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7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目前,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物理機制已有多種模型提出,雖然彼此之間仍存爭議,不過認為該效應的存在與材料的極性密切相關則是普遍接受的常識。

近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易志國科研團隊在開展鐵電體物理與光催化化學的交叉科學研究過程中,發現具有中心對稱結構的釩酸鉍材料具有大的反常光伏效應。在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李永祥團隊合作開展微結構表徵的過程中,進一步發現釩酸鉍材料內部存在著大的局域應變起伏。經過深入的系統研究,揭示出該反常光伏效應起源於應變起伏誘導的局域對稱破缺機制。並且,該反常光伏效應可通過應變調控予以調製。該工作不僅顛覆了鐵電光伏效應只存在於極性化合物中的傳統認識,而且為釩酸鉍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福建物構所博士劉希濤和上海矽酸鹽所博士張發強為論文第一作者。論文評閱過程中受到期刊編輯和審稿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是鐵電光伏領域的標誌性進展。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在實驗推進過程中還得到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曾華榮和澳洲國立大學教授劉芸的合作支持。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每日科技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
  • 進展|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反常霍爾效應是最基本的電子輸運性質之一。雖然反常霍爾效應早在1881年就被Edwin Hall發現,但其微觀機制的建立卻經歷了一百餘年的漫長曆程。本世紀初,牛謙等人的理論工作揭示了反常霍爾效應的內稟機制與材料能帶結構的貝裡曲率有關,並得到了廣泛的實驗支持,反常霍爾效應也因此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固態拓撲體系研究中,反常霍爾效應也是被研究的焦點之一。然而,迄今為止所有的實驗結果都基本使用單粒子圖像下的輸運理論進行解釋。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物理所在自旋塞貝克效應與反常能斯特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這些研究均通過溫度梯度將純自旋流從鐵磁體注入到重金屬順磁體中,再利用重金屬的逆自旋霍爾效應(ISHE)而獲得電壓信號。那麼通過SSE產生的純自旋流,如果被注入到鐵磁導體中,將會發生什麼現象?鐵磁金屬是否也具有逆自旋霍爾效應?如果有,其是否與磁性金屬的磁化方向相關?其自旋霍爾角能有多大?這些問題均需要實驗來回答。
  • 基於一種新奇的面內自極化的鐵電光伏效應
    鐵電光伏材料,由於其具有窄的光帶隙、良好的載流子傳輸和強的紫外-可見-紅外吸收等特點,兼具機械、化學、熱穩定且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因此在太陽能轉換應用上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作為完全不同於傳統p-n結光伏效應的獨特光伏材料體系,鐵電光伏材料的自發極化是驅動載流子分離的主要動力,且光電流方向能夠隨著自發極化方向發生轉變,這些獨一無二的特性拓寬了鐵電光伏材料的應用領域。但是由於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且穩定性較差,尋找高轉換效率且輸出穩定新型鐵電光伏材料仍然是光伏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挑戰性課題。
  • 物理所等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反常霍爾效應是最基本的電子輸運性質之一。雖然反常霍爾效應早在1881年就被Edwin Hall發現,但其微觀機制的建立卻經歷了一百餘年的漫長曆程。本世紀初,牛謙等人的理論工作揭示了反常霍爾效應的內稟機制與材料能帶結構的貝裡曲率有關,並得到了廣泛的實驗支持,反常霍爾效應也因此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Science: 彎還是直, 這是一個問題, 從中國學生發現撓曲電光伏效應...
    4月19日,Science上線一篇來自英國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研究論文,題目只有兩個字,Flexo-photovoltaic effect,報導了Marin Alexe教授組最新的研究成果,撓曲電光伏效應。
  • 中國科大和復旦大學合作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物理系張遠波課題組和王靖課題組合作,首次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其實現溫度可達到1.4K。在磁性拓撲絕緣體中,非平庸的拓撲能帶結構與長程磁有序的結合將誘導出一系列新奇量子現象和拓撲物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軸子絕緣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為了引入長程磁有序,現行的方法為磁性雜質摻雜。然而這種磁性摻雜的隨機性不可避免地會引入一些無序,使得這些新奇物態的觀測只能在極低溫(mK)實現,也阻礙了進一步對其進行物理研究。
  • 科學網—弛豫鐵電單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大李飛與中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內外科學家合作,近日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 Science: 彎還是直, 這是一個問題, 從中國學生發現撓曲電光伏效應說開
    ,撓曲電光伏效應。這篇Science論文則另闢蹊徑,研究了一類新型的體光伏效應(Bulk Photovoltaic, BPV)。與通常的基於pn結的太陽能電池不同,體光伏效應的開路電壓不受半導體帶隙限制,其效率也不受Shockley-Queisser極限約束,因此又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Anomalous Photovoltaic,APV)。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 量子中心謝心澄教授及合作者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2019/01/24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最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謝心澄教授與中心訪問學者蘇州大學陳垂針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合作,在反常量子霍爾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做出來的「諾獎級成果」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做出來的「諾獎級成果」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實驗室裡做出來的「諾獎級成果」  新華社記者陳芳、胡喆、荊淮僑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進展|HgCr2Se4的高壓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多個課題組近期開展了系列研究。2011年,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重點實驗室的方忠研究員與合作者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預測HgCr2Se4是磁性外爾半金屬,並可能會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Phys. Rev. Lett. 107, 186806 (2011)]。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實驗室裡做出來的「諾獎級成果」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國實驗室裡做出來的「諾獎級成果」新華社記者陳芳、胡喆、荊淮僑從中國實驗室裡,繼鐵基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振蕩後,我國物理學再獲突破性進展。1月8日,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領銜的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實驗團隊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小標題)全球首次發現:中國實驗室裡產生的世界級基礎研究原創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當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許多人都會一頭霧水。
  • ...譜學研究新進展:三維原子尺度上測定鐵基超導材料的同位素效應
    近日,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吳自玉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和陳仙輝領導的小組利用X射線吸收譜學,在三維原子尺度上研究了鐵基超導材料的同位素效應,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一成果發表在4月29日自然出版集團(NPG)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 自2008年鐵基超導材料被發現以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熱點之一。
  • 進展 自旋塞貝克效應與反常能斯特效應
    這些研究均通過溫度梯度將純自旋流從鐵磁體注入到重金屬順磁體中,再利用重金屬的逆自旋霍爾效應(ISHE)而獲得電壓信號。那麼通過SSE產生的純自旋流,如果被注入到鐵磁導體中,將會發生什麼現象?鐵磁金屬是否也具有逆自旋霍爾效應?如果有,其是否與磁性金屬的磁化方向相關?其自旋霍爾角能有多大?這些問題均需要實驗來回答。
  • 【經典妙文】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
    鐵電效應被引入有機自旋閥中可控制磁輸運,界面的能量分布和界面晶體結構對於界面處的自旋傳輸都是至關重要的。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Xiaoshan Xu副教授對採用鐵電效應控制有機自旋閥的磁阻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omics第4卷第1期,題目為A brief review of ferroelectric control of magneto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