高1個數量級。
-
目前世界最高AgNbO3基反鐵電陶瓷的能量密度
介電儲能電容器由於其高功率密度和充放電速率在電子、通訊、汽車等領域皆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常規的反鐵電材料擁有近零的剩餘極化強度且較高的最大極化,是一類極其有希望獲得較高儲能能量密度的材料。但是偏低的反鐵電-鐵電相轉變電場嚴重地限制了該系列材料的高儲能密度。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高鵬課題組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表面缺陷和水分侵蝕導致的穩定性問題,開發出一系列D-π-A型卟啉分子,並在使用該卟啉小分子鈍化鈣鈦礦表面缺陷作用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BNT基無鉛鐵電陶瓷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鐵電材料具有豐富的外場誘導相變行為和複雜的耦合效應,在能量存儲及轉換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目前工程上應用的主要材料是Pb(Zr,Ti)O3(PZT)體系,探索和研發新的材料體系,特別是無鉛材料體系,是當前鐵電材料領域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
我國學者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取得新...
集微網消息,目前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然是一個挑戰性課題。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羅軍華研究員團隊聚焦光與鐵電材料的相互作用,發展了二維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的新體系(A')n-1(A)2MnX3n+1,通過對該材料體系的分子設計與結構調控,首次在鐵電化合物中實現了高階的多光子吸收效應。
-
福建物構所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IO3)2F5非線性光學晶體。
-
福建物構所雜化光鐵電半導體的結構設計與光電應用研究獲進展
偏振光電探測在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二維結構材料是實現該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其中,二維有機—無機雜化鐵電體不僅表現出強烈的結構各向異性,而且鐵電自發極化形成的內建電場利於光生載流子分離,在偏振光電探測方面獨具優勢。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福建物構所導電MOF實現高效CO2電化學甲烷化
但是由於從CO2到CH4,需要經過八電子轉移過程,反應路徑長,動力學速率緩慢,導致目前還難以實現很高的CH4選擇性和電流密度。如何設計高效的催化劑實現從CO2到CH4的高選擇性轉化是一個挑戰。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榮和黃遠標團隊,和柴國良研究員合作,在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中科院青促會優秀會員項目資助下,在含有周期性排列的Cu-O4結點的導電Cu-MOF上通過電還原處理,成功在導電MOF基底上原位構築了均勻分布的單一類型的Cu2O(111)量子點,並通過釋放的羥基穩定中間體,從而實現了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