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03-0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紫外光電探測在軍事、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所報導的紫外光電探測大部分都需要有外加電壓的存在才能夠工作,制約著光電器件往便攜、節能方面的發展。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無機鐵電體相比,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因其豐富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基於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仍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員羅軍華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副研究員李麗娜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等資助下,成功構築了一例可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的二維三層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鉛氯鐵電體。研究發現:該化合物中無機八面體的扭曲和有機陽離子的有序化協同誘導了該化合物的鐵電自發極化;同時,該化合物的帶隙為3.39 eV。進一步,基於鐵電自發極化,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並且其短路電流可達18.6 μA/cm2,遠高於傳統的無機鐵電體。該工作不僅為後續設計寬禁帶鐵電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而且進一步拓展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在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的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最近以通訊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DOI:10.1021/jacs.9b10919)上,博士研究生王灑灑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紫外光電探測在軍事、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所報導的紫外光電探測大部分都需要有外加電壓的存在才能夠工作,制約著光電器件往便攜、節能方面的發展。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無機鐵電體相比,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因其豐富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基於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仍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員羅軍華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副研究員李麗娜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等資助下,成功構築了一例可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的二維三層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鉛氯鐵電體。研究發現:該化合物中無機八面體的扭曲和有機陽離子的有序化協同誘導了該化合物的鐵電自發極化;同時,該化合物的帶隙為3.39 eV。進一步,基於鐵電自發極化,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並且其短路電流可達18.6 μA/cm2,遠高於傳統的無機鐵電體。該工作不僅為後續設計寬禁帶鐵電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而且進一步拓展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在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的研究,相關的研究結果最近以通訊的形式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DOI:10.1021/jacs.9b10919)上,博士研究生王灑灑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偏振光探測的光鐵電體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偏振光探測的光鐵電體研究獲進展 2020-11-17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鐵電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固有的體光伏效應及其高偏振特性,在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中展現出潛力,但是傳統的無機鐵電體因其半導體性能差,難以實現有效的光電探測。近年來興起的金屬滷素雜化鈣鈦礦鐵電材料,因其耦合鐵電自發極化和優良的半導體光電性能,為實現高效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 福建物構所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為設計大偏振特性的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材料提供新思路
    打開APP 為設計大偏振特性的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材料提供新思路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14:46:09 紫外偏振光探測在通訊、遙感、近場成像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然而,在傳統半導體材料中實現自驅動大偏振特性的紫外光電探測仍具挑戰性。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由於反鐵電單晶生長難度大,目前有關研究報導主要集中在陶瓷體系,關於反鐵電單晶的較少。
  • 福建物構所短波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基於功能基元替換的思想,以平面三角形基團[CO3]2-和四面體基團ZnO2(OH)2分別替換KBBF結構中的[BO3]3-和BeO3F基團,首次在碳酸鹽體系中構築一例具備KBBF結構特徵的新型羥基碳酸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NaZnCO3(OH)。
  • 福建物構所雜化光鐵電半導體的結構設計與光電應用研究獲進展
    偏振光電探測在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二維結構材料是實現該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其中,二維有機—無機雜化鐵電體不僅表現出強烈的結構各向異性,而且鐵電自發極化形成的內建電場利於光生載流子分離,在偏振光電探測方面獨具優勢。
  • 福建物構所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IO3)2F5非線性光學晶體。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新型光伏材料備受科學家關注,其光電轉換效率已迅速刷新到20%,並有望達到晶體矽電池25%的水平。
  • 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福建物構所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近年來,具有非中心對稱的無機晶體材料,基於它們可能存在的二階非線性、鐵電、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
  • 福建物構所極化快速翻轉鐵電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徵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
  • 我國科學家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然而目前,學界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具挑戰性。
  • 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
    面向人工智慧和健康監控的柔性可穿戴傳感器正在從基礎研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3D列印具有不受零件幾何結構限制和快速製造的優勢,在可穿戴傳感器方面具有應用前景,但如何滿足智能穿戴應用中的各種力學性能和傳感性能要求仍具挑戰。
  • 福建物構所光固化4D列印研究獲進展
    4D列印技術可改變傳統的「機械傳動+電機驅動該研究採用林文雄團隊研發的設備,成果已在海西研究院參股公司國銳中科應用。列印基礎的3D列印樹脂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論文連結福建物構所光固化4D列印研究獲進展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開發和研究具有高介電常數、低漏流和高擊穿電壓的功能器件對柵極介電薄膜材料和高電子傳輸二極體等電子器件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大部分柵極介電薄膜材料都是基於傳統的矽基電子元件材料。然而,傳統的矽基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面臨高介電損耗以及由於厚度引起的隧穿效應等問題。
  •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訪問福建物構所
    3月7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Nicola Pinna應中國科學院青促會福建物構所小組的邀請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作了題為Interface Design in Hybrid Nanostructures的報告。
  • 鐵電局域場增強納米線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胡偉達研究員、武漢大學物理學院廖蕾教授等研究人員在鐵電局域場增強納米線光電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 鐵電反常光伏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鐵電光伏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研究鐵電材料的光電子學性質時發現的一種新的重要的物理效應。因與常規的p-n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存在根本差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反常光伏效應或者體光伏效應。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對能源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關於鐵電光伏效應的研究持續升溫。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