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郭益平教授團隊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鈣鈦礦的研究中...

2021-01-19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國際材料類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2018年影響因子21.95)以「Design for Highly Piezoelectric and Visible/Near-infrared Photoresponsive Perovskite Oxides」為題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郭益平教授研究課題組在寬光譜吸收高壓電鐵電性能電子陶瓷的設計和合成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目前大部分傳統的無機鐵電半導體都是基於鐵酸鉍。但是鐵酸鉍的鐵電性壓電性能不夠高,而且無法實現對可見光的全譜吸收(Eg~2.7eV)。雖然已有研究提出能夠在鈣鈦礦氧化物ABO3的B位進行摻雜可同時實現可見光的全譜吸收和鐵電性,但是這類材料往往由於伴隨著氧空位缺陷的引入導致漏電而只能保有非常弱的鐵電壓電性。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途徑來實現鐵電鈣鈦礦材料能夠同時具有高的室溫鐵電壓電性和對可見光的全譜吸收。

圖一:(a)能帶圖:Ni 3d_(z^2 )能級作為導帶和價帶間的腳手架;  (b)多能量響應測試圖

藉助於唯象理論和第一性原理計算,該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 基於「缺陷工程」的有效設計策略。通過在準同型相界組分的弛豫鐵電體中摻雜引入「腳手架」(中間態能級)實現了對可見光的全光譜吸收;同時利用準同型相界組分裡面本身自帶的高界面能驅使缺陷誘導的極化和鐵電體的自發極化產生強相互作用,誘發缺陷偶極子沿鐵電體的自發極化方向排列,達到了增強材料壓電性能的作用。研究團隊成功合成出了過渡族Ni摻雜的 (Na0.5Bi0.5)TiO3-Ba(Ti0.5Ni0.5)O3- 陶瓷,Ni的摻雜使其室溫鐵電壓電性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提升,剩餘極化Pr達到了31 μCcm-2,壓電係數d33達到了151 pC N-1。該鐵電鈣鈦礦氧化物不僅具有可見光的全光譜吸收而且第一次實現了鈣鈦礦氧化物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同時該類型材料在多能量信號刺激下(光能,熱能和動能)能獲得穩定獨立的響應電流。這一研究成果為鐵電多功能材料在多能量響應和採集、光電轉換和傳感、光伏等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圖二:(a) 近紅外光電響應圖;  (b)多能量響應電流圖

本研究工作主要由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完成,上海交大的二年級直博生肖鴻源和英國華威大學的董文博士後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郭益平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郭益平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鐵電壓電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任務。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874257, 11474199和51332009)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805802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 西安交大《Nature》: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此外,低鈣鈦礦結晶質量將限制其光電性能和器件性能。在這一過程中,由內部和表面缺陷,特別是深能級缺陷引起的鈣鈦礦層的非輻射複合可能成為嚴重的複合中心,對光生電子和空穴不利,導致明顯的能量損失。因此,增強內建電場以促進電子和空穴的分離和傳輸,鈍化缺陷以減少非輻射複合對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重要意義。
  • 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福建物構所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因結合了鐵電性和優異的半導體性能,在光電器件領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興趣。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有機金屬框架材料中的客體分子限域效應為合理調控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體的居裡溫度提供了新思路。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為了進一步優化弛豫鐵電單晶的壓電性能以及探索新型高性能壓電材料,弛豫鐵電單晶高壓電效應的產生機理一直是鐵電、壓電材料領域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普遍認為:弛豫鐵電單晶的高壓電效應與其特有的微觀結構,即極性納米微區(如圖1所示),有著重要的關係。然而,在近20年的時間中,雖然各國學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極性納米微區與壓電性能的關係仍然沒有明確。這也導致了近些年關於開發高性能壓電材料的研究工作進展較為緩慢。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在此背景下,具有顯著化學可變性和結構−性質柔性的分子鐵電材料為CPL活性鐵電材料的組裝帶來了曙光。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Highly StablePerovskiteBlue-emitting
  • Nature Materials:手性誘導鐵電聚合物弛豫特性
    Qing Wang教授團隊發現, 隨著具有手性的單體TrFE的增加,會引發P(VDF-TrFE)的基態構相由鋸齒形向螺旋形的轉變,該轉變會伴隨出現新的弛豫鐵電相的出現。這一結果顛覆了人們對弛豫鐵電聚合物的認識,因為前人的研究認為P(VDF-TrFE)是鐵電相,只有通過電子或離子轟擊聚合物才能誘導出弛豫鐵電相(Science280, 2101 (1998))。
  • 我國科學家設計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
    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
  • 上海技物所等在鐵電隧道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每日科技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以及研究員孟祥建課題組在鐵電量子隧穿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課題組的王建祿博士與博士研究生田博博、趙曉林等對鐵電隧道結進行了系統研究,製備了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材料的鐵電隧道結固態器件,發現了鐵電極化操控的直接量子隧穿效應。
  •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三維滷化鉛鈣鈦礦分子鐵電材料
    近日,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國際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院暨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在三維滷化鉛鈣鈦礦鐵電材料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Three-Dimensional Lead Halide Perovskite-Related Ferroelectric」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刊物
  • 「JACS」東南大學發現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
    近日,在「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的資助下,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分子壓電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首例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通式為ABX3)由於其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電致發光、壓電等高新科技領域中可觀的發展潛力而備受專注。在雜化鈣鈦礦領域,因其優異的結構多樣性和化學可調性,湧現出了各種結構新穎和性能卓越的壓電和鐵電材料。
  • 反鐵電陶瓷研究獲進展
    脈衝功率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兆瓦級功率的電能量,在很多特殊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作為脈衝功率電源的關鍵部件,高性能電容器對減小設備的重量和體積,滿足小型化、高功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反鐵電陶瓷具有儲能密度高、放電電流大和放電速度快等優點,是新一代高性能脈衝電容器的重要候選材料。深刻理解反鐵電陶瓷的物理本質和構效關係對研發高性能反鐵電陶瓷電容器具有重要意義。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無機鐵電體相比,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因其豐富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基於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仍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遭遇「成長的煩惱」,上海交大提出解決方法
    Science發文 上海交大 供圖擁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卻天生體格「柔弱」,這是光伏新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韓禮元團隊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進程起重要作用。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新型光伏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目前,世界最高光電轉化效率紀錄已達到25%。
  • 科學網—弛豫鐵電單晶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大李飛與中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內外科學家合作,近日在弛豫鐵電單晶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 西安交大在量子限域無機滷化鉛鈣鈦礦的激子離化機理方面
    近年來,新型滷化鉛鈣鈦礦量子點由於螢光量子產率高、螢光半高寬窄及螢光波長可調等優點,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光致和電致發光二極體等光電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比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全無機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具有高的室溫相穩定性、光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因此獲得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上海交大韓禮元團隊再次刷新無鉛鈣鈦礦太陽電池權威認證效率
    ., 2020, 11:2678), 10.2%(Joule, 2020, 4: 902-912)之後,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王言博助理教授再次刷新無鉛鈣鈦礦太陽電池權威機構認證效率至11.2%。解決方法之一就是研究無鉛鈣鈦礦光電材料。其中,錫鈣鈦礦具有理想的帶隙、低激子結合能和高載流子遷移率等優點,成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鈣鈦礦光電材料。然而,錫鈣鈦礦結晶速度過快且易於氧化,從而使其難以製備出平整,低缺陷態密度的高質量薄膜,限制了錫鈣鈦礦太陽電池性能。
  •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在柔性自支撐鐵性薄膜領域取得新進展
    鈣鈦礦結構鐵性材料是一類具有介電、鐵電、壓電和磁電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在傳感、驅動、儲能、信息存儲與信息處理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然而,由於存在晶界、晶格缺陷,以及氧化物離子/共價鍵自身較差的延展性,傳統鐵性材料通常表現出硬和脆的特徵,抗彎曲應變一般小於1%,難以與柔性聚合物材料兼容。因此,如何在鐵性薄膜中實現可與柔性聚合物相媲美的超彈性和超柔性,這是其應用於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