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2021-02-26 催化計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由於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迫切需要開發有效且穩定的電化學能量存儲(或轉換)系統,但仍然非常具有挑戰性。下一代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換設備,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金屬硫電池和金屬離子電池,已被視為未來大規模能源應用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所有這些系統都是通過一種化學轉化機制運行的,目前這種機制受到反應動力學差的限制。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

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本文要點

要點1. 簡要總結了下一代電化學能量存儲(或轉換)設備的相關背景知識,動機和工作原理,包括燃料電池,鋅空氣電池,鋁空氣電池,鋰空氣電池,鋰-CO2電池,Li-S電池和Na-S電池。在指出每個系統中尚存的挑戰時,闡明了SACs解決這些開發瓶頸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探討了SAC在各種設備系統中的工作原理和最新進展。最後,對SACs在下一代電化學儲能和轉換器件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要點2. 在ORR方面,M-N-C位點是目前最有希望取代貴金屬Pt的ORR催化劑。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與簇狀或納米顆粒相比,均勻分布的金屬SAC顯示的ORR性能更好。配位不飽和環境為反應物分子提供了合適的吸附位點,而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調節了中心金屬SA的電子結構並增強了其固有活性。

要點3. 目前,Fe-N-C和Co-N-C是研究最多的ORR活性位點。總體而言,在H2/O2和H2/空氣條件下,PEMFC的功率密度存在顯著差異。而且,基於Fe SAC的Zn-空氣電池比其他電池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對於金屬硫電池而言,SAC的引入有效地促進了整體性能,因為它具有活化的吸附作用和硫轉化的高活性。

Yuchao Wang et al. Single Atom 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and Rechargeable Batteries: Principles, Advances, and Opportunities.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0c08652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8652

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熱催化學術QQ群:256363607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均相催化與酶催化QQ群:871976131

相關焦點

  • 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然而,過高的電能消耗和高昂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如鉑、銥、釕等)嚴重阻礙了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因此,開發具有高本徵電催化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理解它們的工作機理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挑戰。近年來,單原子作為一種高效催化劑,具有比納米顆粒催化劑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指導下,成功地合成大規模的單原子釩催化劑,該催化劑負載在石墨烯上,以實現高硫含量(硫含量為80 wt%)、快速動力學(3C倍率下比容量為645 mAh g–1)和長壽命的Li–S電池。單原子催化劑對正向反應(硫還原)和逆向反應(Li2S氧化)的動力學都有顯著的改善。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其結果與理論計算相符。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單原子催化劑(SACs)是催化研究中理想的模型體系。近日,瑞士蘇黎世大學Greta R.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由於Fe原子對O2物種具有較高的親和力,FePc-GO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具有優異的ORR活性。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和密度泛函(DFT)研究表明,催化劑的OER性能分別與低電位區和高電位區的熱力學或動力學控制有關。 要點3.
  •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在鉑原子鄰近分布的鐵鉑納米片原子級燃料電池...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DOI: 10.1021/acs.nanolett.8b02606)以上海交大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納米領域頂級學術期刊《Nano Letters》。
  • ChemSusChem:納米碳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清華大學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躍鋼教授團隊在ChemSusChem期刊發文對高活性單原子催化劑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文章重點探討了金屬單原子及其碳載體對多硫化物轉化反應的催化作用機制,並對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前景和面臨的挑戰做出了展望。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2011年,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武剛研究員(現任University of Buffalo, SUNY, 副教授)和大連理工大學的張濤教授先後在Science和Nature Chemistry報導了單原子催化劑在燃料電池和異相催化中的應用,開啟了這十年單原子在電催化和異相催化界大紅大紫的新紀元,可謂是花開兩朵
  • 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相關成果以「Cobalt i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High-Sulphur Content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原子鈷催化劑助力高硫含量鋰硫電池)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 Am. Chem. Soc.(J. Am. Chem.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Terasaki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Ali Khademhosseini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Priyabrata Mukherjee對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2)作者在文中首先對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混合型納米系統的發展背景進行了介紹,然後概述了其組成構件的性質、合成和表徵手段;隨後,作者介紹了這類複合系統的體系結構,並重點介紹了近年來其發展,特別強調了其具有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在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面獲系列進展
    由於具有極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相對均一的活性中心,單原子催化劑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熱點。特別地,碳基載體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能源轉換方面(如ORR、OER和HER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divAbstract碳基Mn單原子材料還是一種很有前途的ORR和OER雙功能催化劑。該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Mn-N2C2單原子雙功能電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ORR半波電位(E1/2)高達0.915 V vs. RHE,OER過電位為350 mV(10 mA cm-2)。
  • 高效單原子Fe基催化劑用於鋅-空氣電池研究獲進展
    水分解、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高效、低成本能量存儲與轉換技術的開發已成為研究的前沿領域。其中,鋅-空氣電池使用水系電解液具有低成本、安全、環境友好的優勢,理論能量高達1084 Wh/kg,有望成為新一代儲能設備。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商業的析氧催化劑如IrO2和RuO2等,由於含有大量貴金屬,成本較高,難以大規模應用。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SACs)因其在電化學反應中的諸多優勢,如活性位點均一、產物選擇性高、原子效率高等,備受關注。
  • 如何定義單原子催化劑?
    為方便學術討論以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現參考劉景月教授文章,特別對單原子催化劑有關的各個學術術語進行解釋。
  • 單原子催化劑宏量製備哪家強?已從實驗室邁向工業界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原子利用效率高,在某些反應中,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性能以及特殊的選擇性,從而備受廣大研究者的青睞。然而,很多人認為單原子催化劑離商業化還有很遠的路要走。Rev. 2018,DOI: 10.1021/acs.chemrev.7b00776若要工業化,就要解決單原子催化劑的三個關鍵問題:(1)製備成本問題,製備工藝簡潔化,降低成本;(2)宏量製備問題,開發適合大批量製備的方法;(3)催化劑穩定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不易團聚
  • 石墨烯以外的二維材料上負載的單原子作為催化劑的最新進展
    二維(2D)層狀材料已證明是錨定單個和孤立金屬原子以充當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s)的關鍵平臺。討論了各種電化學能量應用,其中SACs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水分解和二氧化碳還原。最後,本篇綜述提供了二維表面上單金屬原子的最新應用和發展前景,這為調節活性位點和優化電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 崔屹《ACS Nano》綜述:教你玩轉「冷凍電鏡」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催化劑、量子材料這六大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解決了這些領域中眾多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極大的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認為冷凍電鏡應該成為材料和納米科學研究中的基礎技術。 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集流體、電解質組成,內部存在各種界面,了解這些界面納米結構如何隨電池工況的演變是電池研究中的難題,冷凍電鏡技術正好可以大展身手。 在快速冷凍下,電池材料就能保持原始的電化學狀態。崔屹等人利用這一技術發現在兩種不同的電解質中,鋰金屬表面上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界面納米結構。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此外,為了研究三元複合材料在Li-S電池中的應用,將Gh/FePc+OFN作為介體摻入碳納米管(CNTs)-S複合材料中,以形成CNTs/S/Gh/FePc+OFN正極。為了進行比較,還使用相同的方法製備了CNTs/Gh,CNTs/Gh/FePc和CNTs/Gh/OFN正極。
  • JACS封面文章: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類芬頓反應—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黃延強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合作,首次將氮摻雜石墨烯錨定的Co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類芬頓反應中   近年來,以催化過硫酸鹽(PMS)產生自由基來實現有機汙染物分子高效降解的類芬頓反應受到廣泛的關注,設計高效的催化劑以提高PMS活化效率和實現有機物分子的高效降解是PMS類芬頓反應研究的重點。然而,作為自由基主導的反應,自由基的半衰期通常極短,因此,縮短自由基從PMS催化位點到有機物分子吸附位點的遷移距離是高效類芬頓反應催化劑開發的關鍵。
  • ACS Nano|非貴金屬燃料電池催化劑製備及表徵【附儀器清單】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楊喜昆課題組在非貴金屬燃料電池催化劑製備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Bottom-Up Construction of Active Sites in a Cu-N4-C Cat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