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司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 27.2%

2021-02-25 太陽能發電網

該效率除了獲得德國 Fraunhofer 太陽能系統研究所認證,也突破了單一接面式(Single Junction)矽晶太陽能電池 26.7% 的紀錄

太陽能技術的進步可謂日新月異,光電轉換效率紀錄幾乎每隔幾周就會翻新。比如最近英國太陽能公司 Oxford PV 便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技術的效率提高至 27.2%。

矽晶太陽能為當前產業首選技術,便宜、高效又穩定的優勢讓太陽光電成為最受歡迎的再生能源,但以目前已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而言,其轉換效率預期很難超過 25%,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另一個太陽能明日之星。

鈣鈦礦則是太陽能領域後起之後,光電轉換效率在 9 年內增加到可與矽晶太陽能媲美的 22%。

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突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於市場競爭關係的太陽光電材料握手言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

英國 Oxford PV 便以此技術成功研發出 1 平方公分大小的高效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該效率除了獲得德國 Fraunhofer 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認證,也突破了單一接面式(Single Junction)矽晶太陽能電池 26.7% 的紀錄。

該公司並不期望能將單一太陽能材料效率最大化,反而利用鈣鈦礦與矽晶電池各自優缺點與不同能隙特性,拼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 30% 以上。

理論上,由於鈣鈦礦與矽晶材料能隙寬度不一,兩者光吸收範圍並不會重疊,因此可各司其職:鈣鈦礦負責吸收綠光、藍光並轉換為電能,矽則用於吸收紅光與近紅外光。

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能隙重疊效應(bandgap overlap effect)仍將底層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砍半,大大影響整體太陽能效率。

為研發出高效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該公司結合轉換效率達 17% 與 22% 的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電池,但由於能隙重疊效應,最終轉換效率比預期少了 11% 左右。

不過,與一般矽晶與鈣鈦礦電池相比,轉換效率 27.2% 已算是產業大突破。Oxford PV 目前也正努力在德國生產 156mm×156mm 商業尺寸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並試圖出售其概念。

Oxford PV CEO Frank Averdung 指出,公司目前的最大挑戰不是在提升轉換效率,而是要穩定其性能。由甲基氨基碘化鉛(MAPbI3)製成的鈣鈦礦遇到溼度會有衰退問題,該公司希望能逐一突破,並希望在 2019 年投入測試,於 2020 年推出產品。

Oxford PV 並非世界第一個研發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的團隊。

2018 年 2 月,美國布朗大學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L)已如火如荼研發該技術,還希望研發出不含鉛的鈣鈦礦電池。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與瑞士電子和微技術中心(CSEM)組成的團隊,也在近期將該類型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 25.2%。

或許,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效率達 30% ,已指日可待。(來源|科技新報)

相關焦點

  • 結合矽與鈣鈦礦材料太陽能轉換效率躍升至27.2%
    太陽能技術日新月異,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每隔幾周又會再翻新,像是最近英國太陽能公司 Oxford PV 便透過鈣鈦礦-矽晶太陽能技術,將效率提高至 27.2%。鈣鈦礦則是太陽能領域後起之後,光電轉換效率在 9 年內增加到可與矽晶太陽能媲美的 22%,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突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於市場競爭關係的太陽光電材料握手言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
  • 突破 | 矽與鈣鈦礦材料結合,太陽能轉換效率躍升至 27.2%
    將效率提高至 27.2%。該公司並不期望能將單一太陽能材料效率最大化,反而利用鈣鈦礦與矽晶電池各自優缺點與不同能隙特性,拼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 30% 以上。為研發出高效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該公司結合轉換效率達 17% 與 22% 的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電池,但由於能隙重疊效應,最終轉換效率比預期少 11% 左右。
  • 結合矽鈣鈦礦技術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 27.2%
    太陽能技術日新月異,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每隔幾周又會再翻新,象是最近英國太陽能公司OxfordPV便透過鈣鈦礦-矽晶太陽能技術,將效率提高至27.2%。鈣鈦礦則是太陽能領域後起之秀,光電轉換效率在9年內增加到可與矽晶太陽能媲美的22%,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突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於市場競爭關係的太陽能電池材料握手言和,打造新型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矽太陽能再創紀錄,轉換效率有望突破30%大關
    而現在德國科學家則研製出轉換效率高達 29.15% 的串疊型太陽能,即將突破 30% 大關。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太陽能是矽晶太陽能電池,其轉換效率約落在 20% 左右,隨著技術愈加成熟與裝置量愈來愈高,它已經是現在綠能技術的當紅炸子雞,但是矽晶材料無法將所有的光轉換成電,當光子能量小於矽的能隙(1.12eV)時,矽電池就無法吸收這些光子,轉換效率到 29% 即觸頂。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衝擊矽晶太陽能的地位,鈣鈦礦太陽能更具前途
    鈣鈦礦太陽能與有機太陽能都是備受看好的新型太陽能技術,性能良好也比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更薄更輕,應用範圍相當廣泛,而現在它們的應用領域還擴至宇宙目前鈣鈦礦產電效能與晶矽太陽能相當,轉換效率在十年間從3%躍升到24%左右,且鈣鈦礦太陽能在陽光下或是室內弱燈光照射下都可以發電;而有機太陽能的轉換效率雖然不具優勢,但是它有著輕薄、可撓且便宜的特點。
  • 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再提高3%
    最近澳洲科學家便通過結構與石墨烯類似的磷烯(phosphorene),成功將鈣鈦礦太陽能轉換效率提升 2 到 3%。其中磷烯是由層狀黑磷塊材剝離而成,隨著減少層數,發光的範圍可從中紅外到可見光,因此如何從黑磷單層磷烯是團隊首要挑戰,福林德斯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 Christopher Gibson 表示,團隊已經找出全新方法來剝離磷烯,這將有助於生產更高效與便宜的太陽能電池。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
    光電協進會 (PIDA) 研究分析指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除具有高轉換效率外,成本更是其最大的優勢,其建置成本可望與矽晶太陽能電池組件競爭。據牛津大學博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專家 Snaith 表示,目前於實驗室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本約每瓦 0.4 美元,若於工業量產,成本將可再減半。
  • 新太陽能技術將效率提升至50%
    為此,不少光伏企業把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作為搶佔先機的「法寶」。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光伏電池轉換率臨近天花板,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提高轉換效率仍將是光伏上下遊產業鏈的主攻方向。((...此次PERC電池效率的突破基於公司自主開發的PERC2.0技術方案,在擴散摻雜、界面鈍化、金屬接觸等關鍵技術上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大幅降低電池總J0,開壓提...
  • 科學家研究新鈣鈦礦材料,或可再度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
    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大多都無法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轉換效率仍有許多進步空間,對此,美國科學家已尋覓出全新鈣鈦礦材料,未來的太陽能電池或許能好好把握佔 47% 光譜的紅外光,進一步提高轉換效率。 然而目前的太陽能板無法善加利用所有的光,當陽光照射到矽晶太陽能板時,只能將等同於近紅外光的較低能量轉換成電,其餘轉為熱,矽晶太陽能只能吸收近紅外光、可見光及紫外光,波長較長的紅外光則完全無法吸收。 對此,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為了進一步提高太陽能的轉換效率,著手研究光子上轉換(Photon upconversion)技術。
  • 石墨烯助力,串疊型鈣鈦礦太陽能效率超越26%
    ,十年間已經躍升到 24% 以上,不過效率升幅多多益善,最近義大利科學家在鈣鈦礦電池中加入神奇材料石墨烯(Graphene),最終研發出鈣鈦礦-矽串疊型太陽能,其效率已達 26.3%。科學家將石墨烯薄膜沉積在鈣鈦礦的二氧化鈦(TiO2)電子傳輸層上,其中鈣鈦礦太陽能的電池結構大多為陰極-電子傳輸層-鈣鈦礦的光吸收層(主動層)-電洞傳輸層-陽極組成,透過將石墨烯沉積在二氧化鈦前體與奈米粒子上,進而提高鈣鈦礦薄膜的化學穩定性與耐用性,最後再把最佳化後鈣鈦礦電池機械式堆棧(mechanically stacked)在 HJT 異質結矽晶太陽能上方。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其珏)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達到25.2%
    中國財富網訊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8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近太空、極地等極端環境中展現了其獨特的應用優勢。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至25.2%
    鈣鈦礦光伏電池是由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製成的電池,最近被證明前景無量,因為研究人員已經設法大幅提高了它們的能量轉換效率,從3.8%一路提高到25.2%。 這一顯著提高的效率使鈣鈦礦在開發下一代可低溫處理的光伏技術方面成為領先的競爭者。鈣鈦礦光伏電池可以有兩種主要的設計原型:所謂的規則(n-i-p)結構和倒置(p-i-n)結構。
  • Oxford PV鈣鈦礦薄膜串聯層提升太陽能電池性能20%
    英國牛津——2014 年9月22日——創新太陽能技術與材料的開發者 Oxford PV 全新推出了一項鈣鈦礦薄膜技術應用。此次突破性進展致力於將常規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20%——相當於絕對轉換效率大幅提高3%至5%。
  • 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新方法!最佳光電轉換效率提升至16.04%!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光電性能優異、製備方法簡單可控、成本低廉等優點受到了國內外科研及產業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經突破25%,逼近商業晶矽電池。然而,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易分解、穩定性較差,這嚴重阻礙了其商業化應用。
  • 混合型太陽能電池可望實現95%轉換效率
    )的研究人員們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混合型太陽能電池,據稱可使能效提升95%或更高。英國的研究人員們目前正致力於研究這種可層疊於標準矽晶太陽能電池上的有機配方,期望能進一步實現難以企及的近100%能效目標。  高能量的可見光被一種特殊有機塗料吸收,其所產生的配對三重線態則由無機太陽能電池有效吸收。  當今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在理論上可達到33.7%的最大轉換效率;入射光的其餘部分則被升溫的電池耗盡。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有機會達66%
    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的路途困難重重,其中一項難題便是太陽能材料沒法吸收全部的光,有一部分的光能會以熱的形式損失,進而降低性能,對此,最近美國科學家透過添加有機化合物材料,成功吸收並轉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生的熱,最高轉換效率有機會從33% 突破到66%。
  • 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暴增32%(圖)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為此,不少光伏企業把提高光電轉換效率作為搶佔先機的「法寶」。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光伏電池轉換率臨近天花板,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提高轉換效率仍將是光伏上下遊產業鏈的主攻方向。((...此次PERC電池效率的突破基於公司自主開發的PERC2.0技術方案,在擴散摻雜、界面鈍化、金屬接觸等關鍵技術上的進一步優化提升,大幅降低電池總J0,開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