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基於主族S區元素髮展高活性電催化氧還原反應催化劑方面...

2020-12-06 中國科大新聞網

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是能源轉換和存儲中的重要環節,在催化的d-帶中心理論的指引下,目前的電催化劑設計與製備正從貴金屬向過渡金屬基材料的方向發展以降低能源轉換的成本。通常主族金屬元素由於本身非局域化的外層電子導致其缺乏合適的半滿軌道進行多電子催化而被認為活性較差,因而基於主族s區金屬製備的材料作為ORR電催化劑的研究還未見報導。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乾旺教授課題組在基於主族s區金屬發展高效ORR反應催化劑上取得進展,他們在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指導下,實驗合成了含有鎂(Mg)輔因子的碳基催化劑,將主族s區金屬Mg發展成了活性可比貴金屬的ORR電催化劑。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2月18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催化的d-帶中心理論認為過渡金屬的d軌道中心與反應物種在金屬表面的吸附自由能線性相關,一直被用來指導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設計。而主族s區金屬離域的s帶與反應中間體的相互作用往往導致過強或者過弱的吸附,因而不是好的催化劑。但在自然界中以Mg為中心的輔酶因子(如DNA聚合酶和己糖激酶)在一些生化反應過程中表現出很高的活性。這種天然的通過金屬和配位原子的反饋鍵來調節中心原子的能帶的方法為實驗設計主族金屬催化劑提供了思路。通過理論計算,改變氮(N)原子的配位數調節中心金屬原子的能帶結構,進而篩選出Mg-N2的結構具有最合適的反應吸附能,性能接近貴金屬鉑。實驗設計合成了新的Mg基MOF,經過高溫熱解處理,部分Mg原子被N鉚釘在類石墨烯的碳基底上形成了Mg-N配位結構的催化劑。其鹼性ORR活性超過商業鉑碳,半波電位達到910mV,並且有著出色的穩定性,5000次循環無衰減。此外在酸性ORR中,這種材料同樣有著半波電位790mV的高活性和較好的穩定性。通過合理的催化劑設計和電子結構調控,基於主族s區金屬製備的催化劑同樣可以媲美過渡金屬催化劑,這為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劉帥為論文第一作者,陳乾旺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的資助。


圖1.金屬輔因子結構模型的反應活性計算以及結果。a.四種不同的N配位結構的金屬(Mg,Al和Ca)輔因子模型。 b-c. ORR中反應中間物種之間的線性關係。d. 金屬輔因子的反應活性火山圖。 e. 篩選出的部分高活性的金屬輔因子與過渡金屬輔因子的活性比較。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4565-w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部)


相關焦點

  • 氧化還原過程的催化循環:主族元素vs過渡金屬
    基於後過渡金屬(Rh、Ir、Pd、Pt等)設計的催化方法目前佔主要地位,這些配合物之所以能夠高效地促進成鍵和斷鍵,是因為位於元素周期表d區的金屬能夠在n和n+2的氧化態靈活地循環變化(圖1,M = Metal),同時伴隨著第一配位區的膨脹與收縮 [1]。過渡金屬所展現的可逆配位與氧化還原活性來源於其d軌道價電子的能量與空間的分布特性。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18-06-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中 小】 語音播報   錳(Mn)基催化劑通常對電催化氧還原反應
  • 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研究獲進展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黃小青課題組在二維鉑基納米催化劑的製備和催化氧還原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限域的Bi納米顆粒作為一種高活性、高耐久性的CO2還原電催化劑
    背景介紹電化學還原CO2(CO2RR)生成HCOOH等碳氫化合物或者高附加值的化學品,是一種應對溫室氣體引起的環境問題和能源短缺的有效手段。目前,Bi基催化劑在CO2RR中對HCOOH具有較高的活性和選擇性,但是部分電流密度和穩定性仍有待提高。
  • Nano Energy:一種光響應的雙功能電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和進化反應
    另一方面,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是具有高功率密度的先進能量儲存設備,它也是安全且成本低廉的。因此,將光化學和電化學能量轉換和化學能量儲存結合到一個單獨的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中是非常可取的。為開發一種可充電的可充電的鋅空氣電池, 需要有效的正極: (i) 在放電和充電過程中,一種雙功能電催化劑,分別用於氧還原反應(ORR)和氧析出反應(OER); (ii) 一種具有p-n異質結的高效吸光劑用於高效電壓。
  • 金屬有機框架電催化劑的結構改造策略
    氧進化反應(OER)是一個導致分子氧生成的化學過程。該反應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包括水電解器、再生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金屬-空氣電池。迄今為止,這種反應在許多材料中發生的程度是有限的,這限制了某些類型的能源技術的轉換效率。
  • 基礎研究 | 我區基礎研究領域取一新成果:稀土元素摻雜水滑石類電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蕾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發表最新科研成果,釔調控NiFe層狀氫氧化物電子結構增強半導體光電催化性能(Yttrium-Induced Regula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in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 中國製備出效率達93%電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
    據科技日報8月20日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曾傑教授課題組,利用不同鎳含量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作為催化劑,實現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到甲酸和一氧化碳。這種鎳摻雜的二硫化錫納米片催化劑,在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雜誌上。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 Rev.綜述超薄二維光催化劑在促進CO2光還原方面的基本原理...
    文章背景目前二氧化碳光還原存在著光轉換效率低、產物選擇性差的問題。對於二氧化碳光還原如何通過優化光吸收效率、載流子分離效率和氧化還原效率這三個關鍵參數來提高光轉換效率和產物選擇性,目前關於此方面還沒有一個全面的綜述。因此,本文對該方向進行了系統地綜述。
  • Mater:合金元素「梯度濃度」設計核殼結構氧還原...
    研究背景氧還原反應(ORR)是質子交換膜電池(PEMFC)和金屬空氣電池等新能源存儲與轉化器件的關鍵半反應,其中以碳為載體的鉑納米粒子(Pt/C)因具有優異的電催化氧還原性能,被廣泛用於商業催化劑。然而,由於Pt/C催化劑成本過高,同時,鉑納米顆粒在酸性體系下易發生脫落、遷移與聚集,穩定性差,限制了其在PEMFC的應用。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雖然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作為高選擇性、高效、低成本的CO2還原電催化劑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其在ECR中的構效關係及催化機理的研究以及工業化的應用仍需要更多的關注,這也是未來該領域發展的重要目標。本文系統綜述了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在ECR中的研究進展,涉及到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MOFs、以及基於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並且從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詳細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的反應機理和構效關係。
  •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與陳文星副研究員在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與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合作,在主族金屬單原子銻(Sb)催化劑構築及高效電催化CO2RR應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scovery of Main Group Single Sb-N4 Active Sites
  • Nature Energy最新綜述:CO2還原的影響因素及反應機理
    要使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成為儲存可再生電力的可行選擇,就必須克服能源效率、反應選擇性和總轉化率方面的重大障礙。許多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在不同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化合物。目前,選取合適的電催化劑,就能通過CO2RR產生雙電子轉移產物CO和HCOOH,只需低的過電位,並能達到高的法拉第效率。
  • 構造自適應異質結作為析氧反應的高活性催化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電化學水分解對綠色能源技術至關重要。其中,析氧反應(OER)需要一個與O=O鍵形成相關的高過電勢,這決定了整個過程的能量效率。活化金屬氧化物中氧的陰離子氧化還原化學,包括形成超氧化物/過氧化物(O2)n-,通常發生在大多數高活性催化劑的OER過程中。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因此,為了維持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各種脫碳技術,碳封存技術,以及發展碳循環利用等一系列的已經開發出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他非溫室氣體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基於可控組成和功能的凝膠材料的研究進展使凝膠電催化劑有可能突破現有材料的限制,以提高電化學儲能器件的性能。,最後指出當前凝膠類電催化劑在能源轉化研究的主要挑戰和發展方向。此類催化劑具有大比表面積、多孔結構、高效物質電荷傳輸通道、均勻覆蓋的活性位點等一系列優勢,在電催化氫氣析出(HER)、氧氣析出(OER)、氧氣還原(ORR)、二氧化碳還原(CO2RR)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新型CO2還原電催化劑製備成功
    CO選擇性99.5%以上 接近工業應用要求  8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梁永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分子分散電催化劑體系,並採用分子工程調控的方法,構建了基於金屬酞菁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2)還原電催化劑。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方面獲進展
    設計低成本、高活性析氫催化劑高效制氫是建立氫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維層狀硫屬化合物MoS2具有製備簡單、結構穩定、催化活性可調的優勢,因此被視為非常有潛力的酸性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然而其高活性位點大部分限定在有限的邊界處(edge),如何實現MoS2面內(Basal Plane)位點活化是推動其實際應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