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18-06-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錳(Mn)基催化劑通常對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活性較低。然而,在生物界中,錳(II)離子常常是多種金屬酶的輔因子。例如,具有Mn輔因子的血紅素銅氧化酶(HCO)可以將O2還原成H2O,其活性中心Mn金屬離子同時與O和N原子配位。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系教授陳乾旺課題組通過模擬生物酶中Mn基輔酶因子的結構和功能,以含有Mn金屬的MOFs作為前驅物,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利用石墨烯的良好導電性成功地將Mn調控成高活性的ORR催化活性位點,實現了高活性的催化。該仿生電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ORR和鋅空氣電池電極性能,甚至比商業Pt/C更好。該研究成果以O-, N-Atoms-Coordinated Mn Cofactors within a Graphene Framework as Bioinspir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s 為題,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Advanced. Materials 2018, 1801732),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材料系博士研究生楊陽。

  先前的理論計算表明,在特定結構中沒有本徵催化活性的過渡金屬的催化活性可以通過活性位點的配位環境改變而顯著改變。研究人員通過Mn基MOFs作為前驅物與後處理過程,成功地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作為Mn輔因子最近的配位原子,O和N原子都可以通過配位來模擬酶的協調作用,進一步調節催化劑中Mn原子的d電子結構,這與大多數報導的具有M-N-C的單原子催化劑不同。同時,由於原子級分散的Mn活性位點和具有分級多孔的中空3D石墨烯框架,催化劑的電荷傳輸能力和活性位點的數量也得到改善。得益於上述優點,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RR性能,甚至比商業的Pt/C更好(起始點位0.94V,半波電位0.86V)。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含有Mn-N3O1輔因子結構的石墨烯骨架表現出最快的ORR動力學,因其d帶中心和第一個峰位相對於費米能級的位置較低,有利於中間體的吸附和解吸。計算結果還證明,除了N原子,O原子也可顯著影響配位金屬原子的活性。該工作為研究人員通過向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學習來設計其他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基本科研業務費等的支持。

 

  (a)優化得到的 Mn-N3O1 模型吸附 ORR 不同中間體 O*, OH* and OOH*的結構模型,模型以俯視圖和側視圖的方式展示,圖中黑色、藍色、藍綠色和白色原子分別代表C、N、Mn、O和H原子(b和c)Mn-N1O3, Mn-N2O2 和 Mn-N3O1 模型表面在不同電位下的ORR反應自由能圖,(d)Mn-N1O3, Mn-N2O2 和 Mn-N3O1 模型中Mn原子d軌道的局域態密度圖

  錳(Mn)基催化劑通常對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活性較低。然而,在生物界中,錳(II)離子常常是多種金屬酶的輔因子。例如,具有Mn輔因子的血紅素銅氧化酶(HCO)可以將O2還原成H2O,其活性中心Mn金屬離子同時與O和N原子配位。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系教授陳乾旺課題組通過模擬生物酶中Mn基輔酶因子的結構和功能,以含有Mn金屬的MOFs作為前驅物,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利用石墨烯的良好導電性成功地將Mn調控成高活性的ORR催化活性位點,實現了高活性的催化。該仿生電催化劑在鹼性條件下表現出優異的ORR和鋅空氣電池電極性能,甚至比商業Pt/C更好。該研究成果以O-, N-Atoms-Coordinated Mn Cofactors within a Graphene Framework as Bioinspir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s 為題,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Advanced. Materials 2018, 1801732),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材料系博士研究生楊陽。
  先前的理論計算表明,在特定結構中沒有本徵催化活性的過渡金屬的催化活性可以通過活性位點的配位環境改變而顯著改變。研究人員通過Mn基MOFs作為前驅物與後處理過程,成功地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作為Mn輔因子最近的配位原子,O和N原子都可以通過配位來模擬酶的協調作用,進一步調節催化劑中Mn原子的d電子結構,這與大多數報導的具有M-N-C的單原子催化劑不同。同時,由於原子級分散的Mn活性位點和具有分級多孔的中空3D石墨烯框架,催化劑的電荷傳輸能力和活性位點的數量也得到改善。得益於上述優點,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RR性能,甚至比商業的Pt/C更好(起始點位0.94V,半波電位0.86V)。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含有Mn-N3O1輔因子結構的石墨烯骨架表現出最快的ORR動力學,因其d帶中心和第一個峰位相對於費米能級的位置較低,有利於中間體的吸附和解吸。計算結果還證明,除了N原子,O原子也可顯著影響配位金屬原子的活性。該工作為研究人員通過向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學習來設計其他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基本科研業務費等的支持。
 
  (a)優化得到的 Mn-N3O1 模型吸附 ORR 不同中間體 O*, OH* and OOH*的結構模型,模型以俯視圖和側視圖的方式展示,圖中黑色、藍色、藍綠色和白色原子分別代表C、N、Mn、O和H原子(b和c)Mn-N1O3, Mn-N2O2 和 Mn-N3O1 模型表面在不同電位下的ORR反應自由能圖,(d)Mn-N1O3, Mn-N2O2 和 Mn-N3O1 模型中Mn原子d軌道的局域態密度圖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氧還原反應非貴金屬基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李越課題組在鐵基納米複合材料的OER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合成的FeP/Fe3O4/CNTs複合材料展現出優異的氧還原反應催化活性及穩定性,並具有很好的本徵活性和快速的動力學過程。
  • 氧還原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設計、合金的原位轉變、Cu團簇、ReS2/CC...
    通過以Pt為基準,概述了一些調節策略,包括含氧物種的本徵結合強度,中間擴散路徑以及實現從4e-總還原路徑實現2e-ORR路徑。該策略已成功地應用於其他過渡金屬系統,並進一步發現了活性和選擇性都得到有效改善的合金催化劑。此外,還對碳基材料的介觀結構設計和雜原子摻雜策略進行了綜述,與完整的碳位點相比,它們顯著提高了H2O2的生產效率。
  • 湖南大學JMCA報導高性能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
    近日,湖南發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碩士研究生洪敏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上獲得重要進展,採用富氮石墨烯碳氣凝膠負載FeNx原子簇(FeNx-CN/g-GEL)為燃料電池應用合理設計並規模化製備低成本、高金屬利用率的原子尺度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方案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選擇性99.5%以上 接近工業應用要求  8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永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分子分散電催化劑體系,並採用分子工程調控的方法,構建了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2)還原電催化劑。
  •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金屬-空氣等燃料電池的陰極反應,氧還原反應(ORR)的研究是當前新能源領域的熱點。理論計算表明在該活性位上,ORR過程的反應能壘被大幅降低,反應動力學顯著加快。該工作首次從理論和實驗上證實了雙原子活性中心更具優勢,為設計高效的非貴金屬催化劑開創了新的思路。
  • 石墨烯提高燃料電池氧還原催化劑性能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UNIST)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具有高性能、高穩定性的無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Nanoscale上。  由於化石燃料的稀缺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刺激了對能源轉換和儲能系統的研究,燃料電池因其顯著的能量密度和無環境汙染的優勢,在眾多的能量系統中脫穎而出。
  • 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本文要點: 使用富金屬植物作為前體製備高性能NPGM ORR催化劑鋪平了道路。成果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多孔碳材料是用於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電催化劑,在低溫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大在基於主族S區元素髮展高活性電催化氧還原反應催化劑方面...
    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是能源轉換和存儲中的重要環節,在催化的d-帶中心理論的指引下,目前的電催化劑設計與製備正從貴金屬向過渡金屬基材料的方向發展以降低能源轉換的成本。通常主族金屬元素由於本身非局域化的外層電子導致其缺乏合適的半滿軌道進行多電子催化而被認為活性較差,因而基於主族s區金屬製備的材料作為ORR電催化劑的研究還未見報導。
  • 【催化】負載錳鈷尖晶石的缺陷活性炭作為一種高效的氧還原電催化劑
    燃料電池因其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和無汙染的特點而被認為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效清潔發電技術,然而燃料電池遲緩的陰極氧還原反應極大地降低了其整體性能。目前來說,鉑(Pt)及其合金仍然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催化劑。但是由於Pt資源稀缺、價格昂貴, 在直接甲醇燃料電池中,Pt還會受到甲醇的毒化作用而失去催化活性,並且其穩定性較差,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因此設計與開發廉價高效穩定的ORR電催化劑對實現燃料電池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 空穴來風,風馳電掣:空位工程調控的固氮電催化劑
    近些年來, 利用電化學手段在常溫常壓下將氮氣電催化還原為氨氣的固氮方式, 憑藉其能耗低、綠色環保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設計和開發高效的催化劑為氮氣的吸附和活化提供活性位點對電化學固氮意義重大, 但是目前電化學固氮性能的改善不盡人意。
  • ACS Omega:菠菜衍生的多孔碳納米片作為高性能的氧還原反應催化劑
    本文要點: 使用富金屬植物作為前體製備高性能NPGM ORR催化劑鋪平了道路。1 成果簡介 生物質衍生的多孔碳材料是用於氧還原反應
  • 彭峰教授:貴金屬電催化劑上CO擴散及其反應活性的結構敏感性
    該工作製備了模型催化劑,並對模型催化劑的表面結構進行了量化分析,利用循環伏安、時間-電流曲線方法對COad脫除過程中的CO擴散遷移進行了分析,並結合DFT理論計算以及擴散數學模型,證實COad在金屬顆粒表面上的遷移也具有結構敏感性。
  • 優於鉑的氧還原催化劑-ZrN
    反應的限制。在ORR反應中,分子氧被電化學還原並伴隨著電勢的產生。當前,最廣泛使用和最有效的ORR催化劑是Pt,然而Pt來源稀少且價格昂貴,因此人們嘗試做出很多努力,以尋求更有效地使用Pt或尋找可替代的非Pt基ORR催化劑。
  • 吳仁兵AEM:原子分散的Co-Pyridinic N-C催化劑用於促進氧還原反應
    過渡金屬-氮-碳(TM-N-C)催化劑具有高密度的活性中心和優化的電子結構,在電化學氧還原反應(ORR)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有機配體的碳化還原了ZIF-8分子篩中的Co2+,形成了以吡啶氮摻雜為主的碳上孤立的單個鈷原子。 要點2. 原子分散的Co實現了最大程度的活性中心暴露,而吡啶氮的引入可以大大減少Co中心周圍的電子局域化,改善與含氧物種的相互作用,從而降低中間體的能壘,促進有利的四電子ORR途徑。
  • 萬能生物催化劑全長晶體結構獲破解
    該蛋白由血紅素(heme)結構域和含有黃素單核苷酸(FMN)的還原酶結構域組成;這兩個部分通過包含鐵硫簇的鐵氧還蛋白域相連。「細胞色素P450是一個龐大的酶家族,簡稱為CYP,參與許多天然產物的合成途徑與毒物、藥物代謝反應。」
  • 川大:金屬有機骨架(MOF)工程化酶模擬催化劑
    天然酶是具有高催化活性和底物特異性的最有效的生物催化劑之一,在工業,醫學和生物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天然酶相比,基於納米材料的酶模擬催化劑(Enz-Cats)因其在各種生理環境中的優化和增強的催化性能和選擇性而備受關注。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然而,由於CO2的分子惰性和反應涉及多個質子和電子的轉移過程,獲得具有高法拉第效率、低過電勢和高產物選擇性的ECR過程仍然充滿挑戰。精確調控多個反應步驟獲得高附加值產物是ECR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科學合理設計和製備ECR催化劑至關重要。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
  • 鄧德會Angew:一氧化碳電還原高選擇性製備乙烯
    通過在溫和條件的電解質中設計特殊的電極,使其具有空間分隔的氧化和還原電催化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反應平衡和產物選擇性,例如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目前已成為製備多碳醇類化合物的有前途方法之一。然而,由於法拉第效率(FE)和乙烯的選擇性低,很少有直接電催化將CO還原為乙烯(CORTE)的工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