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2020-12-04 小材科研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 Formate」為題,發表於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959)(文章DOI: 10.1002/anie.202010903)。

圖1 In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及形貌表徵

主族金屬In作為一種電催化CO2還原選擇性製備甲酸鹽的催化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納米結構的金屬In、In2O3和In2S3等已被設計用來提高催化性能,但新型高效的In基催化劑,還亟需進一步研究。

圖2 Inδ+-N4原子界面結構的精細表徵

近日,陳文星等設計了一種錨定在金屬有機骨架(MOF)衍生的氮摻雜碳載體上、具有Inδ+-N4原子界面結構的In單原子催化劑(In-SAs/NC)。該催化劑具有優異的CO2RR性能,在-0.65 V時,In-SAs/NC獲得96 %的最大法拉第效率(FE)且最優的轉換頻率(TOF)高達12500 h1,優於大多數同類催化劑。此外,基於同步輻射的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研究表明,Inδ+-N4原子界面結構對於電催化CO2RR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且催化過程中Inδ+-N4原子界面結構鍵長縮短。DFT理論模擬計算結果表明,Inδ+-N4原子界面對於甲酸鹽中間體(HCOO*)具有較低的自由能,有利於提高催化劑對CO2RR的催化活性。該工作為合理設計面向能源應用的主族金屬催化劑提供了新的途徑。 

圖3 In單原子電催化CO2RR選擇性製備甲酸鹽性能測試

圖4 DFT理論計算 

論文信息: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與綠色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材料學院先進材料實驗中心、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平臺支持,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801015,)、北京理工大學青年研究基金項目(3090012221909)、科研院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的支持。北理工材料學院尚會姍博士(現為鄭州大學副教授)、史丹福大學王濤博士(現為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獨立PI)、北京化工大學裴加景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王定勝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理工為第一通訊單位。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0903

相關焦點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與陳文星副研究員在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與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合作,在主族金屬單原子銻(Sb)催化劑構築及高效電催化CO2RR應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scovery of Main Group Single Sb-N4 Active Sites
  • 中科大江海龍|MOF衍生單原子Ni催化劑實現低濃度CO2還原
    通過後續電催化性能研究發現,以Ni為單原子金屬物種的催化劑材料(Ni1-N-C)在CO2電催化還原中表現出比其他金屬中心更加優異的CO選擇性,並且在極低的CO2濃度下依然可以維持80%以上的CO選擇性,展現了其在電催化CO2還原中的巨大優勢。
  • 中科大江海龍教授Angew:MOF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低濃度CO2電還原
    在該模型體系構築的基礎上,我們研究了不同單原子材料電催化CO2還原性能, 其中單原子Ni催化劑(Ni1-N-C)表現出了最高的CO選擇性,並且在CO2濃度降低至15%的含量時,最優的CO選擇性依然可以超過80%,展示了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CO2催化轉化中巨大的應用前景。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近年來,將CO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燃料(如CO,甲酸,甲醇,乙醇等)是催化和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CO2還原這些年的發文量非常大,筆者課題為電催化CO2RR,很好奇自己研究方向哪些研究論文成為高被引。為此,我們盤點了2019年以來關於電催化還原CO2被引次數排在前十的研究性論文(基於Web of Science),供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這篇文章涵蓋了從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合成,表徵到電催化機理的各個方面,可謂是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工具書。該文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教授,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武剛教授,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陳少偉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等人聯合發表。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 北理工在非對稱配位銅單位點催化劑及氧還原性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其中提高非Pt類催化劑的氧還原反應(ORR)性能是關鍵瓶頸問題。ORR中間產物在活性中心的吸附強度可以通過調節金屬中心原子的界面結構來降低勢壘,從而提高催化活性。 圖3 電催化性能測試
  • 清華大學王定勝教授Angew:稀土Er單原子用於光催化CO2還原反應
    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由於其不僅能實現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產生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物質,豐富了能源供應,同時也能減少CO2排放,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用於CO2還原的光催化劑的納米材料整體光催化性能仍不盡如人意。
  • JACS:單原子Ni催化CO2還原,到底誰才是活性位點?
    電催化CO2轉化為增值產品為可持續的碳經濟提供了新的範例。對於CO2電解,單原子Ni催化劑已被實驗證明是有前景的,但理論研究表明理想的Ni–N4位點顯示出不利的能量特性,從而引發了關於單原子Ni催化劑高活性的化學性質的許多爭論。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精確調控多個反應步驟獲得高附加值產物是ECR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科學合理設計和製備ECR催化劑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ECR的最新進展、機遇和挑戰,著重總結和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對CO2初始活化及產物選擇性的結構優勢,針對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的不足提出改進策略,並展望了其未來研究前景。
  •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2018-06-22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由於ORR動力學緩慢,催化過程需要貴金屬Pt過多,這是目前燃料電池成本過高的主要瓶頸。以非金屬單原子為中心的熱解型M-Nx/C催化劑在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備受關注。然而,現階段該類型與商業Pt催化劑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活性偏低、機理未定以及活性位點結構尚不明確。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CO2(ERC)為CH4的高活性和持久性電催化劑是解決能源和可持續性全球性問題的有效且環保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單原子(SA)催化劑因其最大的原子效率、不飽和金屬配位和電子的限制效應而成為一種有效解決策略。有鑑於此,天津理工大學劉熙俊講師,羅俊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Qin Wu,加州大學歐文分校Huolin L.
  • Ni基催化劑在CO2還原中的尺寸效應
    CO2RR(光)電催化規模化應用的先決條件。催化反應的轉化效率和產物選擇性取決於反應中間體與催化劑的結合能,在眾多可能的反應路徑中,CO2還原為CO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反應步驟,CO作為反應原料,可用於合成更加複雜的化學品。
  • 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在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方面獲系列進展
    由於具有極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相對均一的活性中心,單原子催化劑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熱點。特別地,碳基載體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化學能源轉換方面(如ORR、OER和HER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首先,研究小組成功製備了超薄碳納米片負載的單原子Cu催化劑用於高效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得益於Cu原子與雜原子(N、S)摻雜調控的碳基載體之間的強協同作用,合成的Cu-SA/SNC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明顯增強的ORR活性,在鹼性介質中半波電位可以達到0.893 V vs. R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