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2020-07-31 材料material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光電性質,在眾多器件應用上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雖然許多方法都集中在多晶鈣鈦礦材料上,但單晶雜化鈣鈦礦比多晶材料具有更好的載流子輸運和更高的穩定性,它們的取向與遷移行為和較低的缺陷濃度密切相關。然而,單晶鈣鈦礦的製備和形貌與成分的控制是具有挑戰性的。


近日,來自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徐升教授(通訊作者)報告了一種基於溶液的印刷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用於在任意襯底上製造單晶雜化鈣鈦礦,並可以精確控制其厚度(600 nm~100 μm)、面積(連續薄膜面積可達5.5 cm×5.5 cm)和厚度方向上的成分梯度(從MAPbI3到MAPb0.5Sn0.5I3)。轉移的單晶雜化鈣鈦礦與直接生長在外延襯底上的質量相當,並且根據厚度具有不同的機械柔韌性。同時,鉛錫梯度合金化可形成梯度電子帶隙,從而增加載流子遷移率並阻礙載流子複合。基於這些單晶雜化鈣鈦礦的器件不僅顯示出對各種降解因素的高度穩定性,而且還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基於鉛-錫-梯度結構的太陽能電池展現出18.77%的平均效率。相關論文以題為「A fabrication process for flexible single-crystal perovskite devices」於2020年7月29日發表在Nature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26-z

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如圖1所示,圖1a中的示意圖和光學圖像說明了使用基於溶液的印刷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製造單晶的過程。混合鈣鈦礦晶體(例如,甲基銨碘化鉛,MAPbI3)被用作所述襯底外延生長的單晶混合鈣鈦礦。將生長的外延單晶膜可以被轉移到在任意襯底,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結晶性和附著力。圖1b顯示了完整單晶MAPbI3薄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該薄膜轉移到彎曲的普通襯底上,尺寸約為1 cm×1 cm×2μm,且整體截面沒有任何晶界,通常在多晶MAPbI3薄膜中可見。使用更剛性的生長,可以實現尺寸約為5.5 cm×5.5 cm×20μm的可縮放的單晶MAPbI3薄膜。

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圖1.基於溶液的印刷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製備高質量的單晶雜化鈣鈦礦薄膜。(a)單晶鈣鈦礦薄膜的合成過程;(b)單晶MAPbI3薄膜的SEM圖像;(c)單晶MAPbI3高解析度TEM圖像;(d)外延單晶薄膜的XRD圖譜;(e)單晶薄膜之間的PL和PL強度比較,展現轉移的單晶薄膜的高質量性。


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圖2.單晶雜化鈣鈦礦厚度相關的載流子傳輸和機械性能。(a)具有不同厚度的單晶雜化鈣鈦礦的EQE測量;(b)使用本文生長和轉移方法製造的具有不同吸收層厚度的單晶MAPbI3光伏電池的J-V測量;(c)J–V在不同吸收層厚度的低內場和高內場處的斜率;(d)NMP設計的單晶鈣鈦礦薄膜在彎曲半徑為2.5 mm時的有限元分析;(e)具有不同單晶鈣鈦礦膜厚度的NMP設計的靈活性測試結果;(f)彎曲半徑約為2.5mm的SEM圖像。


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圖3.單晶鈣鈦礦薄膜的梯度帶隙。(a)在MAPbBr3襯底上生長的漸變單晶MAPb0.5+xSn0.5-xI3的PL圖像;(b)在合金生長過程中不同生長時間的樣品的UPS測量;(c)在不同的生長時間,具有與漸變結構的表面組成相同組成的單晶薄膜的紫外-可見光譜吸收;(d)三種不同單晶鈣鈦礦的橫截面的SEM圖像和相應的EBIC映射;(e)代表MAPbI3,MAPb0.5Sn0.5I3和漸變MAPb0.5+xSn0.5-xI3單晶光伏器件的典型J–V曲線;(f)瞬態光電壓測量。


突破!加州大學最新《Nature》: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的製備

圖4.柔性梯度帶隙的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a)光學圖像展現了柔性單晶光伏電池;(b)漸變的單晶MAPb0.5+xSn0.5-xI3光伏器件中的J–V;(c)在分級的光伏器件的循環測試結果;(d)JSC梯度單晶MAPb0.5+xSn0.5-xI3,多晶MAPb0.5Sn0.5I3和多晶MAPbI3光電器件的照明強度的關係;(e)單晶MAPb0.5+xSn0.5-xI3,多晶MAPb0.5Sn0.5I3和多晶MAPbI3的熱溼穩定性試驗結果;(f)單晶MAPb0.5+xSn0.5-xI3,多晶MAPb0.5Sn0.5I3和多晶MAPbI3的長期保存穩定性測試結果。


總之,作者使用基於溶液的印刷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方法製造了單晶鈣鈦礦,同時在不同的熱和溼度條件下,單晶光伏器件比多晶器件具有更好的穩定性。此外,長期儲存穩定性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相比多晶材料,單晶材料器件具有更好的穩定性。(文:Casp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成功利用半導體製造工藝製備出大面積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
    相比之下,單晶鈣鈦礦薄膜無晶界缺陷極少,因此具備更加優異的電荷傳輸性能和穩定性,但該類薄膜的製備工藝極具挑戰性(薄膜成核、形貌和組分難以控制),因此在製備工藝上實現突破是單晶鈣鈦礦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因素。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摘要 【科研人員製備出大面積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禮元教授領銜團隊等不懈努力下,科研人員運用更加經濟安全的方法,製備出比蟬翼還薄數十倍的大面積鈣鈦礦薄膜,向大規模低成本太陽能發電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 科學家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
  • 蘇州大學鄒貴付、尹萬健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近日,蘇州大學鄒貴付教授和尹萬健教授從成核生長動力學角度,採用溶液過程動力學誘導晶面各向異性生長策略,製備了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作者指出,各向異性生長鈣鈦礦薄膜需要考慮成核、生長以及誘導各向異性生長三個階段,並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合成方案,實現了該薄膜的各向異性生長。
  • 黃勁松團隊開發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工藝 丨論文速遞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由於其優異的能量轉換效率和低廉的成本而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在其進入市場之前仍需探索出工業化生產穩定高效的大面積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近日,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黃勁松教授團隊開發出了大面積製備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工藝。他們發現通過縮短刮塗製備的鈣鈦礦薄膜在空氣中的退火時間可以有效提高鈣鈦礦組件效率。
  • 上海科大最新《Nature》首次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導讀:4月29日,上海科技大學兩項重大學術成果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同時上線。這是繼4月24日該校兩項學術成果在Science在線發表後的又一「雙發」(點此查看)。但滷化物鈣鈦礦的原子級的異質結構外延生長尚未實現,原因在於其固有的離子遷移率,導致相互擴散;同時化學穩定性差,使得在後續製造中容易破壞之前已製備的材料。因此,了解這種不穩定性的產生的根源,並制定有效的方法來抑制離子擴散是非常重要的。近日,美國普渡大學竇樂添教授和Brett M.
  • 【Angew】蘇大鄒貴付教授合作製備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
    目前,研究報導的鈣鈦礦單晶薄膜生長方法主要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和溶液空間限制法,然而,所製備的薄膜厚度往往較厚,相應的器件性能也沒有多晶薄膜的器件高,因此,生長超薄大面積鈣鈦礦單晶薄膜至關重要。由於鈣鈦礦本徵對稱的晶體結構以及正八面體網格之間緊密的化學鍵連接,以及各低指數表面之間差異非常小的表面能,各向異性生長大面積超薄鈣鈦礦單晶薄膜仍然充滿挑戰。
  • 杭州纖納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
    近期,杭州纖納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生產出面積超過16cm²、光電轉化效率達到15.24%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該成果已獲得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國際測試中心Newport公司的權威認證,刷新了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世界紀錄。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小面積效率達到22.7%(0.09cm2),大面積組件達到19.6%(7.92cm2)。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效率大面積鈣鈦礦太陽組件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組研究員劉生忠、博士王開團隊採用狹縫塗布製備方法,結合高壓氮氣萃取和離子液體鈍化鈣鈦礦界面技術,製備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但是對於鈣鈦礦薄膜的大面積製備技術,如何控制大面積薄膜均勻性(厚度約500nm)和降低薄膜的缺陷密度仍具挑戰。
  • 金松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
    4、這項工作可以訪問基於RP鈣鈦礦的各種2D構建模型庫,標誌著製造人造半導體量子阱異質結構的一項重要技術突破。5、它還為研究這些異質結構的內在特性和不尋常的光物理特性,並最終開發高性能光電應用打開了新的大門。
  • 鈣鈦礦研究突破點是什麼?全球鈣鈦礦電池研究小組有哪些?
    因製備方式簡單、生產成本低廉和光電性能優異,鈣鈦礦電池很快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8年 12月,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ISCAS)遊經碧團隊突破鈣鈦礦單結電池效率,達到23.7% (0.1cmr)。本文分析了鈣鈦礦電池的製備方法、研究突破點、現存問題,並匯總了部分企業的研究效率,及商業化嘗試案例,在接下來的推送中,智新諮詢將繼續對光伏行業的其他熱點技術、政策進行分析。
  • 中南《Nature Commun》準2D鈣鈦礦定向生長機理與結晶控制!
    近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先進材料超微結構與超快過程研究所袁永波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關於準2D鈣鈦礦定向生長機理與結晶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Templated Growth of Oriented Layered Hybrid
  • 華中科技大學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15%世界紀錄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實驗室副教授陳煒自主研發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經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光伏技術研究中心認證,達到國際最高效率15%,填補了太陽能電池效率記錄表的該項空白。該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創世界紀錄——接近產業化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這項被 Science 評為2013年十大科技進展之一的新能源技術, 因為陳煒博士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突破, 終於接近產業化。。。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陳煒副教授在訪問日本國立物質與材料研究院(NIMS)期間,在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復旦突破鈣鈦礦材料核心難題,製備出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鄭立榮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EPFL)合作實現了一種室溫穩定的鈣鈦礦材料,並且製備出了光電轉換效率超過23%的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於10月2日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題為《氣氛輔助製備高效高穩定黑相甲脒鉛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Vapor-assisted deposition of highly efficient, stable black-phase FAPbI3 perovskite
  • 寫進世界記錄表,江蘇教授團隊最新成果登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譚海仁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
  • 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製備技術取得突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程一兵專家團隊在兩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最高光電轉換效率。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彭勇教授介紹說,程一兵團隊研製開發的5cmx5cm塑料基板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8月8日在國家光伏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組件光電轉換效率11.4%的結果,超過日本東芝公司於9月25日宣布的5cmx5cm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10.5%的光電轉換效率。程一兵團隊在10cmx10cm玻璃基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技術也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