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能源界網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效率為11.8%,並具有較強的耐高溫性。
科學家使用逐層氣相沉積技術,將碘化鉛(PbI 2)和溴化銫(CsBr)前驅體的薄層製成了無機混合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研究小組說:「這種氣相沉積技術是一致的,不會留下任何汙染物,並且已經在其他行業中使用,因此可以擴大規模用於商業生產。」
研究人員指出,使用無機化合物(例如銫)有助於使電池具有更高的耐熱性。他們聲稱,在72小時的X射線衍射分析中,該電池即使在200攝氏度下也沒有顯示出熱降解。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該電池具有顯著的熱穩定性和1.87電子伏特(eV)的帶隙。他們進一步解釋說,這兩個特性的結合使該PV器件成為串聯結電池應用的理想選擇,該串聯結電池用於現實生活環境中,在太陽輻射高,夏天的環境溫度超過55°C,矽電池模塊溫度接近86°的現實環境中使用。
「這項研究證明了無機鈣鈦礦材料和太陽能電池在更高的溫度和更長的時間內比其他地方報導的更強的熱穩定性,」研究人員在發表於ACS應用能源材料的論文《熱穩定性、效率、蒸汽沉積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寫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