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耦合作用活化單原子釕: 面向高性能的電解水析氧催化劑

2020-11-24 騰訊網

第一作者:李鵬松;通訊作者:孫曉明,劉文,馮振興;

背景介紹

隨著化石燃料的日漸枯竭,以及環境汙染的日益加劇,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氫能作為一種新能源,由於其存儲能能量密度高,清潔無汙染,受到大家的廣為關注,然而對於氫能源的開發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目前在眾多的生產工藝中,從水中電解制氫工藝較為簡單,包括氫析出反應 (HER ) 以及氧析出反應 (OER)。其中 OER 因其為複雜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目前應用於催化 OER 的商業化貴金屬催化劑 (Ru、Ir) 存在著價格昂貴及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在電解水等領域的發展。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以及高配位不飽和度帶來的獨特活性,成為解決電解水催化劑的不二之選。但是如何高效製備穩定的單原子催化劑,如何使單原子催化劑最大程度展現其活性成為了目前研究的挑戰問題。為此,北京化工大學孫曉明教授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州立大學馮振興教授課題組,藉助含有過渡態非貴金屬的水滑石作為基底,通過沉澱法成功製備負載型單原子釕催化劑,利用單原子釕和水滑石間的強的電子相互作用實現了高效且穩定單原子釕催化劑的開發。單原子釕負載到鈷鐵水滑石表面(釕含量僅為 0.45 wt.%)後,不僅降低了催化劑的成本而且使催化劑表現出高的活性和穩定性。在 OER 過程中,其 10 mA/cm2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 198 mV,Tafel 斜率僅為 39 mV dec−1,性能遠遠優於鈷鐵水滑石以及商業 RuO2催化劑。

此外,該催化劑也展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在給定的工作電壓下, 經過 24 小時的催化後,初始電流僅衰減 1 %。這一性能的提高主要歸因於單原子釕和鈷鐵水滑石間的電子相互作用,鈷鐵通過氧橋鍵將部分電子轉移到單原子釕上,使得釕處於一種特殊的狀態(+1.6 價),從而優化了釕活性位點的電子結構,提高了催化活性。並且原位測試發現,釕在 OER 工作過程中可以被鈷鐵水滑石穩定在低於 4 價的狀態,避免了釕的溶解,保持了催化劑持久高效性。該新型單原子釕負載在鈷鐵水滑石表面的催化劑材料在未來新型電解水催化劑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該成果以題為「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of Single-Atomic Ruthenium through Electronic Coupling with Cobalt-Ir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發表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文解讀

通過沉澱法製備分散在鈷鐵水滑石表面的單原子釕催化劑,球差矯正電鏡和近邊吸收譜圖詳細的解析了單原子釕在水滑石表面存在的狀態。在水滑石表面釕的含量僅為 0.45 wt.%, 以 Ru-O-M(Fe or Co) 的形式和水滑石表面的非貴金屬相連接,由於電負性的差別過渡金屬鈷鐵的d電子會通過氧橋鍵部分轉移到單原子釕上,使其處在 +1.6 價的特殊氧化態。

圖1,通過透射電鏡以及非原位吸收表徵技術證明催化劑中釕以單原子形式存在

XPS表徵和理論計算近一步證明了單原子釕與鈷鐵水滑石之間強烈的電子耦合作用。

圖2,XPS 和理論計算表明單原子釕和鈷鐵水滑石間產生了強的電子相互作用

成功負載到水滑石表面的單原子釕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 OER 催化活性以及持久的穩定性。在 OER 過程中,其 10 mA/cm2電流密度下的過電位僅為 198 mV,Tafel 斜率僅為 39 mV dec−1,性能遠遠優於鈷鐵水滑石以及商業 RuO2催化劑。由於單原子釕在高電壓下工作不會在催化過程中溶解到電解液中,使得其在 24 小時的高電流密度(200 mA/cm2)工作後,活性幾乎沒有衰減。

圖3,電化學測試表明 Ru/CoFe-LDHs 具有高的 OER 活性和穩定性

原位吸收測試表明,在 Ru/CoFe-LDHs 催化劑中,鈷和鐵不具備局部化學結構的可逆性,而釕在從開路電壓到 1.6 伏工作電壓再到開路電壓的循環中表現出一定的可逆性,並且通過吸收邊能量的對比我們發現此種單原子釕在高電壓下工作時,其氧化態保持在低於 +4 價,避免產生高價態不穩定的釕,從而保證了持久的穩定性。

圖4,原位吸收譜圖證明 Ru/CoFe-LDHs 在工作時釕不會被氧化到很高的價態,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從而保持高的活性以及穩定性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在水滑石表面的單原子釕活性位點比水滑石本身的鐵活性位點具有更低的理論過電位,更加有利於 OER 過程的進行。這從側面說明了負載單原子釕以後,催化劑活性位點的轉變。

圖5,理論模擬證明單原子釕具有低的 OER 理論過電位

總結

研究人員利用簡單的沉澱法成功地製備了負載在鈷鐵水滑石表面,釕呈單原子分散的高活性 OER 催化劑,大幅度降低了貴金屬釕的用量。通過單原子釕和鈷鐵水滑石間的耦合作用實現了釕的活化以及穩定性的保持。該工作中催化劑製備簡單,易於工業化生產。此外,該工作為水滑石材料作為基底材料負載單原子在電催化領域的應用和設計提供了借鑑。

作者介紹

通訊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的孫曉明教授,劉文教授,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馮振興教授。第一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孫曉明課題組博士生李鵬松

課題組網站:

文章連結:

相關焦點

  • 化學所開發出新型高效電解水催化劑
    最近,他們針對電解水過程中陽極析氧反應比動力學緩慢、過電位高的問題,研究發現通過對原本活性不高但製備過程環境友好的析氧催化劑進行微觀形貌以及電子結構的調控,可以大幅提升其電解水由於環境友好、產品純度高以及無碳排放而成為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制氫方法之一。限制電解水制氫大規模應用的最重要瓶頸是如何大幅降低其電能消耗,因而大幅降低制氫成本。其關鍵是如何有效降低電極上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的過電位,實現在低槽壓下的大電流產氫。因此,發展廉價、易製備的高效電解水催化劑備受關注。
  •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華中科技大學夏寶玉教授團隊:基於微生物腐蝕構築高效析氧催化劑
    由化學腐蝕產生的鎳鐵產物和微生物代謝生成的鐵硫物種之間的協同作用解釋了增強的析氧活性。該方法將傳統的腐蝕工程與電化學能源有效地結合起來,為大規模的開發環境友好、性能更加優異的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背景介紹氧析出反應(OER)在可再生能源如電解水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OER涉及多步質子/電子過程,其緩慢的動力學反應需要高效的電催化劑來促進
  • 麥立強教授團隊:全重構催化劑用於超穩定析氧催化及電解水應用
    研究背景近年來,在非貴金屬析氧反應電催化劑的研究中,Fe/Co/Ni基材料(如氧化物、磷化物、氮化物、鈣鈦礦、雙金屬氫氧化物等)被認為是最具前途、廉價且可與貴金屬Ru/Ir基催化活性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析氧反應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在電氧化條件下會發生表面重構,在原始催化劑的表面原位形成無定形或低結晶性的催化物種。
  • 高活性高穩定性酸性析氧催化劑設計出爐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姚濤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精確探測到釕基單原子催化劑在酸性電化學析氧反應過程中的催化活性位點的動態變化過程,並依此設計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酸性析氧催化劑
  • 【中安在線】中國科大成功製備釕單原子合金催化劑 廉價高效電解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吳宇恩教授課題組運用創新工藝,在氧析出催化劑取得重大突破,為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推進重要一步。「終極能源」氫能市場化的關鍵一環是氫氣高效廉價的製取。其中,電解水是最被看好的製備方式之一。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天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設計高性能催化劑實現高效電解水 成果在...
    本站訊(通訊員 張瑩)利用電解水製備氫氣可以得到清潔的氫燃料,但過高的陽極析氧過電位使電解水異常困難。天津大學材料學院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博士生鄭雪莉在多倫多大學聯合培養期間設計出高性能催化劑,實現了高效電解水。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上,鄭雪莉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 電解水制氫有了長壽命廉價催化劑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4月2日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近日,該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太陽能研究部韓洪憲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Ryuhei Nakamura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廉價高效電解水制氫氧析出催化劑獲重大突破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王海涵)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課題組運用創新工藝,在氧析出催化劑取得重大突破,為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推進重要一步,該成果被選為4月的《自然.催化》封面文章。
  • 我校一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上發表電解水催化劑重要成果
    日期:2018-03-14      來源:化學化工學院      作者:薛希洪     編輯:李鵬  編審:宋佐東       閱讀:1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張立學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與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孫旭平教授合作在高效電解水催化劑研發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可持續工作100小時
    電解水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是如何降低陽極析氧反應(OER)和陰極析氫反應(HER)的過電位,實現在低電位下的大電流產氫,進而降低電能消耗與制氫成本。研究表明Ru、Ir、Pt等貴金屬及其氧化物具有最優異的析氫催化性能,但其價格昂貴、資源匱乏限制了這些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發展廉價高效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
  • 上矽所《Angew》VIP論文:製備出一種微晶玻璃析氧電催化劑
    析氧反應(OER)是電解水、二次金屬-空氣電池等能源轉換及存儲器件中的重要半反應,但OER的反應能壘過高、動力學遲緩,且基於貴金屬的傳統電催化劑價格昂貴,因此,亟需開發出新型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非晶態電催化劑擁有豐富的活性中心,晶態催化劑則表現出良好的電子轉移特性。
  • 科學網—讓電解水制氫變得更容易
    而電解水制氫正是將富餘電力轉化為氫能的好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所研究員陳亮團隊提供了一種高效的酸性析氧電催化劑,並提出了相應的機理解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酸性電解水制氫的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過渡金屬氧化物析氧催化都是由氧氫氧化物實現的嗎?
    作為電解水陽極析氧反應的催化劑,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PV-E)制氫,是目前最為可行的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之一。在眾多電解水技術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技術受到廣泛關注。但是迄今為止,只有貴金屬IrOx能在PEM酸性環境和陽極極化條件下穩定分解水,這極大限制了PEM電解水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能夠取代貴重金屬Ir的廉價、高效、酸性穩定的析氧(OER)催化劑,對發展PV-PEM大規模製氫技術尤為重要。
  • 析氧反應雙功能機理的光譜和電子動力學證據
    析氧反應雙功能機理的光譜和電子動力學證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5:16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胡喜樂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新型催化劑突破電解水難題,廉價能源時代或將提前到來
    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把陽光轉化成化學能源的技術早已被提出,通過陽光照射和催化劑的共同作用,科學家將水電離成氫氣和氧氣,這兩種氣體的混合物可燃、易儲存、且無汙染。但該步驟中所應用的催化劑卻成本高昂,無法大規模應用。近日,美國阿爾貢能源實驗室和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就在催化劑方面取得了顯赫的成就。
  • ...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大連化物所實現二維硫化鉬共限域鈷/硒雙原子「裡應外合」高效催化電解水析氫 2020-07-17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氫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理論計算發現,催化吸附位點(S)與相連接的過渡金屬組成區域活性中心,首次提出區域電負性概念進行催化劑設計,選擇不同過渡金屬原子摻雜MoS2面形成不同局域結構,通過不同TM—S化學鍵特徵調控MoS2基面電荷轉移能力,實現析氫催化活性優化。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並得到國際審稿人積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