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矽所《Angew》VIP論文:製備出一種微晶玻璃析氧電催化劑

2021-01-07 騰訊網

析氧反應(OER)是電解水、二次金屬-空氣電池等能源轉換及存儲器件中的重要半反應,但OER的反應能壘過高、動力學遲緩,且基於貴金屬的傳統電催化劑價格昂貴,因此,亟需開發出新型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非晶態電催化劑擁有豐富的活性中心,晶態催化劑則表現出良好的電子轉移特性。合理設計和優化電催化劑的微觀結構及組成,構建雙相納米複合材料,為提高OER性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原位表徵技術和理論計算相結合,有望進一步揭示OER的催化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家成課題組製備出一種具有結晶-非晶雙相結構的微晶玻璃(Ni1.5Sn@triMPO4),並用於電催化OER。相關研究成果以A glass-ceramic with accelerat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toward the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並且被選為Very Important Paper(VIP)。王家成和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馬汝廣、北京工業大學研究員劉丹敏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210

該研究從SnFeNi鈣鈦礦氫氧化物(前期工作發表於J. Mater. Chem. A. 2020,8,5919-5926)出發,通過低溫磷化,得到Ni1.5Sn@triMPO4微晶玻璃。進一步利用電化學活化,使部分陽離子Sn4+和陰離子PO43-析出,加速微晶玻璃的表面重構,在催化劑表面生成了具有本徵氧空位VO和殘留PO43-的活性層(Ni(Fe)OOH-VO-PO4)。

與對照樣品相比,這種表面重構後的微晶玻璃的過電位顯著降低,OER動力學得到增強,可與一些非貴金屬電催化劑媲美。理論計算表明:Sn的低空位形成能和VO位點上PO43-的高吸附能,加速了微晶玻璃的表面重構;殘留的PO43-的和VO位點導致鄰近Ni原子的電荷轉移,使d帶中心更接近費米能級。這種電荷分布優化了金屬羥基氧化物上OH*和OOH*中間體的吸附,提升了OER活性。

該研究證明了微晶玻璃在促進表面重構過程中的結構優勢,為先進電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

圖1.微晶玻璃加速表面重構促進OER反應

圖2.通過低溫磷化方法合成了具有雙相結構的微晶玻璃,結合XRD、XPS、HRTEM、EDS-Mapping等技術,證明其中結晶相是Ni1.5Sn納米顆粒,非晶相是triMPO4三金屬磷酸鹽

本文來自「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微晶玻璃光纖:一種優異的光學增益材料
    ,利用玻璃的介穩狀態特性,通過熱力學控制可在玻璃中析出晶體,從而製備出微晶玻璃。一般情況下,在用傳統的管棒法製備光纖時,玻璃要再一次經歷加熱的過程。由於玻璃的熱力學介穩特性,在拉製成光纖時玻璃具有很大的析晶趨勢,而且拉絲溫度下的析晶過程大多不可控,大顆粒晶體析出概率大幅度提升,從而易引入嚴重的散射與損耗。
  • 袁堅淺談微晶玻璃
    3月28日,國聯雲玻璃直播特邀武漢理工大學/河北省沙河玻璃技術研究院教授袁堅為大家帶來「淺談微晶玻璃」的精彩課程。袁教授以幾種微晶玻璃產品為例,簡介微晶玻璃的組成體系、製備方法以及發展趨勢為大家進行講解。本次玻璃直播,袁教授首先向大家解釋微晶玻璃的定義——是將特定組成的基礎玻璃,在加熱過程中,通過控制晶化而製得的一類含有大量微晶相及玻璃相的多晶固體材料。
  • 高活性高穩定性酸性析氧催化劑設計出爐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姚濤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精確探測到釕基單原子催化劑在酸性電化學析氧反應過程中的催化活性位點的動態變化過程,並依此設計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酸性析氧催化劑
  • 大連化物所實現界面釕中心高效催化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二氧化釕(RuO2)和石墨烯界面處的釕中心可以顯著提升RuO2基催化劑在酸性電解水析氧反應中的活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設計和製備高效、穩定的酸性電解水析氧催化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電化學沉積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製備
    因此,可以通過調控單原子催化劑的幾何和配位結構獲得高活性的單原子催化劑。此外,單原子催化劑中活性位點結構的均一性也為其在原子尺度上理解催化機理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模型。目前,已經發展出了出溼化學法、原子層沉積、化學氣相沉積、光化學法、熱解、原子捕獲等多種製備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但是由於這些方法對可製備的金屬單原子或載體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還不能實現對金屬單原子和載體材料的無選擇性製備。
  • 華中科技大學夏寶玉教授團隊:基於微生物腐蝕構築高效析氧催化劑
    由化學腐蝕產生的鎳鐵產物和微生物代謝生成的鐵硫物種之間的協同作用解釋了增強的析氧活性。該方法將傳統的腐蝕工程與電化學能源有效地結合起來,為大規模的開發環境友好、性能更加優異的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背景介紹氧析出反應(OER)在可再生能源如電解水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OER涉及多步質子/電子過程,其緩慢的動力學反應需要高效的電催化劑來促進
  • 細說微晶玻璃
    整體析晶法分為壓延微晶玻璃、壓鑄微晶玻璃和浮法微晶玻璃;邊界析晶法分為燒結法微晶玻璃通體板、燒結法陶瓷基微晶玻璃複合板(簡稱微晶玻璃複合板,商業名稱為微晶玉)。整體析晶法在配方中需要添加引晶劑,如氧化鋯、矽酸鋯、氧化鈦、氟矽酸鈉、螢石、磷灰石等。邊界析晶法在配方中不需要添加引晶劑,依靠玻璃熔塊顆粒的邊界來完成析晶。
  • 麥立強教授團隊:全重構催化劑用於超穩定析氧催化及電解水應用
    研究背景近年來,在非貴金屬析氧反應電催化劑的研究中,Fe/Co/Ni基材料(如氧化物、磷化物、氮化物、鈣鈦礦、雙金屬氫氧化物等)被認為是最具前途、廉價且可與貴金屬Ru/Ir基催化活性相媲美甚至超越的析氧反應催化劑。這些催化劑在電氧化條件下會發生表面重構,在原始催化劑的表面原位形成無定形或低結晶性的催化物種。
  • 中科大俞書宏&高敏銳Angew.Chem. 一次性大批量製備515g高效OER電...
    通訊作者:高敏銳、俞書宏通訊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背景陽極析氧反應(OER)是電化學全水解將可再生電能轉化為化學燃料(例如H2)的關鍵步驟。但由於析氧反應緩慢的動力學過程,需要高活性、高穩定性的OER電催化劑以提高電解水反應的速率。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凝膠轉化得到的Co2P-NC電催化劑展現出低過電勢、低Tafel斜率(45 mV dec−1)和良好的穩定性(1000cycles)。由此可見,三維凝膠衍生物為高效穩定HER和其他電催化劑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平臺。
  • 【催化】負載錳鈷尖晶石的缺陷活性炭作為一種高效的氧還原電催化劑
    最近,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姚向東教授課題組基於他們所提出的一種缺陷催化機理,成功地使活性炭具有很高的氧還原反應(ORR)催化活性,並通過負載少量的錳鈷尖晶石納米顆粒,在鹼性條件下使其具有和商業化的Pt/C可以媲美的ORR催化性能。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析氧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a)FeP/Fe3O4/CNTs催化劑的合成機理圖,(b)由核殼結構Fe@Fe3O4形成空心結構FeP/Fe3O4的磷化過程機理圖因此,研究人員研發出許多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來取代貴金屬基催化劑,其中價格低廉且地球儲量豐富的鐵基納米材料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氧還原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該研究對設計非貴金屬基催化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能源短缺及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峻,尋找可持續清潔能源勢在必行。在較多可持續能源應用中,氧還原反應(OER)是關鍵的一步反應。由於OER動力學過程緩慢,特別需要高效催化劑加速反應進程。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202008422全文速覽在論文工作中,提出一種墨烯量子點束縛策略來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新方法。該工作有望為合成用於多種電催化應用的單原子催化劑開闢新的途徑。背景介紹單原子催化劑具有100%的原子分散性、高度不飽和的配位環境和均勻的反應中心等特點,因而表現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AM: 層狀結構是導致塊體NiFe氫氧化物在鹼性析氧反應中不穩定的罪魁禍首
    作為鹼性條件下析氧反應的明星材料,很多研究者致力於研究它極低過電位的機理,或者優化製備條件來進一步降低過電位。雖然電催化劑的穩定性與它的活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劑評價指標,NiFe 層狀氫氧化物的穩定性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主要的原因是它看起來很穩定。研究人員通常只在溫和的條件下(電流密度幾十毫安/平方釐米,時長几十小時)測試其穩定性。但是這樣的測試條件並不是實際應用條件。
  • 北航:電化學原位自重構誘導製備銅鐵礦類似物作為析氧反應催化劑
    相關工作以「電化學原位自重構誘導製備銅鐵礦類似物作為析氧反應催化劑(Achieving Delafossite Analog by in-situ Electrochemical Self-Reconstruction as An Oxygen-evolving Catalyst)」為題,於近日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 更加可靠:全無機螢光微晶玻璃「保駕」高功率固態照明
    《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La3Si6N11∶Ce3+螢光玻璃陶瓷及其在高功率固態照明中的應用」的論文。該工作基於低溫共燒技術製備了一種鑲嵌La3Si6N11∶Ce3+螢光粉的新型矽基氮化物微晶玻璃螢光轉換材料,其性能優異,有望應用於高功率LED照明和雷射照明領域。為使廣大發光同仁了解該課題組近年來在這一領域開展的相關工作,課題組應編者邀請撰寫了本篇報導。
  • 構造自適應異質結作為析氧反應的高活性催化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電化學水分解對綠色能源技術至關重要。其中,析氧反應(OER)需要一個與O=O鍵形成相關的高過電勢,這決定了整個過程的能量效率。活化金屬氧化物中氧的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包括形成超氧化物/過氧化物(O2)n-,通常發生在大多數高活性催化劑的OER過程中。
  • 我校一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上發表電解水催化劑重要成果
    ,相關研究成果以「Phosphorus-Doped Co3O4 Nanowire Array: A Highly Effici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ACS Catalysis, 2018, 8, 2236-2241),該期刊影響因子為10.614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18-06-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該仿生電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ORR和鋅空氣電池電極性能,甚至比商業Pt/C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