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單晶 柔性?

2020-09-05 索比光伏網

鈣鈦礦無疑是當下材料領域的明星,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具有引人矚目電子和光電特性,在包括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LED)、光電探測器等許多設備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鈣鈦礦晶體。圖片來源:Xu Research Group[1]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徐升(Sheng Xu)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導了一種新策略,高效實現了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的生長和製造,並可精確控制厚度(從600 nm到100 μm)、面積(可達5.5 cm×5.5 cm)以及厚度方向上的組成梯度(例如,從MAPbI3到MAPb0.5Sn0.5I3)。所製備的單晶雜化鈣鈦礦與直接生長在外延襯底上的鈣鈦礦的質量相當,並且具有一定的柔性(與厚度有關)。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基於傳統的半導體製造技術,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可以進一步與現有工業化製造工藝兼容,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製備過程中的鈣鈦礦單晶薄膜。圖片來源:UCSD[2]

研究者利用的製備方法被稱為「基於溶液的刻印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法(solution-based lithography-assisted epitaxial-growth-and-transfer)」。具體來說,以一塊鈣鈦礦晶體(例如MAPbI3)作為襯底,其上覆蓋一層通過刻印法刻蝕而圖案化的聚合物膜(如Parylene)作為控制晶體生長的掩模(mask),再利用外延法在溶液中生長新的鈣鈦礦單晶。晶體會慢慢「長高」並在掩模上方擴展開,最終連接成沒有晶界的單晶薄膜。

掩模存在下鈣鈦礦外延生長過程。圖片來源:Nature

隨後,生長出來的鈣鈦礦單晶薄膜可被剝離下來並隨後轉移至另外任意一種襯底上。XRD和光致發光光譜等測試顯示,轉移的單晶薄膜可以保持良好的結晶度,表面缺陷少,並且可以與襯底很好的粘附。

基於溶液的刻印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法示意圖及單晶薄膜表徵。圖片來源:Nature

其實,兩年前徐升教授課題組就曾報導了外延和低溫溶液法相結合,製備形貌、取向可控的MAPbBr3鈣鈦礦單晶陣列[3]。生長過程遵循臺階流模式,簡單地說,晶體逐層生長,成核位置優先發生在各層臺階的邊緣。其中就涉及到使用刻印來圖案化聚合物薄膜,作為外延生長掩模。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可控同質外延生長SEM圖像。圖片來源:Adv. Mater.[3]

我們最關心的,是這種方法到底好不好用。研究者以2 μm厚的聚合物層為掩模,生長出1 cm × 1 cm × 2 μm尺寸的單晶鈣鈦礦薄膜。如果換成更剛性的掩模,可以獲得尺寸更大(5.5 cm × 5.5 cm)的單晶鈣鈦礦薄膜。該方法對不同的鈣鈦礦晶體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外延生長的溫度可以從80 °C到160 °C。

大面積單晶鈣鈦礦薄膜。圖片來源:Nature

單晶薄膜厚度對載流子輸運性能有著很大的影響。從600 nm到2 μm,增加膜厚可以改善外量子效率(EQE),這是由於這個範圍內的厚度增加可以使單晶薄膜集光能力增強、晶體質量變好。而在2 μm到5 μm厚度範圍內,載流子收集效率成為主要限制因素,所以EQE隨單晶薄膜厚度的增加而減小(下圖a)。薄膜厚度對其光伏性能也有類似影響(下圖b)。

薄膜厚度對載流子輸運影響和及單晶的力學性質。圖片來源:Nature

控制薄膜厚度,也可調控單晶鈣鈦礦薄膜的力學性能。將單晶鈣鈦礦薄膜夾在兩層高分子材料之間,可以一定程度彎曲,較小厚度的薄膜具有較小的彎曲半徑,這表明這種脆性晶體具有顯著的柔性(上圖e)。儘管單晶鈣鈦礦薄膜的柔性並非特別出色,但已經有希望應用於高效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可穿戴設備中。

單晶鈣鈦礦薄膜彎曲測試示意圖。圖片來源:Nature

有趣的是,如果在生長溶液中加入成分逐漸變化的鉛錫混合物,可以獲得具有連續梯度帶隙的單晶鈣鈦礦薄膜。研究者以MAPb0.5Sn0.5I3作為鉛錫鈣鈦礦的濃度上限,製備了成分從MAPbI3逐漸過渡到MAPb0.5Sn0.5I3的梯度單晶薄膜。與傳統的異質結不同,梯度層中不存在結構界面,梯度單晶中的陷阱密度與純MAPbI3單晶相當,幾乎比具有界面的傳統異質結低兩個數量級。

具有連續梯度帶隙的單晶鈣鈦礦薄膜。圖片來源:Nature

單晶鈣鈦礦薄膜可以應用於LED的製備,像素尺寸從1 μm到100 μm,在高解析度、穩定性和量子效率的柔性顯示器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同時,單晶鈣鈦礦薄膜還可應用於光伏器件。研究者製備了島-橋式的柔性光伏器件陣列,每個0.5 cm × 0.5 cm的島由金屬橋互連。在初始反向掃描條件下,能量轉換效率(PCE)最高值為20.04%。整個梯度單晶MAPb0.5+xSn0.5−xI3光伏陣列的PCE約為10.3%,工作面積約為9 cm2。

單晶鈣鈦礦薄膜光伏器件測試。圖片來源:Nature

「現代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甚至衛星,都是基於矽、氮化鎵和砷化鎵等材料製成的單晶薄膜,單晶的缺陷更少,電子傳輸性能更好」,徐升教授說,「進一步簡化製造過程和提高轉移產率是我們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能用功能性載流子傳輸層取代圖案化的掩模以避免轉移步驟,整個過程的生產率可以大大提高」。

基於單晶鈣鈦礦薄膜的柔性太陽能電池。圖片來源:UCSD[2]

X一MOL資訊小希

相關焦點

  • Nature:鈣鈦礦單晶,柔性?
    當前研究較多是多晶材料,但與之相比,單晶雜化鈣鈦礦材料的缺陷和晶界更少,具有更優的光生載流子輸運能力和穩定性。因此,鈣鈦礦單晶薄膜的製備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熱點話題。不過,在製備過程中控制單晶鈣鈦礦的形貌和組成非常困難,低成本、滿足現有工業標準的製備過程更是未見報導,這些都制約了單晶鈣鈦礦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梯度單晶鈣鈦礦圖片來源: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該器件表現出了厚度依賴的機械柔性,通過鉛錫梯度合金形成梯度電子帶隙,提升了載流子遷移率並降低了載流子複合率。不僅表現出對溼、熱等降解因素的高穩定性,而且還具有優良的能源轉化效率(基於鉛-錫-梯度結構的太陽能電池平均效率為18.77%)。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 新製造方法:讓單晶鈣鈦礦器件更具可行性
    雖然許多現有方法集中在多晶材料上,但與多晶材料相比,由於單晶雜化鈣鈦礦的定向傳輸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其載流子輸運性能和穩定性均優於多晶鈣鈦礦。但是,單晶雜化鈣鈦礦的製備以及控制其形態和組成,往往頗具挑戰性。
  • 「印刷術」突破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新聞—科學網
    2017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裡,研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製備的鈣鈦礦柔性太陽能電池,厚度和柔韌程度與一張雜誌紙差不多。三年來,他們利用「印刷術」突破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難題,有望為柔性可穿戴電子設備提供可靠電源。日前,這一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刊發。
  • 【Angew】蘇大鄒貴付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獨特的光電性質,在薄膜光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極大潛力。雖然許多工作都集中在多晶鈣鈦礦材料上,但單晶鈣鈦礦比多晶具有更好的載流子輸運能力和更高的穩定性,可以有有效減少甚至消除載流子輸運過程中的散射損失以及晶界複合,採用單晶鈣鈦礦薄膜作為器件活性層被認為是進一步提高鈣鈦礦光電子器件性能的理想方案。
  • 蘇州大學鄒貴付、尹萬健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近日,蘇州大學鄒貴付教授和尹萬健教授從成核生長動力學角度,採用溶液過程動力學誘導晶面各向異性生長策略,製備了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作者指出,各向異性生長鈣鈦礦薄膜需要考慮成核、生長以及誘導各向異性生長三個階段,並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合成方案,實現了該薄膜的各向異性生長。
  • 讓電荷橫行無界的橫向單晶鈣鈦礦電池
    圖 橫向鈣鈦礦單晶太陽能電池製備過程有機無機滷素雜化鈣鈦礦材料近十幾年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目前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器件都是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單晶是鈣鈦礦材料另一種重要的存在形式,鈣鈦礦單晶相比多晶材料無晶界的存在,具有很多優異的性質,比如:更長的載流子擴散距離,更弱的離子移動效應,更高的熱分解溫度,更優異的穩定性;橫向背接觸太陽能電池結構(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IBC)是矽太陽能電池中很重要的一種結構並已經被廣泛應用,單面背電極結構製備簡單且無需使用昂貴的透明電極,光利用率相比採用透明導電玻璃的傳統疊層結構電池更高
  • 世界首塊超大尺寸鈣鈦礦單晶製成
    原標題:世界首塊超大尺寸鈣鈦礦單晶製成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4日訊(記者佘惠敏)從中科院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生忠研究員帶領的團隊與陝西師範大學合作,利用升溫析晶法,首次製備出超大尺寸單晶鈣鈦礦CH3NH3PbI3晶體,尺寸超過2英寸(大於71 mm
  • 零維非鉛鈣鈦礦單晶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成功設計、集成了大尺寸零微結構非鉛(類)鈣鈦礦單晶高性能X射線成像器件。 鈣鈦礦材料是近年發展最快也是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之一。與鈣鈦礦微晶薄膜相比,低缺陷態、高遷移率和更穩定的大尺寸鈣鈦礦單晶更適用於X射線等高能輻射探測。目前,已經有幾種三維/二維(3D/2D)鈣鈦礦單晶材料被用於X射線探測器,但存在很多不足。一是三維鈣鈦礦單晶具有高遷移率和大載流子擴散長度以及較高的載流子濃度,使得光電器件呈現很高的暗電流。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仿脊椎設計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然而,柔性PSCs面臨著從通過旋轉塗覆的實驗室規模器件到通過印刷的大面積模塊的轉換,其性能損失不容忽視,這成了阻礙其實際應用的關鍵問題。特別是,隨著器件面積的增加,在柔性襯底上的鈣鈦礦晶體生長和缺陷鈍化問題被放大。此外,在大面積模量的基礎上,氧化銦錫(ITO)和鈣鈦礦晶體的脆性會更大。因此,可伸縮、堅固的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需要同時提高鈣鈦礦晶體的質量和整個器件的柔性。
  • 自上而下法:製備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學報告》發表的一項研究Top-down approaches towards single crystal perovskite solar cells展示了通過自上而下法來生產可低溫加工的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光電性質,在眾多器件應用上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雖然許多方法都集中在多晶鈣鈦礦材料上,但單晶雜化鈣鈦礦比多晶材料具有更好的載流子輸運和更高的穩定性,它們的取向與遷移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密切相關。然而,單晶鈣鈦礦的製備和形貌與成分的控制是具有挑戰性的。
  • 美科學家成功利用半導體製造工藝製備出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
    相比之下,單晶鈣鈦礦薄膜無晶界缺陷極少,因此具備更加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和穩定性,但該類薄膜的製備工藝極具挑戰性(薄膜成核、形貌和組分難以控制),因此在製備工藝上實現突破是單晶鈣鈦礦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因素。
  • ...機所等研製出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甲基銨滷化鉛鈣鈦礦(CH3NH3PbX3, X=Cl,Br,I)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鈣鈦礦材料,因其具有直接帶隙、寬光譜響應、高吸收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長載流子擴散係數等優點,逐漸成為製備光電探測器的前沿熱點材料。目前,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的光電探測器性能距預期仍有一定距離,一個主要原因在於載流子在界面的傳輸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響。
  • 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因此對這些光物理參數的定性和定量測定,是人們判斷鈣鈦礦樣品質量的重要手段。載流子的壽命可以簡單的從載流子螢光壽命的檢測中推算,但電荷遷移率(或者遷移係數)的測定往往需要在鈣鈦礦樣品上負載電極材料。
  • 給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架上「水泥」支架
    近年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可溶液加工、質輕、成本低等優勢,有望成為可持續發展可拉伸應用的光伏技術。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針對上訴問題,南昌大學教授陳義旺、研究員胡笑添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延林課題組受混凝土增韌結構啟發,將帶有磺酸基的磺化氧化石墨烯(s-GO)通過與鈣鈦礦前驅體材料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水泥」支架結構的晶界。這種方法可以同時增強鈣鈦礦薄膜的結晶度,並鈍化黏結晶界。相關論文已發表於《科學通報》。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研究員金盛燁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
  • 大連化物所發表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綜述文章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可低溫加工、效率高,以及價格低廉等優點,非常適用於製備柔性太陽能電池。因此,當前國內外都加快了基於鈣鈦礦材料的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升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加大有效面積、降低成本、實現低溫製備,以及大規模生產等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