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2021-02-15 化學加

點擊上方小程序報名加群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孔祥華副教授與有關單位合作,通過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分散鈷原子觸發單質硫和多硫化鋰的表面介導反應,讓具有超高負載量的硫正極展現出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環穩定性,為實現高性能鋰硫電池開闢了新路徑。相關成果以「Cobalt i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High-Sulphur Content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原子鈷催化劑助力高硫含量鋰硫電池)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 Am. Chem. Soc.(J. Am. Chem. Soc., 2019, 141, 3977-3985)。

跳轉閱讀→全球三大化合物資料庫之一,誠邀您使用體驗並質疑,手機上使用尤為方便!

鋰硫電池由於極高的理論能量密度(2600Wh kg−1)和低廉的材料成本被認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電池的重要選擇。然而,正極中硫的低負載量、快速容量衰減和低庫倫效率限制了鋰硫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引起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充放電過程中,硫的多電子反應伴隨著導電能力極差的單質硫和硫化鋰的分解與形成,這一過程極大的限制了電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和硫的利用率。

近年來,各種納米催化劑,如金屬、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納米顆粒,均被發現可增強鋰硫電池的反應動力學。單原子催化劑是負載在固體基底上單分散單原子,理論上具有100%的原子利用效率,其結合了非均相和均相催化劑的優點。此外,由單原子構成的結構明確的活性中心可作為模型系統,以獲得對催化反應途徑的深入理解。

圖:鈷-氮摻雜石墨烯結構及催化性能

孔祥華副教授科研團隊通過鈷-氮配位將單分散鈷原子嵌入到氮摻雜石墨烯中。結合原位X射線吸收譜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鈷-氮-碳配位中心作為雙功能電催化劑分別促進放電和充電過程中硫化鋰的形成和分解。具有高達90%硫質量比的正極複合材料具有1210 mAh·g-1的質量容量以及5.1 mAh·cm-2的面積容量;電極盤上的硫負載量為6.0 mg·cm-2時,每單次循環的容量衰減率僅為0.029%。該研究工作為利用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先進的導電主體提供了重要參考,對高性能鋰硫電池的研發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該論文由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臺灣淡江大學以及中科院化學所多家單位共同完成。化學與化工學院孔祥華副教授為第一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科技專項等項目的資助。

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abs/10.1021/jacs.8b12973

來源 | 合肥工業大學新聞文化網            編輯 | 化學加


點擊下方關注化學加小程序

專業、方便、實用

投稿分享 | 轉載聯繫  | 廣告推廣 | 商務合作 

聯繫化學加編輯部 :18676881059(手機/微信)

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

更多精彩,關注本號後,點擊菜單欄或回復字母查看

回復 V:Nature/Science    回復 W:有機化學

回復 T:科研動態    回復 i:美麗化學

回復 P:化工應用    回復 L:科普知識

回復 C:漫畫化學    回復 D:化學趣史

回復 F:化學視頻    回復 Z:科技名人

相關焦點

  • ChemSusChem:納米碳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清華大學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躍鋼教授團隊在ChemSusChem期刊發文對高活性單原子催化劑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文章重點探討了金屬單原子及其碳載體對多硫化物轉化反應的催化作用機制,並對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前景和面臨的挑戰做出了展望。
  • 英國研大學合作打造出高效鋰硒電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因壽命長、比功率和能量密度高,被視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電池技術。然而,隨著電動汽車等新興技術的需求日益增長,鋰硒電池因具有高理論容量和非常高的導電率,被認為是鋰離子電池的真正替代品。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中國科大電化學沉積法製備鉬鈷等34種單原子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物理系曾傑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團隊發展出了一套利用電化學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了34種單原子催化劑,覆蓋了鉬、鈷、錳等多種過渡金屬和襯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 通訊》上。
  • 蘇州納米所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然而,如單質硫與硫化鋰的不導電性、多硫化鋰中間產物的穿梭效應及充放電過程中體積的變化等問題,降低鋰硫電池的利用率,使得容量衰減迅速,阻礙其商業化。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躍鋼與藺洪振團隊分別從納米材料結構設計與表面功能化出發,製備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可替代鉑的Co單原子析氫催化劑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教授、鄭偉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析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1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Single-atom cobalt array bound to distorted 1T MoS2 with ensemble effect for hydrogen
  • 南昌大學袁凱和陳義旺團隊JACS封面:氮磷雙配位策略提升單原子鐵...
    研究背景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等能源器件的發展都迫切需要高效的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劑。目前,活性最高的ORR催化劑仍是鉑(Pt)基貴金屬材料,但Pt儲量低、價格昂貴,穩定性較差,嚴重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
  • 陳義旺JACS: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催化劑高效促進ORR反應
    【研究背景】 以金屬空氣電池和燃料電池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技術在發展上很大程度依賴於氧還原反應(ORR)電催化劑,它們是此類能源器件的核心。到目前為止,含有金屬/氮配位活性中心的碳材料(M-N-C,M = Fe,Co,Ni,Mn,Cu等)日益成為貴金屬基ORR催化劑最有希望的替代品。
  • 高容量鋰硫電池可以循環數百次而不損失功效
    工業廢料變身關鍵材料
  • 單原子再發Science —— 關於單原子你知多少?
    因此,開發高效的電催化劑是目前迫切需要的,但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具有最大原子效率和低配位金屬中心的單原子材料在各種反應中都具有優異的活性,均勻的活性位點和幾何結構使單原子催化劑與基底具有相似的空間和電子相互作用,有利於提高催化選擇性。因此,單原子催化劑在CO2還原工業中具有很高的效率和選擇性。
  • 核心難點被攻克 鋰硫電池要接棒三元鋰電池了?
    核心難點被攻克 鋰硫電池要接棒三元鋰電池了?-獨家觀察-電池中國網    繼今年6月中南大學賴延清教授團隊在鋰硫電池高安全、高比能與長壽命難以協同問題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鋰硫電池技術研發又接連傳來捷報。
  • JACS封面文章!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下一代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換設備,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金屬硫電池和金屬離子電池,已被視為未來大規模能源應用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所有這些系統都是通過一種化學轉化機制運行的,目前這種機制受到反應動力學差的限制。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
  • 南京工業大學:Co-N摻雜碳cl作為鋰氧電池的高效催化劑
    和氮共摻雜的碳材料成果簡介 鋰氧電池受到了很多研究的關注,鋰氧電池過高電勢的問題至關重要。本文,南京工業大學De-Qing Cao,Xiao-Jing Liu等研究人員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o-N-Doped Carbon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Lithium–Oxygen Batteries」的論文,研究通過兩步路線從ZIF-8製備了Co和N共摻雜碳材料,其中Co原子分散在ZIF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高效單原子Fe基催化劑用於鋅-空氣電池研究獲進展
    水分解、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高效、低成本能量存儲與轉換技術的開發已成為研究的前沿領域。其中,鋅-空氣電池使用水系電解液具有低成本、安全、環境友好的優勢,理論能量高達1084 Wh/kg,有望成為新一代儲能設備。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中空碳球負載Co單原子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宋禮、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劉浩及教授汪國秀團隊合作,製備出N摻雜空心多孔碳負載Co單原子納米反應器(CoSA-HC)。該反應器作為鋰-硒電池正極,表現出較高的放電容量、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其庫侖效率接近100%,為金屬-硫族電池(MCB)電極的設計提供新思路。
  • 錢逸泰院士團隊Angew. Chem.: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
    研究背景相比於鋰/鈉離子電池,由於鉀元素較高的自然豐度和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2.93 VvsSHE),鉀離子電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研究熱點。因此,精細的結構和成分設計對於進一步提高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成果簡介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相關論文近期發表於Angew.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
  • 科研人員研發出單原子修飾的納米反應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啟華團隊合作,發展出一種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球納米反應器。該反應器可同時用作鋰硫電池正極、負極的基體,提高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鋰負極枝晶的生長,應用該反應器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具有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