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單原子Ni催化CO2還原,到底誰才是活性位點?

2021-02-15 催化計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電催化CO2轉化為增值產品為可持續的碳經濟提供了新的範例。對於CO2電解,單原子Ni催化劑已被實驗證明是有前景的,但理論研究表明理想的Ni–N4位點顯示出不利的能量特性,從而引發了關於單原子Ni催化劑高活性的化學性質的許多爭論。

近日,光州科技學院Chang Hyuck Choi,Jiwon Seo,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Hyungjun Kim等研究了具有明確配位環境的四苯卟啉(N4-TPP)和21-氧雜四苯基卟啉(N3O-TPP)錨定的單原子Ni基催化劑的CO2電解。

本文要點

要點1. 光譜和計算研究表明,配體場對稱性的破壞是高活性CO2電解的關鍵,這可導致產生NiI的Ni氧化還原電位增加。

要點2. 進一步研究表明,除對催化劑的活性非常重要外,配體場的對稱性和強度還與Ni中心的穩定性直接相關。

該工作表明描繪配體場強度範圍內的活性-穩定性圖,合理設計單原子Ni催化劑的配體場對實現高效CO2電解至關重要。

Haesol Ki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ingle-Atom Ni Site Active toward Electrochemical CO2 Conversion to CO. 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1100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1008

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熱催化學術QQ群:256363607

光催化學術QQ群:927909706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

均相催化與酶催化QQ群:871976131

相關焦點

  • 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
    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4:49 韓國光州科技學院Chang Hyuck Choi開發了電化學CO2轉化為CO單原子Ni活性位點的鑑定方法。
  • 天津理工大學JACS:單原子鋅高效催化CO2電還原制CH4
    在這方面,單原子(SA)催化劑因其最大的原子效率、不飽和金屬配位和電子的限制效應而成為一種有效解決策略。有鑑於此,天津理工大學劉熙俊講師,羅俊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Qin Wu,加州大學歐文分校Huolin L.
  • 基於STM實現單原子催化過程中的活性位點可視化
    單原子催化是一類新興的催化劑,其中貴金屬原子可以以極高的效率進行參與催化反應。隨著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在單原子催化能力方面的爭論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有些研究顯示單原子是活性催化中心,但是另外一些研究則表明在相似的體系中納米顆粒才是活性種。此外,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是否依然呈現分散分布?它們在反應中的穩定性如何?它們的電荷態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進一步理解單原子催化機制的關鍵所在。
  • 清華大學王定勝教授Angew:稀土Er單原子用於光催化CO2還原反應
    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由於其不僅能實現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產生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物質,豐富了能源供應,同時也能減少CO2排放,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用於CO2還原的光催化劑的納米材料整體光催化性能仍不盡如人意。
  • Ni基催化劑在CO2還原中的尺寸效應
    催化反應的轉化效率和產物選擇性取決於反應中間體與催化劑的結合能,在眾多可能的反應路徑中,CO2還原為CO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反應步驟,CO作為反應原料,可用於合成更加複雜的化學品。前期文獻報導了貴金屬Ag、Au、Pd和過渡金屬Cu在催化還原CO2過程中的尺寸效應,結果表明,金屬尺寸越小,對CO的選擇性越高。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隨金屬納米顆粒尺寸減小,表面活性位點數量逐漸增加,有利於CO2還原為CO。
  • 陳義旺JACS:氮磷雙配位單原子鐵催化劑高效促進ORR反應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引入額外的金屬或雜原子可以形成新的配位結構,進一步增強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然而,開發一種通用的方法來製備該類活性位點仍然是一個挑戰,並且缺乏先進的技術來表徵其結構。 【文章簡介】 近日,南昌大學陳義旺教授課題組聯合上海交通大學莊小東教授和華中師範大學Ming Qiu 教授開發出一種氮和磷雙配位單原子鐵複合碳納米片(Fe-N/P-C)。通過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N、P雙配位的鐵位點有利於氧中間體的吸附/解吸過程,可以加快氧還原反應動力學,並實現高催化活性。
  • 中科大江海龍|MOF衍生單原子Ni催化劑實現低濃度CO2還原
    通過後續電催化性能研究發現,以Ni為單原子金屬物種的催化劑材料(Ni1-N-C)在CO2電催化還原中表現出比其他金屬中心更加優異的CO選擇性,並且在極低的CO2濃度下依然可以維持80%以上的CO選擇性,展現了其在電催化CO2還原中的巨大優勢。
  • JACS封面文章!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論文題目為「高銥單原子負載氧化鎳用於高效電催化析氧(Ultrahigh-loading of Ir single atoms on NiO matrix to dramatically enhan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單原子催化劑與均相材料相比,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和循環性,與異相材料相比,具有優異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在製備以及應用過程中活性原子易於遷移和聚集,使得單原子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存在很大挑戰。在單原子催化劑中,錨定在碳基底上產生M-Nx結構的單原子金屬氮類催化劑受到了研究人員廣泛關注,特別是在電催化領域。
  •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用電噴霧質譜法觀察反應過程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53 加州大學洛杉磯化學與生物化學Ning Yan研究團隊發現用電噴霧質譜觀察反應中的單原子催化位點方法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吳紅軍&顧競教授Angew:Ni基催化劑在CO2還原中的尺寸效應
    催化反應的轉化效率和產物選擇性取決於反應中間體與催化劑的結合能,在眾多可能的反應路徑中,CO2還原為CO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反應步驟,CO作為反應原料,可用於合成更加複雜的化學品。前期文獻報導了貴金屬Ag、Au、Pd和過渡金屬Cu在催化還原CO2過程中的尺寸效應,結果表明,金屬尺寸越小,對CO的選擇性越高。
  • 周宏才課題組JACS:光催化活性位點在介孔MOFs中的精確鑲嵌
    通過這種方法製備的MOFs材料PCN-808-BDBR,不僅保存了MOFs材料的介孔性,而且使得光催化活性位點面向介孔孔道規則排列,可以高效率高選擇性的實現類似的微孔MOFs材料所不能實現的大體積底物的光催化反應,如二氫青蒿酸光催化氧化合成青蒿素的反應。
  • 單原子催化,難得一見的好綜述!
    固定在適當載體上的分離的金屬原子具有眾所周知的幾何構型和電子結構,原子利用率為100%,並且可以有效地催化底物轉化為所需的產物。毫無疑問,金屬多相納米催化劑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集中在載體上的金屬原子可能位於平臺,紐結,邊緣,拐角或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界面,這些部位具有不同的配位環境和電子結構,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活性位點中毒。
  • 催化周報:Science、JACS、Angew、AM等大合集
    :1T-MoS2電催化劑中單原子Ni(II)活性位點在析氫反應中的動態演化和可逆性雖然單原子對提高HER效率至關重要,但是它是活性物種還是促進劑仍然含糊不清。在這項工作中,作者明確的鑑定出Ni單原子為1T-MoS2(Ni@1T-MoS2)基面中的關鍵活性位點,從而提高了HER性能。通過原位X射線吸收光譜法捕獲了該Ni活性位點在催化條件下的中間結構,其中在鹼性條件下觀察到可逆的金屬Ni物種(Ni0),而在酸性條件下Ni保留在其局部結構中。
  • NSC系列10篇,JACS 6篇,催化前沿每周精選丨1021-1027
    分散-蝕刻-孔洞策略使多孔納米網架活性位點暴露,並且易於底物分子接觸,從而大大提高了電化學表面積(ECSA)。JACS:雙金CO2RR電催化劑的協同效應合金化是一種獲得比單金屬催化劑更高催化活性的設計策略,然而,傳統的合金催化劑缺乏對活性位點局部原子結構的精確控制。
  • 催化周報:Nat. Catal.、Nat. Mater.、Nat. Energy、JACS大合集
    單原子催化劑(SACs)由於其超高的活性和選擇性而備受關注。然而,由於缺乏通用的合成方案,在構建模型SACs時很難識別不同單原子金屬物質的活性差異。在此,在多元MOFs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針對單原子金屬植入N摻雜碳(M1-N-C;M = Fe, Co, Ni和Cu)的通用合成策略。M1-N-C催化劑在化學環境和載體中具有相同的參數,為識別單原子金屬種類的不同活性提供了理想的平臺。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