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2020-10-18 材料科學與工程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近期,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製造學部、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侯育冬教授團隊基於課題組工作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最新進展,系統分析並總結了熔鹽法在控制各類鐵電材料尺度、成分、形貌以及晶體取向方面的獨特作用與反應機理,並分類介紹了相關技術在能源領域中的代表性應用。論文以「A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ferroelectrics by the molten sal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nergy field」為題發表於英國皇家化學會重要學術期刊J. Mater. Chem. C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tc/d0tc01924k

對於功能氧化物而言,產物自發生長的形貌與本徵晶體對稱性密切相關,而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促進離子的定向擴散及特定形貌的生成。通常,化學式AxByOz氧化物中[BOn]多面體基元以共邊或者共頂形式相互連接,其中具有強各向異性結構(如單斜、四方鎢青銅、鉍層)的氧化物易於在熔鹽中自發生長成低維形貌(如一維棒狀,二維片狀等)。然而,對於重要的電功能材料——鈣鈦礦結構氧化物,因自身高度對稱性的晶體結構,在非受限條件上會自發生長為立方塊狀或者球狀形貌以降低體系能量。

為了實現面向能源器件應用的特殊形貌鈣鈦礦氧化物鐵電材料的高效合成,一種以低維形貌前驅體為模板的拓撲熔鹽合成法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基於熔鹽化學反應熱力學與動力學原理,在拓撲化學反應過程中,模板中局部範圍內[BOn]多面體基元進行重組,促使鈣鈦礦產物實現對預設模板形貌的高度繼承。由於鐵電體的電學特性與形貌和尺度有重要關係,以拓撲熔鹽合成法為核心構建的特殊形貌鈣鈦礦型鐵電材料在納米能源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圖1),包括製備可用於微納電子器件的納米鐵電單晶體、合成籽晶模板誘導生長具有優異壓電性能的織構陶瓷、發展滿足柔性壓電能量收集器與嵌入式儲能電容器用取向與多層復相材料、以及構建高品質的無鉛壓鐵電細晶陶瓷與器件。在這些能源領域應用中,結合鐵電材料形貌調製的功能器件設計方法也對相關電學性能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熔鹽法合成的鐵電材料在鐵電催化、鐵電光伏以及透明光電器件等相關領域也展示出重要的應用潛力。

圖 1 熔鹽法製備鐵電材料合成機理及應用前景

本文為熔鹽法合成特殊形貌鐵電體及新能源器件應用提供了系統分析與發展動態展望。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付靖為第一作者,侯育冬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團隊近十餘年來持續在熔鹽化學合成機理及鐵電能源器件應用領域開展研究工作,相關成果發表於Nano Energy、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ryst. Growth Des、Chem. Commun、CrystEngComm、J. Am. Ceram. Soc、Appl. Phys. Lett、J. Mater. Sci等國際知名期刊,並出版《電子陶瓷化學法構建與物性分析》學術專著。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高校創新團隊和北京市百千萬人才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感謝侯育冬教授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北工大《JMCC》綜述:鐵電材料的熔鹽法構建策略及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熔鹽法是以熔融鹽作為高溫液相溶劑的一類化學合成方法,特殊的熔鹽反應環境能夠促進原料溶解、加速反應物擴散,有利於結構基元實現定向組裝,從而構建出尺度和形狀可控的鐵電材料,並以此為基礎在能源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基於鐵電、壓電和熱釋電效應,相應的極化材料能夠有效收集多種自然能源(太陽光、波浪/水流、振動/噪聲、工業廢熱等),將其轉換為化學能,因而有望在催化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
  • 上海大學|石墨炔基材料在能源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總結了近年來石墨炔在合成策略、功能機理和儲能及能量轉換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阻礙其大規模製備以及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的挑戰;最後,根據石墨炔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通過對這篇綜述的介紹,幫助讀者們加深對石墨炔及石墨炔基材料的認識。
  • 南開大學AEM綜述:多功能過渡金屬磷化物在能源電催化中的應用
    此篇文章從金屬磷化物的合成方法,金屬磷化物在氫析出(HER)、氧析出(OER)以及氧還原(ORR)等催化進程中的反應機理及其性能改性策略入手,詳細論述了金屬磷化物在能源相關催化反應中的近期進展。闡明了金屬磷化物「理論-結構-性能」之間必不可分的內在聯繫。同時介紹了金屬磷化物在全水分解,鋅空氣電池,鋰硫電池,二氧化碳還原,有機小分子氧化等能源領域的相關應用。
  • Chemosphere綜述:金屬卟啉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土壤和地下水中持久性汙染物的不斷排放,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此外,化石燃料供應的短缺也迫切地需要有效地策略來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而催化技術,在高級氧化和能源轉化過程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其中金屬卟啉以及金屬卟啉衍生物,作為一類新興的均相或非均相催化材料,已經成為了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
  • Solar RRL:綜述:基於清潔太陽能的二維材料水處理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能源和水資源危機是21世紀最令人擔憂的全球挑戰。基於豐富而清潔的太陽能的水淨化技術,在解決水資源危機的同時,不會受限於能源短缺問題。二維納米材料具有獨特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能,且由於其大的吸收面積,太陽光譜下的強烈的光吸收以及高效的光熱光催化轉換能力,在太陽能水處理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和深圳技術大學胡俊青教授團隊合作,系統介紹了基於二維納米材料的太陽能水淨化技術的最新進展。基於太陽能的水淨化技術大有可為,主要包括光熱水蒸發,光催化抗菌和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等領域。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蘇寶連、傅正義、李昱NSR:等級孔材料的合成策略和儲能應用
    近年來,等級孔材料在儲能應用領域的報導層出不窮,眾多綜述也從材料種類、反應類型及應用方向等多個角度總結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但作為影響等級孔材料儲電性能發揮的內在關鍵特徵因素--孔結構參數目前還沒有被系統地梳理,這就導致如何精準設計高效的等級孔結構材料缺乏有效的針對性指導以進一步提升它們的儲電性能。
  • 哈工大韓傑才院士團隊在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電催化材料的最新綜述
    研究背景 氫能由於其高發熱量、環境友好等優勢,被認為是取代化石能源的最佳能源載體之一。氫能的製備方式多種多樣,其中電解水方法制氫得到的產物純度最高且製備條件較為溫和。但是實際應用中,由於電極表面發生反應時需要克服較高的能壘,導致所需電位遠超電解水的理論電位(1.23 V)。因此,需要在電極表面負載適當的催化劑,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同時提高反應效率。
  • AFM:石墨烯和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其應用前景
    其中,氧化石墨烯和還原氧化石墨烯是兩種典型的含有氧化基團和缺陷的單層石墨烯衍生物,可以通過sp、sp2和sp3雜化軌道與許多不同的原子鍵合,從而獲得不同孔結構的石墨烯材料。特別是,多孔石墨烯材料可有效結合多孔材料和石墨烯的優點,不僅具有高比表面積、豐富孔隙,而且可以實現離子快速傳輸,在能源、催化、分離等領域受到廣泛關注。
  • 中國地大黃洪偉&田娜Nano Energy綜述:熱釋電催化
    目前熱釋電催化在汙染物降解、水分解、抗菌等領域的應用已被研究,同時一些有效的熱釋電催化活性提升策略也被提出。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黃洪偉教授和田娜博士指導碩士生王春楊在Nano Energy上發表題為「Pyroelectric catalysis」的綜述性文章。該綜述首先介紹了熱釋電效應、熱釋電催化的條件和機理。
  • 西工大關於新型鈣鈦礦結構材料巨介電起源的研究成果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0日電 (董廣志)近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刊發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新型鈣鈦礦結構材料中異常巨介電特性起源的研究成果。鈣鈦礦結構(ABO3)材料獨特的介電、壓電、鐵電和導電特性,因此在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屬於A位複合型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鉍鈉基(Bi0.5Na0.5TiO3)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介電、壓電和鐵電性能,被看作是最有希望取代鉛基電子陶瓷的材料體系。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精確調控多個反應步驟獲得高附加值產物是ECR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科學合理設計和製備ECR催化劑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ECR的最新進展、機遇和挑戰,著重總結和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對CO2初始活化及產物選擇性的結構優勢,針對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的不足提出改進策略,並展望了其未來研究前景。
  • 【材料】浙江大學唐睿康教授課題組Adv. Mater.綜述:生物礦化,從材料方法到生物策略
    不同於實驗室的材料製備,在生物礦化過程中大量的有機基質,特別是蛋白質介入到無機材料的形成過程中,控制材料的成核、生長、取向和組裝可以構建性能優異的複合材料。傳統的生物礦化研究強調模仿自然開展材料的仿生設計和製備,突出了有機體系對無機結晶的調控,從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 吉林大學楊柏團隊綜述:碳點,一種應用廣泛的新型碳基納米材料!
    此外,各種應用領域的最新重大進展,包括光學(傳感器、防偽)、能源(發光二極體、催化、光伏、超級電容器),以及有前途的生物醫學,都得到了系統的強調。最後,作者展望了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以展示CDs基材料的全貌。
  • Rev.綜述:有機羧酸鹽類MOFs及其衍生物在電催化水氧化方面的應用
    第一作者: 楊東旭博士        通訊作者: 陳遠富教授       通訊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            論文DOI: 10.1016/j.ccr.2020.213619        本文對近年來有機羧酸鹽類型的MOF及其衍生物材料在電催化水氧化(OER)方面的應用做了綜述
  • 【研討會】銅鐵合金材料在新基建領域有用武之地 材料應用技術革命...
    我國銅鐵合金材料應用基本還未起步,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讓我們國家在此領域不落後於國外,為了儘快將銅鐵合金材料在國內推廣應用,由陝西斯瑞出資,加工協會、陝西斯瑞、中南大學、寧波金田共同發起此次「銅鐵合金加工成型技術及創新應用研討會」。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無機鐵電體相比,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因其豐富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基於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仍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