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方面獲進展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設計低成本、高活性析氫催化劑高效制氫是建立氫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維層狀硫屬化合物MoS2具有製備簡單、結構穩定、催化活性可調的優勢,因此被視為非常有潛力的酸性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然而其高活性位點大部分限定在有限的邊界處(edge),如何實現MoS2面內(Basal Plane)位點活化是推動其實際應用的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帶領的計算電化學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的納米材料研究團隊合作研究,在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取得進展。理論計算發現催化吸附位點(S)與相連接的過渡金屬組成區域活性中心,首次提出區域電負性概念進行催化劑設計,選擇不同過渡金屬原子(V,Cr,Co,Ni)摻雜MoS2面形成不同局域結構,通過不同TM-S化學鍵特徵調控MoS2基面電荷轉移能力,實現析氫催化活性優化。基於理論計算、實驗合成與電化學表徵緊密合作,發現具有中心硫空位的三角鈷摻雜MoS2基面中(3CoMo-VS)表現出卓越的析氫催化性能,在10 mA cm-2電流密度下過電勢僅為75 mV,Tafel斜率是57 mV dec-1,是目前報導二維MoS2電解水制氫催化性能優異材料之一。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並得到審稿人積極評價。

  此外,劉建軍團隊系統研究了MoS2四種經典摻雜缺陷與邊界結構(過渡金屬原子替換Mo,S-空位,Mo-邊緣和S邊緣)不同過渡金屬元素對電子態和陰陽離子電催化活性的調控。提出區域電負性(Ψ)作為一個催化活性描述符,建立了配位環境、摻雜原子電負性、原子半徑和價電子數與區域電負性的定量關係,為高活性篩選提供理論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與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1 2

  DFT計算預測局域結構摻雜對MoS2的HER活性的影響。(a)具有3CoMo-Vs,3FeMo-Vs,1VMo和1CrMo局域構型(b)相應構型的析氫吉布斯自由能示意圖。(c)硫原子周圍析氫前後局部構型的巴德電荷改變量與析氫自由能之間的關聯性。在3CoMo-Vs摻雜MoS2結構中,析氫前後(d)Co原子,(e)近鄰S原子以及(f)次近鄰Mo原子的巴德電荷變化。

  不同過渡金屬原子摻雜MoS2形成局域結構的單層圖像示意圖。(a)3CoMo-Vs,(b)3FeMo-Vs,(c)1VMo和(d)1CrMo樣品的AFM圖像。(e-h)含TM的MoS2樣品的原子解析度STEM圖像,以及相應的電子能量損失譜。這些圖像證實,Co和Fe原子傾向於形成三角形簇,其中三個TM原子連接一個中心硫空位(3TMMo-Vs,用綠色圓圈突出顯示),但V和Cr僅形成無硫空位的取代單原子(1TMMo,突出顯示白色虛線圓圈),與理論預測穩定性相符。相應不同局域結構的MoS2的HER催化活性表徵。(i)未摻雜MoS2,具有3CoMo-Vs,3FeMo-Vs,1VMo,1CrMo構型和Pt /C的MoS2的極化曲線。(j)極化曲線的陰極掃描的Tafel示意圖。(k)在0.5 M H2SO4中HER催化劑的η10-Tafel斜率比較,具有3CoMo-Vs局域結構的MoS2具有最高的HER活性。

過渡金屬元素摻雜在不同缺陷結構的MoS2體系中,局域電負性Ψ與析氫自由能DGH*的關聯性。

  實驗數值和理論計算局域電負性Ψ的關聯性研究。(a)TM摻雜具有不同缺陷結構的MoS2理論計算過電位與析氫自由能的關聯性。(b)理論過電位和相應的實驗過電位以及利用Ψ計算的過電位。(c)Y@ substitute-Mo的投影電子態密度。(d)局域電負性Ψ與活性電子數以及析氫自由能關聯性。

相關焦點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Honeycomb RhI3 Flakes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for Optoelectronic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王發坤和上海矽酸鹽所博士研究生張壯,共同通訊作者為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黃富強和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翟天佑。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有機電極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開學合作研究,在非共軛電極材料1,4-環己烷二羧酸(CHDA)的儲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801654))上。
  • 高活性高穩定性酸性析氧催化劑設計出爐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姚濤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精確探測到釕基單原子催化劑在酸性電化學析氧反應過程中的催化活性位點的動態變化過程,並依此設計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酸性析氧催化劑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電解水有了低成本高活性雙功能催化劑可持續工作100小時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李越研究員課題組在分級異質結構Ni3Se4@NiFe水滑石納米片的製備及其全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視界》上。該研究工作為開發低成本、高活性的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設計思路。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新型氮化物電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當前,燃料電池中一直使用的是昂貴的Pt催化劑;據報導,Pt催化劑佔到整個燃料電池成本的20%左右,這是導致這類高效能源器件尚未得到大規模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發展具有高活性和穩定性的低成本電催化材料依然具有極大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家成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明輝(共同通訊作者)聯合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J.
  •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2018-06-22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以非金屬單原子為中心的熱解型M-Nx/C催化劑在活性和穩定性方面備受關注。然而,現階段該類型與商業Pt催化劑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活性偏低、機理未定以及活性位點結構尚不明確。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
  • 上海矽酸鹽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聯合舉辦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本著促進學術交流、攜手共同發展的宗旨在北京白鷺園會議中心召開材料學科學術交流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繼去年上海矽酸鹽所承辦的第一屆與清華大學材料系雙邊學術交流會後,雙方的第二次交流,參與單位擴大至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
  • 上矽所《Angew》VIP論文:製備出一種微晶玻璃析氧電催化劑
    析氧反應(OER)是電解水、二次金屬-空氣電池等能源轉換及存儲器件中的重要半反應,但OER的反應能壘過高、動力學遲緩,且基於貴金屬的傳統電催化劑價格昂貴,因此,亟需開發出新型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非晶態電催化劑擁有豐富的活性中心,晶態催化劑則表現出良好的電子轉移特性。
  • 華南理工崔志明:組分可調控的鎳基反鈣鈦礦氮化物高效析氫催化劑
    而要實現大規模電解水製備氫氣,則需要開發廉價、良好導電性、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催化析氫材料。在眾多廉價催化劑中,過渡金屬氮化物材料由於金屬中的d軌道電子與氮元素中的2p軌道電子未完全雜化而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而良好的導電性可確保電催化過程的電子傳導效率,這使得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催化領域備受關注。
  • 上海科技大學章躍標課組:噻唑並噻唑基共價有機框架的光碟機動析氫
    ,表現出優異的光碟機動析氫催化性能(DOI:10.1002/anie.202014408)。Yaghi院士);2015年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擔任課題組長、助理教授、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
  • 【科學網】華東理工大學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設計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催化反應工程團隊教授段學志、博士曹約強等在乙炔選擇性加氫Pd催化劑次表面結構調控和Ni催化劑活性位點設計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和《德國應用化學》。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上海矽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副所長王東等出席講壇,講壇由王東主持。王東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作客第十七期「東生講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並簡要介紹了講壇設立的相關背景。  報告會後,宋力昕代表上海矽酸鹽所向成會明贈送了紀念證書,成會明為「東生講壇」第十七期講座籤名留念。  成會明,炭材料科學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198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系,1987年、1992年在金屬所獲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先進炭材料的研究。
  • 上海矽酸鹽所600mm長BGO大單晶問世
    600mm長BGO大單晶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試生產一線成功製備出長度達600mmBGO大單晶。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公開報導的最長BGO單晶。此前,俄羅斯無機化學所曾報導最長BGO單晶400mm。600mmBGO大單晶是上海矽酸鹽所正在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科技先導項目,開展了空間暗物質探測器用超長BGO單晶技術攻關工作。
  • 上矽所在氧化鈦基複合材料降解VOCs催化劑抗失活機制研究獲進展
    其中,TiO2光催化劑因其穩定、無毒、廉價、便於工業化生產等特點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光催化劑,但在苯類VOCs的光催化氧化過程中,光催化材料面臨的失活問題限制了其在降解苯類VOCs中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