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2021-01-15 莀茵科創園

具有圓偏振發光(CPL)活性的材料在分子開關、光學傳感器、信息存儲、不對稱光合作用、三維光學顯示、生物探針和自旋電子器件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前景。然而,大多數發光體的非手性結構嚴重限制了它們的實際需要。在此背景下,具有顯著化學可變性和結構−性質柔性的分子鐵電材料為CPL活性鐵電材料的組裝帶來了曙光。

近日,研究者們開發了第一個具有CPL活性的有機−無機鈣鈦礦對映體鐵電材料(R)-,(S)-3-(氟吡咯烷)MnBr3,它們具有很強的紅色發光。得到的對映體鐵電材料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並經歷了有序−無序型相變。在非手性功能框架中引入手性陽離子是開發具有奇異光電性能的新型分子鐵電材料的一種實用而有效的設計策略,可以預見一系列分子鐵電材料及其相關技術的發展。(DOI: 10.1021/jacs.9b13291)


為了探索鐵電相變的機理,研究者們對S和R晶體的鐵電和順電相進行了變溫單晶結構分析。在MnBr3骨架中引入同手性陽離子後,這兩種對映體在223K的極性手性空間群P21K和293K的非極性手性空間群C2221分別結晶為鐵電相和順電相。它們都採用六方鈣鈦礦結構,無限鏈由面共享的MnBr6八面體和間隔這些鏈的(R)-,(S)-3-氟吡咯烷陽離子組成。兩個對映體的晶體結構呈現鏡像關係。無機MnBr3−鏈的平均Mn−Br鍵長在鐵電相(2.69和2.70µ)和順電相(2.70和2.71µ)之間略有不同。在順電相中,S和R有機陽離子位於2重軸的特殊位置,呈現2重無序。在鐵電相中,有機陽離子處於相對有序的狀態。

用VCD技術驗證了S-和R-3-(氟吡咯烷)MnBr_3的手性結構,從而可以探索其在紅外區域的手性。這兩種化合物呈現相同的紅外光譜以及鏡像VCD光譜。清晰地觀察到VCD信號在1433、1369、1321、1305、1075、945和868 cm−1處的幾對較強的峰,與相應的IR振動吸收峰相對應。S和R晶體的VCD譜幾乎呈鏡像,說明了晶體的對映體特徵。結合計算的紅外光譜和VCD光譜,強的VCD信號來自C*−F鍵振動和耦合的五元環振動。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H/F取代後出現了新的接觸,這表明3-氟吡咯烷與周圍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強。考慮到3-氟吡咯烷陽離子的有序−無序在相變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互作用的加強將導致相變溫度的升高。


研究者們在空氣氣氛下對(S)和(R)-3-(氟吡咯烷)MnBr3晶體進行了熱重分析。兩個手性晶體的TGA曲線是相同的,在572K以前都表現出良好的熱穩定性。差示掃描量熱(DSC)測量證實了S-,R-MnBr3晶體的相變行為。兩種對映體的差示掃描量熱曲線均在升溫和降溫過程中出現可逆峰,在∼273K(Tc)出現相變。54K的增加與上述分子間相互作用分析相一致。峰的小而寬的形狀表明S-,R-MnBr3晶體的二級轉變。在223K時,倍頻信號在兩個對映體中都是非零的(∼0.5),表明它們是倍頻活性的。這與P211極點群是一致的。隨著溫度的升高,倍頻信號的值略有減小,對應於非中心對稱結構。然而,當加熱到273K時,這個值突然衰減到0.05左右,這驗證了高溫順電相的手性非極性222點群。


在223K,用雙波方法進行極化−電場磁滯回線測試,進一步證實了鐵電性。根據極點群P21,對映體的自發極化方向(Ps)沿b軸。在晶體上執行的典型鐵電磁滯回線確定了S-MnBr3和R-MnBr3的鐵電性質。S-MnBr3和R-MnBr3都表現出鐵電性和明顯的發光特性。兩種對映體從紫外區到可見光區都記錄到幾個吸收峰。在530 nm激發波長下,在615 nm處觀察到較強的光致發光,相當於紅光發射。(S)-,(R)-3-(氟吡咯烷)MnBr3晶體的量子產率分別高達28.13%和32.46%。這是由於(T2g)3(Eg)2−(T2g)4(Eg)1電子躍遷所致。研究者們還進行了隨溫度變化的光致發光(PL)測量。S-,R-MnBr3晶體在650 nm處均可觀察到強發射峰,且其位置不隨溫度變化。隨著溫度的降低,光致發光強度單調增加。結果表明,相變(273K)對光致發光沒有明顯的影響。

在非手性功能框架中引入手性陽離子是一種實用有效的設計策略,這將激發科研對具有CPL活性的分子鐵電體的興趣和深入研究。該工作帶來了多功能鐵電材料設計的新思維,並促進學科間交叉融合和開發新的光電器件,標誌著分子鐵電探索性交叉研究的新臺階。(莀茵科創)

如果您覺得報導對大家有益,請將它推薦給身邊需要的人!如果您也想報導新思想新理念,歡迎投稿或推薦自己的美文!
E-mail:chenyinkechuang@126.com



相關焦點

  • JPCL熱點評述 | 手性光電材料
    手性材料在光電子學和自旋電子學領域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根據Neumann-Curie原則,手性材料由於自身的結構對稱性破缺,具有一些本徵的特殊性質:圓二色性、線偏光偏轉、倍頻、壓電、熱釋電、鐵電和拓撲量子性能[1]等。其中,圓二色性是指手性材料可以選擇性地吸收或者發射左旋圓偏振光和右旋圓偏振光,這也是手性材料獨有的性質。
  •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發布時間:2017-02-14   來源:新材料在線 鈣鈦礦型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和發光二極體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三維滷化鉛鈣鈦礦分子鐵電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常因其獨特結構而存在鐵電性,鐵電材料與生俱來的自發極化特性,且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可翻轉應運而生了鐵電異樣光伏效應,這為新一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注入了新的活力。鐵電異樣光伏效應依靠極化誘導內建電場的產生,從而促進光生載流子分離。該特性常伴隨鐵電半導體中諸多光電現象的產生。
  • 圓偏振發光材料性能的提升及應用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具有圓偏振發光(CPL)特性的光學材料由於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力,而獲得廣泛關注,具有較高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是實現其有效應用的關鍵。
  • 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在實現高效圓偏振發光方面取得進展
    圓偏振發光(CPL)是指手性發光物質受激發射出左旋或右旋圓偏振光的現象。具有圓偏振發光性質的材料由於在3D顯示、光學存儲、光學防偽以及不對稱合成等方面的重要應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其中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和發光量子效率(ΦPL)是表徵材料圓偏振發光性質的兩個重要參數。一般而言,glum是由電偶極躍遷距和磁偶極躍遷距決定的。
  • 國家納米中心在上轉換圓偏振發光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從上轉換圓偏振發光(UC-CPL)這一概念提出至今,基於不同發光機制的UC-CPL已被一一報導,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所得到的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普遍較低,尋找一種能夠提升UC-CPL的發光不對稱因子,併兼具良好發光效率的方法,已成為上轉換圓偏振發光領域的重要問題。
  • 國家納米中心在上轉換圓偏振發光研究中取得進展
    自從上轉換圓偏振發光(UC-CPL)這一概念提出至今,基於不同發光機制的UC-CPL已被一一報導,受到廣泛關注。目前,所得到的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普遍較低,尋找一種能夠提升UC-CPL的發光不對稱因子,併兼具良好發光效率的方法,已成為上轉換圓偏振發光領域的重要問題。
  • 圓偏振發光材料性能的提升及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具有圓偏振發光(CPL)特性的光學材料由於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力,而獲得廣泛關注,具有較高發光不對稱因子(glum)是實現其有效應用的關鍵。目前,一些光學材料得到的glum值普遍較低,且圓偏振發光區域大都位於可見光區,相對較低的能量限制了其應用的可能性。
  • 【材料】ACS AMI┃具有電場和溫度雙重響應的高glum值圓偏振手性發光液晶材料的構築及性能研究
    對圓偏振發光材料的研究不僅能很好地揭示手性分子處於激發態時的結構信息,而且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手性的產生、傳遞及放大機制。由於圓偏振發光材料在不對稱催化、化學傳感器/探針、液晶顯示器背光源、3D顯示、光學防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了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
  • 蘇大鄒貴付團隊:分子鐵電驅動的高性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目前,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已經超過25%, 且穩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有希望成為下一代薄膜光伏技術的候選者之一。從根本上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主要取決於鈣鈦礦層的吸光能力、缺陷鈍化以及光生激子的分離和提取。在光照條件下,光生激子會被PSCs的內建場分離和提取。
  • 鈦酸鍶鋇鐵電材料
    它是一種重要的鐵電材料,由於其介電常數高、光損耗低、鐵電活性高、且與居裡溫度有關等特點,引起了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極大興趣 。隨著電子器件向微型化、輕量化、集成化方向快速發展,尋找高可恢復性儲能密度的電容器材料成為迫切需要。電容器的能量密度與材料的有效介電常數,擊穿強度,真空介電常數有關。納米複合材料加入合適的填充劑後,樣品的能量密度可以增加。因此,納米複合材料在能量存儲方面得到不斷地研究。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10)磁性離子Fe~(3+)摻雜鈦酸鋇複合粒子四方相鈦酸鋇的Fe~(3+)磁性摻雜,磁性離子Fe摻雜鈦酸鋇鐵電材料,鐵摻雜的鈦酸鋇BaTi1-xFexO3(0.10≤x≤0.60)描述;鈦酸鋇是一種重要的介電、鐵電材料,在電流變材料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通過對鈦酸鋇進行磁性離子Fe~(3+)的摻雜,擬製備出具有優良電磁雙響應的複合粒子.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Highly StablePerovskiteBlue-emitting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近期,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侯育冬教授團隊基於課題組工作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最新進展,系統分析並總結了熔鹽法在控制各類鐵電材料尺度、成分、形貌以及晶體取向方面的獨特作用與反應機理,並分類介紹了相關技術在能源領域中的代表性應用。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得益於鈣鈦礦材料設計、器件結構優化和發光機理的深刻認識,自2014年首次觀察到室溫下的鈣鈦礦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鈣鈦礦電致發光二極體(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目前均已突破20 %。然而,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PeLED卻發展較為緩慢,嚴重製約了全彩色PeLED的發展。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應用
    近期,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侯育冬教授團隊基於課題組工作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最新進展,系統分析並總結了熔鹽法在控制各類鐵電材料尺度、成分、形貌以及晶體取向方面的獨特作用與反應機理,並分類介紹了相關技術在能源領域中的代表性應用。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近期,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侯育冬教授團隊基於課題組工作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最新進展,系統分析並總結了熔鹽法在控制各類鐵電材料尺度、成分、形貌以及晶體取向方面的獨特作用與反應機理,並分類介紹了相關技術在能源領域中的代表性應用。
  • 印刷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圖形表示的印刷過程為鈣鈦礦LED。微電子利用各種功能材料,其性能使它們適合於特定的應用。例如,電晶體和數據存儲設備都是由矽製成的,目前用於從陽光中發電的大部分光伏電池也是由這種半導體材料製成的。相比之下,像氮化鎵這樣的複合半導體被用來在發光二極體(led)這樣的光電元件中發光。不同種類的材料製造工藝也不同。
  • 我國科學家設計高居裡溫度雜化鈣鈦礦光鐵電半導體
    然而,二維雜化鈣鈦礦鐵電的居裡溫度的有效調節仍是挑戰。對於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有機陽離子的有序-無序運動是驅動鐵電相變的關鍵因素,提高這種旋轉驅動的雜化鈣鈦礦鐵電的相變勢壘可以顯著提高其居裡溫度。
  • 「JACS」東南大學發現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
    近日,在「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的資助下,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分子壓電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首例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通式為ABX3)由於其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電致發光、壓電等高新科技領域中可觀的發展潛力而備受專注。在雜化鈣鈦礦領域,因其優異的結構多樣性和化學可調性,湧現出了各種結構新穎和性能卓越的壓電和鐵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