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2020-07-20 小材科研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與陳文星副研究員在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與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團隊合作在主族金屬單原子銻(Sb)催化劑構築及高效電催化CO2RR應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scovery of Main Group Single Sb-N4 Active Site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Formate with High Efficiency」為題,發表於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30.289)(文章DOI: 10.1039/D0EE01486A)。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圖1 Sb SAs/NC單原子催化劑的形貌表徵

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引起了巨大的氣候變化。利用可持續能源發電,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作為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越來越受到重視。甲酸或甲酸鹽是一類重要的儲氫材料,也是許多工業反應中的關鍵化學中間體,電化學方法還原CO2生產甲酸或甲酸鹽被認為是目前最具經濟可行性的技術方案。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圖2 Sb SAs/NC單原子催化劑的化學態和配位環境

陳文星等構築了一種以Sb-N4為主體的Sb單原子催化劑(Sb SAs/NC)可以高效催化CO2RR轉化為甲酸鹽,Sb SAs/NC在−0.8 V (vs. RHE)下表現出高達94.0%的甲酸法拉第效率。原位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優異的CO2RR活性來源於帶正電的Sbδ+-N4(0<δ<3)活性中心。本研究結果對原子尺度上合理設計和精確調控CO2RR的主族金屬(Sb、In、Sn、Bi等)催化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圖3 電催化性能和原位XAFS測試

北理工在金屬銻單原子催化劑構築及電催化CO2還原取得重要進展

圖4 理論計算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結構可控先進功能材料與綠色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材料學院先進材料實驗中心的平臺支持,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研院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經費的支持。北理工材料學院碩士生研究生薑卓利為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北理工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王定勝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北理工為第一通訊單位。

論文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ee/d0ee01486a/unauth#!divAbstract

附通訊作者簡介:

陳文星副研究員2015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師從國際著名同步輻射X-射線譜學專家吳自玉教授;2016年在清華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師從中國傑出化學家李亞棟院士;2018年受聘於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擔任Small、Topics in Catalysis、ChemSusChem、Nano-Micro Letters、J. Colloid Interf. Sci.等學術期刊獨立審稿人。目前致力於金屬催化劑的原子級精準合成,並將催化劑應用於電催化(HER、OER、ORR、CO2RR)、有機催化、光催化、酶催化等領域,以及應用X-射線譜學方法(XANES、EXAFS)從原子尺度上研究催化劑的局域結構,並運用基於同步輻射大科學裝置的原位測試技術對相關反應機理進行探索,與北京光源、上海光源、合肥光源以及斯坦福光源等國內外同步輻射平臺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已發表論文120餘篇,總計SCI引用5700餘次,高被引論文28篇,H因子42,其中以通訊作者/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 Commun.(3), J. Am. Chem. Soc.(5), Angew. Chem. Int. Ed.(3), Adv. Mater.(5), Energ. Environ. Sci.(2), Nat. Catal.(1), Sci. Adv.(1), PNAS(1), Chem(1), Nano Lett.(1), Chem. Sci. (1)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學術網

相關焦點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 中科大江海龍|MOF衍生單原子Ni催化劑實現低濃度CO2還原
    通過後續電催化性能研究發現,以Ni為單原子金屬物種的催化劑材料(Ni1-N-C)在CO2電催化還原中表現出比其他金屬中心更加優異的CO選擇性,並且在極低的CO2濃度下依然可以維持80%以上的CO選擇性,展現了其在電催化CO2還原中的巨大優勢。
  • 東華大學楊建平、羅維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突破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羅維研究員團隊在CO2電催化還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非均相單原子催化劑設計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Heterogeneous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 中國石油大學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 北理工在非對稱配位銅單位點催化劑及氧還原性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其中提高非Pt類催化劑的氧還原反應(ORR)性能是關鍵瓶頸問題。ORR中間產物在活性中心的吸附強度可以通過調節金屬中心原子的界面結構來降低勢壘,從而提高催化活性。 圖3 電催化性能測試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團隊在電催化還原CO2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吳明鉑教授領銜的新型碳材料團隊在高活性金屬氮碳材料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高分散鐵氮氧五配位單原子催化劑高效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Hierarchically micro- and meso-porous Fe-N4O-doped carbon as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在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單原子CO2電催化劑合成、種類、機理
    最近,錨定在導電基底上的單原子金屬被發現能夠有效的進行電化學CO2還原反應,該項發現為開發價格低廉、高效率的電化學催化劑提供了較為廣泛的經驗。在單原子電催化劑中,催化活性位點的結構、配位環境對催化劑的性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餘穎教授、邱明副教授課題組與美國休斯頓大學任志鋒教授課題組合作,在非典型含氧銅促進電催化還原CO2合成CH4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產物過程因為可以幫助提高電催化CO2RR的能源效率,從而顯得尤為重要。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中科大江海龍教授Angew:MOF基單原子催化劑助力低濃度CO2電還原
    在該模型體系構築的基礎上,我們研究了不同單原子材料電催化CO2還原性能, 其中單原子Ni催化劑(Ni1-N-C)表現出了最高的CO選擇性,並且在CO2濃度降低至15%的含量時,最優的CO選擇性依然可以超過80%,展示了單原子催化劑在實際CO2催化轉化中巨大的應用前景。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2)非鉑系金屬的活性中心(PGM-free):燃料電池技術商業化道路上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對鉑系貴金屬催化劑的高度依賴。今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報導發現,以過渡金屬作為活性中心的單原子催化劑已經在ORR, HER, OER等多個電化學反應中擁有能與鉑系金屬媲美的性能,如果將來解決的造價、穩定性、規模生產等工程問題後,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景將不可估量。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為探索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基於光催化與電催化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
  • 從高被引研究論文來看電催化CO2還原研究進展
    儘管最近開發出各種催化劑選擇性將CO2還原為CO方面取得了突破,但這項技術的最終實際可行性仍取決於CO2RR工藝的規模化,該工藝仍處於起步階段,催化劑成本,產品選擇性,大規模生產以及長期穩定性仍具有很大挑戰。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
  • 南科大谷猛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下簡稱「材料系」)副教授谷猛課題組、物理系副教授徐虎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大學教授馮振興團隊在單原子催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線發表,並被選為封面論文。
  • 哈工大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化學電源研究所團隊在單原子Pt電解水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實現了利用醯胺基團(N-C=O)的供電子效應來調節單個原子Pt的電子結構的策略,並表現出優越的電解水制氫性能。單原子催化劑(
  • 清華大學王定勝教授Angew:稀土Er單原子用於光催化CO2還原反應
    太陽能驅動的光催化CO2還原反應由於其不僅能實現從太陽能到化學能的轉化產生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學物質,豐富了能源供應,同時也能減少CO2排放,因此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用於CO2還原的光催化劑的納米材料整體光催化性能仍不盡如人意。
  • 浙師大在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設計與製備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浙師大 「雙龍學者特聘教授」、 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李正全教授課題組在新型高效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催化劑的設計與製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在材料化學頂級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