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電化學沉積法製備鉬鈷等34種單原子催化劑

2020-12-05 騰訊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物理系曾傑教授、周仕明副教授研究團隊發展出了一套利用電化學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了34種單原子催化劑,覆蓋了鉬、鈷、錳等多種過渡金屬和襯底。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 通訊》上。

單原子催化劑因為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和獨特的電子結構,在水解、氧還原、二氧化碳加氫、甲烷轉化等化學反應中受到了廣泛關注。但目前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對單原子和襯底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還不能實現在任何襯底上製備任何的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因此,發展對襯底和金屬無選擇性的普適性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電化學沉積製備單原子的機理研究

中國科大研究人員在電化學三電極體系下進行電化學沉積,並通過陰極沉積和陽極沉積獲得了兩種Ir1/Co(OH)2單原子催化劑。通過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發現,陰極和陽極沉積獲得的兩種Ir單原子具有不同的價態和配位環境。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一差異是由於陰極、陽極沉積過程中不同的沉積物種以及陰、陽極上發生的不同氧化還原反應造成的。

此外,研究人員又探究了沉積條件(前驅體濃度、沉積圈數和沉積速率)對單原子形成的影響,發現當金屬的負載量低於某一限度時,可以獲得單原子;高於這一限度時則有金屬團簇或顆粒形成,這一變化類似於液相中晶體生長中的成核過程。為了證明該方法的普適性,研究人員又在氫氧化鈷、硫化鉬、氧化錳、氮摻雜的碳等襯底上成功獲得覆蓋3d、4d、5d金屬的單原子催化劑,並且對所製備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表徵後發現,陰極和陽極沉積獲得的同一單原子催化劑具有不同的電子結構,這為其在不同催化反應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氫氧化鈷納米片上紅外單原子的結構表徵

研究人員還對所得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水分解反應中的性能進行了探究。實驗結果表明,陰極沉積所得的一些催化劑在電催化析氫反應中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尤其是負載在硒化鈷鐵襯底上的銥單原子催化劑僅需8 mV的過電勢即可獲得10 mA/cm2的電流密度。同時,陽極沉積所得的一些催化劑在電催化析氧反應中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性能。

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陰極和陽極沉積將銥單原子沉積在生長到泡沫鎳上的硒化鈷鐵襯底上,並分別作為電催化全水解反應的陰極和陽極。電化學測試表明,該系統僅需1.39 V的電勢即可獲得10 mA/cm2的全水解電流密度,突破了在鹼性電解質中的最低電勢記錄。

該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不僅為單原子催化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為今後系統性研究催化劑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安徽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等項目的支持。

中鎢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電化學沉積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製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點擊查看介紹)課題組利用電化學沉積技術發展出了一種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方法。電化學沉積製備的Ir單原子催化劑的結構表徵。a. 陰極沉積製備的Ir單原子催化劑的HAADF-STEM圖像。b. 陽極沉積Ir單原子催化劑的HAADF-STEM圖像。c. 近邊譜。d. 擴展邊譜。
  • 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然而現有的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所得到的單原子往往負載在塊體或多層結構的載體上,這使得它們的化學環境和結構非常複雜,不利於機理研究。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鄒小龍團隊和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普適的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法,解決了將單原子負載在各種單層二維材料上的挑戰。
  • 南大夏興華課題組:定點欠電位沉積製備單原子催化劑
    本文主要由論文第一作者施毅博士傾情打造,內容翔實,對論文的解讀的同時,還對做課題的心得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小編略作評論,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這篇論文,進而更好地理解單原子催化劑製備,電化學沉積,析氫反應等研究領域。在此,特別感謝南京大學夏興華教授和施毅博士的大力支持。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這篇文章涵蓋了從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合成,表徵到電催化機理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工具書。該文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陳少偉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等人聯合發表。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CO2作為人力生產的廢物,能夠通過電化學方法轉化為可重複再利用的化石燃料。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一招製備多種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單原子催化劑、植物、兒童新冠肺炎診治、納米黃金粒子、塑料
    1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3月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
  • 今日科技話題:「尖峰水玉杯」、單原子催化劑、植物、兒童新冠肺炎...
    此前,在中國境內發現並記錄的有臺灣水玉杯、三絲水玉杯、貢山水玉杯、香港水玉杯和黃金水玉杯5種,尖峰水玉杯是最新發現的第6種,也是僅見於海南的特有植物種類。 ——《科技日報》 2 中國科大成功製備出34種單原子催化劑
  • 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點擊上方小程序報名加群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孔祥華副教授與有關單位合作,通過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分散鈷原子觸發單質硫和多硫化鋰的表面介導反應
  • 單原子材料近期研究進展 這三個課題組值得關注
    使用原子活性位點以鈷原子水平分散在有序的多孔N摻雜碳基體中形成Co單原子催化劑(Co-SAC),用於從生理學角度分析葡萄糖相關模型。Co-SAC可以在低電勢下催化過氧化氫的電化學氧化。進一步用於開發基於葡萄糖氧化酶的葡萄糖生物傳感器,該傳感器作為在線電化學系統的選擇性檢測器用於連續監測大鼠腦中的微透析液葡萄糖。
  •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可替代鉑的Co單原子析氫催化劑
    【消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近日,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崔小強教授、鄭偉濤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析氫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於11月19日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Single-atom cobalt array bound to distorted 1T MoS2 with ensemble effect for hydrogen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指導下,成功地合成大規模的單原子釩催化劑,該催化劑負載在石墨烯上,以實現高硫含量(硫含量為80 wt%)、快速動力學(3C倍率下比容量為645 mAh g–1)和長壽命的Li–S電池。單原子催化劑對正向反應(硫還原)和逆向反應(Li2S氧化)的動力學都有顯著的改善。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其結果與理論計算相符。
  • 中科大Nature子刊:Pt 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催化HER中的近乎自由變化的...
    研究背景 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SACs)由於其最大的原子效率以及獨特的原子結構和電子性能,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鉑(Pt)單原子催化劑不僅成本效益高,而且還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對幾種電化學反應(HER)的選擇性。
  • 碳載非貴金屬、原子級分散催化劑、晶格應變、鈷硫化物/氮化物
    Ni,N-摻雜碳是一類特別令人感興趣的催化劑,它是一種將CO2電化學還原為CO的活性催化劑。了解這些材料的關鍵是如何證明單原子位點以及表徵金屬原子周圍的環境。然而,直接探索這種配位仍然充滿挑戰。在此,美國史丹福大學Thomas F.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報告題目: 低濃多元金屬溶液電化學冶金(2) 尹華意 東北大學 教授/青千報告題目: 從電化學冶金到大規模儲能用的液態金屬電池技術(3) 賴延清 中南大學 教授/副院長報告題目: 金屬硒(硫)化物薄膜的電沉積製備與光伏應用(4) 黃惠 昆明理工大學 教授
  • 氮化鈦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選擇性電化學反應
    最近,韓國科學家Hyunjoo Lee教授領導的團隊成功製備出了鉑的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為鉑提供一種理想的最小化結構,並顯示出優異的催化活性。研究人員使用氯配體成功製備出氮化鈦納米粒子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
  • 電子耦合作用活化單原子釕: 面向高性能的電解水析氧催化劑
    單原子釕負載到鈷鐵水滑石表面(釕含量僅為 0.45 wt.%)後,不僅降低了催化劑的成本而且使催化劑表現出高的活性和穩定性。在 OER 過程中,其 10 mA/cm2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 198 mV,Tafel 斜率僅為 39 mV dec−1,性能遠遠優於鈷鐵水滑石以及商業 RuO2催化劑。
  • 單原子再發Science —— 關於單原子你知多少?
    2018年3月,李亞棟等報導了一種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單原子Co-N5催化劑。該催化劑具有原子級分散的Co活性中心固定於聚合物衍生的中空N摻雜多孔碳球上,如圖2所示。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這種單原子Co催化劑在-0.73和-0.79V下的CO法拉第效率分別為99.2%和99.4%,相比於酞菁鈷提升了15.5倍。
  • 【技術】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進展
    一般的鉑納米催化劑顆粒由幾個或幾十個鉑原子聚集而成,導致部分鉑原子沒有參與到反應之中,因此利用孤立的鉑原子負載在載體上製備出鉑單原子催化劑會增加反應活性位點,從而製備出高催化活性、高原子利用率的鉑單原子催化劑,理想情況下,由於鉑單原子催化劑中鉑原子能夠全部接觸反應物而達到100%的利用率。  (3)通過合成特殊形貌的催化劑來提高鉑原子利用率,降低鉑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