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黃洪偉&田娜Nano Energy綜述:熱釋電催化

2020-10-13 邃瞳科學雲

本公號文獻全部由作者自解讀,歡迎投稿!



第一作者:王春楊;

通訊作者:黃洪偉,田娜

通訊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DOI:10.1016/j.nanoen.2020.105371


成果簡介

源於溫度變化的熱能是自然界最清潔的能源之一,熱釋電材料利用熱釋電效應將此熱能轉換為電能和化學能,實現高效的能量轉化與催化反應。目前熱釋電催化在汙染物降解、水分解、抗菌等領域的應用已被研究,同時一些有效的熱釋電催化活性提升策略也被提出。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黃洪偉教授和田娜博士指導碩士生王春楊在Nano Energy上發表題為「Pyroelectric catalysis」的綜述性文章。該綜述首先介紹了熱釋電效應、熱釋電催化的條件和機理。然後總結了近年來熱釋電催化在降解汙染物、分解水產氫、抗菌等方面的應用,以及促進熱釋電催化活性的一些策略。最後,對熱釋電催化的研究進行了展望,期待熱釋電催化方面的更大突破,並儘早得以實際應用。


圖文解析

1.研究背景當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化石燃料的消耗導致環境汙染與能源緊缺不斷加劇。光催化、熱催化、壓電催化等技術能夠實現能源轉化,有望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它們也面臨一些明顯的缺點。光催化過程受到自然晝夜交替和地理環境的限制,且光生載流子複合嚴重、太陽光利用效率低,大多數光催化劑只對紫外光有響應;熱催化反應條件苛刻,通常需要高溫和貴金屬,能量消耗大,成本高。壓電催化能夠產生壓電勢驅動電荷分離或使表面電荷能量改變引發氧化還原反應,但是需要施加外力;熱釋電材料主要用於無線傳感器、醫學診斷等領域,最近在催化領域的研究逐漸興起。溫度變化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熱釋電催化可將源於溫度變化的熱能轉化為電能,達到緩解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的目的,突破上述其它催化技術的一些限制。
2.熱釋電效應與熱釋電催化2.1熱釋電材料與熱釋電效應為了降低內能、保持穩定性,一些材料具有非中心對稱的晶體結構,它們的正負電荷中心不對稱,具有自發極化。熱釋電性僅存在於晶體結構對稱性低的材料中,所有的鐵電體都是熱釋電體。溫度對鐵電體、熱釋電體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在居裡溫度(Tc)以上的材料不具有鐵電性,在居裡溫度之下的材料才具有鐵電性和熱釋電性。
當外界對熱釋電體施加一個正的溫度變化場時,熱釋電體內部的電偶極子經歷更大角度的波動、失去取向,熱釋電體的極化強度下降,導致束縛極化電荷與屏蔽電荷(或稱為補償電荷)之間的電平衡部分破壞,產生熱釋電自由電荷。此時,如果短路連接熱釋電材料電極,積累於熱釋電體兩個極性表面的熱釋電自由電荷將流動產生熱釋電電流(圖1)。相反,當外界溫度場為負時(即溫度下降),熱釋電體內的電偶極子經歷較小的波動,極化強度增大,電平衡被打破,會有同上述情況方向相反的電流通過。如果不施加溫度變化場(溫度不變),熱釋電體內部的電平衡保持恆定,沒有電流通過。

圖1.溫度變化與電流關係的示意圖
2.2熱釋電催化的基本要求如圖2所示,熱釋電催化過程需要以下幾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具有足夠厚度的熱釋電催化劑;溫度梯度;工作溫度在居裡溫度以下。只有在催化劑為熱釋電體,存在溫度波動,溫度在居裡溫度以下時,才能產生具有催化活性的熱釋電自由電荷。同時,催化劑的厚度與熱釋電電勢差呈正相關,也影響著氧化還原反應。通過一些改性手段(例如元素取代、構建超薄結構等),可以使材料的對稱性發生改變,使其擁有熱釋電性。

圖2. 熱釋電催化過程示意圖


2.3熱釋電催化的機理熱釋電體不僅可以應用於光催化電荷分離,還能夠通過結合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和熱釋電效應完成熱釋電催化過程。圖3顯示出一個典型的熱釋電催化循環過程,其中的關鍵步驟是熱釋電正負自由電荷的產生、活性物種的生成並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當對熱釋電體施加溫度梯度場時,由於熱釋電效應產生熱釋電正負自由電荷,它們與吸附的化學物種(OH-,O2等)發生電荷轉移形成活性氧物種(ROS),如羥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ROS具有強氧化能力,可將有機物礦化為一些小分子(CO2,H2O等),也可以與水、細菌細胞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另外,熱釋電電荷也可直接與一些反應物進行催化反應。

圖3.熱釋電催化循環示意圖;藍球表示束縛極化電荷,綠球表示屏蔽電荷或補償電荷


3.熱釋電催化的應用熱釋電催化已經用於抗菌、動力學治療、汙染物降解、水分解等領域,目前被研究的熱釋電催化材料有SnSe、LiTaO3、BaTiO3、ZnO、Ba0.7Sr0.3TiO3、NaNbO3、BiFeO3、ZnSnO3、ZnS、Pb(Zr0.52Ti0.48)O3 、CdS等。其中二維薄層黑磷具有熱釋電性,展現出了優異的熱釋電催化活性,在15-65℃之間,經過24次循環H2產量達到540 μmol·g-1,經過5次循環羅丹明B的降解率大約為99%。除了開發具有熱釋電性的新材料,將熱釋電催化和其它催化技術相結合也激起了研究者的興趣,比如熱釋電-光催化,熱釋電-壓電催化,熱釋電-光-壓電催化,這些耦合催化有利於加快催化反應速率,充分利用環境中不同類型的能量。
4.提高熱釋電催化性能的策略目前許多成熟的策略已用於提高光催化性能,包括納米結構調控、能帶工程、助催化劑負載、缺陷工程、異質結構建、極化工程等。然而,由於熱釋電催化剛剛興起,用於提高其性能的策略相對較少,主要包括極化增強、微結構調控、表面與界面調控。極化增強策略主要包括電暈極化處理和增大溫度變化率。電暈極化處理可提高熱釋電係數,根據公式I = dQ/dt = Pc•A(dT/dt),(Q代表熱釋電自由電荷量,I代表熱釋電電流,Pc為熱釋電係數,A為材料表面積),極化處理與提高溫度變化率都有利於獲得更多的熱釋電正負電荷,增大熱釋電電流。大的溫度變化率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達到,這激發研究者開發更多對溫度變化敏感的熱釋電材料體系。微結構調控包括對材料尺寸、形狀等的調控,這與材料的比表面積、反應位點數量相關。另外在極化方向增加材料尺寸(即增大長徑比)還能夠增強材料兩端的電壓,促進熱釋電自由電荷的分離。表面與界面調控包括貴金屬沉積、構建異質結等,它們都有利於熱釋電自由電荷的分離。
結論與展望

雖然熱釋電催化已經取得許多進展,熱釋電催化的研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催化效率相對較低,反應機制還需要深入研究。未來的主要方向包括:(1)開發更多優異的熱釋電催化材料;(2)材料改性提高對溫度變化的敏感性和能量轉化效率;(3)量化熱釋電材料的能量吸收和轉化效率;(4)結合其它催化技術,充分利用環境中的能量,深入理解催化反應機制;(5)拓展熱釋電催化技術的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Wang C et al. Pyroelectric catalysis. Nano Energy 78 (2020) 105371.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371


邃瞳科學雲徵稿啦!
論文發表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歡迎大家在邃瞳科學雲平臺上分享論文解讀,為自己的學術代言。

免費為實驗室建帳號啦!
邃瞳科學雲APP實驗室板塊以文字、影像資料等方式多維展示實驗室的實力和風採。一方面宣傳推廣實驗室,一方面為實驗室提供直播工具,方便線上組會、跨組跨區域互動。同時為實驗室招生、招聘、匹配資源,實驗室、課題組間互動提供方便。

相關焦點

  • Materials Today Nano綜述:磷酸鹽和硼酸鹽電催化水氧化
    首先介紹了幾種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電催化劑的製備方法及其作為OER電催化劑的發展歷史。重點總結了金屬雜原子摻雜、雙陰離子磷酸鹽和硼酸鹽催化劑用於電催化OER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也介紹了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的晶型結構對於OER催化反應的影響。最後,本文指出了目前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催化劑在電催化OER方面存在的不足,並且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 近日,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Nano Letters: 磁性MoS2催化HER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具有成本低、儲量豐富和穩定性高等特點,是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析氫反應(HER)電催化劑,然而,採用傳統的手段如優化活性位點暴露比,調節晶相、空穴等對MoS2的HER效率調節空間已經相當有限,因此
  • FIE | Special Column: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太陽能轉換...
    Conversion (「太陽能轉換」專欄) 論文標題:Special Column: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期刊:Frontiers in Energy 作者:Yun Hang HU(胡云行), Fangming JIN(金放鳴) 發表時間:25 June 2019 DOI:10.1007/s11708-019-0636-9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 哈工大韓傑才院士團隊在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電催化材料的最新綜述
    成果簡介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傑才院士課題組的宋波教授等人,對近年來有關2D TMDs電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結合本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系統性地總結了有關2D TMDs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電催化析氫(HER)性能的調控策略,並對目前有關2D TMDs
  • 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Yuchao Wang et al.DOI: 10.1021/acsnano.0c08652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8652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
  • Rev.綜述:有機羧酸鹽類MOFs及其衍生物在電催化水氧化方面的應用
    第一作者: 楊東旭博士        通訊作者: 陳遠富教授       通訊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            論文DOI: 10.1016/j.ccr.2020.213619        本文對近年來有機羧酸鹽類型的MOF及其衍生物材料在電催化水氧化(OER)方面的應用做了綜述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近些年興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屬光吸收為驅動力的光催化為解決寬帶隙半導體(Eg>3.0 eV)在可見光區域的響應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並已逐步發展成為光催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關於金屬納米材料敏化半導體或增強其已有活性以達到高效可見光響應的機理已有較多研究,其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熱電子」注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型(見圖)。
  • Nano Letters:「金屬邊緣驅動」超薄二維PdPtCu三金屬乙醇電氧化
    電催化測試結果發現,這些超薄的PdPtCu納米催化劑具有優異的EOR催化性能,且其活性隨著表面邊緣比例的增大而顯著提高。其中邊緣最豐富的9.0-nm-Pd61Pt22Cu17納米環具有最優的的活性(12.42 A·mg-1Pt+Pd,是商用Pt/C的20.2倍),同時耐用性大大提高。在相同測試條件下,該活性明顯優越於當前已報導的催化劑。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有鑑於此,深圳大學米宏偉研究員首次對用於光催化和電催化N2RR的2D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N2RR電催化劑的表面形貌、電子結構和有效活性中心是影響電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通過構建二維納米結構可以提高其N2RR性能。
  • 鞏金龍EES綜述:用於電催化的Operando表徵技術
    穩固高效的電催化劑是燃料電池和電解槽實際應用的基石。然而,由於缺乏對電催化劑活性位點結構、反應途徑和降解機理的了解,阻礙了對其進行合理設計。因此揭示電催化過程在工作條件下電極-電解質-氣體界面的operando特性具有重要意義。有鑑於此,天津大學鞏金龍教授綜述了針對各種納米、分子和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各種operando表徵技術。
  • 大連化物所發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催化轉化研究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Chem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並展望了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技術在甲烷溫和條件下直接轉化方面的研究進展。
  • 黃偉新教授在Surface Science Reports發表長文綜述及榮獲中國化學...
    catalysis of oxide model catalysts from single crystals to nanocrystals」的篇幅為100頁的長文綜述 (Surface Science
  • 第一道防疫線:基於熱釋電效應的人體紅外快速測溫儀
    本文介紹了一種用基於熱釋電效應的人體紅外快速測溫儀,其特點是體積小,測溫快,精度高、操作簡單,人體測溫距離遠(1~10cm皆可),避免近距離接觸,可適用於人體溫度快速檢測。1、紅外輻射原理紅外輻射俗稱紅外線,是位於可見光中紅色光以外的光線。
  • 田娜年齡個人資料是哪裡人 田娜是怎麼火起來的
    田娜是《十年三月三十日》的主要演員之一,她有顏值,也有實力,獲得許多影迷的關注。田娜個人資料曝光,一起來看看吧!  網友提供的個人資料介紹,1994年2月20日,田娜出生在湖北省十堰市。小的時候,她學習過鋼琴,也學習過聲樂,藝術天賦過人。少女時期,她一邊上學,一邊進軍娛樂圈,不光拍攝過多支廣告,還和導演牛犇合作過影視劇《衣食父母》。
  • 浙大李中堅團隊|Energy Technology:以氫氣為電子傳遞介體的無機-生物複合催化系統及其在能量和環境方面的應用
    複合無機—生物系統能夠將電催化和生物催化的優勢相結合把多餘的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實現低品質電能的存儲和利用。近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的李中堅副教授及侯陽研究員合作,應邀在Energy Technology發表了名為「Hydrogen-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inhybrid microbial-inorganic system and application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的綜述文章。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要使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成為儲存可再生電力的可行選擇,就必須克服能源效率、反應選擇性和總轉化率方面的重大障礙。許多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在不同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化合物。目前,選取合適的電催化劑,就能通過CO2RR產生雙電子轉移產物CO和HCOOH,只需低的過電位,並能達到高的法拉第效率。
  • 陳立新Mater.Today Energy:產氫&貯氫雙向催化
    首先以鈦酸異丙酯、苯二甲酸、DMF和甲醇為原料,通過溶劑熱方法合成了含金屬鈦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IL-125,之後通過高溫熱解以及快速冷卻的方法,原位地得到非晶碳包覆的TiO2納米顆粒材料。這一方法得到的TiO2納米顆粒尺寸僅10 nm左右,且包覆在非晶態碳中間,能夠有效的抑制熱處理過程中催化劑顆粒的晶體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