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氮化物電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2020-11-27 觀察者網

據中科院網站消息,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類社會的能源利用方式將從有限的碳基化石能源轉換到無盡的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在這類能源轉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燃料電池中一直使用的是昂貴的Pt催化劑;據報導,Pt催化劑佔到整個燃料電池成本的20%左右,這是導致這類高效能源器件尚未得到大規模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發展具有高活性和穩定性的低成本電催化材料依然具有極大挑戰。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家成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明輝(共同通訊作者)聯合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J. Paul Attfield(共同通訊作者)和印度理工學院教授Tiju Thomas發現鋯基材料表現出可取代貴金屬Pt催化劑的巨大潛力。Pt金屬儲量非常稀少,價格非常昂貴,高達約300元每克;相比較,Zr金屬儲量豐富,價格僅為Pt的1/700。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doi: 10.1038/s41563-019-0535-9),論文題目為Zirconium Nitride Catalysts SurpassPlatinum for Oxygen Reduction。王家成作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參與了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機理挖掘等重要工作。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馬汝廣參與了該工作。

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採用一種溫和的urea-glass方法,在更低的溫度下製備出了高活性ZrN納米顆粒,研究表明其具有比肩商用Pt催化劑的活性。此外,ZrN還表現出了比Pt更優異的長期使用穩定性。在實際的鋅空氣電池測試中,商用Pt催化劑使用一段時間後性能衰減明顯;而ZrN催化劑性能衰減要緩慢很多。未來,該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和產業界合作,努力將該實驗室研究成果轉換成實際的創新產品,這將有助於清潔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並有望為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問題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澳門大學潘暉教授課題組:多金屬氮化物促進電催化析氧
    值得注意的是金屬氮化物的表面很容易被氧化成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例如,在鹼性環境中電化學氧化過程中快速的表面重建和相變,催化劑的表面轉化為金屬羥基氧化物(*OOH)。通常,羥基氧化物被視為活性位點。因此,對相變和表面重建的透徹了解對於弄清催化機理和合理設計OER電催化劑至關重要。
  • 華東師範大學電催化制氫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科學網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華南理工崔志明:組分可調控的鎳基反鈣鈦礦氮化物高效析氫催化劑
    而要實現大規模電解水製備氫氣,則需要開發廉價、良好導電性、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電催化析氫材料。在眾多廉價催化劑中,過渡金屬氮化物材料由於金屬中的d軌道電子與氮元素中的2p軌道電子未完全雜化而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而良好的導電性可確保電催化過程的電子傳導效率,這使得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催化領域備受關注。
  • Commun.非貴金屬氮化物基電催化劑高效海水電解
    【文章簡介】有鑑於此,華中師範大學餘穎教授聯合休斯頓大學任志峰教授和Shuo Chen教授報導了一種由NiFeN納米粒子組成的三維核-殼金屬氮化物催化劑,適用於鹼性海水電解析氧,並結合NiMoN納米棒催化劑進行高效的析氫反應。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
  • 北理工基於MOF的銦單原子催化劑設計及電催化CO2還原獲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化學系能源催化研究所(籌)的陳文星副研究員、張加濤教授和清華大學的王定勝教授、李亞棟院士團隊合作,在In單原子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高效電催化CO2還原(CO2RR)製備甲酸鹽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esign of a Single-Atom Indiumδ+-N4 Interface
  • 《科學進展》:電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高效電解氫更近一步
    原標題:《科學進展》:電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高效電解氫更近一步   來自康奈爾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以及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日取得新成果,使得從水中高效地大量生產氫氣更接近成為現實
  • :過渡金屬氮化物在電化學能源中的應用
    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Transition metal nitride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applications的綜述文章,總結了TMNs基納米材料最新的研究進展,主要側重幾何結構設計,電子結構調控以及在電化學能源轉化與儲存中的應用等方面,包括電催化,超級電容器和可充電電池。
  • 楊明輝:高性能金屬氮化物水氧化催化劑設計關鍵——氧化活性層
    金屬氮化物具有較高熔點與硬度,優異的抗腐蝕性與化學穩定性,較好的電導性能與熱導性能。特別是一些金屬氮化物,由於N原子嵌入導致的晶格擴張,引發獨特的電子結構,使其在多種催化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近年來,已發現多種可用於OER的過渡金屬氮化物催化劑,如:FexN,Co4N,Ni3N,HfN,Ni3FeN等等。然而這些氮化物基催化劑始終面臨著反應效率低且反應機理不明確的問題。
  • 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在電催化制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華東師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上海市綠色化學與化工過程綠色化重點實驗室特聘教授施劍林院士與青年教師陳立松博士在有機物輔助電催化析氫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經過深入探索,研製了一種新型電催化劑—Ni-Mo-N/CFC納米片,該材料可以同時作為甘油輔助電催化析氫電解池的陰極和陽極催化劑,高效率實現了電催化生產高純氫氣和高附加值的甲酸鹽。  在前期電催化析氫的研究過程中,該團隊提出了「降低OER過電位」(開發高效催化劑,降低OER過電位;ACS Catal., 2018, 8, 3688-3707;J. Mater. Chem.
  •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
    一、協議的基本情況 (一)協議籤訂的基本情況 為了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應用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發展,以高性能新型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為主要對象,瞄準超越照明等創新應用領域,結合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中新型光電子器件與集成的前沿戰略需求,共同開展面向光通信的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研究。
  • 碳載非貴金屬、原子級分散催化劑、晶格應變、鈷硫化物/氮化物
    因此,有必要對該領域的最新進展進行系統總結。但是,很少有關C@NPMs的全面綜述。在此,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ongwoo Lim/Jian Wang團隊綜述了C@NPMs催化ORR/OER/HER/CO2RR/的最新進展(2015-2020)。本綜述首先介紹了C@NPMs的各種合成方法。
  • AEM綜述:2D催化劑用於光/電催化人工氮還原制氨
    2D催化劑,包括光催化劑(TiO2、鉍基材料、層狀雙氫氧化物(LDHs)、氮化碳、Fe@Graphene、MoS2等),電催化劑(金屬、石墨烯、碳、氮化硼(BN)、碳化硼(B4C)、黑磷(BP)、硼、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和電學性質而成為N2RR的候選催化劑。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有助於讓研究者重新思考如何獲得高效和穩定的CO2電還原催化劑,也對推動電催化還原CO2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章連結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工作展示了金屬原子在位於特定的排列方法和氧化價態時,可能具有更高的催化轉化活性,即超薄二維結構和金屬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還原CO2的能力。該工作有助於讓研究者重新思考如何獲得高效和穩定的CO2電還原催化劑,也對推動電催化還原CO2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雙原子中心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獲進展 2018-06-22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語音播報   作為氫-氧、金屬-空氣等燃料電池的陰極反應,氧還原反應(ORR)的研究是當前新能源領域的熱點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t基催化劑研究進展
    圖1 氫燃料電池組成和工作原理示意圖開發低成本、高活性和長壽命的陰極低Pt催化劑一直是PEMFCs技術研究領域的熱點。近年來,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提高Pt基催化劑的氧還原性能、穩定性以及抗甲醇和CO中毒性能,降低Pt負載量,提高Pt利用率。研究內容主要包括Pt-M合金、核殼結構、納米結構和新型碳載Pt等催化劑。 2.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該研究工作為設計和開發高性能單原子電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創新研究團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工作首次報導了新型氧配位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氮氣還原合成氨。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因此,研究光電化學水分解技術對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一領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型半導體材料的開發與優化。分子通式為ABX3的鈣鈦礦型化合物因具備獨特的晶體結構,豐富的化學組分,價態多變的B位離子,以及非化學計量比的X位離子,目前在催化、固體電解質、太陽電池、超導、磁性材料、固體電容器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2019-04-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