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遭遇「成長的煩惱」,上海交大提出解決方法

2021-01-17 澎湃新聞

Science發文 上海交大 供圖

擁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卻天生體格「柔弱」,這是光伏新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韓禮元團隊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進程起重要作用。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新型光伏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目前,世界最高光電轉化效率紀錄已達到25%。

作為一種半導體異質結結構光電器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通過鈣鈦礦光吸收層、電荷傳輸層等半導體材料組成的異質結結構來有效分離和提取光生電荷,實現由光能向電能的轉換,但鈣鈦礦電池異質結結構並不穩固,一旦異質結結構被破壞,電池性能就會顯著降低。

究其主要原因,在於由離子組成的鈣鈦礦半導體天生結構「柔弱」,工作條件下,受光照、電場、溫度等作用的影響,產生大量結構缺陷,導致半導體材料發生結構改變甚至分解。分解逃逸出來的離子還會進入電荷傳輸層或電極層,破壞異質結的光電轉換功能,造成整體器件效率的顯著降低,因此穩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柔弱」的異質結結構,保護光生電荷的分離和提取過程,成為解決穩定性難題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圖A,富鉛鈣鈦礦薄膜製備過程;圖B,氯化氧化石墨烯覆蓋於鈣鈦礦薄膜表面;圖C,D,E,異質結結構中氯-鉛鍵,氧-鉛鍵形成;圖F,G,H,穩定性表徵:不同異質結結構,電荷傳輸層表面電勢分布。上海交大 供圖

為此,韓禮元團隊設計製備了具有穩固結構的鈣鈦礦異質結結構。該結構主要包含一層表面富鉛鈣鈦礦半導體薄膜,且在薄膜表面沉積氯化氧化石墨烯薄膜,形成氯-鉛鍵、氧-鉛鍵,將兩層薄膜結合在一起。

光學、電學等表徵實驗結果表明,該異質結結構穩定,可有效減少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的分解和缺陷的產生,同時,減少了逃逸離子對電荷傳輸層功能性的破壞。

具有該異質結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一個標準太陽光光強和60攝氏度條件下連續工作1000小時後,保有初始效率的90%,而且,電池的穩態輸出效率通過了國際公認電池評測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光伏技術研究中心的認證。

該研究團隊的工作提供了一種通過構建穩固的異質結來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穩定性的方法,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邁出重要一步。

最新統計結果顯示,中國研究單位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成果數量已佔全球總量的40%。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材料學院韓禮元教授團隊在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高效且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是實現該類新型光伏技術產業化的基石,也是當前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和難點。2017年該團隊製備了具有認證效率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Nature, 2017, 550, 92)。半個月前,該團隊在鈣鈦礦器件穩定性上再下一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為提升器件穩定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Science, 2015, 350, 944)。此次成果結合模塊製備基礎和全新的穩定性理論,通過器件結構設計,製備了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
  • 高效、快速、大規模製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
    為了尋找更環保的矽的替代品,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薄膜鈣鈦礦上,這種低成本、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可以用最少的能源生產,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很有前途,但在其普及之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不穩定性,這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製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新型太陽能電池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景的。」9月10日下午,在智慧能源與綠色發展論壇上,上海科技大學教授寧志軍分享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機遇與挑戰。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其根本原因在於吸收層所用的鈣鈦礦材料對水、熱、氧環境極度敏感,使得其結構不穩定,易產生不可逆轉的降解。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壽命遠低於矽基太陽能電池(25年),因此為了實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急需解決其自身的穩定性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原理
    為了解決穩定性問題, 將Pb與Sn按一定比例結合, 降低Sn帶來的不穩定性, 同時又獲得較高的轉換效率。滷素基團X通常為碘、溴和氯。其中帶有碘基團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力學性能上(如彈性、強度等)不如帶有溴基團的電池。電子吸收光譜由Cl至I依次拓寬,能隙的紅移也逐次增加。這是由於隨著原子量的升高, 元素電負性變弱, 與金屬離子B成鍵中的共價作用增強。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用材料及器件都缺乏足夠的穩定性,鈣鈦礦材料本身的穩定性與電池的穩定性密切相關。因此,改善器件穩定性方法大致分為2類:一是改善鈣鈦礦材料本身的穩定性;二是將鈣鈦礦材料與環境隔開,抑制分解。
  • 最近三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
    然後,介紹了兩步沉積方法中第一步用到的沉積技術,結構和前驅體的組成。 隨後,講述了兩步沉積方法中第二步中轉換技術的發展,轉化溶液,以及大晶體生長。 最後,將闡述關於兩步沉積方法中的四個重要問題,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案。
  • 乾貨 詳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為了解決穩定性問題, 將Pb與Sn按一定比例結合, 降低Sn帶來的不穩定性, 同時又獲得較高的轉換效率. 滷素基團X通常為碘、溴和氯. 其中帶有碘基團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力學性能上(如彈性、強度等)不如帶有溴基團的電池。電子吸收光譜由Cl至I依次拓寬,能隙的紅移也逐次增加. 這是由於隨著原子量的升高, 元素電負性變弱, 與金屬離子B成鍵中的共價作用增強。
  • 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的鈣鈦礦效率缺陷的解決方法
    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的鈣鈦礦效率缺陷的解決方法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7 17:35:35 4月17日消息,由劍橋大學、衝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在中國首先商業化!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中國是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國,擁有最多的光伏企業和研究人員。在這種蓬勃發展的光伏環境中,上海交大韓禮元教授認為,在中國科學家和工業界的不懈努力之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商業化將首先在中國實現。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1.提高電池效率轉換效率是衡量太陽能電池性能最重要的指標,目前用於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方法包括界面調控、改進鈣鈦礦電池的製備工藝、電池器件結構改進和材料改進等。2.提高電池穩定性由於鈣鈦礦材料與生俱來的性質,其在潮溼環境和光照條件下具有較差的環境穩定性,使其容易發生分解而造成電池效率降低或失效。較差的穩定性是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礙。目前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的方法包括提高鈣鈦礦材料本身的穩定性,以及使用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使電池與外界隔絕,達到減緩材料分解的效果。
  • 大面積高效率薄膜太陽能電池,讓低成本發電成為可能
    上海交大9月11日傳出信息,《自然》在線發表其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使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新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實現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跨出重要一步。如果這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功產業化,就無需依賴政府政策資助,便可成為市場主流的發電方式。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向招聘博士後1人公告公告...
    研究團隊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人才創新基地,長期致力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單結、多結電池及模塊的研究。團隊負責人韓禮元教授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曾在夏普公司研究所工作15年,主要負責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開發。基於卓越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被聘請到日本物材研究所,擔任下一代太陽能電池中心主任。
  • 上海科技大學—研發高效率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課題組通過使用烷基胺鹽對三維鈣鈦礦薄膜表面進行後處理,獲得高效率、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進一步研究了界面調控與器件性能之間的相互聯繫。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25%以上。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一般含有甲脒和甲胺等有機陽離子,然而甲胺遇熱易分解的特性導致其熱穩定性遠達不到商業化標準;此外鈣鈦礦/電荷傳輸層界面存在的大量缺陷態進一步制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發展。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為了使用更環保的材料替代矽,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了鈣鈦礦薄膜上。鈣鈦礦薄膜是一種低成本的柔性太陽能電池,不僅可以用最少的能量生產,而且幾乎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儘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在得到大規模應用之前,仍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特別是它們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它們難以大規模量產。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前世今生和產業未來
    光引起的降解現在已經被很好的理解了:主要障礙是鈣鈦礦電池兩側電子轉移層材料的選擇。多個實驗室已經成功替代了新材料並解決了該問題。在風化方面,就像其他薄膜和晶矽太陽能電池一樣,暴露在潮溼空氣和其他常見的環境物質中會導致鈣鈦礦組件的快速降解。採用標準的組件包裝方案,環境的影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
  • 上海科大寧志軍課題組開發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研究亮點:1.利用離子交換方法在雜化鈣鈦礦晶粒表面製備了CsPbI3富集的的準無機納米核殼結構;2.準無機殼層異質結構能夠減少缺陷密度和抑制離子遷移;3.基於該異質結構的反式鈣鈦礦電池實現了20.7%的效率和1000h的連續工作壽命。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