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的鈣鈦礦效率缺陷的解決方法

2020-11-28 電子發燒友

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的鈣鈦礦效率缺陷的解決方法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7 17:35:35

4月17日消息,由劍橋大學、衝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OIST)的科學家共同領導的多機構合作近日獲得突破性成果,他們發現了導致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鈣鈦礦中出現「效率缺陷」的根源。

現在,全世界每個人都應該同意,就滿足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而言,可再生能源是前進的唯一途徑。但是,談到各種更環保的電源替代方案時,每個方案確實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風能的風速波動很大,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內都不可靠;可以建造水壩發電,但對生態環保有很多影響;陽光是免費的,而且非常環保,難道太陽能發電就沒有局限性了嘛?更其他再生能源一樣,太陽能發電也有其局限性,迄今為止記錄到的市售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效率為33.7%。這一直是太陽能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但是為什麼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如此低呢? 我們很快就會得到答案,但是首先,了解太陽能電池到底是什麼很重要。

在過去的十年中,鈣鈦礦這種具有特定晶體結構的多種材料,已經成為矽太陽能電池的有前途的替代品,因為它們製造起來更便宜、更環保,同時達到了可比的效率水平。

然而,鈣鈦礦材料製作的太陽能電池,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性能損失和不穩定性。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消除這些損失的方法上,但是它們的實際物理原因仍然未知。

日前《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劍橋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系和卡文迪許實驗室的Sam Stranks博士小組的研究人員以及日本OIST的Keshav Dani教授的飛秒光譜學部門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問題的根源。他們的發現可以簡化提高鈣鈦礦應用效率的努力,使它們更接近面向大眾市場的生產。

通常而言,當光照射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上或電通過鈣鈦礦LED時,電子被激發並躍遷到更高的能量狀態。帶負電的電子留在被稱為空穴的空間後面,然後該空間具有相對正的電荷。激發的電子和空穴都可以移動穿過鈣鈦礦材料,因此充當電荷載流子。

但是在鈣鈦礦中,會發生某種類型的缺陷,此時通電的載流子會被卡住。被俘獲的電子和空穴重新結合,將其能量損失變熱,而不是將其轉化為有用的電或光,這大大降低了太陽能電池板和LED的效率和穩定性。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這些「陷阱」的成因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它們的行為似乎與傳統太陽能電池材料中的缺陷截然不同。

2015年,Stranks博士的小組曾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了鈣鈦礦的發光,揭示了鈣鈦礦在吸收或發射光方面的表現。他們發現材料非常異質。Stranks博士描述稱:「有很大的區域是明亮和發光的,而其他區域實際上是黑暗的。這些黑暗的區域與太陽能電池或LED的功率損耗相對應。但是造成功率損耗的原因始終是個謎,特別是因為鈣鈦礦對缺陷的耐受性很高。」

由於標準成像技術的局限性,當時研究團隊無法分辨出較暗的區域是由一個大的陷阱位點還是許多較小的陷阱引起的,因此很難確定為什麼它們僅在某些區域形成。到了2017年晚些時候,OIST的Dani教授的團隊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那裡他們拍攝了一組圖像,呈現了電子在吸收光後在半導體中的表現。Dani教授稱:「通過觀察光照射後電荷在材料或設備中的移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東西。例如,您可以看到電荷在哪裡被捕獲。」「但是,這些損耗很難以可視化的方式顯示,因為它們移動非常快——-在十億分之一秒的百萬分之一的時間尺度上;並且在非常短的距離上,大約是十億分之一米的長度尺度。

於是Stranks博士團隊和Dani教授團隊形成了合作,看他們是否可以共同解決鈣鈦礦中暗區的可視化問題。

OIST的團隊首次在鈣鈦礦上使用了一種稱為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的技術,他們用紫外線探測該材料,並從發射的電子中形成圖像。

當他們查看材料時,他們發現黑暗區域包含「陷阱」,長度約10-100納米,是由較小原子尺寸的陷阱位點組成的簇。這些陷阱簇不均勻地分布在整個鈣鈦礦材料中,這解釋了Stranks博士早期研究中發現的不均勻發光現象。

有趣的是,當研究人員將陷阱位置的圖像疊加到顯示鈣鈦礦材料晶粒的圖像上時,他們發現陷阱簇僅在特定位置形成,位於某些晶粒之間的邊界處。

為了理解為什麼僅在某些晶界發生這種現象,研究小組與劍橋大學材料科學與冶金學系的Paul Midgley教授的團隊合作,後者使用一種稱為掃描電子衍射(scanning electron diffraction)的技術來創建鈣鈦礦晶體結構的詳細圖像。Midgley教授的團隊利用了鑽石光源同步加速器的ePSIC設施中的電子顯微鏡設置,該設施具有用於對射線敏感材料(例如鈣鈦礦)成像的專用設備。

「由於這些材料對光束非常敏感,因此您可以使用典型的技術在這些長度尺度上探測局部晶體結構,從而在查看時迅速改變材料,」 Stranks博士的Tiarnan Doherty解釋說。研究小組和共同主要作者。「相反,我們能夠使用非常低的暴露劑量,因此可以防止傷害。」

「通過OIST的工作,我們知道了陷阱簇的位置,在ePSIC上,我們在同一區域周圍進行了掃描以查看局部結構。我們能夠快速查明陷阱位置周圍晶體結構的意外變化。」

該小組發現,陷阱簇僅在結點處形成,結點處材料的結構略有變形,而結點處的區域則為原始結構。

斯特蘭克斯博士說:「鈣鈦礦中,我們有這些規則的鑲嵌材料,大多數的晶粒又優質又原始,這是我們期望的結構。」 「但是每隔一段時間,您會得到一個略微扭曲的顆粒,並且該顆粒的化學性質是不均勻的。真正有趣的是,最初使我們感到困惑的是,不是扭曲的顆粒才是陷阱,而是當那個顆粒遇到一個原始顆粒;陷阱就在那個結點形成。」

基於對這種「陷阱」性質的了解,OIST的團隊還使用了定製的PEEM儀器來可視化鈣鈦礦材料中發生的電荷載流子陷阱過程的動力學。PEEM裝置的獨特功能之一是,它可以對超快的過程進行成像——短至飛秒,隨後,研究人員發現俘獲過程主要由擴散到陷阱簇的電荷載流子控制。

這些發現代表了將鈣鈦礦帶入太陽能市場的重大突破。「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陷阱會聚集在那兒,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它們確實是在那兒形成的,而且只有在那兒。」 「這令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知道要針對什麼來提高鈣鈦礦的性能。我們需要針對那些不均勻的相或以某種方式擺脫這些結合。」

團隊的研究集中在一種特定的鈣鈦礦結構上。現在,科學家將調查這些陷阱簇的原因是否在所有鈣鈦礦材料中都普遍存在。

延伸閱讀:

什麼是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以直射陽光的形式捕獲太陽能量並將其轉換為電能的設備。太陽能電池也稱為光伏電池,這意味著它將存在於光中的光子轉換為電壓差(這實際上是指「電能」)。要了解太陽能電池的局限性,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其構造。

太陽能電池是使用p型和n型矽晶圓製成的。p型矽晶片由更多的孔組成,這意味著它缺少電子,而n型晶片具有過量的電子。兩者接觸的界面稱為結(更準確地說是PN結)。PN結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所說的太陽能電池效率是什麼意思?

我們使用的每個設備都具有一定的效率。考慮一臺每小時可生產10個氣球的機器。在這十個氣球中,有兩個氣球有孔或其他類型的缺陷。這意味著該機器的效率為80%,因為該機器吸收了生產10個氣球所需的原材料,但僅將其中的80%轉換為有用的輸出。因此,設備的效率代表了提供給它的每單位輸入所產生的有用輸出量。

類似地,太陽能電池上的入射輻射不會完全轉換為電能。只能獲取該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小得多)作為有用的工作。有許多不同的衡量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方法,但最普遍的方法是肖克利-奎塞爾極限。

什麼是肖克利-奎塞爾極限?

肖克利-奎塞爾極限(通常稱為SQ極限)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科學手段。它測量標準測試條件(STC)下單個PN結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STC近似於美國大陸春季和秋季春分時的太陽正午,太陽能電池的表面直接對準太陽(太陽能效率極限)。

該限制是在某些假設下測得的,太陽能電池必須僅由一種均質材料製成,每個太陽能電池只能有一個p-n結,並且假定每個能量大於帶隙的光子都將轉換為電能。如果您不了解光子或帶隙的含義,請不要擔心,我們將在下面進行討論。

為什麼效率受到限制?

使用太陽能電池發電的過程主要取決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電子從價帶(太陽能電池的PN結)躍遷到導帶(外部電路,例如電池)。供您參考,正常原子中沒有外部能量的電子被稱為在價帶中。為了產生電,這些電子必須轉移到外部電路,這被稱為導帶。

電子本身不會從價帶躍遷到導帶。 必須提供一定量的能量(稱為帶隙),以使它們進行過渡。

現在,入射的太陽輻射由許多不同波長的波組成,如上面的光譜所示。左側的長波最弱(能量較少),而右側的短波更強大。因此,這些波中只有少數具有必要的能量來克服能壘。

讓我們看一個例子,以更好地了解上述過程。考慮一包由100個不同波長的光子組成的光子(光子)撞擊由矽製成的太陽能電池。在這100個波中,有40個波具有相當於矽帶隙的能量,因此將能夠發電。其餘的波將作為熱量消散或從電池表面反射回來。因此,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受到限制。

還有其他影響效率的因素嗎?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電子躍遷的閾值能壘原來是太陽能電池板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不是影響它的唯一因素。還有許多其他元素在這裡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圖註:臭氧層阻止高能紫外線到達地表。

離開太陽的能量與我們在地球上接收到的能量不同。這是因為輻射必須穿過包圍我們星球的濃厚大氣傳播。現在,諸如光的散射和折射之類的不同現象降低了其強度。臭氧層會阻止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到達我們(這些波對我們有害,因為它們擁有更多的能量,因此會損壞我們的眼睛細胞)。 然而,這些是能夠越過閾值能量的波,但卻稀疏地到達表面,從而再次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降低。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即使目前我們可以買到的大多數商用太陽能電池的轉換率都無法超過33%的標準,但未來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劍橋大學致力於鈣鈦礦材料用於柔性LED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它們的化學成分順序較少(從本文範圍外的東西)時,它們的效率會更高,從而大大簡化了生產生產過程,並且降低成本。

同樣,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更新的材料,例如氮化鎵,鍺,磷化銦等。許多人認為,這些材料將通過改變多結太陽能電池的帶隙極限,有效地利用整個太陽光譜將其轉化為電能。總而言之,太陽能行業的未來確實是光明的。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揭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缺陷」之謎
    近年來,鈣鈦礦成為太陽能電池研究的新寵。相比於共稜、共面形式連接的結構,具有特定晶體結構的鈣鈦礦更加穩定,更有利於缺陷的擴散遷移。因此,鈣鈦礦具備了許多優異的物理化學特性,如電催化性、吸光性等。同時,鈣鈦礦結構非常適合作為太陽能電池吸收光線的活性層,因為它們吸收光線的效率比矽更高,轉換效率潛力更大,且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更綠色,近年來鈣鈦礦電池已逐漸成為矽太陽能電池的替代品。然而,鈣鈦礦材料製作的太陽能電池,往往會出現明顯的性能損失和不穩定性,確切的物理原因依然成謎。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消除這些性能損失的方法上。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Ed.)上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章總結和探討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新進展、應用成本,以及潛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子顯示器,以及可穿戴電子產品等柔性電子器件的需求越來越多。柔性太陽能電池由於具有質量輕,易於運輸、安裝等優勢成為未來可攜式電子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可拉伸基底上晶體的脆性和鈣鈦礦的差結晶性,會造成柔性器件不可避免的性能損失和急速下降的穩定性。實際上,水分子往往是從鈣鈦礦薄膜的晶界處侵襲使得薄膜開始降解的,而晶界也是薄膜力學性能最差,最容易斷裂的部分。研究顯示,帶有s-GO的可拉伸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效率為20.56% (1.01平方釐米),回滯現象可實現消除,並和剛性基底上的性能相當。
  • 韓國科學家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記錄
    雖然它們在效率上可能有很大的飛躍,但事實證明,保持電池的所有元素穩定和工作秩序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偶然發現了解決其中一個關鍵原因的方法,他們發現可以利用高強度光來避免通常困擾電池...
  • 仿脊椎設計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由於其卓越的光電特性、重量輕、成本低和可中溫卷對卷生產等優點,而引發了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與作為矽基太陽能電池替代品的剛性裝置相比,柔性PSCs在不久的將來展示了廣泛的商業潛力,如在可穿戴電子設備、智能汽車和建築集成光伏領域。
  •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材料新突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0-11-30 13:56:21 當前,大多數常用的太陽能電池都是以矽材料為基礎製成的,因為矽這種材料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電能
  • 應用於室內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創新高
    該設備在緻密的氧化錫層上安裝了介孔支架,據研究人員稱,在200和400勒克斯LED照明下,可以實現20.6%和22.6%的電池轉換效率。開發人員介紹,該效率是設計用於室內使用的柔性光伏電池的最高記錄,也比柔性基板上性能最好的鈣鈦礦光伏電池高60-90%。
  • 鈣鈦礦的潛力與困境,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破局
    在轉換效率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因而作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一持續被研究人員關注著。同時,儘管鈣鈦礦在效率上可能有很大的飛躍,但事實證明,保持電池的所有元素穩定和工作秩序依然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近日,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偶然發現了解決其中一個關鍵原因的方法,即可以利用高強度光來避免通常困擾電池性能的變形。
  • 科學家利用PEEM技術揭開太陽能電池材料「缺陷」之謎
    由劍橋大學、衝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OIST)的科學家共同領導的多機構合作近日獲得突破性成果,他們發現了導致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和柔性LED潛在材料——鈣鈦礦中出現「效率缺陷」的根源。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鈣鈦礦無疑是當下材料領域的明星,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具有引人矚目電子和光電特性,在包括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LED)、光電探測器等許多設備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
  • 新方法可廉價製備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9月29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廉價製備能替代傳統矽晶體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新材料。這種材料能更高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有望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材料。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化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可使用類似於報紙印刷的捲軸式製造方法,從而實現大量、低成本生產。  研究人員使用超快紅外成像技術對這種材料的結構與組成進行了觀察,發現它十分柔軟,即使原子發生大規模振動,也能保持晶體結構。而處理矽等材料時,需要將晶體硬化來抑制原子振動。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每層材料有著巨大的表界面,因而有大量缺陷存在,當太陽光被吸收產生載流子,載流子(電子和空穴)分別傳輸到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才能產生光電流,但是載流子在傳輸過程中很容易被缺陷捕獲同時也發生複合。研究表明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的關鍵在於減少界面處載流子的複合,實施界面調控、實現材料表面鈍化等都有助於降低載流子的複合。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何以成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
    (來源:微信公眾號「國際能源研究中心」ID:IERCentre)近幾十年來,各種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層出不窮。雜化鈣鈦礦材料太陽能電池(下文簡稱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光伏器件領域中的後起之秀,自2009年被發現以來,憑藉成本低、柔性好及可大面積印刷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遭遇「成長的煩惱」,上海交大提出解決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韓禮元團隊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進程起重要作用。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種新型光伏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目前,世界最高光電轉化效率紀錄已達到25%。
  • 美國研發耐高溫性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轉換效率11.8%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能源界網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效率為11.8%,並具有較強的耐高溫性。科學家使用逐層氣相沉積技術,將碘化鉛(PbI 2)和溴化銫(CsBr)前驅體的薄層製成了無機混合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研究小組說:「這種氣相沉積技術是一致的,不會留下任何汙染物,並且已經在其他行業中使用,因此可以擴大規模用於商業生產。」研究人員指出,使用無機化合物(例如銫)有助於使電池具有更高的耐熱性。
  • 新方法或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發推向新階段
    導讀: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利用高強度光來避免通常困擾電池性能的變形。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當涉及到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時,鈣鈦礦已成為一種令人興奮的材料,但它們並非沒有問題。
  • 惟華光能研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9.6%
    廈門惟華光能有限公司研製出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9.6%,這超越了歐美、日本、韓國等研究所公開發表的同類型電池的轉化效率,成為全球第一。鈣鈦礦電池(PVSK)是一種有機-無機複合型的,以MAPbX3 為吸光材料,配合電子和空穴傳輸材料的新型太陽能電池。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圖鑑——2018年度ESI高被引論文中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匯總
    鈣鈦礦由於獨特的材料性質,例如良好的吸光性能,優異的電荷傳輸速率和電荷載流子擴散長度等優點,達到了高品質的產品性能與低成本製造工藝的完美結合,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穩定性提升,而成為「光伏領域的新希望」。通過科學家近十年的努力,鈣鈦礦電池的效率從2009年的3.9%提高到了2018年的22.7%。因此基於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